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1)
目的要求:1. 掌握核磁共振氢谱基本原理;
2. 掌握1H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学是近几十年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它与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配合,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有力工具。1945年斯坦福大学的F.Block和哈佛大学的号,为此他们荣获1952年Nobel物理奖。 通过核磁共振谱可得到与化合物分子结构相关的信息,如从化学位移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类型,在氢谱中可以判断烷基氢、芳氢、烯氢、羟基氢、氨基氢、醛基氢等;在碳谱中可以判断饱和碳、烯碳、炔碳、芳碳、羰基碳等;通过分析耦合常数和峰形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化学环境及与之相连的基团的归属;通过积分高度或峰面积可以测定各组氢核的相对数量;通过双共振技术(如核磁共振测定过程中不破坏样品,一份样品可测多种数据;不但可以测定纯物质,也可测定彼此信号不相重叠的混合样品;不但可以测定有机物,现在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也能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 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是研究分子结构、构型构象、分子动态等的重要方法。
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
矩,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量子力学和实验均已证明,I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核电荷数(Z)有关。I为零、半整数、整数。
121632
A为偶数、Z为奇数时,I为整数。如261458
113151931A为奇数、Z为奇数或偶数时,I为半整数。如[**************]7=5/2。
-34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也具有磁矩,与P的关系如下:=·P 征常数,它是核的本性所决定。
适宜于核磁共振检测,是NMR研究的主要对象。如1131931当电磁波的能量(hv)等于样品某种能级差E时,分子可以吸收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吸收。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磁性核(I0)在外加磁场(B子化的,共有(2I + 1)种取向。可由磁量子数m表示,m=I,I-1,…(-I +
114由量子力学的选律可知, 只有m = 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跃迁。所以相邻两能级时,自旋核会吸收射频的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发生倒转),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吸收。
同一种核,为一常数,B场强度增大,其共振频率也增大。B相同,不同的
自旋核因值不同,其共振频亦不同。
当电磁波的能量(hv)等于样品某种能级差时,分子可以吸收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处于低能态的核数越来越少,处于高能态的核数越来越多。 高能态的粒子可以通过自发辐射放出能量,回到低能量,其几率与两能级能量差E成正比。一般的吸收光谱,E较大,自发辐射相当有效,能维持零。想要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弛豫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平衡分布的过程。在NMR中,若无有效的弛豫过程,饱和过程容易发生。 弛豫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即自旋-晶格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
处于高能态的氢核,把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固体为晶格,液体则为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变成热运动,氢核就回到低能态。相对氢核而言,总的能量下降,故又称纵向弛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体系通过自旋-晶格弛豫过程而达到自旋核在B场中自旋取向的Boltzmann分布。所需的特征时间(半衰期)用T表示,自旋-自旋弛豫反映核磁矩之间的作用。高能态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态的自旋核,结果是各自旋态的核数目不变,总能量不变,自旋-自旋弛豫又称-3迅速往返与高、低能态之间,使得核磁吸收峰的宽度增大,分辨率降低。因此,在核磁共振分析中,为得到高分辨率的NMR谱图,固体试样应先配成溶液。
