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浙教版初学数学知识体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1课时 1.3 数轴 1课时 1.4 绝对值 1课时 1.5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的相关概念,而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正数、负数及数轴是本章学习中的重点。正数、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数学抽象过程,数轴涉及数和形两个方面,绝对值涉及较复杂的符号问题,这些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 2.2 有理数的减法 2课时 2.3 有理数的乘法 2课时 2.4 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 2.5 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 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课时 2.6 准确数和近似数 1课时 2.7 计算器的使用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有理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有理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减法和除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和乘法,而乘方可以看做乘法的特殊情况,所以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需要运用多种法则,较复杂的符号判别和运算顺序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

第三章 实数

3.1 平方根 1课时 3.2 实数 1课时 3.3 立方根 1课时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1课时 3.5 实数的运算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是通过逆运算来建立的,而且有多种不同情况,这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却不能把它完全直观地表示出来。平方根的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本章教学中的主要难点。

第四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1课时 4.2 代数式 1课时 4.3 代数式的值 1课时 4.4 整式 1课时 4.5 合并同类项 1课时 4.6 整式的加减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还要理解字母可以与数一起参与运算,可以用数、字母、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表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本章可以说是“代数”之始,是今后继续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代数知识的必要准备。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1课时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课时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课时 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 6.2 统计表 1课时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 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 课题学习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7.1几何图形 1课时 7.2线段、射线和直线 1课时 7.3线段的长短比较 2课时 7.4角与角的度量 1课时 7.5角的大小比较 1课时 7.6余角和补角 1课时 7.7相交线 2课时 7.8平行线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线段和角。与线段、角、直线的垂直和平行线的概念、表示法和性质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语言,学生要正确应用几何语言来进行分析、判断和表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 2课时 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课时 1.3 三角形的高 1课时 1.4全等三角形 1课时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课时 1.6作三角形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线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4、三角形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性质 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判定:SSS,SAS,AAS

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寻找并判定三角形全等,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2.1轴对称图形 1课时 2.2轴对称变换 1课时 2.3平移变换 1课时 2.4旋转变换 1课时 2.5相似变换 1课时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 轴对称图形

本章的重点是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

3. 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1课时 3. 2 可能性的大小 1课时 3. 3 可能性和概率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必然事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像这样的事情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像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不可能事件。 3、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 不确定事件: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像这样的事情我们称它们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5、 事件以它的发生情况分类

6、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是:

(1)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判定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

2)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个数n 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个数m 。 (3)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P (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P (不可能事件)=0

本章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难点是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 1课时 4.2二元一次方程组 1课时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课时 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重点是了解代入法的一般步骤,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难点是对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过程的理解,如何用一个未知数代替另一个未知数。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

5.1同底数幂的乘法 3课时 5.2单项式的乘法 1课时 5.3多项式的乘法 1课时 5.4乘法公式 2课时 5.5整式的化简 1课时 5.6同底数幂的除法 2课时 5.7整式的除法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法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5、平方差,完全平方差完全平方和公式。

本章的重点是能够做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和乘法公式的计算,单项式多项式之间的计算,难点是综合运用整式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章:因数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6.1因数分解 6.2提取公因式法 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分式

7.1分式 7.2分式的乘除 7.3分式的加减 7.4分式方程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平行线

1.1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1课时 1.2 平行线的判定 2课时 1.3 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如下: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涉及一些演绎推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是重要的一环,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准确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图形较复杂的情况下三类角的辨别存在一定的困难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容易混淆,是本章学习又一难点。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 1课时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课时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课时 2.4等边三角形 1课时 2.5直角三角形 2课时 2.6探索勾股定理 2课时 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课时

本章的性质和判定是研究图形的两方面基本内容,也是图形的应用和学习后续几何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这两类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一些图形的性质和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在解决某些问题中推理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理解这些推理过程,并学会表述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

第三章:直棱柱

3. 1 认识直棱柱 1课时 3. 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1课时 3. 3 三视图 1课时 3. 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1课时

直棱柱是一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与三视图,在今后的立体几何学习中会经常碰到,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判断和画法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要求较高,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4.1抽样 4.2平均数 4.3中位数和众数 4.4方差和标准差 4.5统计量的选择与运用

本章着重学习统计方面知识,它是建立在七年级上册“数据与图表”的基础之上,既是前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频数及其分布”做准备。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平时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本在本章相对集中地介绍有关统计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意在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以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分析、处理、解决许许多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抽样(包括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是衡量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三个重要特征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两个重要特征统计量。这些内容都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重视知识的应用,突出学生统计意识的渗透和统计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5.1 认识不等式 1课时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5.3 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六章:图形与坐标

