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的十大难题

工业废水处理的十大难题

技术、市场、监管、商业模式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发表时间:2011-07-12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作者:全新丽 孙宁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曾有舆论认为,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在中国,这个说法虽然偏颇,但不无道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以密集、高速态势发展,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之潮同时也降临中国,工业产生的三废问题挤压着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到底该怎么治理,目前面临哪些难题?我们邀请专业人士总结了多位工业废水领域专家、企业家的观点和思考,对工业废水治理的技术发展方向、商业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全新丽 孙宁

由于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特性,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污染事故几乎都和工业废水有关。相关污染事件中,有事故、有偷排、有治理不当,和工业企业本身关系很大,这些事件几乎是工业废水处理现状的缩影,事件发生后处理也十分困难。那么,引发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

工业废水处理的十大难题

调查中笔者发现,工业废水处理的困难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还有宏观环境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特别复杂。对治理工艺的选择要考虑很多方面,包括污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复杂,有些企业投资不够,没有处理好废水;有些企业投资够了,却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导致出水不达标,也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不像市政污水污染物单一,技术相对简单。

第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看,国内很多工业废水的处理在理论上是达不到标准的,也许检查时能应对,但是不能达到真正的长期稳定运行。如制药废水、味精废水等,处理难度很大,现有的技术水准还有待提高。

第三,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不仅废水难处理,对经济贡献大的高产污企业还会继续存在。就制药行业来说,我国很多制药厂是初级制药,产污量很大。国外药厂把这些初级产品买走做一些化学加工以提高药效,这时的产污量比较少,产生的价值更多。但是,我国的制药生产技术没那么发达,只能“干笨活”,不仅附加值有限,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第四,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问题。工业园区本意是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但是现实运作中又造成了新的问题。工业废水都集中到一起后,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每个工厂的废水要处理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后果是容易处理的污染物质工厂自行处理了,到了末端的污染物质大部分都是难以处理的,最终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非常高,无法实现污染物的削减。

第五,“负效应”问题。一些产生污染的企业并不想在废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逐利的企业还会存在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工业废水的治理除了应付环保部门检查以免于被责罚外,并无益处,反而增加了成本。企业的趋利性导致工业废水不能真正有效处理。

第六,市场混乱问题。承接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的治污企业(环保公司)鱼龙混杂,因此,行业中形成了恶性竞争,导致一些曾经致力于工业废水领域的企业在遇到机会时纷纷转型。

第七,规模效应问题。很多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的单子不够大,与市政污水处理相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生大企业。虽然这个领域也有优秀的环保公司,但是很难像市政污水处理企业那样日处理规模达到百万甚至千万吨。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每个环保公司都有出奇制胜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模式仍为“设计、采购、施工”,其他普遍适用的商业模式仍在摸索。

第九,零排放误区。我国推行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已经多年,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的,我国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零排放的误区使很多企业在此问题上盲目上设备、上技术。

第十,排放标准难落实、监管不严问题。监管不严、“一刀切”、脱离实际是一些行业排放标准难以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也存在同样问题。

哪些废水被解决了?

据调查,我国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污染治理技术、工业行业制造工艺的提高和改进让人看到了污染治理的希望。造纸、味精、制药、煤化工等都是废水处理很难攻克的“堡垒”,在这些方面,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制造企业、环保公司进行了不懈努力。

造纸厂排污曾导致许多的河流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纸黑液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关停并转多种手段的使用,扭转了局面。在有机酸生产工艺方面,包括味精赖氨酸的生产、制造工艺增加了浓缩液、发酵母液的蒸发回收、多效蒸发,有了这些工艺,产生的废水就容易处理了,否则这些“水”根本无法直接处理。柠檬酸行业开发了新的提取工艺,原来的结晶方式使用的原料是偏酸性的,加完硫酸以后排出来的水无法处理,对环境危害极大;现在改用工业离子色谱法,直接提取,不需要加硫酸,回收率提高了,最终水处理也更加容易。

总之,我国对特殊行业采取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原有的排放标准也在修订,如原来淀粉废水主要是考量有机物是否达标,现在增加了氨、氮的达标考核。

“十二五”如何解决工业废水?

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来说,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体系很重要,技术发展也很重要,要让工业企业有可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

“十二五”期间,国家仍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等角度重视工业废水处理。

首先,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产品、产能)淘汰相结合。调整的对象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工业行业和小型制造企业。如草浆造纸,煤化工、焦炭,染料、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酿造、木薯淀粉酒精,铅锌冶炼、电路板,发泡剂、离子膜烧碱等。这些行业废水等污染治理难度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要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规模数量,产品最好禁止出口,能够满足内需即可,或者转而依靠进口。针对这些行业,要采取的措施是严格环境管理制度,通过项目审批、环评等手段限制这些行业。

其次,提高排放标准、促进深度治理。当标准提高时,处理技术必须适应,增加工艺流程、采取关键技术、提高去除效率。同时,加强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水回用,深度处理、发展低排放技术等。