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的类型很多,按所用磁体不同可分为永久磁体、电磁体和
超导磁体。按辐射频频率不同可分为60、90、100、200、400、600、800MHz等。按射频源和扫描方式不同可分为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
非粘稠性的液体产品可以直接进行测定。固体和粘稠性液体样品都是配成溶液进行测定。 溶剂选择:不含质子;对样品溶解性好,不与样品蒂合;价钱便宜。常用溶剂有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氘代试剂(氘代氯仿、丙酮、甲醇、苯、吡啶、重水)。
标准样品:最理想的标准样品是(CH同的氢,在NMR中给出尖锐的单峰易辨认。TMS与一般有机化合物相比,氢核外围的电子屏蔽作用较大,共振峰位于高场端,对一般化合物的吸收不产生干扰。TMS化学性质稳定,沸点27C,一般不与待测样品反应,且又易于从测试样品中分离出,还具测有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的特点。
硅醚)或DSS(4,4-二甲基-4-硅代戊磺酸钠)做内标。
核磁共振氢谱图示如下:
分高度显示。各组峰的积分高度之简比,代表了相应的氢核数目之比。记录在外磁场B中,不同的氢核所感受到B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氢核外围的电子在与外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的同时产生一个与外磁场相对抗的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shielding)。感应磁场的
的大小与核外电子云的密度有关。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就越大,·B0也就越大。在B中产生的与B相对抗的感应磁越强,核实际感受到的B氢核外围电子云密度的大小,与其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亲电能力有关,与化学键的类型有关。如CH大,共振吸收出现在高场;CH亦小;共振吸收出现在低场。 同一分子中不同类型的氢核;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其振动频率亦不同。其频率间的差值相对于B或来说,均是一个很小的数值,仅为的百万分之十左右。对其绝对值的测量,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且因仪器不同(导致·B不同)其差值亦不同。例如60 MHz谱仪测得乙基苯中CH、CH的共振吸收频率之差为85.2 Hz,100 MHz的仪器上测得为142 Hz。
为了克服测试上的困难和避免因仪器不同所造成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一个与仪器无关的相对值表示。即以某一标准物质的共振吸收峰为标准(B标或标),测出样品中各共振吸收峰(B样或样)与标样的差值B或(可精确
到1Hz),采用无因次的值表示,值与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故称化学位移。
106 106标与相差很小, = /6 1值为0-20 ppm,60 MHz的仪器,1ppm=60Hz,100 MHz的仪器,1ppm=
早期文献报道化学位移有采用
值的,与之间的换算式如下:=10 - 。为0ppm, TMS左侧为正值,右侧值为负。左低场高频,右高场低频。
在化合物中,质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周围还连着其他的原子和基团,它们彼
此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使吸收峰向左或向右移动。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诱导效应、各向异性效应、范德华效应、溶剂效应和氢键效应等。
电负性取代基降低氢核外围电子云密度,其共振吸收向低场位移,值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诱导效应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随着与电负性取代基距离的增大,诱导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通常相隔3个以上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例如: CH
苯环上的氢被推电子基(如CH大,值高场位移。拉电子基(如C=O,NO子云密度降低,值低场位移。与碳-碳双键相连时有类似的影响。
分子中氢核与某一功能基的空间关系会影响其化学位移值,这种影响称各向异性。如果这种影响仅与功能基的键型有关,则称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是由于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性导致在外磁场中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叁键:炔氢与烯氢相比, 值应处于较低场,但事实相反。这是因为电子云以圆柱形分布,构成简状电子云,绕碳-碳键而成环流。产生的感生磁场沿键轴方向为屏蔽区,炔氢正好位于屏蔽区。乙炔: 1.80 ppm。
