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永.刘智远:走出大山的震湖乡孟湾村的双胞胎博士兄弟

刘智永、刘智远,双胞胎兄弟,1983年11月出生在宁夏西吉县震湖乡孟湾村菜科组一个普通家庭。2002年,兄弟二人从西吉中学毕业,分别考入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攻读本科;2007年,二人同时考入湖南湘潭大学攻读硕士,分别就读于计算数学、中国哲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以后,两人又相约同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分别就读于理学院、人文学院。如今,兄弟二人回到了宁夏自己的家乡,分别任教于宁夏大学、宁夏司法警官学院。

一张床、一盏煤油灯;两条路、千万个日日夜夜。双胞胎兄弟从大山深处一路走来,彼此鼓励,从未放弃学业,没有放弃对家乡的挚爱。2011年,《新消息报》曾以《山里娃·双胞胎·研究生》为题,报道了两人不惧艰苦、奋发学习的事迹,鼓舞了群山深处不少追逐梦想的青年学子。

德积百年元气足 书读三代雅人多

在西吉县震湖乡孟湾村菜科组一个普通农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德积百年元气足,书读三代雅人多。这是两个山沟里走出的孩子对生命与土地所暗含的最纯粹的理解。2009年,刘智远在《固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山城那道街》的文章,文章详述了他和刘智永出生的地方以及在西吉中学求学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家里没有电,兄弟二人就点煤油灯学习。除了去学校,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晚上。因为白天上完课,就要跑到地里去帮忙,前山后湾,家里一些忙不过来的零碎活通常靠兄弟二人课余时间来完成。到了暑假,他们就去村子西头的砖瓦厂打工,给家里挣些零花钱。上了高中,条件还是很艰苦,三十多人挤一个宿舍。那时候兄弟二人一张床、一套铺盖、一盏煤油灯、一个木箱子,晚上点灯熬夜学习,由于空间狭小,额前的头发常常被灯火熏得发焦,空气中就一股毛骚味。白天食堂吃不饱,晚上就饿肚子。有的周末,家里人会托班车司机往县城捎来几块馍馍。兄弟二人舍不得吃,就把馍馍锁在床头的箱子里。馍馍发了霉,他们也舍不得扔,就用小刀片将霉掉的一层刮去,再从食堂要来一把饭盐撒在上面,吞下去的时候咸咸的,掩盖了苦味。刘智远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当时我们住三十多人一间的集体宿舍,生活是苦了点,但求学的志向从未改变。坚守乡村小学土讲台近40年的父亲常常对我们说:生活上要和差的比;学习上要和好的比。我和我的哥哥都做到了”。

尊师重教百世风 树德育才千秋业

兄弟二人学习的劲头和精神,早被乡邻和西吉中学的师生津津乐道。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们就自我约束,无论寒暑假,都坚持晨读,习惯了辟一条路来来回回走着读。两人在村子后面的苜蓿地里,各自走出了明晃晃的两条路。在西吉中学老校区的旧排球网两侧,走出了两条路。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村庄一批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在双胞胎兄弟老家堂屋的后墙上,挂有一幅匾额,上书“尊师重教百世风,树德育才千秋业”,中联四字:“桃李满园”。土墙剥落,但那些荣誉的光辉不褪色。方圆几十里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家里出了四位人民教师。父亲刘汉西、姐姐刘智芳,刘智永、刘智远弟兄二人。

今天,他们一如一簇盛开在黄土高原的苜蓿花,把芬芳洒向西北大地,不屈从于卑微,一路昂扬,向着美好明天!

文章来源:《故乡 他乡》

刘智永、刘智远,双胞胎兄弟,1983年11月出生在宁夏西吉县震湖乡孟湾村菜科组一个普通家庭。2002年,兄弟二人从西吉中学毕业,分别考入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攻读本科;2007年,二人同时考入湖南湘潭大学攻读硕士,分别就读于计算数学、中国哲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以后,两人又相约同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分别就读于理学院、人文学院。如今,兄弟二人回到了宁夏自己的家乡,分别任教于宁夏大学、宁夏司法警官学院。

一张床、一盏煤油灯;两条路、千万个日日夜夜。双胞胎兄弟从大山深处一路走来,彼此鼓励,从未放弃学业,没有放弃对家乡的挚爱。2011年,《新消息报》曾以《山里娃·双胞胎·研究生》为题,报道了两人不惧艰苦、奋发学习的事迹,鼓舞了群山深处不少追逐梦想的青年学子。

