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氢原子光谱

§2-1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氢 原 子 光 谱 氢原子光谱特征:①不连续的,线状的. ②有规律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64 744 6 7 8 4 8 4 4

Hβ Hγ Hδ

可见光区

紫外光区

H∞

6563A

4861A

4341A

4102A

3646A

1885年瑞士的巴耳末用经验公式表示出氢 原子的前四条可见光谱:

n λ=B 2 n −4

用波数(波长的倒数)表示:

2

n = 3,4,5,6

~ = R( 1 − 1 ) ν 2 2 2 n

----巴耳末公式

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一个普遍方程

~ = R( 1 − 1 ) ν 2 2 k n

k = 1,2, L

R=1.096776×107m-1

----里德伯公式

n>k

的整数 ----里德伯常量

不同的k对应不同的谱系;当k一定时,每一n值对 应于一条谱线

k=1,n=2,3,… k=2,n=3,4,… k=3,n=4,5,… k=4,n=5,6,… k=5,n=6,7,… k=6,n=7,8,…

莱曼系,紫外区 巴尔末系 帕邢系,红外区 布拉开系,红外区 普芳德系,红外区 哈菲莱系,红外区

1890年里德伯,里兹等人发现碱金属原子光谱有 类似的规律

~ = T(k) −T(n) ν

----里兹并合原理

里兹并合原理反映了原子的内在规律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 了电子

1904 年 汤 姆 逊 提 出 原 子 的 “ 嵌梅布丁 ” 模型: 每个电 子分布在正电荷组成的球 中,并绕平衡位置震荡

1907年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对原子核的散射 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

离中心越近散射角 越大

卢瑟福:“这几乎就如你用15英寸炮弹射向一张手 纸,结果它反回来击中了你一样不可思议”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原子是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

1.经典物理的困难 原子的稳定性:电子绕核转动具有加速度⇒发射电 磁波⇒能量减少⇒作螺旋运动⇒落入原子核⇒不稳定

原子光谱的分立性:发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电子 绕核转动的频率⇒电子作螺旋运动的频率连续变 化⇒光谱为连续光谱。

2.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核模型基础上,结合 普朗克量子假设和原子光谱的分立性,提出假设:

定态假设:原子系统只能处在一系列具有不连续能量的 稳定状态(定态)。定态时核外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作圆 周运动,但不发射电磁波

频率条件:当原子从一个能量为En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 能量为Ek的定态时,就要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 νkn的 光子

ν kn =

Ek − En h

En>Ek---发射光子 En

量子化条件:电子在稳定圆轨道上运动时,其轨道角动 量L=mvr必须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h L= n = nh n = 1,2, L 2π ----量子数 h ----约化普朗克常数 h= 2π

1922年玻尔因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放射性的研究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

3.氢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1)轨道半径

根据牛顿定律和

库仑 定律有

v =m 2 4πε 0 r r e

2

2

可得

h L = mvr = n 2π 2 2 ⎛ ε 0h rn = n ⎜ ⎜ π me 2 ⎝

nh v= 2πmr

⎞ n = 1,2, L ⎟ ⎟ ----量子化 ⎠

n =1

时:

r1=0.529×10-10 m

----玻尔半径

∴ rn = n r1

2

(2)能量 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势能和电子的动能之和

1 e 2 En = mvn − 2 4πε 0 rn

2

v =m 2 4πε0r r

e

2

2

1 2 e mvn = 2 8πε0r

2

∴En = −

e

2

8πε0rn

⎛ me4 ⎞ 1 =− 2⎜ 2 2⎟ n ⎜ 8ε 0 h ⎟ ⎝ ⎠

----量子化

量子化的能量称为能级

讨论:

n =1

时:

E1 = −13.6eV

激发态能级

----基态能级

此时能量最低,原子最稳定

n > 1 时:

n → ∞ 时: rn → ∞, En → 0

此时能级趋于连续,原子趋于电离,即基态氢原子的电离 能为13.6eV 电离状态时,E>0,并可连续变化

4.里德伯公式的推导 氢原子从高能级En跃迁到低能级Ek时,氢原子的发光频 率为

En − Ek ν= h

波数为

4

me ⎛ 1 1 ⎞ = ⎜ 2− 2⎟ 2 3 n ⎠ 8ε 0 h ⎝ k

4

~ = ν = me ⎛ 1 − 1 ⎞ ν 2 3 ⎜ 2 2⎟ c 8ε0 h c ⎝ k n ⎠

⎛1 1⎞ = R⎜ 2 − 2 ⎟ ⎝k n ⎠

其中

me 7 −1 R = 2 3 = 1.0973731×10 m 8ε0 h c

----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4

R 氢原子的光谱项 T = − 2 n

⎛ me4 ⎞ hcR 1 E = −hcT = − 2 = − 2 ⎜ 2 2 ⎟ n n ⎜ 8ε 0 h ⎟ ⎠ ⎝

M

n =1 n=2 n=3 n=4

电子轨道 能级

E4⎫ 激 E3⎬ 发

⎭ E

2

E1 基态

En/eV 0 -0.85 -1.51 -3.39

{ {

LL

n =∞

4 3 2

帕邢系

巴耳末系

-13.6

{

莱曼系

1

5.玻尔理论的缺陷 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其定态时不发出辐射的假设又与经 典理论相抵触 量子化条件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玻尔理论只能求出谱线频率,对强度宽度和偏振等都无 法处理