双键:电子云分布于成键平面的上、下方,平面内为去屏蔽区。与烯碳相连的氢位于成键的平面内(处于去屏蔽区),较炔氢低场位移。乙烯:5.25 ppm。 芳环体系: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环电流效应增强,即环平面上、下的屏蔽效应增强,环平面上的去屏蔽效应增强。苯氢较烯氢位于更低场(7.27ppm)。
单键:碳-碳单键的电子产生的各向异性较小。随着CH中氢被碳取代,
形成氢键,质子受屏蔽作用小,在较低场发生共振。包括分子间、分子内氢键,受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6、质子交换
活泼氢的交换速度:OH NH SH
现象:(1) 与邻近质子不发生自旋偶合裂分
7、溶剂效应 由于采用不同的溶剂,某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溶剂效应。溶剂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溶剂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或溶剂与被测样品分子间的氢键效应产生的。一般化合物在CCl4或CDCl3中测得的NMR谱重复性较好,在其它溶剂中测试,值会稍有所改变,有时改变较大。这是溶剂与溶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业: 教学总结: 、
课题: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2)
目的要求:1. 掌握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教学重点:掌握掌握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掌握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教学难点:掌握核的等价性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浓度、温度、溶剂的影响,值变化范围较大,下表列出各种活泼氢的值大致范围供参考。一般说来,酰胺类、羧酸类缔合峰均为宽峰,有时隐藏在基线里;可从积分高度判断其存在。醇、酚峰形较钝,氨基、巯基峰形较尖。 活泼氢的化学位移 化合物类型
醇
酚
酚(内氢键)
烯醇
羧酸
肟
溶解样品的氘代试剂总有残留氢存在。在1收峰,排除干扰。常用氘代试剂残留氢的值如下:
氘代试剂 CDCl (ppm) 0.5~5.5 4~8 10.5~16 15~19 10~13 7~10 化合物类型 RSH, ArSH RSO RNHArNHRCONHRCONHR’,ArCONHR (ppm) 1~4 6~8
常用普通溶剂中氢的干扰范围视,样品中溶剂的含量而定(含量高,干扰范围宽),其化学位移可参考氘代溶剂的值。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1,1,2-三氯乙烷的1子数目比,分别对应于CH。CH为双降,CH为三重峰,峰间距为
分子中有一组氢核,它们的化学环境完全相等,化学位移也严格相等,则这组核称为化学等价的核。
如反式1,2—二氯环丙烷中Ha与Hb,Hc与Hd分别为等价质子。
2.磁等价
分子中有一组化学位移相同的核,它们对组外任何一个核的偶合相等,只表现出一种偶合常数,则这组核称为磁等价核。如苯乙酮中CH的三个氢核既是化学等价,又是磁等价的。苯基中两个邻位质子(Ha,Ha’)或两个间位质子(Hb,Hb’)分别是化学等价的,但不是磁等价的,因Ha与Ha’化学环境相同,但对组外任意核Hb,Ha与其是邻位偶合,而Ha’与其是对位偶合,存在两种偶合常数,故磁不等价。
在1,1-二氟乙烯中,两个氢核和两个氟核分别都是化学等价的,在化学性质上毫无区别,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但它们又分别是磁不等价的。对任意一个氟核(Fa),Ha与其顺式偶合,而Hb与其反式偶合;
核的等价性与分子内部基团的运动有关。分子内部基团运动较快,使本来化学等价但磁不等的核表现出磁等价,其之间的偶合表现不出来。分子内部基团运
动较慢,即使化学等价的核,其磁不等价性在谱图中也会反映出来。
环己烷中十二个氢核为两种不同环境的氢(直立氢和平伏氢),常温下,由于分子内运动很快,直立氢和平伏氢相互变换也很快。
随着分子内部运动速度降低,环的翻转速度明显变慢,Ha与Hb的不等位性表现出来,1既化学等价又磁等价的核称磁全同的核,磁全同核之间的偶合不必考虑。
以1,1,2-三氯乙烷为例:双峰和叁重峰的出现是由于相邻的氢核在外磁场Bo中产生不同的局部磁场且相互影响造成的。CHCl中的1H在Bo()中有两种取向,与Bo同向()和与B0反向(),粗略认为二者几率相等。同向取向使反向取向使CH裂分为双蜂。
同样分析,CH同向(),1H与B同向,另1H与B反向(,),2H都与B反向(),出现的几率近似为1:根据Pauling原理(成键电子对的自旋方向相反)和Hund规则(同一原子成键电子应自旋平行)及对应的电子自旋取向与核的自旋取向同向时,势能稍有升高,电子的自旋取向与核的自旋取向反向时,势能稍有降低,以Ha—C—C—Hb为例分析。无偶合时Hb有一种跃迁方式,所吸收的能量为E(E =hb),在Ha的
处,峰间距等于J,J为偶合常数。
所以自旋-自旋偶合是相互的,偶合的结果产生谱线增多,即自旋裂分。
偶合常数(J)是推导结构的又一重要参数。在1
