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部著名的文学诗词评论,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一直以来,该著作极受学术界重视。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那时,颐和园门票昂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时,已断气身亡。他的死,为后人所遗憾。),享年51岁。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罕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王国维的代表诗词有:
《虞美人》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犀比六博消长昼,五白惊呼骤。不须辛苦问亏成。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
笙歌散后人微倦,归路风吹面。西客落月荡花枝。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临江仙》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鹊桥仙》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绣衾初展,银釭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苏幕遮》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青玉案》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王国维早年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将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人间词话》即是他文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境界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书中所评价的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但所涉及的大多是美
学和文艺理论上的很多基本问题。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汇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学者的重视。对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学者的兴趣,王国维关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学说,更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古诗句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本来都是书写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种境界,他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崇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他认为好的诗词应该有以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段诗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释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释,这几句是情感堆积的酝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部著名的文学诗词评论,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一直以来,该著作极受学术界重视。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那时,颐和园门票昂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时,已断气身亡。他的死,为后人所遗憾。),享年51岁。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罕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王国维的代表诗词有:
《虞美人》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犀比六博消长昼,五白惊呼骤。不须辛苦问亏成。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
笙歌散后人微倦,归路风吹面。西客落月荡花枝。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临江仙》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鹊桥仙》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绣衾初展,银釭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苏幕遮》
倦凭阑,低拥髻,丰颊秀眉,犹是年时意。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 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青玉案》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王国维早年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将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人间词话》即是他文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境界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书中所评价的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但所涉及的大多是美
学和文艺理论上的很多基本问题。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汇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学者的重视。对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学者的兴趣,王国维关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学说,更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古诗句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本来都是书写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种境界,他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崇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他认为好的诗词应该有以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段诗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释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释,这几句是情感堆积的酝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