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相关对策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体制持续注入巨额流动性货币以刺激经济复苏,我国也同样采取了强大的扩张货币政策,使GDP保持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但今年尤其7月份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开始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更是一路上涨。CPI中的食品价格从2009年8月开始反弹,至2010年7月已经累计上涨4.04%,而整体CPI指数同期上涨
3.13%,农产品价格超越了一般消费价格的涨幅。特别是进入今年7月份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非常大。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数。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现状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尤其是今年7月份农产品价格上涨现状。比如:(1)粮价缓步上升;(2)菜价持续升高;(3)食用油价反弹以及其他价格震荡等等。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分析
农产品价格作为一重要的民生内容,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社会来说,不仅要看到它的现状,而且更重要的是弄清他上涨的原因,也就是说这种上涨是属于正常波动,还是人为操作、市场扭曲。 导致农产品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失衡。而所谓的直接原因,比如:
①投机因素助推部分农产品过度上涨;
②气候异常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或形成减产预期直接导致异常涨价;
③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④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今年生产供给减少;
⑤市场对物价虚高恐慌,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等。
分析①投机因素助推部分农产品过度上涨;
我国的房价经历了近几年的大幅度上涨之后,在今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投资、投机风险加大,而股市、大宗矿产品价格徘徊,投资机会减少。同时CPI继续上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局部流动性资金过剩日益明显。在其他领域投资、投机机会减少,部分游资和不法经营炒作农产品,采取欺诈、哄抬、囤积农产品价格供求波动明显,而对于一些产地集中,耐储存,耐运输少数农产品就会成为首选对象。如大蒜、绿豆等。 流动资金过剩: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有了投
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所谓的通货膨胀。
游资(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②气候异常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或形成减产预期直接导致异常涨价
囤积:某厂家看准某一商品日后价格一定飞涨,所以现在大量买进,现存着,等以后价格飞涨后抛售牟利。
今年来,低温干旱、暴雨、高温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导致上半年农产品受灾面积达3·04亿亩,成灾面积4500万亩。北方出现4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5个月),极端气温低(部分地区突破历史级值),影响范围广(三北及东部地区)等特点,由此导致北方整个冬季气温偏低,大棚蔬菜上市推迟,冬小麦生长也受到影响。西南大旱覆盖云南、广西、贵州、重庆,耕地受灾面积达1.2亿亩 ,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3000多万亩.南方洪灾造成浙江,安徽,福建等九省1.4亿亩农作物受灾,2000多万亩绝收.这些异常天气一方面造成了严重受灾地区农产品减产(如云南花卉,药材,广西甘蔗等),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市场对其他农产品减少的预期.
三.相关政策及建议
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确保农产品增收和农产品有序供应,国家今年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2、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 3、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 4、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 5、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 6、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 7、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 8、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 9、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 10、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 11、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 12、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 13、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 14、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 15、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 16、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
针对我们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市场监测与监管.重点对涉及群众生活的必须品如菜油等价格实行“一日一报”“一周一分析”,定期发布分析预测报告.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应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供求矛盾不断减弱.
2. 做好极端气候应急预案,提升农业气象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农业气象变化,从而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尽量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化.
附加图形:
浅谈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相关对策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体制持续注入巨额流动性货币以刺激经济复苏,我国也同样采取了强大的扩张货币政策,使GDP保持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但今年尤其7月份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开始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更是一路上涨。CPI中的食品价格从2009年8月开始反弹,至2010年7月已经累计上涨4.04%,而整体CPI指数同期上涨
3.13%,农产品价格超越了一般消费价格的涨幅。特别是进入今年7月份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非常大。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数。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现状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尤其是今年7月份农产品价格上涨现状。比如:(1)粮价缓步上升;(2)菜价持续升高;(3)食用油价反弹以及其他价格震荡等等。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分析
农产品价格作为一重要的民生内容,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社会来说,不仅要看到它的现状,而且更重要的是弄清他上涨的原因,也就是说这种上涨是属于正常波动,还是人为操作、市场扭曲。 导致农产品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失衡。而所谓的直接原因,比如:
①投机因素助推部分农产品过度上涨;
②气候异常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或形成减产预期直接导致异常涨价;
③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④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是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今年生产供给减少;
⑤市场对物价虚高恐慌,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等。
分析①投机因素助推部分农产品过度上涨;
我国的房价经历了近几年的大幅度上涨之后,在今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投资、投机风险加大,而股市、大宗矿产品价格徘徊,投资机会减少。同时CPI继续上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局部流动性资金过剩日益明显。在其他领域投资、投机机会减少,部分游资和不法经营炒作农产品,采取欺诈、哄抬、囤积农产品价格供求波动明显,而对于一些产地集中,耐储存,耐运输少数农产品就会成为首选对象。如大蒜、绿豆等。 流动资金过剩: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有了投
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所谓的通货膨胀。
游资(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②气候异常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或形成减产预期直接导致异常涨价
囤积:某厂家看准某一商品日后价格一定飞涨,所以现在大量买进,现存着,等以后价格飞涨后抛售牟利。
今年来,低温干旱、暴雨、高温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导致上半年农产品受灾面积达3·04亿亩,成灾面积4500万亩。北方出现4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5个月),极端气温低(部分地区突破历史级值),影响范围广(三北及东部地区)等特点,由此导致北方整个冬季气温偏低,大棚蔬菜上市推迟,冬小麦生长也受到影响。西南大旱覆盖云南、广西、贵州、重庆,耕地受灾面积达1.2亿亩 ,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3000多万亩.南方洪灾造成浙江,安徽,福建等九省1.4亿亩农作物受灾,2000多万亩绝收.这些异常天气一方面造成了严重受灾地区农产品减产(如云南花卉,药材,广西甘蔗等),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市场对其他农产品减少的预期.
三.相关政策及建议
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确保农产品增收和农产品有序供应,国家今年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2、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 3、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 4、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 5、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 6、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 7、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 8、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 9、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 10、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 11、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 12、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 13、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 14、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 15、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 16、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
针对我们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市场监测与监管.重点对涉及群众生活的必须品如菜油等价格实行“一日一报”“一周一分析”,定期发布分析预测报告.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应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供求矛盾不断减弱.
2. 做好极端气候应急预案,提升农业气象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农业气象变化,从而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尽量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化.
附加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