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作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食用油检验
学 号: 090504229
姓 名: 刘 豹
年 级: 09级
系 别: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 应用化工技术
指导教师:付金峰
完成日期:2011 年 10 月 23 日
食用油的历史起源与未来发展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未来我国食用油市场将有四个发展趋势:
一是我国食用油市场较为复杂,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必须要有系列化的产品品种作为重要的支撑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的生长,加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选用的油料作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食用油的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如花生油、菜籽油、葵花子油、豆油、棉子油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粟米油等。从产量上来看,主要是菜籽油、豆油和花生油,前年这三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405万吨、305万吨和210万吨,占食用油总产量的84.4%,但由于不同的食用油其所含营养成分不同,以及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如北京人多爱色拉油,广州人多爱花生油,成都人偏爱菜籽油,而上海人的口味则较为丰富,色拉油、豆油和调和油并驾齐驱,食用油品牌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必须要有系列化的产品品种作为重要的支撑点。
二是国内食用油市场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整个油脂市场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食用油的价格下调将是必然的趋势。近年来,虽然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每五年增加1公斤,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油料连年丰收,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货源充足,并保持着较高的进口水平,使得市场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导致我国食用油价格呈现持续低迷状态,市场上主要的食用油品种的零售价几乎接近了成本价。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对我国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根据与世贸组织达成的协议,我国将逐年提高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的进口关税配额,而且关税将逐年下降,国外大批量、低价位的油脂将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价格下调将是必然的趋势。 三是我国食用油行业的两极分化趋势将更加凸显,以金龙鱼、福临门为首的行业巨头将长期独霸我国食用油市场。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品牌消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且价格战的“枪声”依稀可见。从去年8月初开始,全国各地大商场超市包装食用油价格全面下调,福临门、金龙鱼、海狮等上百家食用油品牌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部分品牌甚至超过了8%。在一些地方,5升食用油价格降至23元,已基本接近28元的平均成本,有关人员指出这可能是行业几大巨头的联合“清洗”活动,这意味着将来中小企业在食用油行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东方兴企认为,不排除我国食用油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三个方面:首先,行业内资本的重新整合或行业内外资本的结合。中粮集团从金龙鱼的撤出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而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行业内资本将会进一步整合或与行业外的资本借壳进入;其次,行业外资本的进入。由于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特别是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增长较快,吸引了许多资本的眼光,本身食用油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并不高,高的是进入的资本壁垒。随着我国近年来市场经济
的发展,资本的稀缺性程度已大大降低;第三,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的进入。面对我国极其广阔的食用油发展空间,国际巨鳄们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如以直接身份进入的金龙鱼和以间接身份进入的ADM公司。
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包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销售的50%~60%。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仍以散装为主,占90%以上。虽然我国小包装食用油的起步较晚,年销售量仅为120万吨,但是市场的发展较快:其品牌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400~500个之多;其销售量增长较快,尤其是大城市,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小包装食用油的比重仅为10%,但在大城市中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已达60%,也就是说对于许多城市居民而言,购买小包装食用油已不再是人们的奢侈消费。
据调查,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呈现如下主要特点:首先,总体上讲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均消费总量仍不到发达国家的1/3。从食用量的差异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差别,而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前年城市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接近15公斤,一些大中城市更高,而占总人口80%的农村仅为4公斤左右。二是品种结构之间的差异,北京居民色拉油的消费量较高,月平均消费量为3公斤,而成都对菜籽油的消费量最大。其次,从30个中心城市的居民对食用油的购买地点来看,绝大多数消费者将超市作为其购买食用油的首选,占64.8%,而人们购买食用油的传统地点菜市场粮油店比例大为下降,仅占16.6%。第三,中年女性是食用油的主要购买人群,占被访者的65.4%。
