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型旦:垫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r’ovetlonHerald
学术论坛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评析①
刘立红
(河北衡水学院分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目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将齐家与治国相联,以修身为根本。重视早期教育和环境影响。反对溺爱。这都
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借薹的。当然.中日古代家庭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擞育的内容存在看明王的等衄差别,由此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过分强调长辈的权威而忽视作为子女的自主性.从而堆扩君主专朝统治。关键词:古代家庭教育齐家治国修身孝遗君主专制
78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9(b)一0192--0l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下,学校教育的范围及规模都很小,家庭教育的地位犹显突出。又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的
第三,勤奋好学教育。古人认为学习不
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使人明白事理,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然而学习必须从点滴学起,逐渐积累而成,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由感性到理性的
鉴:
经济特点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导致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依赖性、密切性,
首先,以“家国一体”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以及对子女所实行的志向教育,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为
将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做了准备。
同时我国古代社会还很重视血缘宗法关系,这就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
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株连九族”,便是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生动写照。因此家庭教育受到古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成了人们道德生活及社会
艰难过程。为了早日成才,学习必须强调一
个勤字。勤奋好学是获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即使是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能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因此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勤学教育。如颜之
其次,在家庭伦理等级方面,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如果抛开其封建宗法等级制
的局限性,有不少规范是呵以肯定的。如这
种家庭伦理教育要求做到父母子女关系融
洽,父母尽养育之职,子女尽赡养之责。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这与当前我们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异曲同工之效。
另外,中国占代家庭从教育方法上重
推在其Ⅸ颜氏家训》中就列举了许多古人勤
学的例子,以教育后人勤学、惜时,不虚度时光,以求有所成就。著名的“头悬梁锥刺
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综合来看,中国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
(1)将齐家与治国相关联,形成了一整
套以“家国一体”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
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故
事也是对后人进行勤奋好学教育的写照。
第四,勤俭教育。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后代进行勤俭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后代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
视早教、反对溺爱、偏爱,注重言传身教等都是我国占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一直以来,
为教育工作者所津津乐道。
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古人将卉家看做是治国的基础,将家与国统一起来,
认为在家维护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与在国
当然,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由此造成权利与
的能力,以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司马光曾
专门写有《训俭示康》,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在教育的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维护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是一致的;强调
人生在世,要以。立德”为本,而“立德”就是
在家为“孝”,在国为“忠”,认为在家如果能
尽孝,在国则必能尽忠。将孝悌与忠顺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促等级秩序,以“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2)以修身为根本,将培养完美人格作
义务的不平等。权利集中在父、夫、兄、君一方,而义务集中在子、妻、弟、臣一方。在一
个家庭中父家长重子轻女,形成家族内部
(1)重视早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强调“训子须从胎教始”,认为如果子女在幼小
的时候忽略了教诲,一旦“习惯成自然”,便悔之晚矣。古人提出的早教有益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古人还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基于这种认识,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特别注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众所周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2)反对溺爱和偏爱。古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论述,他们提出要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认为爱子重在严教,重在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同
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关系。另外男子中长子
或长兄的地位又高于其他人。成员在家族
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所得财产的多少。
其次,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过分强调长
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
视子女人格的完善,故而注重教育子女如
辈的权威而忽视作为子女的自主性。中国
古代传统家庭教育中所倡导、所褒奖的就
何做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强调品学兼求,
但把人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应该说这是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为了
培养后代完美的人格。伦理道德教育便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
是“孝道”,古代的孝道,主要有三个层次:最低的是。养”-高一层的是“敬”-最高层次
是“无违”,就是要求子女言行举止、起居日用,都要惟父母之命是从,不得有丝毫独立自主性。极力宣扬长辈对子女的管教要具有绝对权威,不给个人和个性留下丝毫地
第一,志向教育。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古代家庭教育中
教子立大志,教子与治国相联系的一个典
型例证。重民族气节,个人与民族一体,这
一优良传统曾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家庭伦理等级教育。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一套家族宗法等级道德规范,在此等级规范的要求下,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要求父母。慈。,子女“孝”,在“慈”与。孝”的关系上,更强调的是“孝”,在夫妻关系上,要求“夫义妻顺”,更强调的是。妻顺”。在兄弟姊妹关系上,要求“兄友弟恭”:即兄要对弟友善,弟要对兄悌恭。但由于中
时,还特别强调家长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
反对偏爱子女。认为对子女施爱不均,必然会导致家庭不和睦,既害子女,又害家庭。
位。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人们重秩序和谐而轻进取精神,平等自主的观念几乎没有,从小就培养了奴性心理,主体性、个性被泯
灭,丧失了自我。古代家庭的这种教育就是为了确保子女成年和社会化后,能遵守纲常礼法,具备封建国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修养,从而自觉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注重言传身教。甚至认为“身教重于
言教”。父母和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
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子女幼时,多从父母的言行影响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及道德观念,所以作为教育者的父母长辈,首先必须修身正己,为子女后代作出楷模。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不管从内容上还是
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所以在。兄友弟恭”上权利向兄长倾斜。
方法上都有其合理性,值得后人肯定和借
①作者简介:刘立红(1967一),女,河北衡水市人、衡水学院分院公共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通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
19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andTechnology
InnovationHerald
万方数据
