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什么是民粹主义

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反对权威,甚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其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性。民粹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政策主张只反映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流行观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为:强调人民大众的地位和价值,奉行人民至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排斥间接民主,否定代议制;在对平等的追求上,要求绝对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坚持反精英、反体制和反权威的社会批判立场;在政治参与上通常采用非制度化的和较为激进的参与方式,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对外开放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后,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开始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更多地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文艺形式来表达不满,或者是借助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义进行情绪宣泄。

1.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通常表现为网络空间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指网民面对与权富阶层有关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对权力和精英的极端不满、不信任和对立情绪。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

2. 文化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认为普通百姓的符号式经验与活动比大写的文化更富有政治内涵。文化民粹主义无限度地抬高民众文化活动的地位,贬低和摒弃精英文化的教化与影响,认为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精英文化更有价值。

3. 民族民粹主义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密不可分。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民的团结统一,当这一基本价值遭到外敌威胁或

人民主观地认为遭到外敌威胁时,民粹主义就会很容易转变成民族主义,即强调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本民族成员共同抵抗外国势力的侵犯。这时民粹主义反对的重点也由国内转移为国外。尽管民粹主义有很大的模糊性,但不含糊的是,所有形式的民粹主义都有一种民族关怀。因此,所有民粹主义或多或少是一种民族主义。所以,民粹主义也可称为民粹民族主义,或民族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

概括而言,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有八个方面:

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取消现有的领导体系,主张重新建立文革时期的群众专政或多数人的暴政。

二是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即直接“大民主”。

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甚至不惜以无偿没收、抢劫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 四是道德至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 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传奇型、道德型、魅力型的领袖。民粹主义在反对权威 和精英主义的同时,又极端崇拜他们心目中的魅力型领袖,并且不容任何人批评他们心目中的领袖。

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挑动民众同政府进行对抗

七是宣扬极端民族主义,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迷惑群众,逼迫政府以刚性对抗来作为解决复杂国际关系。

八是宣扬约定俗成论,否定一切形式的理论创新。

如何防范和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回归

民粹主义者会利用社会转型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条件和保障问题、农村人口进城之后的生存问题等,影响下层民众,破坏现存社会秩序,对抗法律和社会道德,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举措和实践政策应当毫无疑问地为社会公正和平等留有充足的位置,并且应确保其真实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分配与享有必须顾及下层民众的感受,以避免社会情绪的激进化;通过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以保护下层民众的生存条件,减少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弱化引起社会对立和冲突的因素。逐步建立不同阶层、群

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平台,争取社会支持、稳定民众情绪、避免民粹主义激进化,给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舆论空间,进行必要的疏导。

与此同时,思想理论界应当有意识地加大批判民粹主义的力度,就像当年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那样,让其在中国大地上现出丑陋的原形。政府对民粹主义的非理性行为,应当按照国法政纪严肃惩治,不被民粹主义的舆论和行为所左右。

总之,在社会改革转型期,我们应该在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敌对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什么是民粹主义

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反对权威,甚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其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性。民粹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政策主张只反映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流行观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为:强调人民大众的地位和价值,奉行人民至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排斥间接民主,否定代议制;在对平等的追求上,要求绝对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坚持反精英、反体制和反权威的社会批判立场;在政治参与上通常采用非制度化的和较为激进的参与方式,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对外开放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后,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开始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更多地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文艺形式来表达不满,或者是借助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义进行情绪宣泄。

1.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通常表现为网络空间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指网民面对与权富阶层有关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对权力和精英的极端不满、不信任和对立情绪。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

2. 文化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认为普通百姓的符号式经验与活动比大写的文化更富有政治内涵。文化民粹主义无限度地抬高民众文化活动的地位,贬低和摒弃精英文化的教化与影响,认为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精英文化更有价值。

3. 民族民粹主义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密不可分。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民的团结统一,当这一基本价值遭到外敌威胁或