油脂精炼工艺
一、油脂精炼工艺的一般过程
食用植物油脂的精炼工艺可分为一般食用油脂精炼、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及特殊油脂精炼,其精炼流程依油脂产品的用途和品质要求而不同,几种主要品级的食用植物油脂精炼流程如下。
(一)一般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国标二级油(原料油要求色泽浅、酸值低于4、不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Ⅰ)
┌———→ 脱溶 →———┐
2、国标二级油(原料油为品质较差的毛油,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Ⅱ)
┌———→脱溶→———┐
3、国标一级油工艺流程
┌———→脱溶→———┐
(二)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精制食用油(含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工艺流程
┌——→脱蜡→——┐
2、精制冷餐油(色拉油)工艺流程
(三)食品专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 酯交换 →—┐
二、典型油脂精炼工艺
(一)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若原料品质好、取油工艺合理,则毛油的品质较好,游离脂肪酸含量一般低于2%,容易精炼。
1、粗炼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脱溶→——┑
→
油脚处理 ←——
↓
操作条件: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 90~9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
3~3.5倍,水化时间30~40min ,沉降分离时间 4 h,干燥温度不低于 90
℃,操作绝对压力 4.0 kPa,若精炼浸出毛油时,脱溶温度160℃左右,操作压力不大于4.0kPa ,脱溶时间 l~3 h。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脱酸、间歇式脱色脱臭)
↓
↓ ↓
↓ ↑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为80~9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 min 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 70℃。脱色油中p <5 ppm 、Fe
(二)棉籽油
棉籽油也是主要的食用油。但毛棉油中含有棉酚(含量约l %)、胶质和蜡质(含量视制油棉胚含壳量而异),品质较差,不宜直接食用,其精炼工艺也较为复杂。
1、粗炼棉清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式)
↓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 é,超量碱为理论碱的10%~25%,脱皂温度 70~95℃,转鼓冲洗水添加量为 25~1001/h ,进油压力0.l ~0.3 MPa,出油背压力0.1~0.3 MPa,洗涤温度85~90℃,洗涤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15%,脱水背压力0.15MPa ,干燥温度不低于9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成品油过滤温度不高于
70℃。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洗涤←—脱皂
↓
↓ ↓ ↑ ↓ ↑ ↓
操作要点:碱炼前操作条件同粗炼油,复炼碱液浓度6~12°B é,添加量为油量的 l%~3%,复炼温度70~90℃,出油背压0.15 MPa 。洗涤、脱色、脱臭等操作条件与花生油精制食用油的操作条件相近。如果在脱臭后再进行脱脂,其
成品油的品级就为精制冷餐油(色拉油)。脱臭工艺以后的工艺流程为: ┌→
└→ 操作条件:冷却结晶温度5~10℃,冷却水与油脂温差5℃左右,结晶时间8~12 h,养晶时间 10~12 h。
(三)菜籽油
菜籽油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的菜籽油均含有较多的芥酸,其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的营养不及低芥酸莱油,但特别适合制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在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受芥子酶作用发生水解,形成一些含硫化合物和其他有毒成分,从而影响了毛油的质量。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
1、粗炼菜油精炼工艺流程
粗炼菜油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参阅大豆油粗炼。
2、精制菜籽色拉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
操作条件:碱炼操作温度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油量的0.2%~0.25%,另加占油量0.5%的泡花碱(浓度为40°B é),中和时间l h 左右,沉降分离时间不小于6 h 。碱炼油洗涤温度 85~90℃,第一遍洗涤水为稀盐碱水(碱液浓度0.4%,添加油量0.4%的食盐),添加量为油量的15%。以后再以热水洗涤数遍,洗涤至碱炼油含皂量不大于50 ppm。脱色时先真空脱水30 min ,温度9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然后添加活性白土脱色,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5%~3%,脱色温度90~95 ℃,脱色时间 20 min ,然后冷却至 70 ℃以下过滤。脱色过滤油由一、二级蒸汽喷射泵形成的真空吸入脱臭罐加热至100℃,再开启第三级和第四级蒸汽喷射泵和大气冷凝器冷却水,脱臭温度不低于245℃,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 ,大气冷凝器水温控制在30℃左右,汽提直接蒸汽压力0.2MPa ,通入量为8~16 kg /t ·h ,脱臭时间3~6 h,脱臭结束后及时冷却至 70℃再过滤。
2、精制菜籽色拉油精炼流程(全连续)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连续真空干燥脱水,温度90~95℃,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吸附脱色温度为105~10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30 min 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1%~4%。利用立式叶片过滤机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低于100℃。脱色油中P ≤
5 ppm 、Fe ≤0.1ppm 、Cu ≤0.01ppm 。脱臭温度
240~260℃左右,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 ,汽提蒸汽通入量油量的0.5
%~2%,脱臭时间 40~120min ,柠檬酸(浓度 5%)添加量为油量的0.02%~
0.04%,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四)米糠油
米糠油属于弱半干性油。由于米糠中解脂酶含量高,所制取毛油的酸价较高,质量较差,给油脂精炼带来困难。精制米糠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 ↑ ↓ ↑