!!塑型旦:垫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r’ovetlonHerald
学术论坛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评析①
刘立红
(河北衡水学院分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目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将齐家与治国相联,以修身为根本。重视早期教育和环境影响。反对溺爱。这都
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借薹的。当然.中日古代家庭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擞育的内容存在看明王的等衄差别,由此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过分强调长辈的权威而忽视作为子女的自主性.从而堆扩君主专朝统治。关键词:古代家庭教育齐家治国修身孝遗君主专制
78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9(b)一0192--0l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下,学校教育的范围及规模都很小,家庭教育的地位犹显突出。又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的
第三,勤奋好学教育。古人认为学习不
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使人明白事理,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然而学习必须从点滴学起,逐渐积累而成,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由感性到理性的
鉴:
经济特点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导致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依赖性、密切性,
首先,以“家国一体”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以及对子女所实行的志向教育,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为
将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做了准备。
同时我国古代社会还很重视血缘宗法关系,这就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
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株连九族”,便是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生动写照。因此家庭教育受到古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成了人们道德生活及社会
艰难过程。为了早日成才,学习必须强调一
个勤字。勤奋好学是获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即使是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能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因此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勤学教育。如颜之
其次,在家庭伦理等级方面,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如果抛开其封建宗法等级制
的局限性,有不少规范是呵以肯定的。如这
种家庭伦理教育要求做到父母子女关系融
洽,父母尽养育之职,子女尽赡养之责。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这与当前我们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异曲同工之效。
另外,中国占代家庭从教育方法上重
推在其Ⅸ颜氏家训》中就列举了许多古人勤
学的例子,以教育后人勤学、惜时,不虚度时光,以求有所成就。著名的“头悬梁锥刺
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综合来看,中国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
(1)将齐家与治国相关联,形成了一整
套以“家国一体”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
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故
事也是对后人进行勤奋好学教育的写照。
第四,勤俭教育。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后代进行勤俭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后代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
视早教、反对溺爱、偏爱,注重言传身教等都是我国占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一直以来,
为教育工作者所津津乐道。
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古人将卉家看做是治国的基础,将家与国统一起来,
认为在家维护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与在国
当然,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由此造成权利与
的能力,以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司马光曾
专门写有《训俭示康》,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在教育的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维护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是一致的;强调
人生在世,要以。立德”为本,而“立德”就是
在家为“孝”,在国为“忠”,认为在家如果能
尽孝,在国则必能尽忠。将孝悌与忠顺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促等级秩序,以“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2)以修身为根本,将培养完美人格作
义务的不平等。权利集中在父、夫、兄、君一方,而义务集中在子、妻、弟、臣一方。在一
个家庭中父家长重子轻女,形成家族内部
(1)重视早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强调“训子须从胎教始”,认为如果子女在幼小
的时候忽略了教诲,一旦“习惯成自然”,便悔之晚矣。古人提出的早教有益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古人还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基于这种认识,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特别注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众所周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2)反对溺爱和偏爱。古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论述,他们提出要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认为爱子重在严教,重在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同
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关系。另外男子中长子
或长兄的地位又高于其他人。成员在家族
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所得财产的多少。
其次,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过分强调长
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
视子女人格的完善,故而注重教育子女如
辈的权威而忽视作为子女的自主性。中国
古代传统家庭教育中所倡导、所褒奖的就
何做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强调品学兼求,
但把人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应该说这是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为了
培养后代完美的人格。伦理道德教育便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
是“孝道”,古代的孝道,主要有三个层次:最低的是。养”-高一层的是“敬”-最高层次
是“无违”,就是要求子女言行举止、起居日用,都要惟父母之命是从,不得有丝毫独立自主性。极力宣扬长辈对子女的管教要具有绝对权威,不给个人和个性留下丝毫地
第一,志向教育。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古代家庭教育中
教子立大志,教子与治国相联系的一个典
型例证。重民族气节,个人与民族一体,这
一优良传统曾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家庭伦理等级教育。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一套家族宗法等级道德规范,在此等级规范的要求下,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要求父母。慈。,子女“孝”,在“慈”与。孝”的关系上,更强调的是“孝”,在夫妻关系上,要求“夫义妻顺”,更强调的是。妻顺”。在兄弟姊妹关系上,要求“兄友弟恭”:即兄要对弟友善,弟要对兄悌恭。但由于中
时,还特别强调家长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
反对偏爱子女。认为对子女施爱不均,必然会导致家庭不和睦,既害子女,又害家庭。
位。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人们重秩序和谐而轻进取精神,平等自主的观念几乎没有,从小就培养了奴性心理,主体性、个性被泯
灭,丧失了自我。古代家庭的这种教育就是为了确保子女成年和社会化后,能遵守纲常礼法,具备封建国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修养,从而自觉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注重言传身教。甚至认为“身教重于
言教”。父母和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
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子女幼时,多从父母的言行影响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及道德观念,所以作为教育者的父母长辈,首先必须修身正己,为子女后代作出楷模。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不管从内容上还是
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所以在。兄友弟恭”上权利向兄长倾斜。
方法上都有其合理性,值得后人肯定和借
①作者简介:刘立红(1967一),女,河北衡水市人、衡水学院分院公共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通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
19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andTechnology
InnovationHerald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