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叙述 的思维规范化与形式 美 ,人物心理世 界的 理 论思辨色彩浓 重的著作 , 但行文又 舒卷 自如 。 真实情感 的经验性表达 .小说 形象持久 的艺术 优美清 丽 ,从 中可 以看 出作 者多年从事文 字工 魅力 与美感的层次化是其 美学价值 的所在 在 作深 厚的素养 。当然 ,如果 说对于作者有所 苛 对张 士敏上个世纪8 年代 小说的批评 中.本 书 求 , 么 , 者 感 到 应 当 要 求 ~ 种 视 域 的 解 放 , O 那 笔 作者显 示出另一种特色 ,怀着 深厚关爱之情 的 从 上海 或与上海相 关的作 家群 向更为多样 的作 直言不讳 ,指出小说家在与 民族道德传统抗 争 家群 体 ,特别是 新时期 以来 一批 与中 国小 说传 中的忧 忠与疲惫 ,有待于在理 性认知 中的小说 统 有传承 关系 也包括 与 这种传统 断裂 的作 家 ,
思维 自我超越 的实现。王 安忆 是当代文坛上 有 或许 这种批评更 能显示 出作者美 学原则 的广 阔
特色 的一位作家 ,作者关注 的是其审美观念 的 视域与深层 内在规律 。
转化 , 别 是《 特 小鲍庄》 为代表 的向人性 美与 自 参考文献 : 然生活形 态的回归 ,同时指 出其本质仍然在 于 【 方汉文,比较文化 学》 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 1 】 《 , 对社会理性与生活现实的责任感 。
2 3: 8 00 22 。
统观全 书 , 以理论 为质干 . 衍其 说 , 分 【吴士余 ,中国小说 美 学论稿》 复旦 大学 出版 铺 条 2 】 《 , 缕析 , 是本 书的主要特 征 , 毫无 疑义 . 是一 部 社 , 0 6 2 。 这 20 :0
又 见 冯友 兰
口单 纯 ——读何兆武 《 学记》中 “ 上 冯友兰先生” 之笔记历史
《 上学记》 何 兆武著 , 三联 书店2 0 年版 06 由于诸 多偶然和 必然的原 因,我有 幸成 了
冯友兰 先生 的“ 再传弟 子” 而 且所 做的博 士 论 ,
文 就 是 研 究 冯 友 兰 哲 学 思 想 的 .所 以各 种 有 关 冯友 兰的“ 究文章 ”“ 研 、 口述 历 史 ” 者 凡 是 称 或 先生” 也想谈 点比“ 我 口
书
述历史’ 稍微带 点专业 ’ 性的历史 . 自诩点讲 是 “ 笔记历 史” ,故 隐语 式 地称为“ 又见冯友兰” 。
仅 从 何 的 “ 友 兰 冯
得上相关材料的 , 我都很想了解 新近有朋友告
诉我 , 兆武 先生 的口述历 史《 何 上学记 》 中有 一
段“ 友兰先生 ” 冯 的文字 , 建议我找来读 一读 。我 读 了一遍 之后 .觉得有必要 就这段文字也写 点 东西 , 叫“ 权 笔记历 史” ! 吧
先生
” 这段 文字看 , 何先
生在西南联大做学 生时
应 该 是 与 冯 先 生 见 过 面
“ 口述历史 ” 可能 比“ 研究历史” 更容 易吸引 的 , 当时 冯先生 是文学 院院长 , 专业 的哲学 家 , 读者 , 因是 “ 原 讲故 事” “ 和 听故 事 ” 撰 写 历 何先 生可能 因专业 的关系与 冯先 生没有直 接的 比“ 所 甚至是 一般 学 史 ” “ 究历 史” 和 研 要随意 、 自由、 轻松 得 多。 自 联 系 , 有的印象是 同学和朋友 , 然。 针对何兆武 先生的“ 口述 历史” 中的“ 冯友兰 生在 那个特 殊 的历 史环境下对冯 先生 的“ 不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象。这或许 是真实的 , 因为我 自己就有 这样 的 了?鲁迅 还为此事发表过替冯先生抱 怨的议 论。
“ 冯 经验 : 面对敏感 的或 者重大 的问题 , 我们做学 生 何 著 说 :听 说 国 民党 要他 ( 友 兰 )做 中 央 委
他没有 接受 , 是留在学校里教书 。那 时候 还 的总是热血沸 腾 、 慨激 昂, 慷 而老师大都显得 冷 员 , 民主的气氛还是 占上风 , 以大 家跟冯 所 静、 理性 . 甚至让人感 到有 点“ 麻木 不仁” 。记 得 在 民间 . [ 1 这句话 的逻 辑很 我 读 大 学 时 , 逢 中 国 女 排 取 得 了世 界 冠 军 , 躬 结 先生的思想就拉开距离 了。”1 果我 们几乎是连夜倾 巢出动 ,上街来 了个通 宵 让人费解 : 冯友兰不愿意参 与国 民党的政 治, 而 游行 , 高呼 “ 下 兴亡 , 天 匹夫有 责” 我 们跟着 喊 是 自主地 选择 自己喜爱 的哲学研 究 ,这难道不 , 口号的人把嗓 子都喊哑 了,领 喊的人换 了好几 是 民主 、自立的例证吗?何 以同样主张 民主 的 就 个 ,回到学校后还将 隔壁系教 室里 的桌椅烧 了 “ 大家” 跟他拉开距离 了呢? 就我 查阅的 资料 好几个 , 以尽热情 。第二天 当然是睡大觉 , 只有 所 知 .除 了那些亲炙于冯 先生的哲学系学生之 少数 几个女 生和书 呆子 男生继续 坐在 教室里 , 外 .在 清华 、西南联大听 过冯先生课的外系学 后来听 同学 说上课 的老师提 都不敢提我们缺席 生 . 对冯先 生的 印象 好像不 是“ 不佳” 与冯先 或
评
的事。前些年 , 我拜 访 了当年的翻译课老师 , 他 生在思 想上“ 拉开距 离” . 的 至少这 些人在 写成
说 , 当时 被 你 们 吓 坏 了 , 怕 不 慎 被 你 们 说 成 文字时是对冯先 生十分敬 佩的 .这些人有季羡 我 生
是“ 国贼 ” 卖 。我回顾的这个 故事 , 尽管也发生在 林 、 任继愈 、 唐稚松 ( 中科 院院士 , 其回忆冯 友
兰 西 南联大和 我就读 的云南 大学所 在 的城市 , 但 先生的文字参见《 冯学研究通讯 》 第三辑 )涂 又 、 仍然只 是一个特殊 的例子 ,它或许有助 于说 明 光 、 郑朝 宗 、 韦君宜 、 李赋宁 、 高望之 、 朱伯 昆、 许 学生和老师处事的方式是很不 同的。
渊冲 ( 《 忆逝 水 年华 》 三 联书 店 ,96等 见 追 , 19)
冯 友兰 在西南联大供职 的年代 ,正值 中国 等 . 当然 也包括何著在这里提 到的王浩 , 至还 甚 抗 战的年代 ,大 多数 中国人都会 以 自己的方 式 包括 当时在燕 京大学 的革命 青年才 俊李慎 之 。
表 达抗战的态度 .冯友兰是 当时知名度 很高的 这些人对 冯友兰先生的学 问、思想和人 品都有