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1课时 6.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课时 6.3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 2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第七章:一次函数

7.1常量与变量 1课时 7.2认识函数 2课时 7.3一次函数 2课时 7.4一次函数的图象 2课时 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其中,一次函数的概念是关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是拓展。本章设计了一个课题学习,是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进行最优化选择的问题,是一次函数的内容的进一步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1 二次根式 1课时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2 课时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 3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课时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课时

在本章的内容中,应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公式法作为重点。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是本章的难点。

第三章 : 频数及其分布

3.1 频数和频率 2课时 3.2 频数分布直方图 1课时 3.3 频数分布折线图 1课时

第四章 :命题与证明

4.1 定义与命题 2课时 4.2 证明 3课时 4.3 反例与证明 1课时 4.4 反证法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

5.1 多边形 3课时 5.2 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课时 5.4 中心对称 1课时 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课时 5.6 三角形的中位线 1课时 5.7 逆命题与逆定理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六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6.1 矩形 3课时 6.2 菱形 2课时 6.3 正方形 1课时 6.4 梯形 2课时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2课时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课时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

,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第二章: 二次函数

2.1节 二次函数„„„„„„„„„„1课时 2.2节 二次函数的图象„„„„„„„3课时 2.3节 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 2.4节 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圆 2课时 3.2 圆的对称性 2课时 3.3 圆心角 2课时 3.4 圆周角 2课时 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课时 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

4.1 比例线段 4.2 相似三角形

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4.5 相似多边形 4.6 图形的位似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锐角三角形 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 1.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简单事件的概率 2.2 估计概率

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2 三角形的内切圆 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 4.1 视角与盲区 4.2 投影

4.3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浙教版初学数学知识体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1课时 1.3 数轴 1课时 1.4 绝对值 1课时 1.5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数轴不仅能直观解释其余的相关概念,而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正数、负数及数轴是本章学习中的重点。正数、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数学抽象过程,数轴涉及数和形两个方面,绝对值涉及较复杂的符号问题,这些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 2.2 有理数的减法 2课时 2.3 有理数的乘法 2课时 2.4 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 2.5 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 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课时 2.6 准确数和近似数 1课时 2.7 计算器的使用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有理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有理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减法和除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和乘法,而乘方可以看做乘法的特殊情况,所以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需要运用多种法则,较复杂的符号判别和运算顺序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

第三章 实数

3.1 平方根 1课时 3.2 实数 1课时 3.3 立方根 1课时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1课时 3.5 实数的运算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是通过逆运算来建立的,而且有多种不同情况,这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却不能把它完全直观地表示出来。平方根的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本章教学中的主要难点。

第四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1课时 4.2 代数式 1课时 4.3 代数式的值 1课时 4.4 整式 1课时 4.5 合并同类项 1课时 4.6 整式的加减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还要理解字母可以与数一起参与运算,可以用数、字母、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表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本章可以说是“代数”之始,是今后继续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代数知识的必要准备。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1课时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课时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课时 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 6.2 统计表 1课时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 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 课题学习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7.1几何图形 1课时 7.2线段、射线和直线 1课时 7.3线段的长短比较 2课时 7.4角与角的度量 1课时 7.5角的大小比较 1课时 7.6余角和补角 1课时 7.7相交线 2课时 7.8平行线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线段和角。与线段、角、直线的垂直和平行线的概念、表示法和性质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语言,学生要正确应用几何语言来进行分析、判断和表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 2课时 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课时 1.3 三角形的高 1课时 1.4全等三角形 1课时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课时 1.6作三角形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线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4、三角形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性质 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判定:SSS,SAS,AAS

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寻找并判定三角形全等,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2.1轴对称图形 1课时 2.2轴对称变换 1课时 2.3平移变换 1课时 2.4旋转变换 1课时 2.5相似变换 1课时 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 轴对称图形

本章的重点是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

3. 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1课时 3. 2 可能性的大小 1课时 3. 3 可能性和概率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必然事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像这样的事情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像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不可能事件。 3、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 不确定事件: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像这样的事情我们称它们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5、 事件以它的发生情况分类

6、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是:

(1)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判定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

2)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个数n 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个数m 。 (3)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P (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P (不可能事件)=0

本章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难点是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 1课时 4.2二元一次方程组 1课时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课时 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重点是了解代入法的一般步骤,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难点是对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过程的理解,如何用一个未知数代替另一个未知数。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