同化学环境的氢。积分高度(h )代表峰面积,其简比为各组氢数目之简比。裂分蜂的数目和J值可判断相互偶合的氢核数目及基团的连接方式。
1.同碳偶合
是指间隔2个单键的偶合,同碳上质子间的偶合(Ha-C-Hb)称同碳偶合,偶合常数用2J。
3
大于叁键的偶合称远程偶合。
大部分链状化合物,由于分子内部的快速运动,表现出磁全同,尽管可以利用某些特殊的实验方法(如同位素取代)测出它们之间的偶合常数,但在谱图中并不表现出裂分。2二、一级谱
分子中核之间相互作用时,仅产生简单的裂分行为,且两组偶合核之间的化学位移之差远小于它们之间的偶合常数,即/J 6。
某组环境完全相等的n个核(I=1/2),在Bo中共有(n + 1)种取向,使与其发生偶合的核裂分为(n + 1)条峰。这就是n + 1 规律,概括如下:
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与n个环境相同的氢发生偶合,则被裂分为(n + 1)条峰。 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分别与n个和m个环境不同的氢发生偶合;且J值不每条峰又被OH中的氢裂分为双峰,共八条峰[(3 + 1)×(1 + 1)=8]。 实际上由于仪器分辨有限或巧合重叠,造成实测峰的数目小于理论值。
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比。
这种处理是一种非常近似的处理,只有当相互偶合核的化学位移差值 》J时,才能成立。
低。 越小内侧峰越高,这种规律称向心规则。利用向心规则,可以找出(5) 谱线以化学位移为中心,左右对称;相互偶合的质子,持有相同的偶合常数,即裂分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例4 Cl-CH 作业: 教学总结:
课题: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3) 目的要求: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构
氢氧化钠(NaOD)可以交换羰基的α-H。
苯、乙腈等分子具有强的磁各向异性。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这类物质,可以对样品分子的不同部位产物不同的屏蔽作用,从而简化谱图。 位移试剂最常用的是镧系元素铕Eu和镨Pr与β-二酮化合物的络合物。利用其抗磁性或顺磁性对氢核的影响不同而发生位移。
以AX体系为例,A的谱线被X分裂。但若A被照射而共振的同时核发生共振荡并被饱和,X在核在两个能级之间快速跃迁,在A核对周围产生的附加局部磁场为0,这就去掉了X核对对A核的偶合作用。
-1谱图如下,请写出其结构式?
的峰移到6.5ppm左右,请写出其结构式?
结构中有氧原子,可能具有: 正确结构:
作业:
教学总结:
OCH2CH23CH3
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1)
目的要求:1. 掌握核磁共振氢谱基本原理;
2. 掌握1H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学是近几十年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它与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配合,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有力工具。1945年斯坦福大学的F.Block和哈佛大学的号,为此他们荣获1952年Nobel物理奖。 通过核磁共振谱可得到与化合物分子结构相关的信息,如从化学位移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类型,在氢谱中可以判断烷基氢、芳氢、烯氢、羟基氢、氨基氢、醛基氢等;在碳谱中可以判断饱和碳、烯碳、炔碳、芳碳、羰基碳等;通过分析耦合常数和峰形可以判断各组磁性核的化学环境及与之相连的基团的归属;通过积分高度或峰面积可以测定各组氢核的相对数量;通过双共振技术(如核磁共振测定过程中不破坏样品,一份样品可测多种数据;不但可以测定纯物质,也可测定彼此信号不相重叠的混合样品;不但可以测定有机物,现在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也能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 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化学、物理、生物、医药等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是研究分子结构、构型构象、分子动态等的重要方法。
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
矩,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量子力学和实验均已证明,I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核电荷数(Z)有关。I为零、半整数、整数。
121632
A为偶数、Z为奇数时,I为整数。如261458
113151931A为奇数、Z为奇数或偶数时,I为半整数。如[**************]7=5/2。
-34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也具有磁矩,与P的关系如下:=·P 征常数,它是核的本性所决定。