哲学 家 ,他 当然也 会 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抗战的 中肯 的评论 , 在我所编 的《 解读冯友兰》 海天 出 ( 决心 , 那就是用 自己的哲学思想 。再者 , 是一 版社 ,9 8 中都能读到。另外 , 他 19) 在杨振宁 的回忆 个儒家 理性主义传统 的哲学家 ,其表达 思想感 录和何炳棣 的回忆录 《 读史 阅世六十年 》 广西 ( 情 的方式 与心 学传统 的儒者 又有 很大 的不 同 , 师 范大学 出版 社 ,0 5 里 , 不难读 到他 们对 20) 都 明末的刘宗周绝食 而亡 ,当代海 外新儒家的弟 自己老 师 的 客 观 、善 意 而 不 失 敬 意 的 回 忆 和 评 子对此就大加 赞颂 .而对 国民党政府礼遇甚隆 论 。这里特别值得提 及的是, 同样是西南联大历 的冯友兰却大加诟病 , 为他 “ 认 附逆 ” 甚至将他 史 系出身 的何 炳棣 ,在回忆 老师冯 友兰 时说 . , 排 除在 “ 当代新儒家” 之外 。而刚解放时 , 清华的 “ 97 14 年盛 夏 ,冯先生从宾州大 学过访纽 约 , 住
革 命 学 生 也 同 样 指 责 冯 友 兰 在 解 放 前 所 写 的 哲 在 哥大附近一家旅馆 。我 晚上 去看他 . 长谈中提
学是 附和蒋介 石 , 所谓 “ 介石用 枪杆子 杀人 , 及朋友见告 .杨绍震夫人许 亚芬 ( 蒋 清华第 六级
冯 友 兰 用 笔 杆 子 杀 人 ” 当 然 , 著 中 说 冯 友 兰 13 年毕业 ) 。 何 94 在斯密丝女校 (mi o ee 的硕 S t C lg ) h l
参与了国 民党 的全 国党代 会 , 这也是历史事 实。 士论文的题 目是 (97 以前胡适 对中 国文化 12年 但是 .凭这 个就可 以将哲 学名 流与国 民党 的政 界的 影响 》 。冯先 生 听 了 , 急不 能 待 、 口吃地 ,
治 挂 上 钩 吗 ?何 先 生 是 否知 道 , 为 冯 友兰 在 欧 以极纯极浓 的河南 腔说 :这
……这… …这个 题 因 ‘ 97 他 洲访 问回国后讲 了一些在 苏联看到的情况和 自 目很 …… 很 … … 很 好 。 因 为 过 了 12 , 也 就
己的感慨 . 国民党保 定行 营抓捕 , 被 差点给枪毙 没 … … 没 … … 没 得 影 响 啦 ! ’ 人 相 讥 , 文 自古 已
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然, 相形之下 , 冯之胡要 比胡之冯温和多了。” 我 ‘ 审查报 告 ’ 一篇 , 系陈寅恪先生做 的。 中多赞 其 猜想 ,何炳棣先生这个判 断是鉴于 胡适对 冯友 许 冯书之语 , 冯先生从未对我们念 过。然后 随着 兰没有去台湾而是 留在大 陆说 “ 天下蠢 人无 出 铃 声下课 了。” 论是否为哲学系 的学生 。 无 凡听 芝生 ( 冯友兰字 ) 之右者 ” 而形 成的。其实 , 冯先 过 冯先生课 的 .或与冯先生有过 直接 学术交道 生对 于学者 、学术 问题一 直是 比较 宽容和温 和 的 .基本上对冯 先生都还有足够 的敬意和较 为 的. 对于别人对 自己的赞誉也 都保 持低调 . 绝不 公允的评价 。这 些文字性 的历 史材料在现代 网 借机炒 作。这一 点同样是 旁听他讲课 的老 学生 络 的搜索 引擎 中是比较容 易检索出来的。 郑朝 宗就 留下 了一段“ 文字历 史” “ : 芝生 先生 因
有关冯 先生 《 新世训 》 中最后 一篇 是“ 应帝
为教 的是中 国哲学史 .所 以有 时也批评 胡适 之 王 ” 等等 , 何先 生认 为“ 是给蒋介 石捧场 的 ” 都 。
先生 。但 他批评 胡适之先 生和时下一般人 的批 以前也有先 生给 我讲过 同样 的话 .当时我 的判
评完全不一样 。时下一般人的批评 。 不是恶意 的 断就是 :他们这 样认为要 么说明他们根本就 没 攻击 , 便是盲 目的谩 骂 , 少会使我们 旁观 的人 有读过 或者读 了根本就没有 读懂 冯先生 的这 篇 很 为之心折 的。他说 :适之先生的病痛 . ‘ 只是过于 论 文 . 只是 以“ 标题 ” 臆测其 大意 。 殊不知其 核心 无 和儒家 “ 天下为 公” 的政治 好奇和 自信 。他常 以为古人所看不出的, 他可 以 是讲道 家“ 为而治” 看得 出 ; 古人所 不注 意 的. 他可 以注 意。所 以他 哲 学的 !这样 的论文怎么就 成了吹捧 当时领袖 常抬 出 古人 所 公认 为不 重要 的 人物 来大 吹 大 的文章 呢? 如果望文生义 .我们是否可 以怀 疑 擂 . 于 古人所共认 为重要 的 , 反对之漠 然 。 《 而 则 庄子》 又是给谁 “ 捧场” 呢?况且 , 冯先生在此文 这 是不对的 .因为人 的眼光不能相 去那样的远 中明确讲 :把 当首领底方法 , “
看得 太机械 了, 亦 除 啊 !’ ——他 的话大 概是如此 , 我不敢担保有 无 是不对底 。所以我们 讲当首领底方法 , 了说无
记错—— 这个批评对不对 . 不必我 来断定 : 但我 为一点外 . 要再加上 三点 , 还 即无私 , 存诚 , 与居 特 是冯先 相信芝生先生的态度是公正 的。有一次 , 他竟替 敬。” 别是冯先 生后 面加上去 的三 点 ,
适之先生当起辩 护人 来。他说 :现 在批 评适之 生字宙论和人 生观相统 一的庞: ‘ 哲学体系 的浓 先生的人真多 。 有的竟著起 一部书批评他 。但他 缩性解释 , 因为在他 的“ 新理 学” 体系 里 ,无私” “
们的态度 多欠公允 .因为他们 常把 适之先生 二 是具有 宇宙 论性质 的伦 理思想 .即纯粹 的 “ 无
书
是“ 自己为宇宙万物 中一分子 。 因此宇 十 多年 前说 的 话来 攻击 。这 如 何可 算 是 公 允 私” 觉解 ” 亦 廓 呢? ’ 我在清华所 听到的批评适之先 生的话 , 可 宙 间万物 都是公平 的 . 即宋儒程 明道讲 的“ 物 。它 的伦 理意义具有宇 算不少 ; 但大概都带点酸性 。其能完全 以光明磊 然而大 公 . 来而顺应 ” 落 的态度待 之者 的 , 芝生先 生 , 的, 算是 独 宙 论的基础 . 天 道无心 而成 化。 人有 心而 真 要 即“ 圣
一
。“ 是讲 作为主体 的个 人去体会宇宙 无 二 的了 。” 他 ( 友兰 ) “ 冯 —— 这时 略带 笑 无为” 存诚”
诚可 以发乎 人心 。 止乎 宇宙 精神 , 容——教我 们先把注册部里领 出来的选课学 程 万物 的公 理 .