人民主观地认为遭到外敌威胁时,民粹主义就会很容易转变成民族主义,即强调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本民族成员共同抵抗外国势力的侵犯。这时民粹主义反对的重点也由国内转移为国外。尽管民粹主义有很大的模糊性,但不含糊的是,所有形式的民粹主义都有一种民族关怀。因此,所有民粹主义或多或少是一种民族主义。所以,民粹主义也可称为民粹民族主义,或民族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

概括而言,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有八个方面:

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取消现有的领导体系,主张重新建立文革时期的群众专政或多数人的暴政。

二是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即直接“大民主”。

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甚至不惜以无偿没收、抢劫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 四是道德至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 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传奇型、道德型、魅力型的领袖。民粹主义在反对权威 和精英主义的同时,又极端崇拜他们心目中的魅力型领袖,并且不容任何人批评他们心目中的领袖。

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挑动民众同政府进行对抗

七是宣扬极端民族主义,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迷惑群众,逼迫政府以刚性对抗来作为解决复杂国际关系。

八是宣扬约定俗成论,否定一切形式的理论创新。

如何防范和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回归

民粹主义者会利用社会转型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条件和保障问题、农村人口进城之后的生存问题等,影响下层民众,破坏现存社会秩序,对抗法律和社会道德,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举措和实践政策应当毫无疑问地为社会公正和平等留有充足的位置,并且应确保其真实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分配与享有必须顾及下层民众的感受,以避免社会情绪的激进化;通过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以保护下层民众的生存条件,减少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弱化引起社会对立和冲突的因素。逐步建立不同阶层、群

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平台,争取社会支持、稳定民众情绪、避免民粹主义激进化,给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舆论空间,进行必要的疏导。

与此同时,思想理论界应当有意识地加大批判民粹主义的力度,就像当年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那样,让其在中国大地上现出丑陋的原形。政府对民粹主义的非理性行为,应当按照国法政纪严肃惩治,不被民粹主义的舆论和行为所左右。

总之,在社会改革转型期,我们应该在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敌对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相关内容

  • 新自由主义与_华盛顿共识_的理论缺陷
  • 2008年8月 第4期 总第139期 开放导报 China Opening Herald August 2008 No.4 Total No.139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的理论缺陷 杨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
  • 作者:鄢本凤 来源:<环球视野>刊摘 来源日期:2009-6-30 本站发布时间:2009-7-1 1:22:38 阅读量:380次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鄢本凤撰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着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抵触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冲击和侵蚀着人们的政治 ...

  • 延安整风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启示
  • 作者:肖纯柏 理论导刊 2012年12期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8-0028-04 今年是延安整风70周年.70年前,亦即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推 ...

  •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 浅谈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14空乘7班 谷秀 11号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相继涌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 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 ...

  • 弛而不息纠正四风
  • 2017年<半月谈>第2期: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抓作风切入,以最鲜明的态度.最强烈的意识.最严厉的措施整饬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治理形式主义. ...

  • 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
  • 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 刘 悦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 益凸显,文化安全已经成为继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之后,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能否有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拥有本国特色文化,已 ...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 第4卷第1期2012年1月 JOURNAL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OF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Vol.4No.1Jan.201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姜金林 (南阳理工学院 摘 河南南阳473004) "重评历史"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近年来呈现重新 ...

  • [原创]树欲静而风不止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互联网舆论形势走向浅析
  • 树欲静而风不止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互联网舆论形势走向浅析 回顾2015,从首家互联网银行成立到"互联网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世界互联网大会到机器人大会,互联网巨头强强联合到BAT抓紧瓜分底盘,互联网领域列强争霸风云变幻,意味着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忽视的基本依存,每一 ...

  • 赵丰:谨防极端思潮撕裂中国
  • 左.右两种极端思潮,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对中国有序发展的搅局,这两种极端思潮对于实现中国的强国梦来说,并非是福,而是祸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到底有多少种,众说纷纭,甚至有学者列举十几种.但有一种思潮值得我们关注,即极端社会思潮.这类以非理性为特征的社会思潮虽然不占主流,但是确实具有一定的煽动能力和社会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