第三,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提高设施运行管理的技术水平。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建设设施、工艺技术的科技支持固然重要,但支撑达标排放和减排的根本还在于运行。先进技术的采用、缺陷的改造和保障正常运行都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且后者要求更高。

然而,遗憾的是“十一五”水专项里涉及工业废水的项目不多,而“十二五”水专项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从工业废水角度看,国家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企业需要经济可行、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十二五”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重点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如电路板的蚀刻液在线循环技术、表面处理的电镀液在线循环技术、清洁制浆造纸与综合利用技术。

过程控制技术,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的技术,有价物质回收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废水循环利用与再生回用技术等。如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等。

末端治理技术是关键工艺。物化/生化集成化复合处理技术;精细、高速的过滤分离技术及新型滤料等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装备;高效低能耗的污泥消化和浓缩、脱水与干化、焚烧技术和设备;高强度、抗污染的超滤、纳滤膜等硬体膜材料、膜组件、膜组器;化学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高效氧化剂、还原剂与高效催化剂;超临界、声波催化、电解催化、光催化等催化氧化技术;高效厌氧、产沼成套装置与沼气纯化、压缩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的十大难题

技术、市场、监管、商业模式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发表时间:2011-07-12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作者:全新丽 孙宁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曾有舆论认为,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在中国,这个说法虽然偏颇,但不无道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以密集、高速态势发展,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之潮同时也降临中国,工业产生的三废问题挤压着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到底该怎么治理,目前面临哪些难题?我们邀请专业人士总结了多位工业废水领域专家、企业家的观点和思考,对工业废水治理的技术发展方向、商业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全新丽 孙宁

由于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特性,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污染事故几乎都和工业废水有关。相关污染事件中,有事故、有偷排、有治理不当,和工业企业本身关系很大,这些事件几乎是工业废水处理现状的缩影,事件发生后处理也十分困难。那么,引发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

工业废水处理的十大难题

调查中笔者发现,工业废水处理的困难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还有宏观环境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特别复杂。对治理工艺的选择要考虑很多方面,包括污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复杂,有些企业投资不够,没有处理好废水;有些企业投资够了,却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导致出水不达标,也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不像市政污水污染物单一,技术相对简单。

第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看,国内很多工业废水的处理在理论上是达不到标准的,也许检查时能应对,但是不能达到真正的长期稳定运行。如制药废水、味精废水等,处理难度很大,现有的技术水准还有待提高。

第三,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不仅废水难处理,对经济贡献大的高产污企业还会继续存在。就制药行业来说,我国很多制药厂是初级制药,产污量很大。国外药厂把这些初级产品买走做一些化学加工以提高药效,这时的产污量比较少,产生的价值更多。但是,我国的制药生产技术没那么发达,只能“干笨活”,不仅附加值有限,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第四,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问题。工业园区本意是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但是现实运作中又造成了新的问题。工业废水都集中到一起后,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每个工厂的废水要处理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后果是容易处理的污染物质工厂自行处理了,到了末端的污染物质大部分都是难以处理的,最终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非常高,无法实现污染物的削减。

第五,“负效应”问题。一些产生污染的企业并不想在废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逐利的企业还会存在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工业废水的治理除了应付环保部门检查以免于被责罚外,并无益处,反而增加了成本。企业的趋利性导致工业废水不能真正有效处理。

第六,市场混乱问题。承接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的治污企业(环保公司)鱼龙混杂,因此,行业中形成了恶性竞争,导致一些曾经致力于工业废水领域的企业在遇到机会时纷纷转型。

第七,规模效应问题。很多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的单子不够大,与市政污水处理相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生大企业。虽然这个领域也有优秀的环保公司,但是很难像市政污水处理企业那样日处理规模达到百万甚至千万吨。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每个环保公司都有出奇制胜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模式仍为“设计、采购、施工”,其他普遍适用的商业模式仍在摸索。

第九,零排放误区。我国推行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已经多年,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的,我国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零排放的误区使很多企业在此问题上盲目上设备、上技术。

第十,排放标准难落实、监管不严问题。监管不严、“一刀切”、脱离实际是一些行业排放标准难以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也存在同样问题。

哪些废水被解决了?

据调查,我国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污染治理技术、工业行业制造工艺的提高和改进让人看到了污染治理的希望。造纸、味精、制药、煤化工等都是废水处理很难攻克的“堡垒”,在这些方面,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制造企业、环保公司进行了不懈努力。

造纸厂排污曾导致许多的河流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纸黑液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关停并转多种手段的使用,扭转了局面。在有机酸生产工艺方面,包括味精赖氨酸的生产、制造工艺增加了浓缩液、发酵母液的蒸发回收、多效蒸发,有了这些工艺,产生的废水就容易处理了,否则这些“水”根本无法直接处理。柠檬酸行业开发了新的提取工艺,原来的结晶方式使用的原料是偏酸性的,加完硫酸以后排出来的水无法处理,对环境危害极大;现在改用工业离子色谱法,直接提取,不需要加硫酸,回收率提高了,最终水处理也更加容易。

总之,我国对特殊行业采取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原有的排放标准也在修订,如原来淀粉废水主要是考量有机物是否达标,现在增加了氨、氮的达标考核。

“十二五”如何解决工业废水?