单交给 他 . 后满 1河南腔地告诉我 们 : 学期 是所谓 人的“ 意” 然 2 ] 这 诚 与宇 宙化 生的“ 至诚无 息” 的
陆九渊 说 的“ 吾心便 是宇宙 . 宇宙便 是吾 用 的课本 是他 自己编的《 中国哲学 史》 堂上 并 统 一 . ,
无讲演 . 大家可 先把指定参考书看好 。 如有 不明 心 ”就 是这个道理 ; 朱熹的说法 , 。 照 天地之 至诚
白的, 可以在班 中讨论 。不像别的教授立即宣布 无 息 。 便是 天地 的忠 ; 万物 各得其 所 , 是天 地 便
下课 了 ,他却翻 开他 的大 著— —《 中国哲 学史》 的恕。加起 来就 是儒家 的宇宙论基础 的伦理学。
人心” 与物理性质 上 卷—— 的后面 . 把金岳霖先生所做 的‘ 审查报 如果我们硬要将 生物性质 的“ 告 ’ 了一 遍 。 念 又解释 了一遍。按此文 前面 尚有 的“ 宇宙 ” 同起来 . 岂不是要推论 出“ 等 那 主观 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十 四卷里 了 , 出版时 间是2 0 年 , 00
出版 社 心主义” 的笑话 ?实际上 , 不少批冯先生 的文章 集》 就在 闹这样的笑话。“ 居敬” 是说 , 做再平凡的小 为河 南人 民出版社。因此 . 何先生对会不会 遗漏 事都要有上面讲 的那种宇宙公心 ,是冯先 生对 什么历史材料 的顾虑是多余的。 孟子“ 尽心 ” “ 、 知性 ” “ 、 知天” “ 、 立命” 和宋儒 说 关 于梁漱溟 先生 与冯先 生最后 见面之 事 , “ 洒扫应对 , 以尽性 至命” 可 的总结 , 即他常用 的 何先 生的 “ 口述 ” 颠倒 了不少 内容 : 搞 不是 冯友
“ 高明而道 中庸” 表达的哲理 。在 《 极 所 应帝王》 兰 写信给 梁漱溟要求见面 ,而 是梁漱 溟捎信给
凭 中 .无为而治 ”是冯先生借鉴 的基础 ,儒 家的 冯友兰先生要求见面谈谈。梁漱溟没有 学历 , “ “ 无私 、 存诫 、 居敬” 是他的发挥 。这么高度 凝练 着蔡元培 的鼓励而一步登天 。以考 不上北大的 的政 治 哲学 思 想 怎么 就随便 用 一 句话化 约 成 学生 的身份被邀请到北大哲学系 当讲 师 。教授 “ 给蒋介石捧场” 了?真是 匪夷所思。
印度 哲学。大约六七年后也就离 开北大去搞乡
至于何先 生说“ 放后 . 解 冯先生一贯高举紧 村建 设去 了。他一生 的主要 成就 是在参与实际 跟毛泽 东思想 ……跟着江青 的意思走 ” 等等 , 其 的社会 活动和政治活动方面 .在学术思想界 的 中有些是孤立 的事实 .但他 没有联系到那个 时 成就 并不像许多人想像得那 么大 ,只是 由于 公 期严酷的思想 改造 运动 、文化大 革命”这样一 众对 于极左政治的反感 .有 些媒 体上才会见到 “ 些险恶的政治环 境 . 在这些环境 中, 而 冯先生是 并非 严肃 的学 术 文章将 冯 先 生和梁 先 生 相 比 个“ 刀祭旗 ” 开 的人物 . 的某些选 择是容 易让 较 . 他 以求猎 奇。关于梁先生的贡献和特 点, 殷海 人联想到 政治上 的“ 附势” 。他在 当时 的文化 思 光先 生曾经有过这样 的评述 : 梁漱溟就抱负和 “ 想界所面 临的险恶环境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 中 行谊 来说 , 可以算得 是现代中 国的苏格拉底 . 可 恐怕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仅 凭这一点, 多人 惜他 弄学术简直毫无办法 。他虽好思想 , 很 但他是 早就把 自己原谅了。可是 , 冯先生在“ 文革” 结束
一
评
点也不会作严格思考 的。 他越想越不通。 他对
后做 的第 一件 事 。就是深刻 地反省 自己在那种 人生往往有极深的体验 。可是, 体验 不透过思想 环境中所造成 的失误 , 没 有能够做到修
辞立 技术 的处理 , 以“ 不能成为知识。他常常分不清哪些
其诫” 而是有“ 哗众取宠之嫌” 来沉痛地 自责 。张 是 自己主观 的揣测 , 哪些是经验的知识。他 的著
岱年先 生曾说 ,在那种环 境下 .冯先生地位特 作写来写去 ,表现得最 强的还是佛学意象 的浮 殊, 不仅 没有 “ 言而 当” 自由, 的 甚至 没有“ 默而 现。他写 的《 东西文 化及其 哲学》 的 ‘ 里 西方文 当” 自由。李慎 之先生在《 的 融贯 中西 通释今 化 ’ 只好说是 ‘ 梁漱溟的西方文化 ’ 。他在 中国现
古——纪念冯友兰 先生》 牟钟鉴先生在《 和 试论 代 思想界 的影响颇 大。然而 , 就对西方文化 的知 “ 冯友兰现象 ” 中 , 》 都对这一 段历史作 了比较 客 识甚 至中 国文化 的知识来 说 .他 的影响是错误
观 的分析和论 述。不知何先 生在 “ 口述 历史 ” 之 的影响。” 殷海光 14 年后生活在海外 , 闭 99 对之后 前, 是否读到过这些“ 文字 历史 ” ?特别是何 先生 发生在大陆的思想改造和 “ 文革” 没有切身 的感 加给冯先生 的“ 说高祖功业大 . 争 端赖 吕后智谋 受 , 故能够较 客观地 评价梁漱溟 , 而没有必要 因 多” 两句 , 不知 出自何处 ?冯 先生在思想改造和 政治因素虚夸梁漱溟 以贬 低他人。冯先 生对 梁 “ 革” 文 中的诗 词 、 书信 、 章 皆收在 《 松堂 全 先生虽有段师生之缘 .但 是冯先生的学术思 想 文 三
集》 十四卷 中 , 第 并未见 到此句 , 不知何先 生 是 和学术地 位早就超越 了梁先 生 .晚年之所 以有
