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会凭空而来

  刚开始做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会儿,也曾在舞台上亲眼见到过很多火爆的场面,但那样的成功终究是属于别人的。绝大多数时候,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甚至还曾经历“上台主持下台保安”的窘迫。   那一年《我爱记歌词》节目组到天津做活动,准确地说,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浙江,跨省宣传。   到达天津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稀里糊涂地找了家快捷酒店,赶紧洗洗睡了。   大概是太累的缘故,当天晚上大伙儿都睡得出奇地好。第二天醒来,推开窗户准备欣赏欣赏天津的景色——我们住的真的是一个建快捷酒店的好地方,方圆百里之内,毫无景色可言,无非是一幢幢旧旧的房子、一条条完全没有特色的马路。唉——且慢,对面是家医院,这么说来地段还不错,毕竟离公共设施近。等等,我们房间对面的窗户上写的是什么?你一定想不到,我们赫然发现对面竟然是天津某医院的停尸间!   那会儿演出是没有专车的,我们叫了辆出租车赶过去。没想到一下车,人群哗地一下子就拥了过来,就像我们浙江的钱塘江大潮,一下子把我卷了进去。   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阵势,顿时感到脑袋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人群堵死了我上台的路,有经验的领导带着其他同事给我开路,步行街上的保安也过来帮忙。他们大喊:“让一让,让一让,先让华少上去。”可惜,根本没人听他们的。带着骄傲和虚荣,好不容易上了台,演出终于开始了。   演出开始后不久,现场气氛渐渐火爆。当时,整条步行街做同类宣传的还有几家,他们也都搭了舞台,每个舞台下面都围了不少观众。随着我们演出的开始,其他舞台的观众逐渐转移了过来,最后,整条街俨然成了“我们的天下”。   演出进行到半场,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开始下雨助兴。   下就下吧,演出不能停,脑子一热,我在台上喊了一嗓子:“我们不走,你们也不走好不好?”“好!”观众们在台下一起回应,喊声震天!刚开始很多观众都淋着雨看演出,后来雨渐渐大了,实在受不了,又不愿意走,怎么办?他们就跑到对面的鞋店里继续看。   一时间鞋店里挤满了人,连橱窗里都是人,观众挤倒了橱窗里的模特儿,以各种姿势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排在后面看不到的,就索性站到了桌椅上。   那一幕,我至今很清晰地记得。我站在舞台上向下看去,下面的观众有打伞的,有用衣服遮着头的,对面橱窗里是姿态各异的“真人模特儿”。那一张张狂热的脸、一声声热切的呼喊、一个个投入的眼神,定格在记忆深处。   该打道回府了。就在这时,节目组一位领导特别细心、特别有经验地冲我们说:“听着,等会儿我们走远一点儿再打车!”   “为什么?”我没心没肺地问了一句。   “咳,打车太没面子了嘛!快快快,赶快跑。”   我们在领导的指示下,拿出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突破重围,一口气跑进附近一家酒店。不敢多逗留,又赶紧从酒店后门溜了出来,确认了半天,自认为“四下无人”,才“偷偷摸摸”地拦了辆出租车。   没想车刚驶出没多远,我们从后视镜里看到,有粉丝打着车奋起直追!还是刚才那位领导,镇静地对司机师傅说了句:“前面×××酒店门口停!”   一行人直奔五星级酒店而去。下了车,大家还有说有笑,自然得很,径直向电梯走去,俨然一副回房间的模样。   紧跟而来的粉丝因为年龄小,一看是有门卫的星级酒店,不太敢往里闯,就在门口怯生生地望着。   这些守在酒店门口的小粉丝并不知道,我们又一次从后门溜了出去,打了辆车飞奔回停尸间对面的快捷酒店。又一辆出租车上,我们又对视一眼,这一次,我们狂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很放肆。   多年后,当我再也不用打游击似的换乘出租车时,总会想起这段有趣的经历。那时,我们是如此稚嫩,但一切又是那么真实。   那一夜,医院停尸间对面的快捷酒店旁,一家超级迷你的火锅店成了欢乐海洋。所有人都醉了,我们高唱着《海阔天空》,高唱着《飞得更高》,高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2007年,有天晚上,录完节目,我和一个兄弟去台旁边我们常去的一家小馆子填肚子。天南地北地瞎侃一通后,他突然问我:“华少,你知道咱们台要上新节目吗?”我的摇摇头。   这是一个挑战记忆力的节目,不比歌喉,不比音准,不比舞台表现,只要唱对歌词,就行了。   我一听,心里就亮了,在潜意识里认定,这档节目就是为我而生的。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做了六年的电台DJ,音乐节目做了很多,别的不说,要说知道的歌名、听过的曲目,估摸电视台没人能比我多。随便抛出来一首歌,我都可以立刻说出词曲作者以及这首歌的来历。   我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山响,但表面上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那兄弟怂恿我说:“你得争取争取,我觉得这个节目挺适合你!”   既然适合我,我要把这个节目“抢”过来!怎么抢?我给自己简单计划了一下:先要和节目组混熟了,让他们知道我想参与这个节目;然后就是找机会多出主意,多干活,慢慢让大家看到我的价值,可以留下来;最后要争取成为主持人,成不了主持人,最起码也要成为这个节目重要的工作人员。   赶紧行动!   打听到这个节目的策划团队后,我就死皮赖脸地跟他们泡在一起。干什么?用我职业生涯中的绝技:蹭开会!   于是,我常常埋伏在会议室门口,假装和其他同事聊天,一听说他们开会的消息,我就跑过来说“算我一个、算我一个”,就跟着坐进会议室,一旦要商量什么问题,我就想方设法插话。幸好我人缘不错,再加上不少导演也知道我是电台DJ出身,也想听听我的意见。   在音乐节目中沉淀多年,我在栏目音乐编辑方面比较有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我放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时不时地发表意见:什么地方留出要填的歌词,什么地方能体现演唱者的唱功,等等。同事们倒也很愿意听取我的建议,沟通异常顺利,节目就这样一步步成形了。   在我看来,歌曲是有生命的,美妙的旋律是骨骼,动人的歌词是血肉,那些创作背后的故事则是生命的诞生过程。那些经典的词作,就算不配音乐,也是一首首美丽的诗,每首诗背后都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如《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其中有一句“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我们与爱人相见通常不过是在衣饰和妆容上留心打扮,试想一下练习呼吸,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爱呀!   这首歌的原唱者叫娃娃,那时她身在海外,爱上了北大的一位老师,可惜那老师已是有妇之夫。情到浓时无法自拔,娃娃就漂洋过海到北京找他,她在北大门口等了一天一夜,可是对方不愿抛弃妻儿,不肯出来相见。娃娃终究没能等到所等之人,但留下了让我们动容的词句。   当我把上面的故事说给节目导演听时,他们也很感动。我对音乐的理解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致同意把这句作为填空的歌词。   除了参与节目的策划、选歌之外,我还做了很多连现在的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事:撰写台词、出策划案、节目宣传等,以至于每天都得不停地转换角色,做着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工作。   这样卖力地干下去,估摸节目组不带我玩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做这个节目之初,台里还是有些投石问路的心态,所以支持的力度不大,很多该有的配备都没有,我们连录节目时的场地都没有。   当时的制片人急中生智,憋出一句话:“要不我们放到夜店去录?”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说:“这个我搞定。”   我搞定?我拿什么搞定?反正当时的想法是,不能让别人搞定!   大家后来在《我爱记歌词》的领唱乐队里看到的歌手、乐手们,好多都是我十几年的朋友,比如王滔、海峰、张捷……   那时候,我一个个去拜访,一个个去邀约,这些朋友基本上都是二话不说,连出场费都没问,就说先帮我顶着。没有这些好朋友,就一定没有今天的《我爱记歌词》。   就这样,我终于硬挤上了《我爱记歌词》这趟高速列车,争取到向梦想快速进军的机会。   《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湖南文艺出版社

