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屏世界】
正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颖的选题,深刻的内涵,既达到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目的,又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3、从对比中筛选最佳“切入点”
对比,是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别,从而体现出事物的新闻价值。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比选择报道角度行之有效的较是识别客观事物、
办法。用对比作为报道的角度,可以使新闻既有新意又有思想深度。具体来说,可以用事物本身历史的纵向对比,也可以用事物之间的横分析、比较,弄清向对比作为角度,通过研究、哪些思想和角度是陈旧的,以往报道中已经用过;哪些思想和角度是新鲜的,报道中尚未用过,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独特的报道角度。
先说说用事物本身历史纵向对比的情况,为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策划了大型系列报道《见证———厚街改革开放30年》,《见证》共分“序篇”和“创业厚街”、“扎根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
—浅析——《新闻联播》内容特点
◆李
摘要:本文通过对抽取的七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的内容分析,试图从中发掘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新闻联播》的一些内容特征。
齐
来说,单条国内新闻时长是国际新闻的2倍。
2.国内新闻分析
鉴于《新闻联播》中国内新闻的绝对比重,我们重点对国内部分做一分析。主时政要闻;(2)最要关注三大类新闻:(1)新发展和成就新闻;(3)宣传重点。
时政要闻
时政新闻主要分两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国内重要会议。
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由外事活动和国内重要政务活动两部分组成。外事活动主要包括领导人的出访、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及一些特殊人士的来访,元首、
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以及出席境外举行的带有多边外交性质的国际会议等。国内政务活动则包括领导人考察、调研会见参加展览、参加义务植国内各方面人士、树等。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占16.03%,平均每条时新闻的有25条,长91秒。
国内重要会议:包括党代会、党中央全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具有全局意义的部门会议、行业会议,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等。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新闻的有13条,占8.33%,平均每条时长131秒。综上,时政要闻共38条,占国内新闻总条数24.36%,总时长3979秒,占国内新闻总时长38%,平均每天播出568秒(约9分半),平均每条时长105秒。
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
该类节目围绕经济建设,重点展现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及成就。各地方台上报的节目中,绝大多数属此列。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有45条新闻属此列,占28.85%。总时长2410秒,每天播出344秒(5分半多),平均每条时长54秒。
5月
关键字:新闻联播样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一、样本抽取1.样本
抽取样本前,首先明确抽取原则:
厚街”、“情事厚街”、“今日厚街”五个小板块。(1)探究最近一段时间内《新闻联播》特其中在第四个小板块“情事厚街”中,我们主要节点;(2)重点研究常态(无重要会议、通过“影象、衣、食、住、行、用”等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切可感的事情来展开,全部运用事物本身30年前后历史纵向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对比:影象———新旧照片折射城市面——衣着变化体现思想时尚进步、貌巨变、衣—食———从以求温饱到讲究饮食文化折射精神层面追求、住———从寮棚土屋到楼房别墅、行———从坐船摆渡到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用———从物资匮乏到令人眼花缭乱,都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在每条新闻中又十一张布票、一餐分注意从小处切入:一张照片、早茶、一座寮棚、一个渡口、一次开后门买东西等,通过厚街的具体人、身边事,重温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重现改革大潮的翻腾滚涌,重感先行一步的智慧锐气,全面展示厚街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直观可感,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著名记者艾丰有一句名言:“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就是说记者要有全局高度,把本地新闻与具有全国意义的普遍问题联系起来,
