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西北边陲,辖17个乡镇(街道),地理概貌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有近十个乡镇属山区、半山区,这些山区乡镇中不少地方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有部分群众处于贫困、半贫困状态。然而,这些乡镇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受工业污染比较少,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该县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将山区乡镇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在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同时,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生产乡镇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有机耕地面积达6.5万亩,有30多个产品通过德国欧格耳有机保证公司(bcs)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的有机认证,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有机农业项目区的农民人均每年可从中增收300多元,有机农业正逐渐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该县通过示范引导、科技创新以及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由单一靠政府扶贫救助向依靠有机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转变。
  一、依托示范引导,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传统耕作型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
  有机农业是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监测跟踪体系、检测检验体系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操作标准。但有机农业在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土壤转换期内,由于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以及转基因产品,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减产,群众对发展有机农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没有搞强迫命令、强行推广,而是在加大宣传的同时,通过三个步骤,逐渐转变了群众的观念,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第一步是典型示范引导。政府出资创建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集科研、示范、旅游为一体,为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同时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茭湖乡作为首个推广示范点,对全乡实行土壤转换,有机操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特别是通过与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作,以140元/百斤的价格收购有机水稻,让群众尝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甜头,产生了强大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有机农业逐渐被群众了解、接受后,开始第二步工作——编制操作标准。该县先后向省质量监督局申报了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毛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在通过省级验收以后,立即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免费发放给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让农民群众可以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在有机农业生产之初,虽然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但也有少许群众图方便省事,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产品通不过有机认证,使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受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标准化生产的第三步——强化监控,一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的监控队伍,实行全天候巡回监控,严堵化肥、农药供应源头,在发展有机农业的乡镇或村,严禁销售化肥、农药,做到统一供应有机肥、生物农药或自制有机肥,一旦发现农户施用化肥、农药,严肃处理,并当场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将有机农业乡镇的每十户农户组成协作小组,民主选举有机农业监督员,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卡,监控卡上标明田块、面积等内容,从而形成农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二、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科技化农业转变
  现代有机农业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依靠一批懂技术新型农民,才能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该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通过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县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小组由省级专家、乡土专家、专业大学生组成,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村一级通过培育有机农业种植示范户,形成以产业技术小组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提升了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重点讲授有机农业发展前景、有机农业操作标准、认证标准等专业知识,对有机农业种植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等栽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与能力。

  三、依托产业拉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动传统“提篮小卖型”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因此该县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努力激活本县民营资本投入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从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省、市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种植。尤其是一些山区乡镇贫困农户,由于资金紧缺,无力投资有机农业,一些龙头企业就为农户先垫付种子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款,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栽种有机农作物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户的对接,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有机农业项目村成立有机农业协会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据统计,该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人。今年全县通过合作协会落实的有机水稻订单面积达到4万亩,龙头企业按每百斤15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种一亩有机水稻可增收近4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800万元。