从何处 、 如何联想至此 的? 见面 晤谈一事 .原 因是 梁先生对 冯先生在 “ 文 关 于冯先 生在思想 改造 和“ 文革 ” 中的所有 革” 中的表现不满 ,9 5 1 1 他直接写信 18 年1 月2 日,
可以找见的文章 、 书信和诗词 皆收在《 三松堂 全 给 冯先生表达 了 自己的想法 , 而冯先 生写《 三松
6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堂 自序》 这样的回忆录就是 要交待形成这 一段 依 附专制皇权得 到 自己的地位 ”冯 先生上下卷 .
历史的来龙 去脉 并以“ 辞不能立其诚 . 是立 《 修 而 中国哲学 史》 四大 缺 点”这些都 是 比较 专 的“ , 其伪” 自责 . 而 这是儒家对待 “ 君子之 过” 的磊 落 业 的哲学 问题或哲 学史 问题。冯先 生的哲学史
态度。冯先生遂将此 书寄给梁先生 , :如蒙阅 是哲 学多于历史 . 以不 是专 业的哲学工作 者 , 说 “ 所
览 , 过知仁 , 观 有所 谅解 , 则当趋 谒 , 面聆 教益 ,
一
般来讲不容易准确理解。冯 先生的哲学史 、 哲
欢若平生 , 乃可贵耳。若心无谅解 , 胸有芥蒂 , 虽 学 体系也 都 出版 了半 个多 世纪或 二三 十年 了 ,
能 以礼相待 , 亦觉意味 索然 , 复何贵乎?嫉 恶之 海 内外那么 多专 业的哲学 人士都在研 读 .仍然
心有 余 , 与人 为善之 心不足 , 恕之道 , 忠 岂其 然 被普 遍认 为是最 有价 值和 影响力 的学术 著 作。 乎? 譬犹嗟来之食 , 虽日招致 . 意实拒之千里之外 这说 明专业的哲 学思想还是 由哲 学专业的学者 判断更可靠一些。总之 , 以为 , 我 像何先 矣。” 接此信 后, 梁漱溟先 生的复信是 :芝 生老 来理解 、 “ 博 的非 哲学专 业 的老 先生 . 于专 对 同学如 晤 : 1月6 顷接 2 日大 函 , 悉一切。《 敬 三松 生 这样 “ 学”
堂 自序》 已经 收到, 并读 过 , 甚愿把晤面谈。或即 业 的哲学家 的学术问题的评论应 与历史轶 闻的 在尊寓午 饭亦可。请先 电话联系 , 订好 日期 、 时 “ 口述” 有所区 别 . 则就 有违 了先贤 的遗 训“ 否 君
. 失 或“ 间。其他如汽车等事 , 亦均由尊处准备是幸 !专 子 不 失口于人 ” 更有 可能 “ 口于理 ” 失 口 此布复 . 顺请 阖府均安 梁漱 溟手复 . 口述历史” 是否 当立此 为鉴呢? 1 月1 于事” “ 2 1 日。” 读者如愿意细心体味两位老人的心 思 、 l 态 参考 文献 : 度和境界 , 这两封信里已经浓缩 了足够多的信息 。 …何兆武,上学i)三联书店,06 16 《 s, 20 :5。 其 他 , 何先生 “ 如 口述” 中所 谓冯先 生 在哥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 2 】 《 , 和平 出版社 , 伦 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的答词 是 “ 牛唇不对
1 88: 8 9 5 0。
马嘴 ” “ . 双方有如演 出了一场 滑稽戏” “ 国过 【 冯友兰 ,三松 堂全 集》 十四卷 )河南人 民 出 ,中 3 】 《 ( ,
20 68 8 。 去除 了官本位 没有其他 出路 ,知识分 子只能够 版 社 .0 0:8 -6 9
书
“ 望 ”与 欲
口刘小枫
《 双重束缚》 基拉 尔著 , 陈明珠 、 刘舒译 , 华夏 出版社即 出
二十多年前念研 究生时 .我就对 人类 学这 族学院请来 的教授 , 什 么是人类学 ” 讲“ 。起初我 堂堂北 大 . 然没人能讲授 人类 学这门 竟 门学 科发生 了兴趣 。遗 憾的是 , 时至今 日, 我对 想不通 : 这 12 世纪春风得意的学科仍然不明就里。 '0 ] 课 , 要到外校 找人来讲。几堂课 听下来 , 却 才大
记得 当时跑去听讲人类 学的课 .是在一 个 致知道什 么 “ 体质人类 学” “ 化人类学” “ 、文 、历
之 也慢慢 明白 , 为什 么 当 时的北 很小的教室 . 学生不到十个。讲者是位从 中央 民 史人 类学 ” 类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叙述 的思维规范化与形式 美 ,人物心理世 界的 理 论思辨色彩浓 重的著作 , 但行文又 舒卷 自如 。 真实情感 的经验性表达 .小说 形象持久 的艺术 优美清 丽 ,从 中可 以看 出作 者多年从事文 字工 魅力 与美感的层次化是其 美学价值 的所在 在 作深 厚的素养 。当然 ,如果 说对于作者有所 苛 对张 士敏上个世纪8 年代 小说的批评 中.本 书 求 , 么 , 者 感 到 应 当 要 求 ~ 种 视 域 的 解 放 , O 那 笔 作者显 示出另一种特色 ,怀着 深厚关爱之情 的 从 上海 或与上海相 关的作 家群 向更为多样 的作 直言不讳 ,指出小说家在与 民族道德传统抗 争 家群 体 ,特别是 新时期 以来 一批 与中 国小 说传 中的忧 忠与疲惫 ,有待于在理 性认知 中的小说 统 有传承 关系 也包括 与 这种传统 断裂 的作 家 ,
思维 自我超越 的实现。王 安忆 是当代文坛上 有 或许 这种批评更 能显示 出作者美 学原则 的广 阔
特色 的一位作家 ,作者关注 的是其审美观念 的 视域与深层 内在规律 。
转化 , 别 是《 特 小鲍庄》 为代表 的向人性 美与 自 参考文献 : 然生活形 态的回归 ,同时指 出其本质仍然在 于 【 方汉文,比较文化 学》 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 1 】 《 , 对社会理性与生活现实的责任感 。