↓
操作要点: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中和前先添加油量的2%热水脱胶,脱胶温度60~70℃、搅拌15min ,随即添加碱液中和脱酸,碱液浓度18~24°B é,超量碱为理论碱的75%,碱液于15min 内加完,搅拌20~25min ,加热终温75~80℃。到达终温后添加油量的3%~4%食盐溶液(浓度10%、95℃)继续搅拌5~10min,然后静置沉降10~12h。分离皂脚后洗涤,洗涤温度75~80℃,添加油量5%的盐水(浓度5~6°B é、85℃),然后再以热水洗几遍,直至残皂量≤50ppm 。脱色
温度95~10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3%的左右,脱色时间30min 。脱臭温度235~250℃,操作绝对压力不大于0.65kPa ,汽提蒸汽通量8~16kg/t·h ,脱臭时间6h ,冷却脱蜡温度6~10℃,结晶时间50~70h,过滤温度15℃。
(五)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棕榈油取自棕榈果肉,其脂肪酸组成中饱和酸占40%~50%,其中80%是棕榈酸,不饱和酸中以油酸为主,其次为亚油酸,富含维生素A 和维生素E ,带有较深的棕黄色泽。由于棕榈果实在收获和制油前受解脂酶的分解,加之加工方法和储运条件的影响,毛棕榈油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一般为 10%左右,高的达30%以上。棕榈油的主要用途是制皂和供分提各种品级的食品专用油脂。
精制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
2、分提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Ⅰ)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分离←—洗涤←—分离←—中和←— 液油 ←—│
↓ ↓ ↓ ↑ ↓
↑ ↓ ↑ │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分离←—洗涤←—分离←—中和←— 固脂←—┘ ↓ ↓ ↓
↑ ↓ ↑ ↓ ↑
(2
┌→
/脱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
└→操作要点:除杂过滤温度不低于50℃,滤后油含杂不大于0.2%。间歇中和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18°B é,超量碱占油量0.2%~0.3%,中和时间 l h左右;连续中和碱液浓度为 20~28°B é,超量碱占理论碱的 10%~25%,脱皂温度为 70~95℃,转鼓冲洗水为20~25L /h ,进油压力为0.l ~0.3MPa 、出油背压为0.l ~0.15MPa 、脱皂油洗涤温度为 85~90℃,洗涤
水添加量占油量10%~15%、洗涤油残皂不大于50ppm 。固脂、液油脱色温度为105~110℃,操作绝对压力2.5~4.0kPa ,时间为15min ,活性白土添加量占油量的3%。蒸馏脱酸脱臭温度240~250℃,操作绝对压力0.2~0.4kPa ,时间为80~100min 。冷却结晶温度初温为70~80℃,24 h左右缓冷至终温20℃,冷却水与油的温差为5~8℃,分离时过滤压力不宜高。
(六)棕榈仁油和椰子油
棕榈仁油和椰子油为不干性油类。脂肪酸组成中以月桂酸为主(占脂肪酸组成45%~5l %),其次是豆蔻酸(约占13%~25%),胶质含量较低,特别适宜物理精炼脱酸。棕榈仁油和椰子油分皂用级和食用级。精制食用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
/
操作要点:干法脱胶主要目的是脱除胶杂及微量金属离子,脱胶添加浓度85%的磷酸占油量的0.1%~0.2%,搅拌 15 min后加入占油量2%~3%的活性白土脱色和进一步吸附脱胶,操作温度为105~110℃,操作绝对压力2.5~
4.0kPa ,反应时间10~15 min,过滤分离白土温度不高于 70℃,预处理油要求
P ≤5 ppm ,Fe ≤0.lppm ,Cu ≤0.01ppm 。蒸馏脱酸脱臭温度240~250℃,操作绝对压力0.2~0.4kPa ,汽提蒸汽量占油量的1%~4%,脱酸脱臭时间
40~100 min。
(七)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大宗油源之一。富含亚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54%~70%)和油酸(约占
39%),营养价值较高,但粗油中含有微量蜡质(约0.10%)和含氧酸,影响品质和储存稳定性。市售葵花籽油分粗炼和精制食用油两种品级。
1、粗炼葵花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Al (SO 4
)
↓ ↓
操作要点:过滤除杂操作要求同前述工艺。碱化操作温度为9℃左右,碱液浓度为15°B é,添加量占油量的1.36%左右,Al2(SO4)3(水溶液浓度为14%~24%),添加量占油量的0.25%~0.5%,碱化反应时间为70min 左右,脱蜡分离
温度为16~18℃,其余操作参阅前述工艺。
2、精制葵花油工艺流程:
↓
操作要点:操作参阅菜油色拉油精炼工艺及脱脂工艺和操作。
(八)红花籽油、玉米胚油
红花籽油和玉米胚油脂肪酸组成整齐,油酸、亚油酸含量高(油酸约占13%~49%,亚油酸约为34%~76%),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油品,可通过精制加工成“营养油”。精炼工艺流程如下,操作要点可参阅菜油色拉油精炼。
↓
↓ ↓ ↓ ↑
↓
(九)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由亚麻籽制取,属于干性油类。其脂肪酸组成中亚麻酸含量高达44%~61%,具有很好的干性,是油漆、油墨涂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亚麻仁油中胶质含量较高,不少为非亲水性,
应用常规水化方法达不到脱胶工艺要求,需添加辅助剂脱胶。粗炼工业用亚麻仁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分离
↓ ↓ ↓
操作要点:水化操作温度为25~30℃,磷酸三钠添加量为油量的0.28%~0.3%(配制成1.3%水溶液),搅拌30min 后添加碱液中和脱酸,碱液浓度为20°B é,超量碱占油量的0.06%~0.1%,中和反应时间约1h 左右,终温控制在60~65℃,沉降分离时间不低于4h 。洗涤操作温度为85℃左右,洗涤水添加量占油量的
10%~15%,沉降分离废水的时间不小于2h 。真空脱水温度为120℃左右,操作压力低于5 kPa ,干燥后将油温冷却至30~35℃,进行第一次过滤,滤压不大于0.2MPa ,滤后油冷却至20~25℃结晶32h 左右,再过滤脱除蜡质,滤压不大于0.1MPa 。
(十) 蓖麻油
蓖麻油是含羟基酸的不干性油。蓖麻酸的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87.1%~90.4%,广泛应用于航空、精密仪表、医药、涂料、增塑剂、乳化剂、绝缘油及纺织和制革等工业。由于其结构特性,脱胶不宜采用常规水化工艺,多以淡碱脱胶,精制蓖麻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操作要点:稀碱中和操作温度为25~35℃,碱液浓度和添加量参见表8-1,中和搅拌时间为15min 左右,终温为左右90℃,中和结束,添加油量25%的软水溶皂,静置15~20min,然后将中层和下层皂水溶液转入皂液罐回收残油,上层半净油转入水洗罐洗涤残皂,洗涤温度为85~90℃,洗涤水添加量占油量的15%~25%左右,洗涤至废水酚酞检查合格为止。脱色操作温度为85℃左右,操作压力2.5~4.0kPa,脱色时间为20min ,活性白土添加量占油量的4%左右。脱臭操作温度为175~180℃,操作压力为0.3~0.6kPa。汽提蒸汽通量为8~16kg/t·h ,脱臭时间为5h 左右。
表7-4 蓖麻油酸值与碱炼用碱量和碱液浓度的关系
感官鉴别法
1. 色泽