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来说,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体系很重要,技术发展也很重要,要让工业企业有可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

“十二五”期间,国家仍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等角度重视工业废水处理。

首先,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产品、产能)淘汰相结合。调整的对象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工业行业和小型制造企业。如草浆造纸,煤化工、焦炭,染料、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酿造、木薯淀粉酒精,铅锌冶炼、电路板,发泡剂、离子膜烧碱等。这些行业废水等污染治理难度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要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规模数量,产品最好禁止出口,能够满足内需即可,或者转而依靠进口。针对这些行业,要采取的措施是严格环境管理制度,通过项目审批、环评等手段限制这些行业。

其次,提高排放标准、促进深度治理。当标准提高时,处理技术必须适应,增加工艺流程、采取关键技术、提高去除效率。同时,加强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水回用,深度处理、发展低排放技术等。

第三,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提高设施运行管理的技术水平。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建设设施、工艺技术的科技支持固然重要,但支撑达标排放和减排的根本还在于运行。先进技术的采用、缺陷的改造和保障正常运行都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且后者要求更高。

然而,遗憾的是“十一五”水专项里涉及工业废水的项目不多,而“十二五”水专项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从工业废水角度看,国家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企业需要经济可行、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十二五”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重点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如电路板的蚀刻液在线循环技术、表面处理的电镀液在线循环技术、清洁制浆造纸与综合利用技术。

过程控制技术,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的技术,有价物质回收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废水循环利用与再生回用技术等。如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等。

末端治理技术是关键工艺。物化/生化集成化复合处理技术;精细、高速的过滤分离技术及新型滤料等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装备;高效低能耗的污泥消化和浓缩、脱水与干化、焚烧技术和设备;高强度、抗污染的超滤、纳滤膜等硬体膜材料、膜组件、膜组器;化学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高效氧化剂、还原剂与高效催化剂;超临界、声波催化、电解催化、光催化等催化氧化技术;高效厌氧、产沼成套装置与沼气纯化、压缩技术。


相关内容

  • 2016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发布
  • 新华网南京11月1日电(毛丽萍 徐婕)作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上午,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成果发布暨产业合作洽谈会在无锡举行.在会上,还公布了2016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评选发布活动. 高科"智慧环保系统":示范构建全方位. ...

  • 中国劳动模范文档(2)
  • 中国劳动模范 刘岩 男,汉族,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高中文化,现任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003车间喷漆工,高级工.十几年如一日,肯钻研.勤思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是身边职工公认的"喷漆状元".2006年以来,经他提出并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40余条:质量改 ...

  • 十大民生建设项目新鲜出炉(厦门日报 2007-7-3)
  • 十大民生建设项目新鲜出炉 颁奖晚会将于5日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厦门网将全程直播 作者:刘艳 厦门日报 2007-7-3 1.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47万平方米,住宅约4万套 投资金额:建设投资约96亿元 起止年限:2006年5月31日启动,所有项目将力 ...

  • "大江东17条"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杭州日报
  • 以改革赢得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 "大江东17条"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5-07-29 文/方亮 资料提供/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发局 越是改革步子大,越能赢得主动. 从"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走来,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驶去,杭州大 ...

  • [科技评论]当今机器人界的六大趋势及其影响
  • 我 们身边的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领域正在经历一次大的变革.机器人在媒体中获得极大关注.很多本身业务与机器人并无关联的大公司突然开始扎堆"抢购"机器人公司.一些几年前还没人注意的国家突然一跃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玩家.云计算的应用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让过去限制机器人设计.使用的许多因素不 ...

  • 新一代污水处理药剂
  • 河南省宏盛净水安装实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是专门从事净水材料制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造.调研及相关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单位. 公司建立以来,为许多涉及污水处理的企业升级.计改解决了大量难题.使这些因种种原因不能达标排放,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使一些已关门的企业再度复产.凡经我 ...

  • 机关工作作风十大"庸懒散"现象
  • 武汉将治理干部队伍中十大"庸懒散"现象 2011-04-07 09:02:06 来源:武汉晚报(武汉)核心提示:武汉市为优化投资环境,将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进行整治.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市属国有企 ...

  • 2010中国十大技术进步
  • 2010中国十大技术进步 技术大步前进,生活迅速改变.十多年前的BP 机已瞬间转化为模糊的记忆.回首2010,我们的世界在各种矛盾冲突的喧闹声中静悄悄地改变着.今年我们评选出年度十大技术进步,希望描绘出那智慧之手的挥舞轨迹. "嫦娥二号"奔月 ◎技术进步: 人类永远都不会满足对外 ...

  •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十大标兵风采录
  • 十大标兵之一--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 "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看到百姓的笑脸,我就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就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为了群众的笑脸 1994年,沈长瑞调入北京市昌平区纪委任常委,主管信访举报工作.在昌平的老百姓中,老沈的名字很响亮.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