2 3: 8 00 22 。
统观全 书 , 以理论 为质干 . 衍其 说 , 分 【吴士余 ,中国小说 美 学论稿》 复旦 大学 出版 铺 条 2 】 《 , 缕析 , 是本 书的主要特 征 , 毫无 疑义 . 是一 部 社 , 0 6 2 。 这 20 :0
又 见 冯友 兰
口单 纯 ——读何兆武 《 学记》中 “ 上 冯友兰先生” 之笔记历史
《 上学记》 何 兆武著 , 三联 书店2 0 年版 06 由于诸 多偶然和 必然的原 因,我有 幸成 了
冯友兰 先生 的“ 再传弟 子” 而 且所 做的博 士 论 ,
文 就 是 研 究 冯 友 兰 哲 学 思 想 的 .所 以各 种 有 关 冯友 兰的“ 究文章 ”“ 研 、 口述 历 史 ” 者 凡 是 称 或 先生” 也想谈 点比“ 我 口
书
述历史’ 稍微带 点专业 ’ 性的历史 . 自诩点讲 是 “ 笔记历 史” ,故 隐语 式 地称为“ 又见冯友兰” 。
仅 从 何 的 “ 友 兰 冯
得上相关材料的 , 我都很想了解 新近有朋友告
诉我 , 兆武 先生 的口述历 史《 何 上学记 》 中有 一
段“ 友兰先生 ” 冯 的文字 , 建议我找来读 一读 。我 读 了一遍 之后 .觉得有必要 就这段文字也写 点 东西 , 叫“ 权 笔记历 史” ! 吧
先生
” 这段 文字看 , 何先
生在西南联大做学 生时
应 该 是 与 冯 先 生 见 过 面
“ 口述历史 ” 可能 比“ 研究历史” 更容 易吸引 的 , 当时 冯先生 是文学 院院长 , 专业 的哲学 家 , 读者 , 因是 “ 原 讲故 事” “ 和 听故 事 ” 撰 写 历 何先 生可能 因专业 的关系与 冯先 生没有直 接的 比“ 所 甚至是 一般 学 史 ” “ 究历 史” 和 研 要随意 、 自由、 轻松 得 多。 自 联 系 , 有的印象是 同学和朋友 , 然。 针对何兆武 先生的“ 口述 历史” 中的“ 冯友兰 生在 那个特 殊 的历 史环境下对冯 先生 的“ 不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象。这或许 是真实的 , 因为我 自己就有 这样 的 了?鲁迅 还为此事发表过替冯先生抱 怨的议 论。
“ 冯 经验 : 面对敏感 的或 者重大 的问题 , 我们做学 生 何 著 说 :听 说 国 民党 要他 ( 友 兰 )做 中 央 委
他没有 接受 , 是留在学校里教书 。那 时候 还 的总是热血沸 腾 、 慨激 昂, 慷 而老师大都显得 冷 员 , 民主的气氛还是 占上风 , 以大 家跟冯 所 静、 理性 . 甚至让人感 到有 点“ 麻木 不仁” 。记 得 在 民间 . [ 1 这句话 的逻 辑很 我 读 大 学 时 , 逢 中 国 女 排 取 得 了世 界 冠 军 , 躬 结 先生的思想就拉开距离 了。”1 果我 们几乎是连夜倾 巢出动 ,上街来 了个通 宵 让人费解 : 冯友兰不愿意参 与国 民党的政 治, 而 游行 , 高呼 “ 下 兴亡 , 天 匹夫有 责” 我 们跟着 喊 是 自主地 选择 自己喜爱 的哲学研 究 ,这难道不 , 口号的人把嗓 子都喊哑 了,领 喊的人换 了好几 是 民主 、自立的例证吗?何 以同样主张 民主 的 就 个 ,回到学校后还将 隔壁系教 室里 的桌椅烧 了 “ 大家” 跟他拉开距离 了呢? 就我 查阅的 资料 好几个 , 以尽热情 。第二天 当然是睡大觉 , 只有 所 知 .除 了那些亲炙于冯 先生的哲学系学生之 少数 几个女 生和书 呆子 男生继续 坐在 教室里 , 外 .在 清华 、西南联大听 过冯先生课的外系学 后来听 同学 说上课 的老师提 都不敢提我们缺席 生 . 对冯先 生的 印象 好像不 是“ 不佳” 与冯先 或
评
的事。前些年 , 我拜 访 了当年的翻译课老师 , 他 生在思 想上“ 拉开距 离” . 的 至少这 些人在 写成
说 , 当时 被 你 们 吓 坏 了 , 怕 不 慎 被 你 们 说 成 文字时是对冯先 生十分敬 佩的 .这些人有季羡 我 生
是“ 国贼 ” 卖 。我回顾的这个 故事 , 尽管也发生在 林 、 任继愈 、 唐稚松 ( 中科 院院士 , 其回忆冯 友
兰 西 南联大和 我就读 的云南 大学所 在 的城市 , 但 先生的文字参见《 冯学研究通讯 》 第三辑 )涂 又 、 仍然只 是一个特殊 的例子 ,它或许有助 于说 明 光 、 郑朝 宗 、 韦君宜 、 李赋宁 、 高望之 、 朱伯 昆、 许 学生和老师处事的方式是很不 同的。
渊冲 ( 《 忆逝 水 年华 》 三 联书 店 ,96等 见 追 , 19)
冯 友兰 在西南联大供职 的年代 ,正值 中国 等 . 当然 也包括何著在这里提 到的王浩 , 至还 甚 抗 战的年代 ,大 多数 中国人都会 以 自己的方 式 包括 当时在燕 京大学 的革命 青年才 俊李慎 之 。
表 达抗战的态度 .冯友兰是 当时知名度 很高的 这些人对 冯友兰先生的学 问、思想和人 品都有
哲学 家 ,他 当然也 会 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抗战的 中肯 的评论 , 在我所编 的《 解读冯友兰》 海天 出 ( 决心 , 那就是用 自己的哲学思想 。再者 , 是一 版社 ,9 8 中都能读到。另外 , 他 19) 在杨振宁 的回忆 个儒家 理性主义传统 的哲学家 ,其表达 思想感 录和何炳棣 的回忆录 《 读史 阅世六十年 》 广西 ( 情 的方式 与心 学传统 的儒者 又有 很大 的不 同 , 师 范大学 出版 社 ,0 5 里 , 不难读 到他 们对 20) 都 明末的刘宗周绝食 而亡 ,当代海 外新儒家的弟 自己老 师 的 客 观 、善 意 而 不 失 敬 意 的 回 忆 和 评 子对此就大加 赞颂 .而对 国民党政府礼遇甚隆 论 。这里特别值得提 及的是, 同样是西南联大历 的冯友兰却大加诟病 , 为他 “ 认 附逆 ” 甚至将他 史 系出身 的何 炳棣 ,在回忆 老师冯 友兰 时说 . , 排 除在 “ 当代新儒家” 之外 。而刚解放时 , 清华的 “ 97 14 年盛 夏 ,冯先生从宾州大 学过访纽 约 , 住
