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基本知识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基本知识点

一、选择填空(提示:特别注意下划线部分)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同时,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5、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军。

6、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功臣和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和罗盛教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7、1953年7月,朝鲜和中国的代表同美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9、1950年冬,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10、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15、1960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6、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7、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一文,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8、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决定设立以陈伯达、江青为正副组长的中央文革小组。接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一月革命”后,“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人是刘少奇。

2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其标志是粉碎“四人帮”。“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22、1976年“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3、1976年相继逝世的我国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相基础。

25、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农村改革日益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7、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8、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29、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

30、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985年,国家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经济开放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1、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 )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

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33、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4、1986年我国颁发了《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民法通则》规定了在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5、1979年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

36、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时,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37、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39、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0、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1、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4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4、198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4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46、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7、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4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4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

50、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于1949年。

51、1956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

52、6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

53、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54、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国家实行义务兵役为主体的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6、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7、1954年,周恩来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

58、1955年4月,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9、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6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1、我国现在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6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等。

63、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4年,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64、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5、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应用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经济管理、情报检索、人工智能等方面。“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66、1986年底,我国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67、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国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8、建国后,我国的文艺方针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小说代表作品:《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艺术代表作品: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绘画《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

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剧《四世同堂》、《西游记》。

69、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获28枚金牌,为金牌总数第三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

70、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城镇建立统帐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我国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二、简答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总目标。

4、土改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

6、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8、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

(2)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5)保持稳定,反对动乱。

9、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准备: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3)、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行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1、港、澳回归的意义:

港澳门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也是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一两个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3、举出3个高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

比如网上购物、纳米技术、生物制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等。

14、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你认为应如何迎接?

比如提高全民素质从我做起,动员家人、亲戚、朋友为奥运出谋划策,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等。

1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哪年爆炸成功?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1)1964年。

(2)1991年,我国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993年,我国最大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6、谈谈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的理解。

(1)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分析得出科学技术是物化的生产力。

(2)从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和成果的转化,说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可从自己熟悉的事例加以说明。

17、从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你有什么感想和启迪?

提示:这是开放式题,可以畅所欲言,但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这些科学家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紧密结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振兴相联系;第二,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刻苦钻研、执著探索、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当然也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材料分析

(一)

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

抗美援朝战争

2、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又贸然出兵,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3、“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二)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1、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要“叫”和“笑”?

是指“四人邦”等反动势力。因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搞乱中国、乱中夺权的障碍,周恩来的逝世使他们高兴,所以他们笑。同时对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抵制“左倾”错误的人民群众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叫。

2、“扬眉剑出鞘”人含意是什么?

其含意是广大干部、群众准备反击“四人帮”等阴谋家、野心家,跟他们斗争到底。

(三)

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贫困状况。

2、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四)

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尔夫人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1、“三项条约”是指哪三个条约?

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根据材料,说明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原则立场是: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容讨论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新界、香港岛和九龙。

(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同时,会议应该将就此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

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

求同存异的“异”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做到求同存异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是它使我国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改善,并能吸收借鉴一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改革开放。

八年级下地理活动题答案 [地理教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3活动: 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 1、图5.4中的界线A 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2)800mm 等降水量线。(3)界线B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 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P8活动: 1、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400mm —800mm 之间 多、800mm 以上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植被类型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小 河流流量 南方:大 P10活动: 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 差异 原因 农耕制度的不同 北方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 热量条件不同 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 北方陆路运输;南方水运 气候、地形、河湖状况不同 传统民居不同 北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南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气候不同 其它不同 文化、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 自然条件不同 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P12活动: 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 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 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