5.1同底数幂的乘法 3课时 5.2单项式的乘法 1课时 5.3多项式的乘法 1课时 5.4乘法公式 2课时 5.5整式的化简 1课时 5.6同底数幂的除法 2课时 5.7整式的除法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法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5、平方差,完全平方差完全平方和公式。

本章的重点是能够做简单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和乘法公式的计算,单项式多项式之间的计算,难点是综合运用整式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章:因数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6.1因数分解 6.2提取公因式法 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分式

7.1分式 7.2分式的乘除 7.3分式的加减 7.4分式方程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平行线

1.1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1课时 1.2 平行线的判定 2课时 1.3 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如下: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涉及一些演绎推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是重要的一环,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准确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图形较复杂的情况下三类角的辨别存在一定的困难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容易混淆,是本章学习又一难点。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 1课时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课时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课时 2.4等边三角形 1课时 2.5直角三角形 2课时 2.6探索勾股定理 2课时 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课时

本章的性质和判定是研究图形的两方面基本内容,也是图形的应用和学习后续几何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这两类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一些图形的性质和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在解决某些问题中推理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理解这些推理过程,并学会表述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

第三章:直棱柱

3. 1 认识直棱柱 1课时 3. 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1课时 3. 3 三视图 1课时 3. 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1课时

直棱柱是一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与三视图,在今后的立体几何学习中会经常碰到,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判断和画法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要求较高,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4.1抽样 4.2平均数 4.3中位数和众数 4.4方差和标准差 4.5统计量的选择与运用

本章着重学习统计方面知识,它是建立在七年级上册“数据与图表”的基础之上,既是前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频数及其分布”做准备。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平时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本在本章相对集中地介绍有关统计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意在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以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分析、处理、解决许许多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抽样(包括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是衡量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三个重要特征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两个重要特征统计量。这些内容都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重视知识的应用,突出学生统计意识的渗透和统计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5.1 认识不等式 1课时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5.3 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六章:图形与坐标

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1课时 6.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课时 6.3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 2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第七章:一次函数

7.1常量与变量 1课时 7.2认识函数 2课时 7.3一次函数 2课时 7.4一次函数的图象 2课时 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其中,一次函数的概念是关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是拓展。本章设计了一个课题学习,是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进行最优化选择的问题,是一次函数的内容的进一步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1 二次根式 1课时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2 课时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 3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课时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课时

在本章的内容中,应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公式法作为重点。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是本章的难点。

第三章 : 频数及其分布

3.1 频数和频率 2课时 3.2 频数分布直方图 1课时 3.3 频数分布折线图 1课时

第四章 :命题与证明

4.1 定义与命题 2课时 4.2 证明 3课时 4.3 反例与证明 1课时 4.4 反证法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

5.1 多边形 3课时 5.2 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课时 5.4 中心对称 1课时 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课时 5.6 三角形的中位线 1课时 5.7 逆命题与逆定理 2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六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6.1 矩形 3课时 6.2 菱形 2课时 6.3 正方形 1课时 6.4 梯形 2课时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2课时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课时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

,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第二章: 二次函数

2.1节 二次函数„„„„„„„„„„1课时 2.2节 二次函数的图象„„„„„„„3课时 2.3节 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 2.4节 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圆 2课时 3.2 圆的对称性 2课时 3.3 圆心角 2课时 3.4 圆周角 2课时 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课时 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

4.1 比例线段 4.2 相似三角形

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4.5 相似多边形 4.6 图形的位似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锐角三角形 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 1.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简单事件的概率 2.2 估计概率

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2 三角形的内切圆 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 4.1 视角与盲区 4.2 投影

4.3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相关内容

  • 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收集整理
  • 奥斯特教育 一.简介 成都澳斯特教育集团(成都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培训学校.小桔灯作文)是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机构. 履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习 ...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

  •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浅谈数学文化的渗透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浅谈数学文化的渗透 作者:华凤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年第11期 [摘 要]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做了一定的探索,旨在通过教学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的美. [关 ...

  •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 向吉海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 联系电话:[1**********] 邮编:409002] 目前中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 ...

  • 初高中衔接教材的重要性
  • 摘要 新教改以后高一增加了一本<初高中衔接读本>,有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认为<初高中衔接读本>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与过度,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即使讲也是草草了事.听的可有可无,讲的不深入.不细致.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会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基础问题越来越糊涂.计算能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 ...

  • 课题组阶段工作计划及总结
  •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课题组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 课题现状 新时期,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 ...

  • 浅谈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 内容摘要:以新课标为标志的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关键词:课改 能力 反思 以新课标为标志的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 ...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老师能力的要求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老师能力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他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 一.分析教材,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