革 命 学 生 也 同 样 指 责 冯 友 兰 在 解 放 前 所 写 的 哲 在 哥大附近一家旅馆 。我 晚上 去看他 . 长谈中提
学是 附和蒋介 石 , 所谓 “ 介石用 枪杆子 杀人 , 及朋友见告 .杨绍震夫人许 亚芬 ( 蒋 清华第 六级
冯 友 兰 用 笔 杆 子 杀 人 ” 当 然 , 著 中 说 冯 友 兰 13 年毕业 ) 。 何 94 在斯密丝女校 (mi o ee 的硕 S t C lg ) h l
参与了国 民党 的全 国党代 会 , 这也是历史事 实。 士论文的题 目是 (97 以前胡适 对中 国文化 12年 但是 .凭这 个就可 以将哲 学名 流与国 民党 的政 界的 影响 》 。冯先 生 听 了 , 急不 能 待 、 口吃地 ,
治 挂 上 钩 吗 ?何 先 生 是 否知 道 , 为 冯 友兰 在 欧 以极纯极浓 的河南 腔说 :这
……这… …这个 题 因 ‘ 97 他 洲访 问回国后讲 了一些在 苏联看到的情况和 自 目很 …… 很 … … 很 好 。 因 为 过 了 12 , 也 就
己的感慨 . 国民党保 定行 营抓捕 , 被 差点给枪毙 没 … … 没 … … 没 得 影 响 啦 ! ’ 人 相 讥 , 文 自古 已
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然, 相形之下 , 冯之胡要 比胡之冯温和多了。” 我 ‘ 审查报 告 ’ 一篇 , 系陈寅恪先生做 的。 中多赞 其 猜想 ,何炳棣先生这个判 断是鉴于 胡适对 冯友 许 冯书之语 , 冯先生从未对我们念 过。然后 随着 兰没有去台湾而是 留在大 陆说 “ 天下蠢 人无 出 铃 声下课 了。” 论是否为哲学系 的学生 。 无 凡听 芝生 ( 冯友兰字 ) 之右者 ” 而形 成的。其实 , 冯先 过 冯先生课 的 .或与冯先生有过 直接 学术交道 生对 于学者 、学术 问题一 直是 比较 宽容和温 和 的 .基本上对冯 先生都还有足够 的敬意和较 为 的. 对于别人对 自己的赞誉也 都保 持低调 . 绝不 公允的评价 。这 些文字性 的历 史材料在现代 网 借机炒 作。这一 点同样是 旁听他讲课 的老 学生 络 的搜索 引擎 中是比较容 易检索出来的。 郑朝 宗就 留下 了一段“ 文字历 史” “ : 芝生 先生 因
有关冯 先生 《 新世训 》 中最后 一篇 是“ 应帝
为教 的是中 国哲学史 .所 以有 时也批评 胡适 之 王 ” 等等 , 何先 生认 为“ 是给蒋介 石捧场 的 ” 都 。
先生 。但 他批评 胡适之先 生和时下一般人 的批 以前也有先 生给 我讲过 同样 的话 .当时我 的判
评完全不一样 。时下一般人的批评 。 不是恶意 的 断就是 :他们这 样认为要 么说明他们根本就 没 攻击 , 便是盲 目的谩 骂 , 少会使我们 旁观 的人 有读过 或者读 了根本就没有 读懂 冯先生 的这 篇 很 为之心折 的。他说 :适之先生的病痛 . ‘ 只是过于 论 文 . 只是 以“ 标题 ” 臆测其 大意 。 殊不知其 核心 无 和儒家 “ 天下为 公” 的政治 好奇和 自信 。他常 以为古人所看不出的, 他可 以 是讲道 家“ 为而治” 看得 出 ; 古人所 不注 意 的. 他可 以注 意。所 以他 哲 学的 !这样 的论文怎么就 成了吹捧 当时领袖 常抬 出 古人 所 公认 为不 重要 的 人物 来大 吹 大 的文章 呢? 如果望文生义 .我们是否可 以怀 疑 擂 . 于 古人所共认 为重要 的 , 反对之漠 然 。 《 而 则 庄子》 又是给谁 “ 捧场” 呢?况且 , 冯先生在此文 这 是不对的 .因为人 的眼光不能相 去那样的远 中明确讲 :把 当首领底方法 , “
看得 太机械 了, 亦 除 啊 !’ ——他 的话大 概是如此 , 我不敢担保有 无 是不对底 。所以我们 讲当首领底方法 , 了说无
记错—— 这个批评对不对 . 不必我 来断定 : 但我 为一点外 . 要再加上 三点 , 还 即无私 , 存诚 , 与居 特 是冯先 相信芝生先生的态度是公正 的。有一次 , 他竟替 敬。” 别是冯先 生后 面加上去 的三 点 ,
适之先生当起辩 护人 来。他说 :现 在批 评适之 生字宙论和人 生观相统 一的庞: ‘ 哲学体系 的浓 先生的人真多 。 有的竟著起 一部书批评他 。但他 缩性解释 , 因为在他 的“ 新理 学” 体系 里 ,无私” “
们的态度 多欠公允 .因为他们 常把 适之先生 二 是具有 宇宙 论性质 的伦 理思想 .即纯粹 的 “ 无
书
是“ 自己为宇宙万物 中一分子 。 因此宇 十 多年 前说 的 话来 攻击 。这 如 何可 算 是 公 允 私” 觉解 ” 亦 廓 呢? ’ 我在清华所 听到的批评适之先 生的话 , 可 宙 间万物 都是公平 的 . 即宋儒程 明道讲 的“ 物 。它 的伦 理意义具有宇 算不少 ; 但大概都带点酸性 。其能完全 以光明磊 然而大 公 . 来而顺应 ” 落 的态度待 之者 的 , 芝生先 生 , 的, 算是 独 宙 论的基础 . 天 道无心 而成 化。 人有 心而 真 要 即“ 圣
一
。“ 是讲 作为主体 的个 人去体会宇宙 无 二 的了 。” 他 ( 友兰 ) “ 冯 —— 这时 略带 笑 无为” 存诚”
诚可 以发乎 人心 。 止乎 宇宙 精神 , 容——教我 们先把注册部里领 出来的选课学 程 万物 的公 理 .