“切入点”,其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自然升值,针对性将大大提高。
最后要提请注意的是,不论是选择新闻的立意角度,还是选材角度或表现角度,一定要
突出一个“新”字。新闻姓“新”,所以电视新闻报道所选的“切入点”必须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表现手法新。选择电视新闻的“切入点”还要切忌牵强附会。新闻传播者要切记:不要以偏概全,有了成绩乱找经验,不顾事实乱贴标签。
《新闻联播》特点。因此,为避开春日)下节、两会等时段,抽取了3月24日、25日、26日、27日、29日、30日、31日共七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3月28日为我国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故舍弃。
2.分析单位
我们在统计新闻条数时通常以一条新闻标题算作一条新闻,但某些新闻标题注明为新闻背景时则与前一条共同算七天的《新闻联作一条新闻。据此计算,
播》节目共播出新闻总条数为207条,平均每天播出29.6条。最多一天(3月24日)播出新闻32条,最少一天(3月31日)播出新闻26条,波动幅度18.8%,每天播出的新闻量较稳定。
二、内容分类1.总体分析
首先,可以将207个样本按内容分为国内、国际两大部分。经统计,207个平均每天新闻样本中,国内新闻156条,22.3条;国际新闻51条,平均每天7.3条。从时长上看,国内新闻10472秒,平均每条新闻时长67.1秒,平均每天1496秒(近25分);国际新闻1539秒,平均每条新闻时长30.2秒,平均每天220秒(3分多)。
可见,《新闻联播》在节目内容安排上,国内新闻占据绝对的比重,每天总时长国内新闻是国际新闻的6.8倍,平均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47
声屏世界
可见相比于该类新闻在数量上占国内新闻中多数,但相比于领导人活动新闻,每条时长只有其一半。
宣传重点
《新闻联播》承担的政治该类节目由
宣传任务决定。所选取样本的时段中,宣传重点主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时代涉藏问题有关,另外大型系列专题先锋》———对模范先进人物的报道仍在播出。
经统计,该类新闻有22条,占国内新闻总条数14.1%,仅次于发展与成就新闻平均每条播和时政要闻。总时长2246秒,
出320秒(约5分半),平均每条102秒。
以上三类新闻,总时长8635秒,占国内新闻总时长82.5%。从平均单条新闻时长上看,首先是领导人活动(105秒),其次是宣传重点(102秒),最后是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54秒)。
题下面的明确标注。
经统计,207个新闻样本中,有96个为中央台自采,占46.4%;28个为中央台和地方台合作采制,占13.5%;38个为地34个无新闻来源,占方台提供,占18.4%;16.4%,主要是国际新闻。11个为其它来主要是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源,占5.3%,报、《求是》杂志等的口播新闻和评论。
其中,国际新闻绝大多数不播报新闻低于总的来源,且平均时效性求值为2.9,时效水平。也就是说,直到今天大多数国际新闻仍编译自国外新闻机构,驻外记者应发挥出更好作用。
3.同期声
同期声分为新闻现场声和人物谈话不仅能增加新闻的现两种。使用同期声,场感,还能增添其可信度。
对于同期声的分析,在七天《新闻联播》节目中进行再抽样,不妨抽取3月25日(28条)和3月30日(29条)两天的新闻进行分析。
统计后发现,58条新闻中,有14条使用了同期声,占24%,其中6条属没有注明新闻来源的国际新闻,若除去,则13.8%的新闻使用了同期声。
在使用同期声的种类方面,只有4条并且这同时运用了两种同期声,占6.9%,4条新闻时效性不强,2条“最近新闻”,2条“无时间新闻”。
模式化,运用经常在这类会见场合的通用语言和内容,如:李长春首先转达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对麻生首相的亲切问候;经过双方努力,中日关系当前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达成广泛共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高度评价等等。无太明确内容。
《时事直通车》:抓住最近的时事热点———朝鲜导弹问题为切入点,重点突“在半小时的会谈中,麻生特别提到朝出。
鲜导弹问题。”给整条新闻定调。
3.同期声
《新闻联播》:没有同期声(包括现场声和人物谈话声),以旁白解说为主。
《时事直通车》:有现场声,也有李长春和麻生的讲话声,保留了许多现场原始信息。
4.画面