适宜于核磁共振检测,是NMR研究的主要对象。如1131931当电磁波的能量(hv)等于样品某种能级差E时,分子可以吸收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吸收。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磁性核(I0)在外加磁场(B子化的,共有(2I + 1)种取向。可由磁量子数m表示,m=I,I-1,…(-I +
114由量子力学的选律可知, 只有m = 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跃迁。所以相邻两能级时,自旋核会吸收射频的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发生倒转),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吸收。
同一种核,为一常数,B场强度增大,其共振频率也增大。B相同,不同的
自旋核因值不同,其共振频亦不同。
当电磁波的能量(hv)等于样品某种能级差时,分子可以吸收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处于低能态的核数越来越少,处于高能态的核数越来越多。 高能态的粒子可以通过自发辐射放出能量,回到低能量,其几率与两能级能量差E成正比。一般的吸收光谱,E较大,自发辐射相当有效,能维持零。想要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弛豫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平衡分布的过程。在NMR中,若无有效的弛豫过程,饱和过程容易发生。 弛豫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即自旋-晶格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
处于高能态的氢核,把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固体为晶格,液体则为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变成热运动,氢核就回到低能态。相对氢核而言,总的能量下降,故又称纵向弛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体系通过自旋-晶格弛豫过程而达到自旋核在B场中自旋取向的Boltzmann分布。所需的特征时间(半衰期)用T表示,自旋-自旋弛豫反映核磁矩之间的作用。高能态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态的自旋核,结果是各自旋态的核数目不变,总能量不变,自旋-自旋弛豫又称-3迅速往返与高、低能态之间,使得核磁吸收峰的宽度增大,分辨率降低。因此,在核磁共振分析中,为得到高分辨率的NMR谱图,固体试样应先配成溶液。
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的类型很多,按所用磁体不同可分为永久磁体、电磁体和
超导磁体。按辐射频频率不同可分为60、90、100、200、400、600、800MHz等。按射频源和扫描方式不同可分为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
非粘稠性的液体产品可以直接进行测定。固体和粘稠性液体样品都是配成溶液进行测定。 溶剂选择:不含质子;对样品溶解性好,不与样品蒂合;价钱便宜。常用溶剂有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氘代试剂(氘代氯仿、丙酮、甲醇、苯、吡啶、重水)。
标准样品:最理想的标准样品是(CH同的氢,在NMR中给出尖锐的单峰易辨认。TMS与一般有机化合物相比,氢核外围的电子屏蔽作用较大,共振峰位于高场端,对一般化合物的吸收不产生干扰。TMS化学性质稳定,沸点27C,一般不与待测样品反应,且又易于从测试样品中分离出,还具测有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的特点。
硅醚)或DSS(4,4-二甲基-4-硅代戊磺酸钠)做内标。
核磁共振氢谱图示如下:
分高度显示。各组峰的积分高度之简比,代表了相应的氢核数目之比。记录在外磁场B中,不同的氢核所感受到B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氢核外围的电子在与外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的同时产生一个与外磁场相对抗的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shielding)。感应磁场的
的大小与核外电子云的密度有关。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就越大,·B0也就越大。在B中产生的与B相对抗的感应磁越强,核实际感受到的B氢核外围电子云密度的大小,与其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亲电能力有关,与化学键的类型有关。如CH大,共振吸收出现在高场;CH亦小;共振吸收出现在低场。 同一分子中不同类型的氢核;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其振动频率亦不同。其频率间的差值相对于B或来说,均是一个很小的数值,仅为的百万分之十左右。对其绝对值的测量,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且因仪器不同(导致·B不同)其差值亦不同。例如60 MHz谱仪测得乙基苯中CH、CH的共振吸收频率之差为85.2 Hz,100 MHz的仪器上测得为142 Hz。