单交给 他 . 后满 1河南腔地告诉我 们 : 学期 是所谓 人的“ 意” 然 2 ] 这 诚 与宇 宙化 生的“ 至诚无 息” 的
陆九渊 说 的“ 吾心便 是宇宙 . 宇宙便 是吾 用 的课本 是他 自己编的《 中国哲学 史》 堂上 并 统 一 . ,
无讲演 . 大家可 先把指定参考书看好 。 如有 不明 心 ”就 是这个道理 ; 朱熹的说法 , 。 照 天地之 至诚
白的, 可以在班 中讨论 。不像别的教授立即宣布 无 息 。 便是 天地 的忠 ; 万物 各得其 所 , 是天 地 便
下课 了 ,他却翻 开他 的大 著— —《 中国哲 学史》 的恕。加起 来就 是儒家 的宇宙论基础 的伦理学。
人心” 与物理性质 上 卷—— 的后面 . 把金岳霖先生所做 的‘ 审查报 如果我们硬要将 生物性质 的“ 告 ’ 了一 遍 。 念 又解释 了一遍。按此文 前面 尚有 的“ 宇宙 ” 同起来 . 岂不是要推论 出“ 等 那 主观 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十 四卷里 了 , 出版时 间是2 0 年 , 00
出版 社 心主义” 的笑话 ?实际上 , 不少批冯先生 的文章 集》 就在 闹这样的笑话。“ 居敬” 是说 , 做再平凡的小 为河 南人 民出版社。因此 . 何先生对会不会 遗漏 事都要有上面讲 的那种宇宙公心 ,是冯先 生对 什么历史材料 的顾虑是多余的。 孟子“ 尽心 ” “ 、 知性 ” “ 、 知天” “ 、 立命” 和宋儒 说 关 于梁漱溟 先生 与冯先 生最后 见面之 事 , “ 洒扫应对 , 以尽性 至命” 可 的总结 , 即他常用 的 何先 生的 “ 口述 ” 颠倒 了不少 内容 : 搞 不是 冯友
“ 高明而道 中庸” 表达的哲理 。在 《 极 所 应帝王》 兰 写信给 梁漱溟要求见面 ,而 是梁漱 溟捎信给
凭 中 .无为而治 ”是冯先生借鉴 的基础 ,儒 家的 冯友兰先生要求见面谈谈。梁漱溟没有 学历 , “ “ 无私 、 存诫 、 居敬” 是他的发挥 。这么高度 凝练 着蔡元培 的鼓励而一步登天 。以考 不上北大的 的政 治 哲学 思 想 怎么 就随便 用 一 句话化 约 成 学生 的身份被邀请到北大哲学系 当讲 师 。教授 “ 给蒋介石捧场” 了?真是 匪夷所思。
印度 哲学。大约六七年后也就离 开北大去搞乡
至于何先 生说“ 放后 . 解 冯先生一贯高举紧 村建 设去 了。他一生 的主要 成就 是在参与实际 跟毛泽 东思想 ……跟着江青 的意思走 ” 等等 , 其 的社会 活动和政治活动方面 .在学术思想界 的 中有些是孤立 的事实 .但他 没有联系到那个 时 成就 并不像许多人想像得那 么大 ,只是 由于 公 期严酷的思想 改造 运动 、文化大 革命”这样一 众对 于极左政治的反感 .有 些媒 体上才会见到 “ 些险恶的政治环 境 . 在这些环境 中, 而 冯先生是 并非 严肃 的学 术 文章将 冯 先 生和梁 先 生 相 比 个“ 刀祭旗 ” 开 的人物 . 的某些选 择是容 易让 较 . 他 以求猎 奇。关于梁先生的贡献和特 点, 殷海 人联想到 政治上 的“ 附势” 。他在 当时 的文化 思 光先 生曾经有过这样 的评述 : 梁漱溟就抱负和 “ 想界所面 临的险恶环境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 中 行谊 来说 , 可以算得 是现代中 国的苏格拉底 . 可 恐怕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仅 凭这一点, 多人 惜他 弄学术简直毫无办法 。他虽好思想 , 很 但他是 早就把 自己原谅了。可是 , 冯先生在“ 文革” 结束
一
评
点也不会作严格思考 的。 他越想越不通。 他对
后做 的第 一件 事 。就是深刻 地反省 自己在那种 人生往往有极深的体验 。可是, 体验 不透过思想 环境中所造成 的失误 , 没 有能够做到修
辞立 技术 的处理 , 以“ 不能成为知识。他常常分不清哪些
其诫” 而是有“ 哗众取宠之嫌” 来沉痛地 自责 。张 是 自己主观 的揣测 , 哪些是经验的知识。他 的著
岱年先 生曾说 ,在那种环 境下 .冯先生地位特 作写来写去 ,表现得最 强的还是佛学意象 的浮 殊, 不仅 没有 “ 言而 当” 自由, 的 甚至 没有“ 默而 现。他写 的《 东西文 化及其 哲学》 的 ‘ 里 西方文 当” 自由。李慎 之先生在《 的 融贯 中西 通释今 化 ’ 只好说是 ‘ 梁漱溟的西方文化 ’ 。他在 中国现
古——纪念冯友兰 先生》 牟钟鉴先生在《 和 试论 代 思想界 的影响颇 大。然而 , 就对西方文化 的知 “ 冯友兰现象 ” 中 , 》 都对这一 段历史作 了比较 客 识甚 至中 国文化 的知识来 说 .他 的影响是错误