《新闻联播》:镜头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会谈会场(除最开始有一个会场外的画面)。在报道双方会谈期间,大部分镜头给了李长春。
《时事直通车》:由于谈到朝鲜导弹问题,因此在报道会谈这部分内容时,导播切到了有关朝鲜试验导弹的画面。而在给两领导人镜头时间的处理上,没有明显偏颇,甚至在最开始还专门拍摄了麻生与中国代表团一一握手的画面。
以上主要对七天的《新闻联播》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与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作简单对比,展现了现阶段《新闻节目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相信对联播》
今后广播电视新闻的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特征分析1.时效性
首先将新闻的时效按时间状语分为5类:今天、昨天、最近、无时间、将来。
指新闻中明确使用了“今“今天新闻”
天”,或当天时间做时间状语,其数量最多,样本中有84条。“昨天新闻”指新闻中“昨天”这个时间状语,或者根据新闻出现
播报时间推断发生在昨天的新闻,有41条。“最近新闻”指新闻中使用“最近”、“这两天”、“不久前”、“日前”、“近日”等时间状语的新闻,有24条。“无时间新闻”指新闻中没有明确使用时间状语的新闻,有44条。“将来新闻”指预报性的新闻,或新闻“将”等时间状语,有14条。中使用
为了对《新闻联播》平均时效性作一评估,稍作量化处理,对不同时效的新闻赋值:“今天新闻”4分,“昨天新闻”3分,“最近新闻”2分,“无时间新闻”0分,“将来新闻”不考虑在内。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新闻平均时效得分为2.62,介于2于3之间。即平均来说,《新闻联播》的新闻史发生两天后才报道出来的。
这一结果与总体上“今天新闻”占多数的统计似有不符,原因在于有较多时效性较差的“最近新闻”与“无时间新闻”,这也可能进一步影响观众对于《新闻联播》节目总体的时效性判断与满意度。
2.新闻来源
《新闻联播》的新闻节目除了由中央台自采以外,还有各地方台提供的。对各条新闻来源的判断主要依据每条新闻标
四、对比分析
为了突出《新闻联播》的内容特点,我——凤凰们将其与同类综合性新闻节目—卫视咨询台的《时事直通车》试作比较。仅在两节目中播出的以同一天(3月30日)同一条新闻(李长春与日本首相会面)为例。
1.标题《新闻联播》:李长春会见日本首相
《时事直通车》:李长春麻生会面商讨朝鲜导弹问题
显然,后者标题的拟定更加考虑到新闻价值,也更加吸引人。一个“会见”、一个“会面”,也富有深意,再次印证《新闻联播》的政治性原则。
2.新闻内容《新闻联播》: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
【声屏世界】
正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颖的选题,深刻的内涵,既达到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目的,又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3、从对比中筛选最佳“切入点”
对比,是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别,从而体现出事物的新闻价值。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比选择报道角度行之有效的较是识别客观事物、
办法。用对比作为报道的角度,可以使新闻既有新意又有思想深度。具体来说,可以用事物本身历史的纵向对比,也可以用事物之间的横分析、比较,弄清向对比作为角度,通过研究、哪些思想和角度是陈旧的,以往报道中已经用过;哪些思想和角度是新鲜的,报道中尚未用过,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独特的报道角度。
先说说用事物本身历史纵向对比的情况,为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策划了大型系列报道《见证———厚街改革开放30年》,《见证》共分“序篇”和“创业厚街”、“扎根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
—浅析——《新闻联播》内容特点
◆李
摘要:本文通过对抽取的七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的内容分析,试图从中发掘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新闻联播》的一些内容特征。
齐
来说,单条国内新闻时长是国际新闻的2倍。
2.国内新闻分析
鉴于《新闻联播》中国内新闻的绝对比重,我们重点对国内部分做一分析。主时政要闻;(2)最要关注三大类新闻:(1)新发展和成就新闻;(3)宣传重点。
时政要闻
时政新闻主要分两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国内重要会议。
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由外事活动和国内重要政务活动两部分组成。外事活动主要包括领导人的出访、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及一些特殊人士的来访,元首、