草原牧场。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形成高寒草原牧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多风,地形平坦,草原广布。生活方式:牧区居民多为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所以民居多为易拆建的蒙古包(毡房)。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P19活动: 1、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伸向渤海。 ⑵ 北京的地理位置优点表现为: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400N ,属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从海陆位置看,北京背山面海,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周围有丰富的物产和能源,它是我国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体现在:北京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各类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及体育场馆,且数量多、密度大,这些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团体。 P23活动: 1、(1)北京城城址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的轮廓由矩形(或正方形)变成凸形,城址有所迁移。。(2)位置向北、向东拓展。逐渐靠近水源,无论怎么迁移,目的都是寻找水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2、对于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这样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可以给予肯定。 P26活动: 1、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方便的购物场所、齐全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等等。 2、(1)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和完全保留四合院和胡同,不建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第二种观点比较可行。(2)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北京保留特有的古城风貌,又不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P29活动: 城市 香港 澳门 北京 上海 新加坡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6070 17244 748 2325 3890 1、港、澳人口密度分别为6070人/平方千米和17240人/平方千米,远远高出人口稠密的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可见用“人多地狭”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2、香港地形“山地多,平地少”,城市建设用地受地形的限制,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山地主要被植被所覆盖。 3、“上天”和“下海”是香港因地制宜、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香港“人多”与“地狭”的矛盾,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他们对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香港在土地资源非常昂贵,人多地狭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中仍保留有大片的绿地,体现了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注意人地协调,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香港的这种做法很好,也很值得推广。 P32活动: 香港与内地除经济联系外,还包括人口流动、科技交流、商务往来、旅游等各方面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有利的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P33活动: 1、(1)、(2)略。 (3)基隆-----福州:图上距离是5.3CM ,实地距离是265千米。 高雄------厦门:图上距离是5.9CM ,实地距离是295千米。 (4)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2、材料 A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 B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 C 、D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台湾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 P36活动: 1、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下面列举的,你还知道哪些?请说说它们的含义。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 水果之乡 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 森林之海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 东南盐库 台湾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

2、阅读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示意图(图6.25),并结合图6.24,说明地形、气候因素对于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⑴ (1)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森林等。 ⑵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⑶ 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因为这里地形复杂,降水多,适宜发展林业。 3、观察图6.26,分析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愿因。 答:因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山地海拔较高,且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从山底到山顶,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树种都有,使得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P38活动: 1、读图6.30,分析台湾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⑴ 答: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基隆、新竹及嘉义、台南等城市。 ⑵ 答:多分布于西部沿海平原。 ⑶ 答:四个条件都有即: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等。

2、利用表6.1,完成下列要求。 ⑴ 略。 ⑵ 答:根据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第一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27.4%迅速减少到2.9%,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在1980年以前逐渐上升,之后逐年下降,产值稳中略有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44%迅速增长到1998年的63.1%,比重逐渐上升,在

三种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P41活动: 1、略。 2、

(1)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因为这里水源丰富。 (2)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往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大力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 (3)荒漠化容易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这里的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很容易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应注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 P43活动: 1、答:坎儿井修建在山麓地带,因这里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富集,并借助倾斜的地势,将水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供人们利用;又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 2、答:第2、4、5、6条是合理的。 3、(1)因为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保留优势品种,大大缩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葡萄、蔬菜、孜然等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 (2)针对本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推广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农业技术,既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建议: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努力创造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对葡萄进行深加工。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P51活动:

答: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

(1)区位因素: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华侨、华人的故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P53活动:

1、答:(1)珠江三角洲人均GDP 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2)80年代中期后,人均GDP 增长迅速的原因是: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②利用其侨乡的优势吸引大量投资;③利用其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2、答: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持续高速发展,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支持外,还离不开高素质

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着力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提高人才储备,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答:产业部门的不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是以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和造船工业等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它是我国的侨乡,吸引了许多外资。辽中南地区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和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

P56活动:

1、原因: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主要表现在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使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大量农业用地被改变为非农业用地,城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张。

2、城镇化过快发展会带来的问题?答:会带来耕地减少、居住环境难以改善、外来人口管理困难、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解决措施?答: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P60活动:

1、西双版纳气温特点:终年高温。 降水特点:一年分旱、雨两季,表现为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2、(1)竹楼屋顶斜度大是因为雨季降水多,便于排水。底部离开地面2米左右一是有利于防潮,二是有利于通风散热。

(2)独特的热带多雨气候适合孔雀的生长,人们长期模仿形成孔雀舞。

(3)湿热气候适合水稻和竹子的生长,所以竹桶饭是本地主食之一。

3、(1)书上有

(2)这里有丰富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可爱的雨林动物,适合发展自然景观游。

(3)这里是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发展民族风情游。

P63活动:

1、 旅游业收入占GDP 的40%以上,说明这里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借此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多个部门(交通、商业、城市建设、服务业等)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环境。

2、下滑因素:市场竞争加剧;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接待也没有形成国际化;不法商贩影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部分景点没有特色等。

3、采用不同行业人士的意见,综合治理。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P67活动:

1、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2、(1)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从风力携沙能力来看应该从上风向下风分布;现实分布是从西北向东南分布。

(2)第一条说明黄土是在地形形成之后形成的,并且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说明黄土分布与风向一致,带来黄土的风从西北向东南吹来,风力逐渐减弱。

第三条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吹来的。

第四条说明黄土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P69活动:

1、 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就相对不会特别严重,反之。

2、 这段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导致了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了千沟万壑”,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的状况而言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人类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起了“引发”和“加剧”的作用。综合分析:由于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出现千沟万壑;千沟万壑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植被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它们多分布于第二阶梯上,降水量大多在400mm 以上。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⑴地形。地面坡度较陡、坡面较长,地面径流的流速较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较强。⑵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⑶

地面物质组成。地表物质疏松,多孔隙,遇水浸润后易于崩解,抗蚀力很低。⑷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往往植被生长较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较差。(给学生补充人为原因:⑴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⑵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P71活动:

1、(1)650毫米左右,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7、8月份。

(2)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都大。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

(3)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都较大,尤其是旱灾的频率最大。旱灾出现的频率为59.5℅即每两年一次,洪灾出现的频率为23.9℅即每四到五年一次。

2、 略

P73活动:

1、提示:全部过于绝对,应该因地制宜。

2、要从计划生育、人口迁移、提高人口素质、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积极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第二节 以河流为 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P75活动:

1、(1)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江宽水深,水流平缓,两岸多为平原、丘陵、平坦开阔。

(2)发展旅游业是因为自然风光多姿多彩,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淡水养殖业是因为地势低平,多河流和淡水湖泊。发展内河航运业是因为:中下游支流众多,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2、(1)自然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煤矿、铁矿、铜矿、天然气、磷矿)、水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等,耕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淡水鱼资源、旅游资源等。(根据图例说出。)

(2)上游:煤、磷、天然气、水能;下游:铁、铜、水资源、耕地。上游资源储量比下游高。 P78活动:

1. ⑴提示:分别找到重庆、武汉、湖口 川黔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⑵东西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南北:通过与许多南北铁路线相交汇,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可以辐射到东部大部分省区。

⑶河南平顶山可以通过京广线为武汉提供钢铁工业所需的煤炭资源;沿江地带可以通过京九线将工业品运

送到香港销售。(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工农业产品可以进行南北交流。)

2. 赞成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除了课本上的理由外,我认为发挥三种运输方式的不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长江水运在运输大宗货物、运费低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对于那些时效性强、运量小的货物(包括客运)高速公路和铁路有更多的优越性,建成后可以省去绕道陇海线和浙赣线的时间,使得本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P80活动:

1、 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科技领先。

2、带动郊区农业的发展;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项目、技术服务和资金,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P83活动:

中上游为下游提供能源,下游为中上游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

P85活动:

1、禁止乱砍乱伐,禁止开山开矿,禁止陡坡垦殖。

2、退耕还湖,增加分洪、蓄洪能力;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3、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2.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3、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4.分享的意义:

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5、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7.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8.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4、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5.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自然物种减少

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7.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②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法、依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7、青少年如何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9.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9、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0.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1、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13.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14、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9.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 、护法的合格公民? (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基本知识点

一、选择填空(提示:特别注意下划线部分)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北京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同时,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5、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军。

6、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功臣和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和罗盛教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7、1953年7月,朝鲜和中国的代表同美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9、1950年冬,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10、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15、1960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6、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7、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一文,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8、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决定设立以陈伯达、江青为正副组长的中央文革小组。接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一月革命”后,“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人是刘少奇。

2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其标志是粉碎“四人帮”。“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22、1976年“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3、1976年相继逝世的我国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相基础。

25、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农村改革日益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7、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8、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29、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

