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论文
珠宝首饰鉴别与欣赏课程论文
《 玉文化概述及玉石鉴赏 》
学 院: ###########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
姓 名: ########
学 号: ##############
珠宝首饰鉴别与欣赏课程论文:
玉文化及玉石鉴赏
【摘要】
玉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特产之一,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玉石也一直被誉为绝妙的“东方艺术”。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同时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渐渐地形成了以玉石为代表的玉文化,这一种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篇文章将从玉石的相关文化叙述起,同时介绍玉石的鉴别与赏析。
【关键词】
玉石文化 玉石形成 玉石鉴赏
1.“玉”、“玉文化”的概念: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
从玉的分类上看,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h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a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玉作为中国的“国石”。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经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开始用玉做工具,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也被视为是君子美德的象征与代表,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2.玉的使用历史及其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表明,长江流域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了璜、玦、琯、珠等玉制装饰品,其后的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所属各文化层中也都有玉的出土。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同样也有相当多的玉器出土。玉器的制作,有些已经相当精美,如浙江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琮、山东大汶口文化的连环花形玉串饰和龙山文化的斧、锛、铲、刀等仿制玉器工具等。考古学研究表明,玉在这些原始部落文化中常作为私有财产的标志,且多带有原始宗教和迷信的色彩,因而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黄河流域属于夏文化的后冈第二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如玉玦、玉刀等。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朝代时,玉就有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商朝时,玉器雕刻业达到高度发达水平。仲丁迁都之敖的郑州商代遗址和盘庚迁都之殷的安阳殷墟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玉器。 玉被认为是一种神器,在祭祀、仪仗、服饰、交际和适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使用,文献记载也非常详细。《管子》记载,“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从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明清约2400年的历史中,皆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此后中国就没有或极少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洗礼”而直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中国的历史文化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科学研究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无不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密切相关。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人们对宝玉石的认识和欣赏就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如多受人文主导崇尚灵性和神韵等,它不仅随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多彩起来,而且慢慢独立完善成中国特色的宝玉石文化。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及其社会历史文化之差异皆会导致人们对地壳宝玉石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收藏、欣赏千差万别, 仅以中华文明古国而论,在其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宝玉石文化中就以“玉石文化”为主体素被称为“世界玉石雕刻之乡”。这种无与伦比的特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各文明古国有着很大的区别。追本穷源是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与其固有的天然宝玉石资源特点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3.玉石的种类
3.1 按玉的成分分类
3.1.1硬玉
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矽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矽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高温低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中国後,被冠以「翡翠」(翡为红色羽毛,翠为绿色羽毛)之名。翡翠的流行史没有软玉长,其出产地也主要集中于缅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出产国)、日本新潟县以及北陆沿海。危地马拉、美国、俄罗斯也有少量出产。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镭射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3.1.2软玉
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英文中也称Nephrite,苏联化学家曾将软玉命名为「中国玉」。软玉(文化分类)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他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中国),它们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类标准而言,纯度和质地较高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此外,社会上也流行所谓「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石、岫岩玉、独山玉),而其中真正属于矿物学上软玉的只有和田玉和透闪石质的岫岩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矽酸盐(Ca2Mg5(OH)2(Si4O11)2),单斜晶系。颜色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份决定。透闪石主要是白、灰二色,阳起石颜色则根据其含铁量与铁元素的氧化程度而在深绿—红棕—黑色的范围内波动。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
产于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
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犟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3.2 按玉的颜色分类
3.2.1 白玉
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全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人季花白 、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有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现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
3.2.2 羊脂玉
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和刚中见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以新疆此种为佳,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3.2.3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
3.2.4 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3.2.5 青玉
青玉由淡至高无上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阗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3.2.5墨玉
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4.玉石的鉴定欣赏
4.1玉石的品质鉴定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颜色: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透明度: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色泽: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形状: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敲: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照: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4.2 玉石的品质分类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玉石文化及美丽的玉石也降继续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河磨玉 著《宝玉石与中国文化》 [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2].胡青 著《略论中国宝玉石》[M].2006年01期 P36
[3]. 章鸿钊 著《石雅》 1921年第1版
[4]. 云希正等著《中国玉器全集》[M].台湾锦秀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3-P120
[5]. 卢保奇著《玉石学基础》[M].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04期