××县地处××西北边陲,辖17个乡镇(街道),地理概貌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有近十个乡镇属山区、半山区,这些山区乡镇中不少地方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有部分群众处于贫困、半贫困状态。然而,这些乡镇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受工业污染比较少,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该县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将山区乡镇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在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同时,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生产乡镇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有机耕地面积达6.5万亩,有30多个产品通过德国欧格耳有机保证公司(bcs)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的有机认证,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有机农业项目区的农民人均每年可从中增收300多元,有机农业正逐渐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该县通过示范引导、科技创新以及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由单一靠政府扶贫救助向依靠有机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转变。
  一、依托示范引导,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传统耕作型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
  有机农业是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监测跟踪体系、检测检验体系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操作标准。但有机农业在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土壤转换期内,由于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以及转基因产品,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减产,群众对发展有机农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没有搞强迫命令、强行推广,而是在加大宣传的同时,通过三个步骤,逐渐转变了群众的观念,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第一步是典型示范引导。政府出资创建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集科研、示范、旅游为一体,为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同时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茭湖乡作为首个推广示范点,对全乡实行土壤转换,有机操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特别是通过与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作,以140元/百斤的价格收购有机水稻,让群众尝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甜头,产生了强大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有机农业逐渐被群众了解、接受后,开始第二步工作——编制操作标准。该县先后向省质量监督局申报了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毛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在通过省级验收以后,立即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免费发放给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让农民群众可以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在有机农业生产之初,虽然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但也有少许群众图方便省事,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产品通不过有机认证,使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受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标准化生产的第三步——强化监控,一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的监控队伍,实行全天候巡回监控,严堵化肥、农药供应源头,在发展有机农业的乡镇或村,严禁销售化肥、农药,做到统一供应有机肥、生物农药或自制有机肥,一旦发现农户施用化肥、农药,严肃处理,并当场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将有机农业乡镇的每十户农户组成协作小组,民主选举有机农业监督员,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卡,监控卡上标明田块、面积等内容,从而形成农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二、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科技化农业转变
  现代有机农业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依靠一批懂技术新型农民,才能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该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通过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县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小组由省级专家、乡土专家、专业大学生组成,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村一级通过培育有机农业种植示范户,形成以产业技术小组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提升了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重点讲授有机农业发展前景、有机农业操作标准、认证标准等专业知识,对有机农业种植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等栽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与能力。

  三、依托产业拉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动传统“提篮小卖型”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因此该县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努力激活本县民营资本投入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从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省、市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种植。尤其是一些山区乡镇贫困农户,由于资金紧缺,无力投资有机农业,一些龙头企业就为农户先垫付种子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款,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栽种有机农作物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户的对接,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有机农业项目村成立有机农业协会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据统计,该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人。今年全县通过合作协会落实的有机水稻订单面积达到4万亩,龙头企业按每百斤15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种一亩有机水稻可增收近4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800万元。


相关内容

  • 通恒公司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书
  • 鹤壁市通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鹤壁市通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 绿色生态农场项目建议书
  • 绿色生态农场计划 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主题 生态 有机 示范 体验 发展 二. 项目名称 生态农场贵州习水祖文种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暂时) 三. 项目内容 1. 土壤的改良,设施农业的建设和科技新产品的应用. 2. 发展有机种植.养殖.作物增产增收.高新科技农业开发实验. 3. 农业生态体系的科学建 ...

  •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半年汇报会讲话材料
  •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各县(市、区)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打算,通报了不久前市政府督查组对全市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督查情况,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完成具有 ...

  • 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
  • 农业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与开发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扩大内需。本年度重点支持: 1、粮、油、果、蔬、肉、蛋、奶等农产品贮运、保鲜、包装工艺技术研究; 2、小麦、玉米、芝麻、大豆、花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3、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研究 ...

  • 地区粮食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目录 第一章总论定义书签. 1.1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编制依据错定义书签. 要指导和技术原则错定义书签. 1.行性研究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国政策法规错误!未书签. 2.2 现状及存在的环保问题错误!未定 ...

  • 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 2013.3(总407) 世寥震业World Agriculture 美国有机农业的 发展概况 ◇刘 濠张蕊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产品品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的不添加人工合成物质的生态化的生产模式.逐渐被消费者认同. 美国的有机农业起步较早且产业化程度高,通过 ...

  • 生态农业的规划
  •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沿,引丹工程上游,辖1 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农户数1 3万户,其中农村人口5 7万人,土地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 1万亩,林地面积148万亩,经济林地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以林牧 ...

  •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 发挥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联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 ...

  • 订单农业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 本刊特稿 编者按:本文是国家粮食局下达给四川省粮食局的粮食购销政策研究课题,约"万字.为了保证研究报告的完整性,本刊特增加页码(新闻出版局核定#$页),将此文一次刊出,以飨读者.欢迎读者就此文提出修改意见,或参与讨论. 订单农业和粮食产业化 经营模式研究 四川省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调整,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