30、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决定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985年,国家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经济开放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1、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 )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

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33、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4、1986年我国颁发了《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民法通则》规定了在一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5、1979年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

36、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时,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37、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39、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0、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1、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4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4、198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4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46、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7、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4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4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

50、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于1949年。

51、1956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

52、6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

53、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0月,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54、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国家实行义务兵役为主体的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6、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57、1954年,周恩来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

58、1955年4月,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9、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6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1、我国现在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6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等。

63、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4年,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64、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5、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应用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经济管理、情报检索、人工智能等方面。“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66、1986年底,我国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67、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国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8、建国后,我国的文艺方针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小说代表作品:《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艺术代表作品: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绘画《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

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剧《四世同堂》、《西游记》。

69、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获28枚金牌,为金牌总数第三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

70、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城镇建立统帐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我国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二、简答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总目标。

4、土改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

6、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8、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

(2)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5)保持稳定,反对动乱。

9、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准备: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3)、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行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1、港、澳回归的意义:

港澳门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也是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一两个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3、举出3个高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

比如网上购物、纳米技术、生物制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等。

14、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你认为应如何迎接?

比如提高全民素质从我做起,动员家人、亲戚、朋友为奥运出谋划策,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等。

1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哪年爆炸成功?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1)1964年。

(2)1991年,我国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993年,我国最大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16、谈谈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的理解。

(1)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分析得出科学技术是物化的生产力。

(2)从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和成果的转化,说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可从自己熟悉的事例加以说明。

17、从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你有什么感想和启迪?

提示:这是开放式题,可以畅所欲言,但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这些科学家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紧密结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振兴相联系;第二,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刻苦钻研、执著探索、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当然也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材料分析

(一)

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

抗美援朝战争

2、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又贸然出兵,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3、“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二)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1、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要“叫”和“笑”?

是指“四人邦”等反动势力。因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搞乱中国、乱中夺权的障碍,周恩来的逝世使他们高兴,所以他们笑。同时对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抵制“左倾”错误的人民群众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叫。

2、“扬眉剑出鞘”人含意是什么?

其含意是广大干部、群众准备反击“四人帮”等阴谋家、野心家,跟他们斗争到底。

(三)

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贫困状况。

2、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四)

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尔夫人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1、“三项条约”是指哪三个条约?

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根据材料,说明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原则立场是: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容讨论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新界、香港岛和九龙。

(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同时,会议应该将就此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

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指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

求同存异的“异”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做到求同存异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是它使我国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改善,并能吸收借鉴一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改革开放。

八年级下地理活动题答案 [地理教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3活动: 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 1、图5.4中的界线A 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2)800mm 等降水量线。(3)界线B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 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P8活动: 1、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400mm —800mm 之间 多、800mm 以上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植被类型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小 河流流量 南方:大 P10活动: 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 差异 原因 农耕制度的不同 北方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 热量条件不同 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 北方陆路运输;南方水运 气候、地形、河湖状况不同 传统民居不同 北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南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气候不同 其它不同 文化、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 自然条件不同 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P12活动: 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 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 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

草原牧场。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形成高寒草原牧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多风,地形平坦,草原广布。生活方式:牧区居民多为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所以民居多为易拆建的蒙古包(毡房)。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P19活动: 1、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伸向渤海。 ⑵ 北京的地理位置优点表现为: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400N ,属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从海陆位置看,北京背山面海,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周围有丰富的物产和能源,它是我国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体现在:北京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各类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及体育场馆,且数量多、密度大,这些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团体。 P23活动: 1、(1)北京城城址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的轮廓由矩形(或正方形)变成凸形,城址有所迁移。。(2)位置向北、向东拓展。逐渐靠近水源,无论怎么迁移,目的都是寻找水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2、对于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这样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可以给予肯定。 P26活动: 1、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方便的购物场所、齐全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等等。 2、(1)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和完全保留四合院和胡同,不建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第二种观点比较可行。(2)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北京保留特有的古城风貌,又不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P29活动: 城市 香港 澳门 北京 上海 新加坡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6070 17244 748 2325 3890 1、港、澳人口密度分别为6070人/平方千米和17240人/平方千米,远远高出人口稠密的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可见用“人多地狭”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2、香港地形“山地多,平地少”,城市建设用地受地形的限制,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山地主要被植被所覆盖。 3、“上天”和“下海”是香港因地制宜、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香港“人多”与“地狭”的矛盾,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他们对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香港在土地资源非常昂贵,人多地狭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中仍保留有大片的绿地,体现了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注意人地协调,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香港的这种做法很好,也很值得推广。 P32活动: 香港与内地除经济联系外,还包括人口流动、科技交流、商务往来、旅游等各方面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有利的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P33活动: 1、(1)、(2)略。 (3)基隆-----福州:图上距离是5.3CM ,实地距离是265千米。 高雄------厦门:图上距离是5.9CM ,实地距离是295千米。 (4)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2、材料 A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 B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 C 、D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台湾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 P36活动: 1、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下面列举的,你还知道哪些?请说说它们的含义。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 水果之乡 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 森林之海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 东南盐库 台湾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