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以及出席境外举行的带有多边外交性质的国际会议等。国内政务活动则包括领导人考察、调研会见参加展览、参加义务植国内各方面人士、树等。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占16.03%,平均每条时新闻的有25条,长91秒。
国内重要会议:包括党代会、党中央全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具有全局意义的部门会议、行业会议,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等。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新闻的有13条,占8.33%,平均每条时长131秒。综上,时政要闻共38条,占国内新闻总条数24.36%,总时长3979秒,占国内新闻总时长38%,平均每天播出568秒(约9分半),平均每条时长105秒。
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
该类节目围绕经济建设,重点展现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及成就。各地方台上报的节目中,绝大多数属此列。
156个国内新闻样本中,有45条新闻属此列,占28.85%。总时长2410秒,每天播出344秒(5分半多),平均每条时长54秒。
5月
关键字:新闻联播样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一、样本抽取1.样本
抽取样本前,首先明确抽取原则:
厚街”、“情事厚街”、“今日厚街”五个小板块。(1)探究最近一段时间内《新闻联播》特其中在第四个小板块“情事厚街”中,我们主要节点;(2)重点研究常态(无重要会议、通过“影象、衣、食、住、行、用”等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切可感的事情来展开,全部运用事物本身30年前后历史纵向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对比:影象———新旧照片折射城市面——衣着变化体现思想时尚进步、貌巨变、衣—食———从以求温饱到讲究饮食文化折射精神层面追求、住———从寮棚土屋到楼房别墅、行———从坐船摆渡到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用———从物资匮乏到令人眼花缭乱,都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在每条新闻中又十一张布票、一餐分注意从小处切入:一张照片、早茶、一座寮棚、一个渡口、一次开后门买东西等,通过厚街的具体人、身边事,重温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重现改革大潮的翻腾滚涌,重感先行一步的智慧锐气,全面展示厚街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直观可感,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著名记者艾丰有一句名言:“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就是说记者要有全局高度,把本地新闻与具有全国意义的普遍问题联系起来,
“切入点”,其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自然升值,针对性将大大提高。
最后要提请注意的是,不论是选择新闻的立意角度,还是选材角度或表现角度,一定要
突出一个“新”字。新闻姓“新”,所以电视新闻报道所选的“切入点”必须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表现手法新。选择电视新闻的“切入点”还要切忌牵强附会。新闻传播者要切记:不要以偏概全,有了成绩乱找经验,不顾事实乱贴标签。
《新闻联播》特点。因此,为避开春日)下节、两会等时段,抽取了3月24日、25日、26日、27日、29日、30日、31日共七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3月28日为我国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故舍弃。
2.分析单位
我们在统计新闻条数时通常以一条新闻标题算作一条新闻,但某些新闻标题注明为新闻背景时则与前一条共同算七天的《新闻联作一条新闻。据此计算,
播》节目共播出新闻总条数为207条,平均每天播出29.6条。最多一天(3月24日)播出新闻32条,最少一天(3月31日)播出新闻26条,波动幅度18.8%,每天播出的新闻量较稳定。
二、内容分类1.总体分析
首先,可以将207个样本按内容分为国内、国际两大部分。经统计,207个平均每天新闻样本中,国内新闻156条,22.3条;国际新闻51条,平均每天7.3条。从时长上看,国内新闻10472秒,平均每条新闻时长67.1秒,平均每天1496秒(近25分);国际新闻1539秒,平均每条新闻时长30.2秒,平均每天220秒(3分多)。
可见,《新闻联播》在节目内容安排上,国内新闻占据绝对的比重,每天总时长国内新闻是国际新闻的6.8倍,平均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47
声屏世界
可见相比于该类新闻在数量上占国内新闻中多数,但相比于领导人活动新闻,每条时长只有其一半。
宣传重点
《新闻联播》承担的政治该类节目由