玻尔理论 1、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一些分裂的轨道上运 行,在每一个轨道上运动电子处于稳定的能量状 态。 2、当电子从一个能态轨道向另一个能态轨道跃迁 时,要发射或吸收光子。 En − Em ν mn = h

3、轨道角动量呈量子化。

h L = mvr = n = nh (n = 1,2,3, L) 2π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me 4 1 hν En = − ⋅ 2 2 2 8ε 0 h n

4

= Ei − E f

~ = 1 = ν = me ( 1 − 1 ) , n > n ν i f 2 3 2 2 λ c 8ε 0 h c n f ni 4 me = 1 .097 × 10 7 m −1 ≈ R (里德伯常量) 8 ε 02 h 3 c n=∞ E∞ = 0 氢 n=4 原 布拉开系 n=3 与 帕邢系 子 n=2 能 光

级 跃 迁 谱 系 巴耳末系 莱曼系

n =1

E

氢原子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困难

第一节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正确地指出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能量量子化); (2)正确地指出定态和角动量量子化的概念; (3)正确的解释了氢原子及类氢离子光谱; (4)无法解释比氢原子更复杂的原子; (5)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视为有确定的轨道是不正确的; (6)是半经典半量子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缺点,即把 微观粒子看成是遵

守经典力学的质点,同时,又 赋予它们量子化的特征 .

例题1:如用能量为12.6eV的电子轰击氢原子,将 产生那些谱线? 解:

1 ⎞ ⎛ 1 = RH ⎜ 2 − 2 ⎟ n ⎠ λ ⎝m 1 ch

1 ⎞ ⎛ 1 E= = RH ch⎜ 2 − 2 ⎟ n ⎠ λ ⎝m 1 ⎞ ⎛ 12.6 = 13.6⎜1 − 2 ⎟ ⎝ n ⎠

13.6 n= ≈ 3.69 13.6 − 12.6

取n=3

可能的轨道跃迁: 3→1 ,3→2 ,2→1

⎛1 1⎞ = 1.097 × 10 ⎜ 2 − 2 ⎟ = 0.975 × 10 7 λ1 ⎝1 3 ⎠ 1

7

λ1 = 1.025 ×10 m

−7 −7

⎛1 1 ⎞ 7 = 1.097 × 10 ⎜ 2 − 2 ⎟ = 0.823 × 10 λ2 ⎝1 2 ⎠ 1

7

λ2 = 1.216 ×10 m

⎛ 1 1⎞ = 1.097 × 10 ⎜ 2 − 2 ⎟ = 0.152 × 10 7 λ3 ⎝2 3 ⎠ 1

7

λ2 = 6.579 ×10 −7 m

例题2:氢原子中把 n = 2 状态下的电子移离原子 需要多少能量? 解:

n=2 , m→∞

chR chR ∆E = E 2 − E ∞ = − 2 + 2 ∞

chR − 13.6 =− = 4 4

= −3.4 eV

电子移离原子需要 3.4eV

§2-1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氢 原 子 光 谱 氢原子光谱特征:①不连续的,线状的. ②有规律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64 744 6 7 8 4 8 4 4

Hβ Hγ Hδ

可见光区

紫外光区

H∞

6563A

4861A

4341A

4102A

3646A

1885年瑞士的巴耳末用经验公式表示出氢 原子的前四条可见光谱:

n λ=B 2 n −4

用波数(波长的倒数)表示:

2

n = 3,4,5,6

~ = R( 1 − 1 ) ν 2 2 2 n

----巴耳末公式

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一个普遍方程

~ = R( 1 − 1 ) ν 2 2 k n

k = 1,2, L

R=1.096776×107m-1

----里德伯公式

n>k

的整数 ----里德伯常量

不同的k对应不同的谱系;当k一定时,每一n值对 应于一条谱线

k=1,n=2,3,… k=2,n=3,4,… k=3,n=4,5,… k=4,n=5,6,… k=5,n=6,7,… k=6,n=7,8,…

莱曼系,紫外区 巴尔末系 帕邢系,红外区 布拉开系,红外区 普芳德系,红外区 哈菲莱系,红外区

1890年里德伯,里兹等人发现碱金属原子光谱有 类似的规律

~ = T(k) −T(n) ν

----里兹并合原理

里兹并合原理反映了原子的内在规律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 了电子

1904 年 汤 姆 逊 提 出 原 子 的 “ 嵌梅布丁 ” 模型: 每个电 子分布在正电荷组成的球 中,并绕平衡位置震荡

1907年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对原子核的散射 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