  刚开始做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会儿,也曾在舞台上亲眼见到过很多火爆的场面,但那样的成功终究是属于别人的。绝大多数时候,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甚至还曾经历“上台主持下台保安”的窘迫。   那一年《我爱记歌词》节目组到天津做活动,准确地说,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浙江,跨省宣传。   到达天津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稀里糊涂地找了家快捷酒店,赶紧洗洗睡了。   大概是太累的缘故,当天晚上大伙儿都睡得出奇地好。第二天醒来,推开窗户准备欣赏欣赏天津的景色——我们住的真的是一个建快捷酒店的好地方,方圆百里之内,毫无景色可言,无非是一幢幢旧旧的房子、一条条完全没有特色的马路。唉——且慢,对面是家医院,这么说来地段还不错,毕竟离公共设施近。等等,我们房间对面的窗户上写的是什么?你一定想不到,我们赫然发现对面竟然是天津某医院的停尸间!   那会儿演出是没有专车的,我们叫了辆出租车赶过去。没想到一下车,人群哗地一下子就拥了过来,就像我们浙江的钱塘江大潮,一下子把我卷了进去。   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阵势,顿时感到脑袋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人群堵死了我上台的路,有经验的领导带着其他同事给我开路,步行街上的保安也过来帮忙。他们大喊:“让一让,让一让,先让华少上去。”可惜,根本没人听他们的。带着骄傲和虚荣,好不容易上了台,演出终于开始了。   演出开始后不久,现场气氛渐渐火爆。当时,整条步行街做同类宣传的还有几家,他们也都搭了舞台,每个舞台下面都围了不少观众。随着我们演出的开始,其他舞台的观众逐渐转移了过来,最后,整条街俨然成了“我们的天下”。   演出进行到半场,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开始下雨助兴。   下就下吧,演出不能停,脑子一热,我在台上喊了一嗓子:“我们不走,你们也不走好不好?”“好!”观众们在台下一起回应,喊声震天!刚开始很多观众都淋着雨看演出,后来雨渐渐大了,实在受不了,又不愿意走,怎么办?他们就跑到对面的鞋店里继续看。   一时间鞋店里挤满了人,连橱窗里都是人,观众挤倒了橱窗里的模特儿,以各种姿势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排在后面看不到的,就索性站到了桌椅上。   那一幕,我至今很清晰地记得。我站在舞台上向下看去,下面的观众有打伞的,有用衣服遮着头的,对面橱窗里是姿态各异的“真人模特儿”。那一张张狂热的脸、一声声热切的呼喊、一个个投入的眼神,定格在记忆深处。   该打道回府了。就在这时,节目组一位领导特别细心、特别有经验地冲我们说:“听着,等会儿我们走远一点儿再打车!”   “为什么?”我没心没肺地问了一句。   “咳,打车太没面子了嘛!快快快,赶快跑。”   我们在领导的指示下,拿出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突破重围,一口气跑进附近一家酒店。不敢多逗留,又赶紧从酒店后门溜了出来,确认了半天,自认为“四下无人”,才“偷偷摸摸”地拦了辆出租车。   没想车刚驶出没多远,我们从后视镜里看到,有粉丝打着车奋起直追!还是刚才那位领导,镇静地对司机师傅说了句:“前面×××酒店门口停!”   一行人直奔五星级酒店而去。下了车,大家还有说有笑,自然得很,径直向电梯走去,俨然一副回房间的模样。   紧跟而来的粉丝因为年龄小,一看是有门卫的星级酒店,不太敢往里闯,就在门口怯生生地望着。   这些守在酒店门口的小粉丝并不知道,我们又一次从后门溜了出去,打了辆车飞奔回停尸间对面的快捷酒店。又一辆出租车上,我们又对视一眼,这一次,我们狂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很放肆。   多年后,当我再也不用打游击似的换乘出租车时,总会想起这段有趣的经历。那时,我们是如此稚嫩,但一切又是那么真实。   那一夜,医院停尸间对面的快捷酒店旁,一家超级迷你的火锅店成了欢乐海洋。所有人都醉了,我们高唱着《海阔天空》,高唱着《飞得更高》,高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2007年,有天晚上,录完节目,我和一个兄弟去台旁边我们常去的一家小馆子填肚子。天南地北地瞎侃一通后,他突然问我:“华少,你知道咱们台要上新节目吗?”我的摇摇头。   这是一个挑战记忆力的节目,不比歌喉,不比音准,不比舞台表现,只要唱对歌词,就行了。   我一听,心里就亮了,在潜意识里认定,这档节目就是为我而生的。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做了六年的电台DJ,音乐节目做了很多,别的不说,要说知道的歌名、听过的曲目,估摸电视台没人能比我多。