油的色泽深浅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色拉油浅颜色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有点颜色对身体无害。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色泽有深有浅,如热压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色深。检验方法,取少量油放在25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2. 看透明度
质量好的油,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知名品牌的瓶装油都应符合这个标准。如果油质混浊,透明度低,说明油中水分多、粘蛋白和磷脂多,加工精炼程度差;有时油脂变质后,形成的高熔点物质,也能引起油脂的混浊。透明度低,掺了假的油脂,也有混浊和透明度差的现象。
3. 看沉淀物
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质量正常的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4. 闻
每种油均有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花生油有花生味,菜籽油有菜籽味,芝麻油有芝麻特有的香味等。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等异味。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5. 尝
通过嘴尝得到的味感。除小磨芝麻油带有特有的芝麻香味外,一般食用油多无任何滋味。质量正常的油无异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感则说明已变质,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用筷子蘸上一点油,滴在舌头上辨其味。
6. 查
查看包装上标注的内容及商标,特别是保质期和出厂日期,并要加贴QS 标志,无厂名、厂址及质量标准代号的不要食用,最好不要选购差一、两个月到期的油。
理化分析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 、BHA
(一)样品提取处理
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样品处理:称取5.00g 油置10mL 具塞离心管中,加入5.0 mL 甲醇,密塞振摇5 min,放置2 min,离心(3000r/min~3500r/min)吸取上层清液置25 mL 容量瓶中,如此重复提取共五次,合并每次甲醇提取液,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吸取5.0 mL 甲醇提取液置于浓缩瓶中,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0.5 mL,留作薄层色谱用。
(二)薄层层析
1、薄层层析板制备:
称取 1.4g 硅胶G 置玻璃乳钵中,加3.5 mL 水。研磨至粘稠状,体态均匀后,铺成5cm ×20cm 薄层板,置空气中干燥后于80℃烘1 h,存放于干燥器中。
2、点样:
用10 μL 微量注射器在硅胶G 薄层板上距下端2.5cm 处等间距三点:
(1)标准溶液 5.0μL ;
(2)试样提取液1.5μL ~3.6μL ;
(3)试样提取液加标准溶液[点样量与(1)(2)相同]。
3、展开
把点样的硅胶G 薄层板,放入预先经溶剂饱和的展开槽内展开16cm 。
4、显色
将硅胶板自层析槽中取出,薄层板置通风橱中借助于吹风筒挥干溶剂,喷显色剂,置110℃烘箱中加热10 min。比较色斑颜色及深浅。趁热将板置氨气蒸气槽中放置30 min,观察各颜色点的变化。
酸价测定
(一)定量分析
称取3.00g —5.00g 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部退色为终点。
碘价测定(韦氏法)
试样的量根据估计的碘价而异(碘价高,油样少;碘价低,油样多),一般在0.25g 左右。将称好的试样放入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 环己烷—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溶解试样,准确加入25.00mL 韦氏试剂,盖好塞子,摇匀后放于暗处30min 以上(碘价低于150的样品,应放1h ;碘价高于150的样品,应放2h )。反应时间结束后,加入20mL 碘化钾溶液(150/L)和150mL 水。用0.1mol / 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剧烈摇动后蓝色刚好消失。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一空白实验。
过氧化值的测定
称取2.00g —3.00g 混匀(必要时过滤)的试样,置于250mL 碘瓶中,加30mL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试样完全溶解。加入1.00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摇匀0.5min ,然后再暗处放置3min 。取出加100mL 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0mol/L)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用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羰基价测定
精密称取约0.025—0.5g 试样,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苯溶解试样并稀释至刻度。吸取5.0mL ,置于25mL 具塞试管中,加3mL 三氯乙酸溶液及5m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匀,在60°C 水浴中加热30min ,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0mL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成为二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 。以1cm 比色杯,用试剂空白调节零点,于波长440nm 处测吸光度。
3. 结果与分析
感官鉴别
颜色亮黄、较透明、无沉淀物、混合香味。
理化分析结果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 、BHA 结果及分析
颜色变化:在薄层板上先出现淡紫色,最终呈整片棕黄色, 无法测量距离。 其原因可能如下:1. 未展开好,2. 在显色时显色剂喷的过多。
酸价结果计算:
X = V × C × 56.11÷ m (1)
式中:
X ——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 ——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单位毫升(mL );
C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56.11——与1.0mL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 )=1.000mol / 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数据及计算结果: V=0.60mL C=0.05mol/L m=2.5g
X = V × C × 56.11÷ m =0.60×0.05×56.11÷2.5=0.67(mg/g)
分析: 根据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指标(SB /T10292—1998),酸价≤
1.0时符合标准,因0.67<1.0 ,故此项指标合格。