宣传任务决定。所选取样本的时段中,宣传重点主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时代涉藏问题有关,另外大型系列专题先锋》———对模范先进人物的报道仍在播出。
经统计,该类新闻有22条,占国内新闻总条数14.1%,仅次于发展与成就新闻平均每条播和时政要闻。总时长2246秒,
出320秒(约5分半),平均每条102秒。
以上三类新闻,总时长8635秒,占国内新闻总时长82.5%。从平均单条新闻时长上看,首先是领导人活动(105秒),其次是宣传重点(102秒),最后是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54秒)。
题下面的明确标注。
经统计,207个新闻样本中,有96个为中央台自采,占46.4%;28个为中央台和地方台合作采制,占13.5%;38个为地34个无新闻来源,占方台提供,占18.4%;16.4%,主要是国际新闻。11个为其它来主要是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源,占5.3%,报、《求是》杂志等的口播新闻和评论。
其中,国际新闻绝大多数不播报新闻低于总的来源,且平均时效性求值为2.9,时效水平。也就是说,直到今天大多数国际新闻仍编译自国外新闻机构,驻外记者应发挥出更好作用。
3.同期声
同期声分为新闻现场声和人物谈话不仅能增加新闻的现两种。使用同期声,场感,还能增添其可信度。
对于同期声的分析,在七天《新闻联播》节目中进行再抽样,不妨抽取3月25日(28条)和3月30日(29条)两天的新闻进行分析。
统计后发现,58条新闻中,有14条使用了同期声,占24%,其中6条属没有注明新闻来源的国际新闻,若除去,则13.8%的新闻使用了同期声。
在使用同期声的种类方面,只有4条并且这同时运用了两种同期声,占6.9%,4条新闻时效性不强,2条“最近新闻”,2条“无时间新闻”。
模式化,运用经常在这类会见场合的通用语言和内容,如:李长春首先转达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对麻生首相的亲切问候;经过双方努力,中日关系当前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达成广泛共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高度评价等等。无太明确内容。
《时事直通车》:抓住最近的时事热点———朝鲜导弹问题为切入点,重点突“在半小时的会谈中,麻生特别提到朝出。
鲜导弹问题。”给整条新闻定调。
3.同期声
《新闻联播》:没有同期声(包括现场声和人物谈话声),以旁白解说为主。
《时事直通车》:有现场声,也有李长春和麻生的讲话声,保留了许多现场原始信息。
4.画面
《新闻联播》:镜头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会谈会场(除最开始有一个会场外的画面)。在报道双方会谈期间,大部分镜头给了李长春。
《时事直通车》:由于谈到朝鲜导弹问题,因此在报道会谈这部分内容时,导播切到了有关朝鲜试验导弹的画面。而在给两领导人镜头时间的处理上,没有明显偏颇,甚至在最开始还专门拍摄了麻生与中国代表团一一握手的画面。
以上主要对七天的《新闻联播》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与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作简单对比,展现了现阶段《新闻节目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相信对联播》
今后广播电视新闻的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特征分析1.时效性
首先将新闻的时效按时间状语分为5类:今天、昨天、最近、无时间、将来。
指新闻中明确使用了“今“今天新闻”
天”,或当天时间做时间状语,其数量最多,样本中有84条。“昨天新闻”指新闻中“昨天”这个时间状语,或者根据新闻出现
播报时间推断发生在昨天的新闻,有41条。“最近新闻”指新闻中使用“最近”、“这两天”、“不久前”、“日前”、“近日”等时间状语的新闻,有24条。“无时间新闻”指新闻中没有明确使用时间状语的新闻,有44条。“将来新闻”指预报性的新闻,或新闻“将”等时间状语,有14条。中使用
为了对《新闻联播》平均时效性作一评估,稍作量化处理,对不同时效的新闻赋值:“今天新闻”4分,“昨天新闻”3分,“最近新闻”2分,“无时间新闻”0分,“将来新闻”不考虑在内。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新闻平均时效得分为2.62,介于2于3之间。即平均来说,《新闻联播》的新闻史发生两天后才报道出来的。
这一结果与总体上“今天新闻”占多数的统计似有不符,原因在于有较多时效性较差的“最近新闻”与“无时间新闻”,这也可能进一步影响观众对于《新闻联播》节目总体的时效性判断与满意度。
2.新闻来源
《新闻联播》的新闻节目除了由中央台自采以外,还有各地方台提供的。对各条新闻来源的判断主要依据每条新闻标
四、对比分析
为了突出《新闻联播》的内容特点,我——凤凰们将其与同类综合性新闻节目—卫视咨询台的《时事直通车》试作比较。仅在两节目中播出的以同一天(3月30日)同一条新闻(李长春与日本首相会面)为例。
1.标题《新闻联播》:李长春会见日本首相
《时事直通车》:李长春麻生会面商讨朝鲜导弹问题
显然,后者标题的拟定更加考虑到新闻价值,也更加吸引人。一个“会见”、一个“会面”,也富有深意,再次印证《新闻联播》的政治性原则。
2.新闻内容《新闻联播》: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