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5 监控过程组的活动次序
1. 根据管理计划的测量指标,测量项目绩效。
2. 根据绩效衡量基准测量。
3. 确定偏差是否需要提出纠正措施或者变更。
4. 根据判断来确定哪些偏差是重要的。
5. 建议进行变更,缺陷修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6. 根据整体变更控制,批准变更,缺陷修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7. 使用冲突解决技巧,解决矛盾。
8. 建立预测。
9. 配置管理。
10. 根据基准控制进度、成本和质量。
11. 使用问题日志。
12. 修订控制线。
13. 召开项目控制会议。
14. 识别问题根本原因。
15. 建议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16. 获得客户对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
17. 确定重新计划的必要性。
18. 管理时间和成本储备。
19. 重估项目下一步所需的成本和历时。
20. 必要时获得进一步的资金。
21. 定期的检查。
22. 决定验收或者拒收项目工作。
23. 评估已实施的纠正措施的效力。
24. 重估项目控制系统的效力。
25. 花时间来改善质量。
26. 获得干系人的信息来确定项目控制是否需要更新。
27. 识别和分析趋势。
28. 进行风险审计,评估风险应对的效力。
29. 查看新出现的风险。
30. 重新分析现有风险。
31. 利用里程碑作为控制手段。
32. 观察。
33. 衡量团队成员个人的绩效。
34. 对干系人进行绩效汇报。
35. 根据偏差报告,纠正小问题,以免酿成大问题。
36. 计算尚未完工工作。
37. 进行挣值计算。
38.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检查、帕雷托图、鱼骨图。
39. 进行项目绩效评估。
40. 识别项目管理计划偏差。
41. 控制变更。
42. 确保只有批准的变更才能执行。
43. 44. 45. 46. 与变更控制委员会合作。 管理干系人。 合同管理。 召开状态评估会。
附录5 监控过程组的活动次序
1. 根据管理计划的测量指标,测量项目绩效。
2. 根据绩效衡量基准测量。
3. 确定偏差是否需要提出纠正措施或者变更。
4. 根据判断来确定哪些偏差是重要的。
5. 建议进行变更,缺陷修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6. 根据整体变更控制,批准变更,缺陷修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7. 使用冲突解决技巧,解决矛盾。
8. 建立预测。
9. 配置管理。
10. 根据基准控制进度、成本和质量。
11. 使用问题日志。
12. 修订控制线。
13. 召开项目控制会议。
14. 识别问题根本原因。
15. 建议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16. 获得客户对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
17. 确定重新计划的必要性。
18. 管理时间和成本储备。
19. 重估项目下一步所需的成本和历时。
20. 必要时获得进一步的资金。
21. 定期的检查。
22. 决定验收或者拒收项目工作。
23. 评估已实施的纠正措施的效力。
24. 重估项目控制系统的效力。
25. 花时间来改善质量。
26. 获得干系人的信息来确定项目控制是否需要更新。
27. 识别和分析趋势。
28. 进行风险审计,评估风险应对的效力。
29. 查看新出现的风险。
30. 重新分析现有风险。
31. 利用里程碑作为控制手段。
32. 观察。
33. 衡量团队成员个人的绩效。
34. 对干系人进行绩效汇报。
35. 根据偏差报告,纠正小问题,以免酿成大问题。
36. 计算尚未完工工作。
37. 进行挣值计算。
38.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检查、帕雷托图、鱼骨图。
39. 进行项目绩效评估。
40. 识别项目管理计划偏差。
41. 控制变更。
42. 确保只有批准的变更才能执行。
43. 44. 45. 46. 与变更控制委员会合作。 管理干系人。 合同管理。 召开状态评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