随便抛出来一首歌,我都可以立刻说出词曲作者以及这首歌的来历。   我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山响,但表面上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那兄弟怂恿我说:“你得争取争取,我觉得这个节目挺适合你!”   既然适合我,我要把这个节目“抢”过来!怎么抢?我给自己简单计划了一下:先要和节目组混熟了,让他们知道我想参与这个节目;然后就是找机会多出主意,多干活,慢慢让大家看到我的价值,可以留下来;最后要争取成为主持人,成不了主持人,最起码也要成为这个节目重要的工作人员。   赶紧行动!   打听到这个节目的策划团队后,我就死皮赖脸地跟他们泡在一起。干什么?用我职业生涯中的绝技:蹭开会!   于是,我常常埋伏在会议室门口,假装和其他同事聊天,一听说他们开会的消息,我就跑过来说“算我一个、算我一个”,就跟着坐进会议室,一旦要商量什么问题,我就想方设法插话。幸好我人缘不错,再加上不少导演也知道我是电台DJ出身,也想听听我的意见。   在音乐节目中沉淀多年,我在栏目音乐编辑方面比较有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我放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时不时地发表意见:什么地方留出要填的歌词,什么地方能体现演唱者的唱功,等等。同事们倒也很愿意听取我的建议,沟通异常顺利,节目就这样一步步成形了。   在我看来,歌曲是有生命的,美妙的旋律是骨骼,动人的歌词是血肉,那些创作背后的故事则是生命的诞生过程。那些经典的词作,就算不配音乐,也是一首首美丽的诗,每首诗背后都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如《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其中有一句“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我们与爱人相见通常不过是在衣饰和妆容上留心打扮,试想一下练习呼吸,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爱呀!   这首歌的原唱者叫娃娃,那时她身在海外,爱上了北大的一位老师,可惜那老师已是有妇之夫。情到浓时无法自拔,娃娃就漂洋过海到北京找他,她在北大门口等了一天一夜,可是对方不愿抛弃妻儿,不肯出来相见。娃娃终究没能等到所等之人,但留下了让我们动容的词句。   当我把上面的故事说给节目导演听时,他们也很感动。我对音乐的理解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致同意把这句作为填空的歌词。   除了参与节目的策划、选歌之外,我还做了很多连现在的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事:撰写台词、出策划案、节目宣传等,以至于每天都得不停地转换角色,做着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工作。   这样卖力地干下去,估摸节目组不带我玩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做这个节目之初,台里还是有些投石问路的心态,所以支持的力度不大,很多该有的配备都没有,我们连录节目时的场地都没有。   当时的制片人急中生智,憋出一句话:“要不我们放到夜店去录?”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说:“这个我搞定。”   我搞定?我拿什么搞定?反正当时的想法是,不能让别人搞定!   大家后来在《我爱记歌词》的领唱乐队里看到的歌手、乐手们,好多都是我十几年的朋友,比如王滔、海峰、张捷……   那时候,我一个个去拜访,一个个去邀约,这些朋友基本上都是二话不说,连出场费都没问,就说先帮我顶着。没有这些好朋友,就一定没有今天的《我爱记歌词》。   就这样,我终于硬挤上了《我爱记歌词》这趟高速列车,争取到向梦想快速进军的机会。   《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湖南文艺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十四---十五课 感受现代科技
  • 感受现代科技 一.辨别正误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    ) 2.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一定能成功.(    ) 3.创新的火花可以凭空而来.(    ) 4."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对于推动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