离中心越近散射角 越大

卢瑟福:“这几乎就如你用15英寸炮弹射向一张手 纸,结果它反回来击中了你一样不可思议”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原子是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

1.经典物理的困难 原子的稳定性:电子绕核转动具有加速度⇒发射电 磁波⇒能量减少⇒作螺旋运动⇒落入原子核⇒不稳定

原子光谱的分立性:发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电子 绕核转动的频率⇒电子作螺旋运动的频率连续变 化⇒光谱为连续光谱。

2.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核模型基础上,结合 普朗克量子假设和原子光谱的分立性,提出假设:

定态假设:原子系统只能处在一系列具有不连续能量的 稳定状态(定态)。定态时核外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作圆 周运动,但不发射电磁波

频率条件:当原子从一个能量为En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 能量为Ek的定态时,就要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 νkn的 光子

ν kn =

Ek − En h

En>Ek---发射光子 En

量子化条件:电子在稳定圆轨道上运动时,其轨道角动 量L=mvr必须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h L= n = nh n = 1,2, L 2π ----量子数 h ----约化普朗克常数 h= 2π

1922年玻尔因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放射性的研究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

3.氢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1)轨道半径

根据牛顿定律和

库仑 定律有

v =m 2 4πε 0 r r e

2

2

可得

h L = mvr = n 2π 2 2 ⎛ ε 0h rn = n ⎜ ⎜ π me 2 ⎝

nh v= 2πmr

⎞ n = 1,2, L ⎟ ⎟ ----量子化 ⎠

n =1

时:

r1=0.529×10-10 m

----玻尔半径

∴ rn = n r1

2

(2)能量 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势能和电子的动能之和

1 e 2 En = mvn − 2 4πε 0 rn

2

v =m 2 4πε0r r

e

2

2

1 2 e mvn = 2 8πε0r

2

∴En = −

e

2

8πε0rn

⎛ me4 ⎞ 1 =− 2⎜ 2 2⎟ n ⎜ 8ε 0 h ⎟ ⎝ ⎠

----量子化

量子化的能量称为能级

讨论:

n =1

时:

E1 = −13.6eV

激发态能级

----基态能级

此时能量最低,原子最稳定

n > 1 时:

n → ∞ 时: rn → ∞, En → 0

此时能级趋于连续,原子趋于电离,即基态氢原子的电离 能为13.6eV 电离状态时,E>0,并可连续变化

4.里德伯公式的推导 氢原子从高能级En跃迁到低能级Ek时,氢原子的发光频 率为

En − Ek ν= h

波数为

4

me ⎛ 1 1 ⎞ = ⎜ 2− 2⎟ 2 3 n ⎠ 8ε 0 h ⎝ k

4

~ = ν = me ⎛ 1 − 1 ⎞ ν 2 3 ⎜ 2 2⎟ c 8ε0 h c ⎝ k n ⎠

⎛1 1⎞ = R⎜ 2 − 2 ⎟ ⎝k n ⎠

其中

me 7 −1 R = 2 3 = 1.0973731×10 m 8ε0 h c

----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4

R 氢原子的光谱项 T = − 2 n

⎛ me4 ⎞ hcR 1 E = −hcT = − 2 = − 2 ⎜ 2 2 ⎟ n n ⎜ 8ε 0 h ⎟ ⎠ ⎝

M

n =1 n=2 n=3 n=4

电子轨道 能级

E4⎫ 激 E3⎬ 发

⎭ E

2

E1 基态

En/eV 0 -0.85 -1.51 -3.39

{ {

LL

n =∞

4 3 2

帕邢系

巴耳末系

-13.6

{

莱曼系

1

5.玻尔理论的缺陷 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其定态时不发出辐射的假设又与经 典理论相抵触 量子化条件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玻尔理论只能求出谱线频率,对强度宽度和偏振等都无 法处理

玻尔理论 1、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一些分裂的轨道上运 行,在每一个轨道上运动电子处于稳定的能量状 态。 2、当电子从一个能态轨道向另一个能态轨道跃迁 时,要发射或吸收光子。 En − Em ν mn = h

3、轨道角动量呈量子化。

h L = mvr = n = nh (n = 1,2,3, L) 2π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me 4 1 hν En = − ⋅ 2 2 2 8ε 0 h n