2、阅读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示意图(图6.25),并结合图6.24,说明地形、气候因素对于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⑴ (1)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森林等。 ⑵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⑶ 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因为这里地形复杂,降水多,适宜发展林业。 3、观察图6.26,分析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愿因。 答:因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山地海拔较高,且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从山底到山顶,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树种都有,使得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P38活动: 1、读图6.30,分析台湾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⑴ 答: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基隆、新竹及嘉义、台南等城市。 ⑵ 答:多分布于西部沿海平原。 ⑶ 答:四个条件都有即: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等。

2、利用表6.1,完成下列要求。 ⑴ 略。 ⑵ 答:根据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第一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27.4%迅速减少到2.9%,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在1980年以前逐渐上升,之后逐年下降,产值稳中略有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44%迅速增长到1998年的63.1%,比重逐渐上升,在

三种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P41活动: 1、略。 2、

(1)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因为这里水源丰富。 (2)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往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大力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 (3)荒漠化容易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这里的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很容易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应注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 P43活动: 1、答:坎儿井修建在山麓地带,因这里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富集,并借助倾斜的地势,将水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供人们利用;又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 2、答:第2、4、5、6条是合理的。 3、(1)因为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保留优势品种,大大缩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葡萄、蔬菜、孜然等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 (2)针对本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推广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农业技术,既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建议: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努力创造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对葡萄进行深加工。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P51活动:

答: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

(1)区位因素: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华侨、华人的故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P53活动:

1、答:(1)珠江三角洲人均GDP 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2)80年代中期后,人均GDP 增长迅速的原因是: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②利用其侨乡的优势吸引大量投资;③利用其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2、答: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持续高速发展,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支持外,还离不开高素质

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着力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提高人才储备,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答:产业部门的不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是以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和造船工业等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它是我国的侨乡,吸引了许多外资。辽中南地区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和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

P56活动:

1、原因: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主要表现在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使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大量农业用地被改变为非农业用地,城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张。

2、城镇化过快发展会带来的问题?答:会带来耕地减少、居住环境难以改善、外来人口管理困难、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解决措施?答: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P60活动:

1、西双版纳气温特点:终年高温。 降水特点:一年分旱、雨两季,表现为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2、(1)竹楼屋顶斜度大是因为雨季降水多,便于排水。底部离开地面2米左右一是有利于防潮,二是有利于通风散热。

(2)独特的热带多雨气候适合孔雀的生长,人们长期模仿形成孔雀舞。

(3)湿热气候适合水稻和竹子的生长,所以竹桶饭是本地主食之一。

3、(1)书上有

(2)这里有丰富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可爱的雨林动物,适合发展自然景观游。

(3)这里是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发展民族风情游。

P63活动:

1、 旅游业收入占GDP 的40%以上,说明这里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借此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多个部门(交通、商业、城市建设、服务业等)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环境。

2、下滑因素:市场竞争加剧;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接待也没有形成国际化;不法商贩影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部分景点没有特色等。

3、采用不同行业人士的意见,综合治理。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P67活动:

1、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2、(1)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从风力携沙能力来看应该从上风向下风分布;现实分布是从西北向东南分布。