  • 检讨书范文大全
  • 敬爱的××老师: 我怀着无比沉痛无比悔恨的心情一遍遍地反思着我犯下的罪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的罪行,不认不行. ××课是一门函盖了多么深远,多么广阔,讲解宇宙恒古奥妙的学科,我却不懂得好好珍惜,只顾自个看小说,我深知罪责深已,为了赎缓我的可耻罪行,课间我细细品顾了××这门古 ...

  • 九年级物理教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 ...

  •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②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③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②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 ...

  • 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
  • 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 1.上课看课外书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课外书,那是一本很著名的小说.因为这同学只给几天时间让我去阅读,也因为那本小说里的情节太吸引我了,结果忍不住就在课堂上看了.而当时的我却把学习听课抛掷脑后,并没去想这样做的后果. 老师,现在我知道我错了,我感到非常 ...

  • 如何与陌生客户对话(精华解说)
  •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业务员在开展日常营销工作面对陌生客户时,如何能用几句话术吸引客户合作同样也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市场情况,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面对不同的陌生客户,业务员不可能按照一套固定程序的问话话术,但又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向客户开口说话呢,你的前面几句话术将决定陌 ...

  • 如何与陌生客户对话
  • 以下几种方法都是笔者日常销售工作的经验结晶,比较实用,不同于那些纸上谈兵的学院营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业务员在开展日常营销工作面对陌生客户时,如何能用几句话术吸引客户合作同样也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市场情况,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面对不同的陌生客户,业务员不可能按照 ...

  • 业务员怎么与陌生客户交谈
  • 业务员怎么与陌生客户交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业务员在开展日常营销工作面对陌生客户时,如何能用几句话术吸引客户合作同样也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市场情况,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面对不同的陌生客户,业务员不可能按照一套固定程序的问话话术,但又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向客户开口说话呢 ...

  • 业务员怎么与陌生客户对话
  • 业务员怎么与陌生客户对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业务员在开展日常营销工作面对陌生客户时,如何能用几句话术吸引客户合作同样也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市场情况,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性格爱好,面对不同的陌生客户,业务员不可能按照一套固定程序的问话话术,但又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向客户开口说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