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案例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伊吾县高级中学 郭华

教学思路:本课题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本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

情感目标:了解美术与战争的关系,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

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战争题材,感受各类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艺术视野,

丰富艺术表现语言。

2、通过分析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提高画面分析能力。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欣赏、理解战争题材绘画形式,培养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绘画的表现手法,尝试理解绘画形式与题材的关系。

教学方法:艺术教学中艺术与情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感受战争题材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并运用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创造性的表

达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感悟式鉴赏、探究分析法、引导发现法、问题讨论法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具:教学用课件、教案、教科书。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与少女》,让同学们分析:画面的运用怎样的表现方式,画的是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或看过那些关于战争的电影呢?导入本课《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 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格尔尼卡》——毕加索

[历史事件:西班牙格尔尼卡轰炸事件]

1937年4月26日,德法西斯空军肆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秀丽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

[讨论欣赏《格尔尼卡》立体主义绘画]

1、背景——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

2、画家——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家,是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3、构图——松散凌乱,支离破碎。

4、色彩——黑、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

5、风格——抽象和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局部分析《格尔尼卡》]

马——被刺伤、仰头嘶鸣,代表了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 牛——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与邪恶。

母亲——仰天痛哭、悲痛欲绝,说明了战争的残酷, 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战士——拿着断剑、倒地、顽强斗争、死不瞑目;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光明、和平、希望,寓意法 西斯的罪恶在灯光里暴露无遗。

举灯的人——伸长胳膊、举着灯、灯光射向四周象征着光明。

跳楼的人——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恐惧、无奈。

小结: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四、分组讨论:

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参照《格尔尼卡》的欣赏方法欣赏分析下列作品:

第一组:《地道战》 1952年 罗工柳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 1959年 日本 丸木位里夫妇

第三组:《内战的预感》

教师补充强调:战争虽然会带来一些副产品,但更多的是它的直接后果,破坏与死亡,所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祈愿——和平!

五、和平的祈祷

[请同学们欣赏《和平鸽》、《免胄图》、《布雷达的投降》]

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那么,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

《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和平的祈祷,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是胜还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带给人民的是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共创世界和平!

六、作业实践

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

[制作步骤]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伊吾县高级中学 郭华

教学思路:本课题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本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

情感目标:了解美术与战争的关系,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

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战争题材,感受各类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艺术视野,

丰富艺术表现语言。

2、通过分析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提高画面分析能力。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欣赏、理解战争题材绘画形式,培养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绘画的表现手法,尝试理解绘画形式与题材的关系。

教学方法:艺术教学中艺术与情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感受战争题材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并运用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创造性的表

达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感悟式鉴赏、探究分析法、引导发现法、问题讨论法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具:教学用课件、教案、教科书。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与少女》,让同学们分析:画面的运用怎样的表现方式,画的是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或看过那些关于战争的电影呢?导入本课《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 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格尔尼卡》——毕加索

[历史事件:西班牙格尔尼卡轰炸事件]

1937年4月26日,德法西斯空军肆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秀丽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

[讨论欣赏《格尔尼卡》立体主义绘画]

1、背景——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

2、画家——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家,是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3、构图——松散凌乱,支离破碎。

4、色彩——黑、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

5、风格——抽象和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局部分析《格尔尼卡》]

马——被刺伤、仰头嘶鸣,代表了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 牛——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与邪恶。

母亲——仰天痛哭、悲痛欲绝,说明了战争的残酷, 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战士——拿着断剑、倒地、顽强斗争、死不瞑目;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光明、和平、希望,寓意法 西斯的罪恶在灯光里暴露无遗。

举灯的人——伸长胳膊、举着灯、灯光射向四周象征着光明。

跳楼的人——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恐惧、无奈。

小结: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四、分组讨论:

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参照《格尔尼卡》的欣赏方法欣赏分析下列作品:

第一组:《地道战》 1952年 罗工柳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 1959年 日本 丸木位里夫妇

第三组:《内战的预感》

教师补充强调:战争虽然会带来一些副产品,但更多的是它的直接后果,破坏与死亡,所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祈愿——和平!

五、和平的祈祷

[请同学们欣赏《和平鸽》、《免胄图》、《布雷达的投降》]

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那么,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

《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和平的祈祷,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是胜还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带给人民的是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共创世界和平!

六、作业实践

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

[制作步骤]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相关内容

  • 德育渗透案例
  • 2014-2015(上)生命教育案例 王文典 案例背景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受煎熬的小朋友,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 ...

  •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 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 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走近舞蹈 篇二: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洋务 运动与师生的思考 榆中一中 郭子 森 史地组 [关 键 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内容提要] 自主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式.不同的情景 ...

  • _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_研究性学习课堂案例
  • )&&%年"期9/:";)&&%历史教学+,-./0123456,78总第%?9/:% "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 ---研究性学习课堂案例 课题主持:冯长远$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

  • 八下历史13课教学案例
  •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案例 张维一中 孙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合作交流.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 史现象, ...

  • 信息化战争案例
  • 信息化战争案例 [教学内容] 1. 海湾战争案例 2. 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技术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化战争 ...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案例呈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 ...

  • 近代史案例分析
  • 近代史案例分析 案例一: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从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强,开始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真理,努力学习西方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然而,强国梦想的一再破灭,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屡遭失败,从痛苦 ...

  • [美国的诞生]教学案例
  • <美国的诞生>教学案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掌握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 及历史影响:掌握<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 ...

  •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国防大学教授薛国安
  • (2013-01-14 15:01:07) 转载▼ 标签: 杂谈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 国防大学教授 薛国安 2011年5月28-29日 导言: 中国历史上四个"5000言"决定了中国国学文化:<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