鲁迅自传1

16 《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解说: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 传记说起。传记是敕写人物生平经 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共 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 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 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 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解说: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 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 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 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 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 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 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研习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解说: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②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台,将图表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使图表完整。(附图表如下)

18岁

29岁 在南京 1 水师学堂 学洋务

2

在日本 3东京弘文学院 学日语

4

5回东京 从事文学活动

29岁作传时 回国后 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 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 做部员

l0 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 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解说: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解说: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解说: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

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解说: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解说: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

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解说: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

五、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请大家今后在自己的阅历中寻找答案。

16 《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解说: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 传记说起。传记是敕写人物生平经 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共 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 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 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 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 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解说: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 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 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 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 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 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 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研习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解说: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②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台,将图表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使图表完整。(附图表如下)

18岁

29岁 在南京 1 水师学堂 学洋务

2

在日本 3东京弘文学院 学日语

4

5回东京 从事文学活动

29岁作传时 回国后 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 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 做部员

l0 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 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解说: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解说: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解说: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

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解说: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解说: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

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解说: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

五、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请大家今后在自己的阅历中寻找答案。


相关内容

  • 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 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人物传记,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按"经历 十 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 ...

  • [鲁迅自传]
  • 初二语文:<鲁迅自传> 刘绍明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这篇人物传记.了解自传的写法,进而会写简单的自传. 教学目标:1.总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自传的有关知识,能写自传.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精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难点:1.鲁迅"弃 ...

  • 鲁迅自传教案
  • 鲁迅自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 通过谈感受,体会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3. 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鲁迅) 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文章像一把匕首刺进敌人的心中,令一切反动力量闻风丧胆.他去世时,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为他送行 ...

  • [鲁迅自传]教案1
  • 教学设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g ...

  • 初二语文[鲁迅自传][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程
  • 初二语文<鲁迅自传><徐霞客和>教程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鲁迅自传>(讲读) 2. <徐霞客和>(自读) 二. 学习过程: 鲁迅自传 (一)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感知鲁迅的精神品质. 2. 了解"小 ...

  • 鲁迅自传2教案
  • 石寺二中问题五步教学法教案 课题 主备人 鲁迅自传 2 课型 组长签字 新授课 靳艳艳 参与人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教学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目标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4)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教 ...

  • 鲁迅自传读后感
  •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 ...

  •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1.从选文的内容分析,鲁迅人生经历了三大转折,起决定作用的转折点是什么? 2.结合选文的内容,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伟人为镜,得必大于失.有人说,交一位好朋友是一笔财富,历史上的伟人很多,如让你以伟人为友,除鲁迅外,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 鲁迅自传 ...

  • [鲁迅自传]阅读附答案
  • 鲁迅自传(13分)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