西北师范大学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论文
珠宝首饰鉴别与欣赏课程论文
《 玉文化概述及玉石鉴赏 》
学 院: ###########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
姓 名: ########
学 号: ##############
珠宝首饰鉴别与欣赏课程论文:
玉文化及玉石鉴赏
【摘要】
玉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特产之一,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玉石也一直被誉为绝妙的“东方艺术”。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同时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渐渐地形成了以玉石为代表的玉文化,这一种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篇文章将从玉石的相关文化叙述起,同时介绍玉石的鉴别与赏析。
【关键词】
玉石文化 玉石形成 玉石鉴赏
1.“玉”、“玉文化”的概念: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
从玉的分类上看,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h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a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玉作为中国的“国石”。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经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开始用玉做工具,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也被视为是君子美德的象征与代表,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2.玉的使用历史及其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表明,长江流域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了璜、玦、琯、珠等玉制装饰品,其后的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所属各文化层中也都有玉的出土。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同样也有相当多的玉器出土。玉器的制作,有些已经相当精美,如浙江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琮、山东大汶口文化的连环花形玉串饰和龙山文化的斧、锛、铲、刀等仿制玉器工具等。考古学研究表明,玉在这些原始部落文化中常作为私有财产的标志,且多带有原始宗教和迷信的色彩,因而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黄河流域属于夏文化的后冈第二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如玉玦、玉刀等。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朝代时,玉就有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商朝时,玉器雕刻业达到高度发达水平。仲丁迁都之敖的郑州商代遗址和盘庚迁都之殷的安阳殷墟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玉器。 玉被认为是一种神器,在祭祀、仪仗、服饰、交际和适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使用,文献记载也非常详细。《管子》记载,“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从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明清约2400年的历史中,皆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此后中国就没有或极少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洗礼”而直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中国的历史文化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科学研究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无不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密切相关。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人们对宝玉石的认识和欣赏就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如多受人文主导崇尚灵性和神韵等,它不仅随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多彩起来,而且慢慢独立完善成中国特色的宝玉石文化。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及其社会历史文化之差异皆会导致人们对地壳宝玉石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收藏、欣赏千差万别, 仅以中华文明古国而论,在其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宝玉石文化中就以“玉石文化”为主体素被称为“世界玉石雕刻之乡”。这种无与伦比的特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各文明古国有着很大的区别。追本穷源是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与其固有的天然宝玉石资源特点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3.玉石的种类
3.1 按玉的成分分类
3.1.1硬玉
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矽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矽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高温低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中国後,被冠以「翡翠」(翡为红色羽毛,翠为绿色羽毛)之名。翡翠的流行史没有软玉长,其出产地也主要集中于缅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出产国)、日本新潟县以及北陆沿海。危地马拉、美国、俄罗斯也有少量出产。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镭射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3.1.2软玉
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英文中也称Nephrite,苏联化学家曾将软玉命名为「中国玉」。软玉(文化分类)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他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中国),它们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类标准而言,纯度和质地较高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此外,社会上也流行所谓「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石、岫岩玉、独山玉),而其中真正属于矿物学上软玉的只有和田玉和透闪石质的岫岩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矽酸盐(Ca2Mg5(OH)2(Si4O11)2),单斜晶系。颜色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份决定。透闪石主要是白、灰二色,阳起石颜色则根据其含铁量与铁元素的氧化程度而在深绿—红棕—黑色的范围内波动。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
产于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
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犟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3.2 按玉的颜色分类
3.2.1 白玉
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全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人季花白 、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有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现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
3.2.2 羊脂玉
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和刚中见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以新疆此种为佳,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3.2.3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
3.2.4 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3.2.5 青玉
青玉由淡至高无上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阗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3.2.5墨玉
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4.玉石的鉴定欣赏
4.1玉石的品质鉴定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颜色: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透明度: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色泽: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形状: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敲: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照: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4.2 玉石的品质分类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玉石文化及美丽的玉石也降继续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河磨玉 著《宝玉石与中国文化》 [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2].胡青 著《略论中国宝玉石》[M].2006年01期 P36
[3]. 章鸿钊 著《石雅》 1921年第1版
[4]. 云希正等著《中国玉器全集》[M].台湾锦秀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3-P120
[5]. 卢保奇著《玉石学基础》[M].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