焦 作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食用油检验
学 号: 090504229
姓 名: 刘 豹
年 级: 09级
系 别: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 应用化工技术
指导教师:付金峰
完成日期:2011 年 10 月 23 日
食用油的历史起源与未来发展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未来我国食用油市场将有四个发展趋势:
一是我国食用油市场较为复杂,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必须要有系列化的产品品种作为重要的支撑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的生长,加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选用的油料作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食用油的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如花生油、菜籽油、葵花子油、豆油、棉子油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粟米油等。从产量上来看,主要是菜籽油、豆油和花生油,前年这三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405万吨、305万吨和210万吨,占食用油总产量的84.4%,但由于不同的食用油其所含营养成分不同,以及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如北京人多爱色拉油,广州人多爱花生油,成都人偏爱菜籽油,而上海人的口味则较为丰富,色拉油、豆油和调和油并驾齐驱,食用油品牌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必须要有系列化的产品品种作为重要的支撑点。
二是国内食用油市场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整个油脂市场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食用油的价格下调将是必然的趋势。近年来,虽然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每五年增加1公斤,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油料连年丰收,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货源充足,并保持着较高的进口水平,使得市场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导致我国食用油价格呈现持续低迷状态,市场上主要的食用油品种的零售价几乎接近了成本价。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对我国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根据与世贸组织达成的协议,我国将逐年提高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的进口关税配额,而且关税将逐年下降,国外大批量、低价位的油脂将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价格下调将是必然的趋势。 三是我国食用油行业的两极分化趋势将更加凸显,以金龙鱼、福临门为首的行业巨头将长期独霸我国食用油市场。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品牌消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且价格战的“枪声”依稀可见。从去年8月初开始,全国各地大商场超市包装食用油价格全面下调,福临门、金龙鱼、海狮等上百家食用油品牌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部分品牌甚至超过了8%。在一些地方,5升食用油价格降至23元,已基本接近28元的平均成本,有关人员指出这可能是行业几大巨头的联合“清洗”活动,这意味着将来中小企业在食用油行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东方兴企认为,不排除我国食用油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三个方面:首先,行业内资本的重新整合或行业内外资本的结合。中粮集团从金龙鱼的撤出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而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行业内资本将会进一步整合或与行业外的资本借壳进入;其次,行业外资本的进入。由于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特别是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增长较快,吸引了许多资本的眼光,本身食用油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并不高,高的是进入的资本壁垒。随着我国近年来市场经济
的发展,资本的稀缺性程度已大大降低;第三,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的进入。面对我国极其广阔的食用油发展空间,国际巨鳄们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如以直接身份进入的金龙鱼和以间接身份进入的ADM公司。
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包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销售的50%~60%。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仍以散装为主,占90%以上。虽然我国小包装食用油的起步较晚,年销售量仅为120万吨,但是市场的发展较快:其品牌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400~500个之多;其销售量增长较快,尤其是大城市,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小包装食用油的比重仅为10%,但在大城市中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已达60%,也就是说对于许多城市居民而言,购买小包装食用油已不再是人们的奢侈消费。
据调查,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呈现如下主要特点:首先,总体上讲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均消费总量仍不到发达国家的1/3。从食用量的差异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差别,而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前年城市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接近15公斤,一些大中城市更高,而占总人口80%的农村仅为4公斤左右。二是品种结构之间的差异,北京居民色拉油的消费量较高,月平均消费量为3公斤,而成都对菜籽油的消费量最大。其次,从30个中心城市的居民对食用油的购买地点来看,绝大多数消费者将超市作为其购买食用油的首选,占64.8%,而人们购买食用油的传统地点菜市场粮油店比例大为下降,仅占16.6%。第三,中年女性是食用油的主要购买人群,占被访者的65.4%。
油脂精炼工艺
一、油脂精炼工艺的一般过程