观 的分析和论 述。不知何先 生在 “ 口述 历史 ” 之 的影响。” 殷海光 14 年后生活在海外 , 闭 99 对之后 前, 是否读到过这些“ 文字 历史 ” ?特别是何 先生 发生在大陆的思想改造和 “ 文革” 没有切身 的感 加给冯先生 的“ 说高祖功业大 . 争 端赖 吕后智谋 受 , 故能够较 客观地 评价梁漱溟 , 而没有必要 因 多” 两句 , 不知 出自何处 ?冯 先生在思想改造和 政治因素虚夸梁漱溟 以贬 低他人。冯先 生对 梁 “ 革” 文 中的诗 词 、 书信 、 章 皆收在 《 松堂 全 先生虽有段师生之缘 .但 是冯先生的学术思 想 文 三
集》 十四卷 中 , 第 并未见 到此句 , 不知何先 生 是 和学术地 位早就超越 了梁先 生 .晚年之所 以有
从何处 、 如何联想至此 的? 见面 晤谈一事 .原 因是 梁先生对 冯先生在 “ 文 关 于冯先 生在思想 改造 和“ 文革 ” 中的所有 革” 中的表现不满 ,9 5 1 1 他直接写信 18 年1 月2 日,
可以找见的文章 、 书信和诗词 皆收在《 三松堂 全 给 冯先生表达 了 自己的想法 , 而冯先 生写《 三松
6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堂 自序》 这样的回忆录就是 要交待形成这 一段 依 附专制皇权得 到 自己的地位 ”冯 先生上下卷 .
历史的来龙 去脉 并以“ 辞不能立其诚 . 是立 《 修 而 中国哲学 史》 四大 缺 点”这些都 是 比较 专 的“ , 其伪” 自责 . 而 这是儒家对待 “ 君子之 过” 的磊 落 业 的哲学 问题或哲 学史 问题。冯先 生的哲学史
态度。冯先生遂将此 书寄给梁先生 , :如蒙阅 是哲 学多于历史 . 以不 是专 业的哲学工作 者 , 说 “ 所
览 , 过知仁 , 观 有所 谅解 , 则当趋 谒 , 面聆 教益 ,
一
般来讲不容易准确理解。冯 先生的哲学史 、 哲
欢若平生 , 乃可贵耳。若心无谅解 , 胸有芥蒂 , 虽 学 体系也 都 出版 了半 个多 世纪或 二三 十年 了 ,
能 以礼相待 , 亦觉意味 索然 , 复何贵乎?嫉 恶之 海 内外那么 多专 业的哲学 人士都在研 读 .仍然
心有 余 , 与人 为善之 心不足 , 恕之道 , 忠 岂其 然 被普 遍认 为是最 有价 值和 影响力 的学术 著 作。 乎? 譬犹嗟来之食 , 虽日招致 . 意实拒之千里之外 这说 明专业的哲 学思想还是 由哲 学专业的学者 判断更可靠一些。总之 , 以为 , 我 像何先 矣。” 接此信 后, 梁漱溟先 生的复信是 :芝 生老 来理解 、 “ 博 的非 哲学专 业 的老 先生 . 于专 对 同学如 晤 : 1月6 顷接 2 日大 函 , 悉一切。《 敬 三松 生 这样 “ 学”
堂 自序》 已经 收到, 并读 过 , 甚愿把晤面谈。或即 业 的哲学家 的学术问题的评论应 与历史轶 闻的 在尊寓午 饭亦可。请先 电话联系 , 订好 日期 、 时 “ 口述” 有所区 别 . 则就 有违 了先贤 的遗 训“ 否 君
. 失 或“ 间。其他如汽车等事 , 亦均由尊处准备是幸 !专 子 不 失口于人 ” 更有 可能 “ 口于理 ” 失 口 此布复 . 顺请 阖府均安 梁漱 溟手复 . 口述历史” 是否 当立此 为鉴呢? 1 月1 于事” “ 2 1 日。” 读者如愿意细心体味两位老人的心 思 、 l 态 参考 文献 : 度和境界 , 这两封信里已经浓缩 了足够多的信息 。 …何兆武,上学i)三联书店,06 16 《 s, 20 :5。 其 他 , 何先生 “ 如 口述” 中所 谓冯先 生 在哥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 2 】 《 , 和平 出版社 , 伦 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的答词 是 “ 牛唇不对
1 88: 8 9 5 0。
马嘴 ” “ . 双方有如演 出了一场 滑稽戏” “ 国过 【 冯友兰 ,三松 堂全 集》 十四卷 )河南人 民 出 ,中 3 】 《 ( ,
20 68 8 。 去除 了官本位 没有其他 出路 ,知识分 子只能够 版 社 .0 0:8 -6 9
书
“ 望 ”与 欲
口刘小枫
《 双重束缚》 基拉 尔著 , 陈明珠 、 刘舒译 , 华夏 出版社即 出
二十多年前念研 究生时 .我就对 人类 学这 族学院请来 的教授 , 什 么是人类学 ” 讲“ 。起初我 堂堂北 大 . 然没人能讲授 人类 学这门 竟 门学 科发生 了兴趣 。遗 憾的是 , 时至今 日, 我对 想不通 : 这 12 世纪春风得意的学科仍然不明就里。 '0 ] 课 , 要到外校 找人来讲。几堂课 听下来 , 却 才大
记得 当时跑去听讲人类 学的课 .是在一 个 致知道什 么 “ 体质人类 学” “ 化人类学” “ 、文 、历
之 也慢慢 明白 , 为什 么 当 时的北 很小的教室 . 学生不到十个。讲者是位从 中央 民 史人 类学 ” 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