德积百年元气足 书读三代雅人多

在西吉县震湖乡孟湾村菜科组一个普通农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德积百年元气足,书读三代雅人多。这是两个山沟里走出的孩子对生命与土地所暗含的最纯粹的理解。2009年,刘智远在《固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山城那道街》的文章,文章详述了他和刘智永出生的地方以及在西吉中学求学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家里没有电,兄弟二人就点煤油灯学习。除了去学校,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晚上。因为白天上完课,就要跑到地里去帮忙,前山后湾,家里一些忙不过来的零碎活通常靠兄弟二人课余时间来完成。到了暑假,他们就去村子西头的砖瓦厂打工,给家里挣些零花钱。上了高中,条件还是很艰苦,三十多人挤一个宿舍。那时候兄弟二人一张床、一套铺盖、一盏煤油灯、一个木箱子,晚上点灯熬夜学习,由于空间狭小,额前的头发常常被灯火熏得发焦,空气中就一股毛骚味。白天食堂吃不饱,晚上就饿肚子。有的周末,家里人会托班车司机往县城捎来几块馍馍。兄弟二人舍不得吃,就把馍馍锁在床头的箱子里。馍馍发了霉,他们也舍不得扔,就用小刀片将霉掉的一层刮去,再从食堂要来一把饭盐撒在上面,吞下去的时候咸咸的,掩盖了苦味。刘智远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当时我们住三十多人一间的集体宿舍,生活是苦了点,但求学的志向从未改变。坚守乡村小学土讲台近40年的父亲常常对我们说:生活上要和差的比;学习上要和好的比。我和我的哥哥都做到了”。

尊师重教百世风 树德育才千秋业

兄弟二人学习的劲头和精神,早被乡邻和西吉中学的师生津津乐道。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们就自我约束,无论寒暑假,都坚持晨读,习惯了辟一条路来来回回走着读。两人在村子后面的苜蓿地里,各自走出了明晃晃的两条路。在西吉中学老校区的旧排球网两侧,走出了两条路。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村庄一批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在双胞胎兄弟老家堂屋的后墙上,挂有一幅匾额,上书“尊师重教百世风,树德育才千秋业”,中联四字:“桃李满园”。土墙剥落,但那些荣誉的光辉不褪色。方圆几十里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家里出了四位人民教师。父亲刘汉西、姐姐刘智芳,刘智永、刘智远弟兄二人。

今天,他们一如一簇盛开在黄土高原的苜蓿花,把芬芳洒向西北大地,不屈从于卑微,一路昂扬,向着美好明天!

文章来源:《故乡 他乡》


相关内容

  • 祭奠我们流逝的青春
  • 流逝的青春 岁月如梭,一去不复返! 在春去秋来的二十几个年头里,花样年华定格了我们的青春,也绽放着那一朵朵洁白的花朵,单纯得像云,它漂浮着,迷离得像梦,它依然遥远.走过了青春年华,岁月不堪蹉跎,我们还能留下什么?生命的意义一直在启程却又难以触摸方向.人生从不会停留,它在迈开步伐,走向成熟,走向梦想, ...

  • 全国第三届感动中国母亲颁奖词1
  • 全国第三届感动中国母亲颁奖词 1.守边的"冬古拉玛大妈" --守边43年日行20公里 布茹玛汗·毛勒朵 64岁,柯尔克孜族,小学,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沙孜村牧民护边员.毛勒朵 守边43年日行20公里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从19岁踏进平均海拔4290 ...

  • 教师家访心得
  • 教师家访心得 -心与心的交流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未来. 题记 迎着风,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在绿油油的稻田之中,别样的激动,期待着和每个孩子的零距离交流,期待着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 转眼之间,来河包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了一大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已经对 ...

  • 孪生兄弟的DNA奇案
  • 十几起抢劫强奸案子中嫌疑人留下的DNA样本惊人地指向他,可有几起案件,竟然同时发生在相距十几公里的两个不同地点,就在警方监控他时,还发生了一起案件.是DNA鉴定错误,还有案件另有隐情?警方层层剥茧,终于揭开了这起罕见的双胞胎兄弟"心理感应"奇案. 家庭残缺,短暂的幸福那么脆弱 1 ...

  • 大山的女儿
  • 大山的女儿 学院: 系别: 文传学院 班级: (1) 班 姓名: 学号: 01400143 大山的女儿 南部山区是宁夏最贫穷的地区,一个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称为"最不适人类居住的贫困地区"之地,在全国也有着"贫瘠苦甲天下"的称谓. 一 马姨是我们这个贫困山 ...

  • Mama阅读 | 滚蛋吧,小情绪!
  • 所有兼顾自我成长和家庭的妈妈都该订阅Miss Mama Miss Mama,妳和宝宝的生活服务专家 服务热线:400-836-0066 编选自Tedx演讲-- "盖·温奇--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成员,美国年轻一代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博士,在家庭和夫妻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是有效抱怨领域的权 ...

  • 人间大爱作文
  • 篇一:人间大爱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的故事,会让人泪流满面. 他是一华中农业大学经济专业的一名学生,孤身到农村支教.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教室,扛住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 徐本禹是山东人,自小家竟困难.他上学时,是靠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得到上学的费用的,加重的父 ...

  • 050[海岳名言][著]米芾
  • <海岳名言>[著]米芾 [评注]西风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西风:平实之论.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 ...

  • 来自烂泥湾和白云寺村民情日记
  • 开栏语 为推进全市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市 "三万 "活动办公室联合本报,今起在时政版开设 "我的民情日记 "专栏,历时两月,集中选登一批 "民情日记 ".主要对象为市直工作队选派单位主要领导,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