食用植物油脂的精炼工艺可分为一般食用油脂精炼、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及特殊油脂精炼,其精炼流程依油脂产品的用途和品质要求而不同,几种主要品级的食用植物油脂精炼流程如下。
(一)一般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国标二级油(原料油要求色泽浅、酸值低于4、不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Ⅰ)
┌———→ 脱溶 →———┐
2、国标二级油(原料油为品质较差的毛油,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Ⅱ)
┌———→脱溶→———┐
3、国标一级油工艺流程
┌———→脱溶→———┐
(二)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精制食用油(含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工艺流程
┌——→脱蜡→——┐
2、精制冷餐油(色拉油)工艺流程
(三)食品专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 酯交换 →—┐
二、典型油脂精炼工艺
(一)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若原料品质好、取油工艺合理,则毛油的品质较好,游离脂肪酸含量一般低于2%,容易精炼。
1、粗炼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脱溶→——┑
→
油脚处理 ←——
↓
操作条件: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 90~9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
3~3.5倍,水化时间30~40min ,沉降分离时间 4 h,干燥温度不低于 90
℃,操作绝对压力 4.0 kPa,若精炼浸出毛油时,脱溶温度160℃左右,操作压力不大于4.0kPa ,脱溶时间 l~3 h。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脱酸、间歇式脱色脱臭)
↓
↓ ↓
↓ ↑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为80~9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 min 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 70℃。脱色油中p <5 ppm 、Fe
(二)棉籽油
棉籽油也是主要的食用油。但毛棉油中含有棉酚(含量约l %)、胶质和蜡质(含量视制油棉胚含壳量而异),品质较差,不宜直接食用,其精炼工艺也较为复杂。
1、粗炼棉清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式)
↓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 é,超量碱为理论碱的10%~25%,脱皂温度 70~95℃,转鼓冲洗水添加量为 25~1001/h ,进油压力0.l ~0.3 MPa,出油背压力0.1~0.3 MPa,洗涤温度85~90℃,洗涤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15%,脱水背压力0.15MPa ,干燥温度不低于9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成品油过滤温度不高于
70℃。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洗涤←—脱皂
↓
↓ ↓ ↑ ↓ ↑ ↓
操作要点:碱炼前操作条件同粗炼油,复炼碱液浓度6~12°B é,添加量为油量的 l%~3%,复炼温度70~90℃,出油背压0.15 MPa 。洗涤、脱色、脱臭等操作条件与花生油精制食用油的操作条件相近。如果在脱臭后再进行脱脂,其
成品油的品级就为精制冷餐油(色拉油)。脱臭工艺以后的工艺流程为: ┌→
└→ 操作条件:冷却结晶温度5~10℃,冷却水与油脂温差5℃左右,结晶时间8~12 h,养晶时间 10~12 h。
(三)菜籽油
菜籽油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的菜籽油均含有较多的芥酸,其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的营养不及低芥酸莱油,但特别适合制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在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受芥子酶作用发生水解,形成一些含硫化合物和其他有毒成分,从而影响了毛油的质量。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
1、粗炼菜油精炼工艺流程
粗炼菜油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参阅大豆油粗炼。
2、精制菜籽色拉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
操作条件:碱炼操作温度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油量的0.2%~0.25%,另加占油量0.5%的泡花碱(浓度为40°B é),中和时间l h 左右,沉降分离时间不小于6 h 。碱炼油洗涤温度 85~90℃,第一遍洗涤水为稀盐碱水(碱液浓度0.4%,添加油量0.4%的食盐),添加量为油量的15%。以后再以热水洗涤数遍,洗涤至碱炼油含皂量不大于50 ppm。脱色时先真空脱水30 min ,温度9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然后添加活性白土脱色,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5%~3%,脱色温度90~95 ℃,脱色时间 20 min ,然后冷却至 70 ℃以下过滤。脱色过滤油由一、二级蒸汽喷射泵形成的真空吸入脱臭罐加热至100℃,再开启第三级和第四级蒸汽喷射泵和大气冷凝器冷却水,脱臭温度不低于245℃,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 ,大气冷凝器水温控制在30℃左右,汽提直接蒸汽压力0.2MPa ,通入量为8~16 kg /t ·h ,脱臭时间3~6 h,脱臭结束后及时冷却至 70℃再过滤。
2、精制菜籽色拉油精炼流程(全连续)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 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连续真空干燥脱水,温度90~95℃,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吸附脱色温度为105~10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30 min 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1%~4%。利用立式叶片过滤机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低于100℃。脱色油中P ≤
5 ppm 、Fe ≤0.1ppm 、Cu ≤0.01ppm 。脱臭温度
240~260℃左右,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 ,汽提蒸汽通入量油量的0.5
%~2%,脱臭时间 40~120min ,柠檬酸(浓度 5%)添加量为油量的0.02%~
0.04%,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四)米糠油
米糠油属于弱半干性油。由于米糠中解脂酶含量高,所制取毛油的酸价较高,质量较差,给油脂精炼带来困难。精制米糠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 ↑ ↓ ↑