4

= Ei − E f

~ = 1 = ν = me ( 1 − 1 ) , n > n ν i f 2 3 2 2 λ c 8ε 0 h c n f ni 4 me = 1 .097 × 10 7 m −1 ≈ R (里德伯常量) 8 ε 02 h 3 c n=∞ E∞ = 0 氢 n=4 原 布拉开系 n=3 与 帕邢系 子 n=2 能 光

级 跃 迁 谱 系 巴耳末系 莱曼系

n =1

E

氢原子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困难

第一节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正确地指出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能量量子化); (2)正确地指出定态和角动量量子化的概念; (3)正确的解释了氢原子及类氢离子光谱; (4)无法解释比氢原子更复杂的原子; (5)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视为有确定的轨道是不正确的; (6)是半经典半量子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缺点,即把 微观粒子看成是遵

守经典力学的质点,同时,又 赋予它们量子化的特征 .

例题1:如用能量为12.6eV的电子轰击氢原子,将 产生那些谱线? 解:

1 ⎞ ⎛ 1 = RH ⎜ 2 − 2 ⎟ n ⎠ λ ⎝m 1 ch

1 ⎞ ⎛ 1 E= = RH ch⎜ 2 − 2 ⎟ n ⎠ λ ⎝m 1 ⎞ ⎛ 12.6 = 13.6⎜1 − 2 ⎟ ⎝ n ⎠

13.6 n= ≈ 3.69 13.6 − 12.6

取n=3

可能的轨道跃迁: 3→1 ,3→2 ,2→1

⎛1 1⎞ = 1.097 × 10 ⎜ 2 − 2 ⎟ = 0.975 × 10 7 λ1 ⎝1 3 ⎠ 1

7

λ1 = 1.025 ×10 m

−7 −7

⎛1 1 ⎞ 7 = 1.097 × 10 ⎜ 2 − 2 ⎟ = 0.823 × 10 λ2 ⎝1 2 ⎠ 1

7

λ2 = 1.216 ×10 m

⎛ 1 1⎞ = 1.097 × 10 ⎜ 2 − 2 ⎟ = 0.152 × 10 7 λ3 ⎝2 3 ⎠ 1

7

λ2 = 6.579 ×10 −7 m

例题2:氢原子中把 n = 2 状态下的电子移离原子 需要多少能量? 解:

n=2 , m→∞

chR chR ∆E = E 2 − E ∞ = − 2 + 2 ∞

chR − 13.6 =− = 4 4

= −3.4 eV

电子移离原子需要 3.4eV


相关内容

  • [实验报告]用光学多道分析器研究氢原子光谱
  • 用光学多道分析器研究氢原子光谱 摘要:使用光学多道分析器测定氢原子巴尔末系中H,H,H的波长,并利用所测的波长拟合计算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量. 关键词:光学多道分析器,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里德伯常量 THE STUDY OF HYDROGEN ATOMIC SPECTRUM WITH OPTI ...

  •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 一.基本原理 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众所周知,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 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正常情况 ...

  •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
  •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应用 姓 名: 专 业: 学 院: 学习形式: 助学单位: 指导教师: 2014年7月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说 明 书 题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应用 院 别: 专 业: 应用化学 班 级: 设 计 人: 指 导 教 师: 毕业设计( ...

  • 氢原子光谱实验求里德伯常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卷 第5期 2008年5月 物 理 实 验 PHYSICSEXPERIMENTATION Vol.28 No.5 May,2008 氢原子光谱实验求里德伯常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岳峻峰1,2,常 缨1,朱鹤年1 (1.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84;2.北华大学公共基础部,吉林吉林132013) ...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
  • 目 录 题目 . .................................................................... Ⅱ 摘要及关键词 . ............................................................ ...

  •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锌.铜.铅.镉)检测方法综述--刘茜
  •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锌.铜.铅.镉)检测方法综述 2010级材料化学 刘茜 摘要:重金属超标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效应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地威胁.本文主要从应用新型的科技成果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建立灵敏度高.更准确.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 ...

  • 原子光谱法测定水中镁的含量1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姓名:杨力生 班级:化学生物学2012级1班 学号:20122994 摘 要: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利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这两种方法.根据标准曲线法测得自来水中镁含量为1.9524μg·mL-1,根据标准加入法测得自来水中镁含量为1.9 ...

  • 未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关键词:结构解析 光谱技术 色谱技术 计算机技术 远古时期, 人类就已经开始从自然环境中去发现和利用天然资源.时至今日,人们还可以运用化学方法合成多种物质,甚至是未知的化合物,产物结构分析以及来自环境和生物样品的天然产物或药物的分析鉴定是十分复杂且费时耗力的艰难过程.[1]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