为了克服测试上的困难和避免因仪器不同所造成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一个与仪器无关的相对值表示。即以某一标准物质的共振吸收峰为标准(B标或标),测出样品中各共振吸收峰(B样或样)与标样的差值B或(可精确
到1Hz),采用无因次的值表示,值与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故称化学位移。
106 106标与相差很小, = /6 1值为0-20 ppm,60 MHz的仪器,1ppm=60Hz,100 MHz的仪器,1ppm=
早期文献报道化学位移有采用
值的,与之间的换算式如下:=10 - 。为0ppm, TMS左侧为正值,右侧值为负。左低场高频,右高场低频。
在化合物中,质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周围还连着其他的原子和基团,它们彼
此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使吸收峰向左或向右移动。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诱导效应、各向异性效应、范德华效应、溶剂效应和氢键效应等。
电负性取代基降低氢核外围电子云密度,其共振吸收向低场位移,值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诱导效应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随着与电负性取代基距离的增大,诱导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通常相隔3个以上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例如: CH
苯环上的氢被推电子基(如CH大,值高场位移。拉电子基(如C=O,NO子云密度降低,值低场位移。与碳-碳双键相连时有类似的影响。
分子中氢核与某一功能基的空间关系会影响其化学位移值,这种影响称各向异性。如果这种影响仅与功能基的键型有关,则称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是由于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性导致在外磁场中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不均匀性引起的。
叁键:炔氢与烯氢相比, 值应处于较低场,但事实相反。这是因为电子云以圆柱形分布,构成简状电子云,绕碳-碳键而成环流。产生的感生磁场沿键轴方向为屏蔽区,炔氢正好位于屏蔽区。乙炔: 1.80 ppm。
双键:电子云分布于成键平面的上、下方,平面内为去屏蔽区。与烯碳相连的氢位于成键的平面内(处于去屏蔽区),较炔氢低场位移。乙烯:5.25 ppm。 芳环体系: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环电流效应增强,即环平面上、下的屏蔽效应增强,环平面上的去屏蔽效应增强。苯氢较烯氢位于更低场(7.27ppm)。
单键:碳-碳单键的电子产生的各向异性较小。随着CH中氢被碳取代,
形成氢键,质子受屏蔽作用小,在较低场发生共振。包括分子间、分子内氢键,受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6、质子交换
活泼氢的交换速度:OH NH SH
现象:(1) 与邻近质子不发生自旋偶合裂分
7、溶剂效应 由于采用不同的溶剂,某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溶剂效应。溶剂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溶剂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或溶剂与被测样品分子间的氢键效应产生的。一般化合物在CCl4或CDCl3中测得的NMR谱重复性较好,在其它溶剂中测试,值会稍有所改变,有时改变较大。这是溶剂与溶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业: 教学总结: 、
课题: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2)
目的要求:1. 掌握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教学重点:掌握掌握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掌握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教学难点:掌握核的等价性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浓度、温度、溶剂的影响,值变化范围较大,下表列出各种活泼氢的值大致范围供参考。一般说来,酰胺类、羧酸类缔合峰均为宽峰,有时隐藏在基线里;可从积分高度判断其存在。醇、酚峰形较钝,氨基、巯基峰形较尖。 活泼氢的化学位移 化合物类型
醇
酚
酚(内氢键)
烯醇
羧酸
肟
溶解样品的氘代试剂总有残留氢存在。在1收峰,排除干扰。常用氘代试剂残留氢的值如下:
氘代试剂 CDCl (ppm) 0.5~5.5 4~8 10.5~16 15~19 10~13 7~10 化合物类型 RSH, ArSH RSO RNHArNHRCONHRCONHR’,ArCONHR (ppm) 1~4 6~8
常用普通溶剂中氢的干扰范围视,样品中溶剂的含量而定(含量高,干扰范围宽),其化学位移可参考氘代溶剂的值。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1,1,2-三氯乙烷的1子数目比,分别对应于CH。CH为双降,CH为三重峰,峰间距为
分子中有一组氢核,它们的化学环境完全相等,化学位移也严格相等,则这组核称为化学等价的核。
如反式1,2—二氯环丙烷中Ha与Hb,Hc与Hd分别为等价质子。
2.磁等价
分子中有一组化学位移相同的核,它们对组外任何一个核的偶合相等,只表现出一种偶合常数,则这组核称为磁等价核。如苯乙酮中CH的三个氢核既是化学等价,又是磁等价的。苯基中两个邻位质子(Ha,Ha’)或两个间位质子(Hb,Hb’)分别是化学等价的,但不是磁等价的,因Ha与Ha’化学环境相同,但对组外任意核Hb,Ha与其是邻位偶合,而Ha’与其是对位偶合,存在两种偶合常数,故磁不等价。
在1,1-二氟乙烯中,两个氢核和两个氟核分别都是化学等价的,在化学性质上毫无区别,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但它们又分别是磁不等价的。对任意一个氟核(Fa),Ha与其顺式偶合,而Hb与其反式偶合;
核的等价性与分子内部基团的运动有关。分子内部基团运动较快,使本来化学等价但磁不等的核表现出磁等价,其之间的偶合表现不出来。分子内部基团运
动较慢,即使化学等价的核,其磁不等价性在谱图中也会反映出来。
环己烷中十二个氢核为两种不同环境的氢(直立氢和平伏氢),常温下,由于分子内运动很快,直立氢和平伏氢相互变换也很快。
随着分子内部运动速度降低,环的翻转速度明显变慢,Ha与Hb的不等位性表现出来,1既化学等价又磁等价的核称磁全同的核,磁全同核之间的偶合不必考虑。
以1,1,2-三氯乙烷为例:双峰和叁重峰的出现是由于相邻的氢核在外磁场Bo中产生不同的局部磁场且相互影响造成的。CHCl中的1H在Bo()中有两种取向,与Bo同向()和与B0反向(),粗略认为二者几率相等。同向取向使反向取向使CH裂分为双蜂。
同样分析,CH同向(),1H与B同向,另1H与B反向(,),2H都与B反向(),出现的几率近似为1:根据Pauling原理(成键电子对的自旋方向相反)和Hund规则(同一原子成键电子应自旋平行)及对应的电子自旋取向与核的自旋取向同向时,势能稍有升高,电子的自旋取向与核的自旋取向反向时,势能稍有降低,以Ha—C—C—Hb为例分析。无偶合时Hb有一种跃迁方式,所吸收的能量为E(E =hb),在Ha的
处,峰间距等于J,J为偶合常数。
所以自旋-自旋偶合是相互的,偶合的结果产生谱线增多,即自旋裂分。
偶合常数(J)是推导结构的又一重要参数。在1
同化学环境的氢。积分高度(h )代表峰面积,其简比为各组氢数目之简比。裂分蜂的数目和J值可判断相互偶合的氢核数目及基团的连接方式。
1.同碳偶合
是指间隔2个单键的偶合,同碳上质子间的偶合(Ha-C-Hb)称同碳偶合,偶合常数用2J。
3
大于叁键的偶合称远程偶合。
大部分链状化合物,由于分子内部的快速运动,表现出磁全同,尽管可以利用某些特殊的实验方法(如同位素取代)测出它们之间的偶合常数,但在谱图中并不表现出裂分。2二、一级谱
分子中核之间相互作用时,仅产生简单的裂分行为,且两组偶合核之间的化学位移之差远小于它们之间的偶合常数,即/J 6。
某组环境完全相等的n个核(I=1/2),在Bo中共有(n + 1)种取向,使与其发生偶合的核裂分为(n + 1)条峰。这就是n + 1 规律,概括如下:
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与n个环境相同的氢发生偶合,则被裂分为(n + 1)条峰。 某组环境相同的氢,若分别与n个和m个环境不同的氢发生偶合;且J值不每条峰又被OH中的氢裂分为双峰,共八条峰[(3 + 1)×(1 + 1)=8]。 实际上由于仪器分辨有限或巧合重叠,造成实测峰的数目小于理论值。
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比。
这种处理是一种非常近似的处理,只有当相互偶合核的化学位移差值 》J时,才能成立。
低。 越小内侧峰越高,这种规律称向心规则。利用向心规则,可以找出(5) 谱线以化学位移为中心,左右对称;相互偶合的质子,持有相同的偶合常数,即裂分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例4 Cl-CH 作业: 教学总结:
课题:第11章 核磁共振氢谱(3) 目的要求: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构
氢氧化钠(NaOD)可以交换羰基的α-H。
苯、乙腈等分子具有强的磁各向异性。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这类物质,可以对样品分子的不同部位产物不同的屏蔽作用,从而简化谱图。 位移试剂最常用的是镧系元素铕Eu和镨Pr与β-二酮化合物的络合物。利用其抗磁性或顺磁性对氢核的影响不同而发生位移。
以AX体系为例,A的谱线被X分裂。但若A被照射而共振的同时核发生共振荡并被饱和,X在核在两个能级之间快速跃迁,在A核对周围产生的附加局部磁场为0,这就去掉了X核对对A核的偶合作用。
-1谱图如下,请写出其结构式?
的峰移到6.5ppm左右,请写出其结构式?
结构中有氧原子,可能具有: 正确结构:
作业:
教学总结:
OCH2CH23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