↓
操作要点: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中和前先添加油量的2%热水脱胶,脱胶温度60~70℃、搅拌15min ,随即添加碱液中和脱酸,碱液浓度18~24°B é,超量碱为理论碱的75%,碱液于15min 内加完,搅拌20~25min ,加热终温75~80℃。到达终温后添加油量的3%~4%食盐溶液(浓度10%、95℃)继续搅拌5~10min,然后静置沉降10~12h。分离皂脚后洗涤,洗涤温度75~80℃,添加油量5%的盐水(浓度5~6°B é、85℃),然后再以热水洗几遍,直至残皂量≤50ppm 。脱色
温度95~100℃,操作绝对压力4.0kPa ,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3%的左右,脱色时间30min 。脱臭温度235~250℃,操作绝对压力不大于0.65kPa ,汽提蒸汽通量8~16kg/t·h ,脱臭时间6h ,冷却脱蜡温度6~10℃,结晶时间50~70h,过滤温度15℃。
(五)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棕榈油取自棕榈果肉,其脂肪酸组成中饱和酸占40%~50%,其中80%是棕榈酸,不饱和酸中以油酸为主,其次为亚油酸,富含维生素A 和维生素E ,带有较深的棕黄色泽。由于棕榈果实在收获和制油前受解脂酶的分解,加之加工方法和储运条件的影响,毛棕榈油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一般为 10%左右,高的达30%以上。棕榈油的主要用途是制皂和供分提各种品级的食品专用油脂。
精制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脱水
2、分提棕榈油精炼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Ⅰ)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分离←—洗涤←—分离←—中和←— 液油 ←—│
↓ ↓ ↓ ↑ ↓
↑ ↓ ↑ │
│
过滤←—蒸馏脱臭←—过滤←—吸附脱色←—分离←—洗涤←—分离←—中和←— 固脂←—┘ ↓ ↓ ↓
↑ ↓ ↑ ↓ ↑
(2
┌→
/脱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
└→操作要点:除杂过滤温度不低于50℃,滤后油含杂不大于0.2%。间歇中和初温30~35℃,终温60~65℃,碱液浓度16~18°B é,超量碱占油量0.2%~0.3%,中和时间 l h左右;连续中和碱液浓度为 20~28°B é,超量碱占理论碱的 10%~25%,脱皂温度为 70~95℃,转鼓冲洗水为20~25L /h ,进油压力为0.l ~0.3MPa 、出油背压为0.l ~0.15MPa 、脱皂油洗涤温度为 85~90℃,洗涤
水添加量占油量10%~15%、洗涤油残皂不大于50ppm 。固脂、液油脱色温度为105~110℃,操作绝对压力2.5~4.0kPa ,时间为15min ,活性白土添加量占油量的3%。蒸馏脱酸脱臭温度240~250℃,操作绝对压力0.2~0.4kPa ,时间为80~100min 。冷却结晶温度初温为70~80℃,24 h左右缓冷至终温20℃,冷却水与油的温差为5~8℃,分离时过滤压力不宜高。
(六)棕榈仁油和椰子油
棕榈仁油和椰子油为不干性油类。脂肪酸组成中以月桂酸为主(占脂肪酸组成45%~5l %),其次是豆蔻酸(约占13%~25%),胶质含量较低,特别适宜物理精炼脱酸。棕榈仁油和椰子油分皂用级和食用级。精制食用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
/
操作要点:干法脱胶主要目的是脱除胶杂及微量金属离子,脱胶添加浓度85%的磷酸占油量的0.1%~0.2%,搅拌 15 min后加入占油量2%~3%的活性白土脱色和进一步吸附脱胶,操作温度为105~110℃,操作绝对压力2.5~
4.0kPa ,反应时间10~15 min,过滤分离白土温度不高于 70℃,预处理油要求
P ≤5 ppm ,Fe ≤0.lppm ,Cu ≤0.01ppm 。蒸馏脱酸脱臭温度240~250℃,操作绝对压力0.2~0.4kPa ,汽提蒸汽量占油量的1%~4%,脱酸脱臭时间
40~100 min。
(七)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大宗油源之一。富含亚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54%~70%)和油酸(约占
39%),营养价值较高,但粗油中含有微量蜡质(约0.10%)和含氧酸,影响品质和储存稳定性。市售葵花籽油分粗炼和精制食用油两种品级。
1、粗炼葵花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Al (SO 4
)
↓ ↓
操作要点:过滤除杂操作要求同前述工艺。碱化操作温度为9℃左右,碱液浓度为15°B é,添加量占油量的1.36%左右,Al2(SO4)3(水溶液浓度为14%~24%),添加量占油量的0.25%~0.5%,碱化反应时间为70min 左右,脱蜡分离
温度为16~18℃,其余操作参阅前述工艺。
2、精制葵花油工艺流程:
↓
操作要点:操作参阅菜油色拉油精炼工艺及脱脂工艺和操作。
(八)红花籽油、玉米胚油
红花籽油和玉米胚油脂肪酸组成整齐,油酸、亚油酸含量高(油酸约占13%~49%,亚油酸约为34%~76%),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油品,可通过精制加工成“营养油”。精炼工艺流程如下,操作要点可参阅菜油色拉油精炼。
↓
↓ ↓ ↓ ↑
↓
(九)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由亚麻籽制取,属于干性油类。其脂肪酸组成中亚麻酸含量高达44%~61%,具有很好的干性,是油漆、油墨涂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亚麻仁油中胶质含量较高,不少为非亲水性,
应用常规水化方法达不到脱胶工艺要求,需添加辅助剂脱胶。粗炼工业用亚麻仁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分离
↓ ↓ ↓
操作要点:水化操作温度为25~30℃,磷酸三钠添加量为油量的0.28%~0.3%(配制成1.3%水溶液),搅拌30min 后添加碱液中和脱酸,碱液浓度为20°B é,超量碱占油量的0.06%~0.1%,中和反应时间约1h 左右,终温控制在60~65℃,沉降分离时间不低于4h 。洗涤操作温度为85℃左右,洗涤水添加量占油量的
10%~15%,沉降分离废水的时间不小于2h 。真空脱水温度为120℃左右,操作压力低于5 kPa ,干燥后将油温冷却至30~35℃,进行第一次过滤,滤压不大于0.2MPa ,滤后油冷却至20~25℃结晶32h 左右,再过滤脱除蜡质,滤压不大于0.1MPa 。
(十) 蓖麻油
蓖麻油是含羟基酸的不干性油。蓖麻酸的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87.1%~90.4%,广泛应用于航空、精密仪表、医药、涂料、增塑剂、乳化剂、绝缘油及纺织和制革等工业。由于其结构特性,脱胶不宜采用常规水化工艺,多以淡碱脱胶,精制蓖麻油的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
操作要点:稀碱中和操作温度为25~35℃,碱液浓度和添加量参见表8-1,中和搅拌时间为15min 左右,终温为左右90℃,中和结束,添加油量25%的软水溶皂,静置15~20min,然后将中层和下层皂水溶液转入皂液罐回收残油,上层半净油转入水洗罐洗涤残皂,洗涤温度为85~90℃,洗涤水添加量占油量的15%~25%左右,洗涤至废水酚酞检查合格为止。脱色操作温度为85℃左右,操作压力2.5~4.0kPa,脱色时间为20min ,活性白土添加量占油量的4%左右。脱臭操作温度为175~180℃,操作压力为0.3~0.6kPa。汽提蒸汽通量为8~16kg/t·h ,脱臭时间为5h 左右。
表7-4 蓖麻油酸值与碱炼用碱量和碱液浓度的关系
感官鉴别法
1. 色泽
油的色泽深浅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色拉油浅颜色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有点颜色对身体无害。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色泽有深有浅,如热压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色深。检验方法,取少量油放在25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2. 看透明度
质量好的油,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知名品牌的瓶装油都应符合这个标准。如果油质混浊,透明度低,说明油中水分多、粘蛋白和磷脂多,加工精炼程度差;有时油脂变质后,形成的高熔点物质,也能引起油脂的混浊。透明度低,掺了假的油脂,也有混浊和透明度差的现象。
3. 看沉淀物
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质量正常的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4. 闻
每种油均有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花生油有花生味,菜籽油有菜籽味,芝麻油有芝麻特有的香味等。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等异味。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5. 尝
通过嘴尝得到的味感。除小磨芝麻油带有特有的芝麻香味外,一般食用油多无任何滋味。质量正常的油无异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感则说明已变质,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用筷子蘸上一点油,滴在舌头上辨其味。
6. 查
查看包装上标注的内容及商标,特别是保质期和出厂日期,并要加贴QS 标志,无厂名、厂址及质量标准代号的不要食用,最好不要选购差一、两个月到期的油。
理化分析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 、BHA
(一)样品提取处理
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样品处理:称取5.00g 油置10mL 具塞离心管中,加入5.0 mL 甲醇,密塞振摇5 min,放置2 min,离心(3000r/min~3500r/min)吸取上层清液置25 mL 容量瓶中,如此重复提取共五次,合并每次甲醇提取液,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吸取5.0 mL 甲醇提取液置于浓缩瓶中,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0.5 mL,留作薄层色谱用。
(二)薄层层析
1、薄层层析板制备:
称取 1.4g 硅胶G 置玻璃乳钵中,加3.5 mL 水。研磨至粘稠状,体态均匀后,铺成5cm ×20cm 薄层板,置空气中干燥后于80℃烘1 h,存放于干燥器中。
2、点样:
用10 μL 微量注射器在硅胶G 薄层板上距下端2.5cm 处等间距三点:
(1)标准溶液 5.0μL ;
(2)试样提取液1.5μL ~3.6μL ;
(3)试样提取液加标准溶液[点样量与(1)(2)相同]。
3、展开
把点样的硅胶G 薄层板,放入预先经溶剂饱和的展开槽内展开16cm 。
4、显色
将硅胶板自层析槽中取出,薄层板置通风橱中借助于吹风筒挥干溶剂,喷显色剂,置110℃烘箱中加热10 min。比较色斑颜色及深浅。趁热将板置氨气蒸气槽中放置30 min,观察各颜色点的变化。
酸价测定
(一)定量分析
称取3.00g —5.00g 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部退色为终点。
碘价测定(韦氏法)
试样的量根据估计的碘价而异(碘价高,油样少;碘价低,油样多),一般在0.25g 左右。将称好的试样放入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 环己烷—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溶解试样,准确加入25.00mL 韦氏试剂,盖好塞子,摇匀后放于暗处30min 以上(碘价低于150的样品,应放1h ;碘价高于150的样品,应放2h )。反应时间结束后,加入20mL 碘化钾溶液(150/L)和150mL 水。用0.1mol / 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剧烈摇动后蓝色刚好消失。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一空白实验。
过氧化值的测定
称取2.00g —3.00g 混匀(必要时过滤)的试样,置于250mL 碘瓶中,加30mL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试样完全溶解。加入1.00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摇匀0.5min ,然后再暗处放置3min 。取出加100mL 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0mol/L)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用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羰基价测定
精密称取约0.025—0.5g 试样,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苯溶解试样并稀释至刻度。吸取5.0mL ,置于25mL 具塞试管中,加3mL 三氯乙酸溶液及5m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匀,在60°C 水浴中加热30min ,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0mL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成为二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 。以1cm 比色杯,用试剂空白调节零点,于波长440nm 处测吸光度。
3. 结果与分析
感官鉴别
颜色亮黄、较透明、无沉淀物、混合香味。
理化分析结果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 、BHA 结果及分析
颜色变化:在薄层板上先出现淡紫色,最终呈整片棕黄色, 无法测量距离。 其原因可能如下:1. 未展开好,2. 在显色时显色剂喷的过多。
酸价结果计算:
X = V × C × 56.11÷ m (1)
式中:
X ——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 ——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单位毫升(mL );
C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56.11——与1.0mL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 )=1.000mol / 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数据及计算结果: V=0.60mL C=0.05mol/L m=2.5g
X = V × C × 56.11÷ m =0.60×0.05×56.11÷2.5=0.67(mg/g)
分析: 根据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指标(SB /T10292—1998),酸价≤
1.0时符合标准,因0.67<1.0 ,故此项指标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