(2)第一条说明黄土是在地形形成之后形成的,并且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说明黄土分布与风向一致,带来黄土的风从西北向东南吹来,风力逐渐减弱。

第三条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吹来的。

第四条说明黄土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P69活动:

1、 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就相对不会特别严重,反之。

2、 这段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导致了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了千沟万壑”,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的状况而言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人类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起了“引发”和“加剧”的作用。综合分析:由于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出现千沟万壑;千沟万壑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植被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它们多分布于第二阶梯上,降水量大多在400mm 以上。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⑴地形。地面坡度较陡、坡面较长,地面径流的流速较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较强。⑵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⑶

地面物质组成。地表物质疏松,多孔隙,遇水浸润后易于崩解,抗蚀力很低。⑷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往往植被生长较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较差。(给学生补充人为原因:⑴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⑵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P71活动:

1、(1)650毫米左右,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7、8月份。

(2)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都大。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

(3)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都较大,尤其是旱灾的频率最大。旱灾出现的频率为59.5℅即每两年一次,洪灾出现的频率为23.9℅即每四到五年一次。

2、 略

P73活动:

1、提示:全部过于绝对,应该因地制宜。

2、要从计划生育、人口迁移、提高人口素质、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积极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第二节 以河流为 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P75活动:

1、(1)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江宽水深,水流平缓,两岸多为平原、丘陵、平坦开阔。

(2)发展旅游业是因为自然风光多姿多彩,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淡水养殖业是因为地势低平,多河流和淡水湖泊。发展内河航运业是因为:中下游支流众多,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2、(1)自然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煤矿、铁矿、铜矿、天然气、磷矿)、水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等,耕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淡水鱼资源、旅游资源等。(根据图例说出。)

(2)上游:煤、磷、天然气、水能;下游:铁、铜、水资源、耕地。上游资源储量比下游高。 P78活动:

1. ⑴提示:分别找到重庆、武汉、湖口 川黔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⑵东西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南北:通过与许多南北铁路线相交汇,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可以辐射到东部大部分省区。

⑶河南平顶山可以通过京广线为武汉提供钢铁工业所需的煤炭资源;沿江地带可以通过京九线将工业品运

送到香港销售。(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工农业产品可以进行南北交流。)

2. 赞成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除了课本上的理由外,我认为发挥三种运输方式的不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长江水运在运输大宗货物、运费低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对于那些时效性强、运量小的货物(包括客运)高速公路和铁路有更多的优越性,建成后可以省去绕道陇海线和浙赣线的时间,使得本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P80活动:

1、 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科技领先。

2、带动郊区农业的发展;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项目、技术服务和资金,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P83活动:

中上游为下游提供能源,下游为中上游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

P85活动:

1、禁止乱砍乱伐,禁止开山开矿,禁止陡坡垦殖。

2、退耕还湖,增加分洪、蓄洪能力;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3、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2.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3、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4.分享的意义:

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5、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7.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8.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4、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5.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自然物种减少

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7.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②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法、依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7、青少年如何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9.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9、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0.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1、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13.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14、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9.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 、护法的合格公民? (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7-10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到充满血泪.屈辱.抗争的中国近代史,学生在情感上由引以为豪到引以为鉴,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学 ...

  • 2013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县"高效课堂"和我校"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所在科组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 ...

  • 201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秉烈中学:钱永梅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期末考试已结束了,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6页.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14小题共计50分. 一.考试 ...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结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上的是七年级(1)班和七年级(5)班,此两个班中,七(1)班纪律较为松懈,有相当部分学生总是无天野地,结果纵然及格人数不少,可由于许多学生落后太多,导致了两级分化太大,结果均分也上不去.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较差,他们学习 ...

  • 2017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 新岳麓版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教学计划 新龙场中学 宋应贵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3个班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 合作技巧及自 ...

  • 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计划
  • 篇一:2014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赵守东 唐丽英 2014.2 一.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贯彻 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河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 力提高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做好九年级历史 教学工作,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争取做 ...

  • 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转眼之间,寒假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 ...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做最好的自己-搜狐空间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教师寄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能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能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 3.明确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 ...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 三大改造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 三大改造 教师寄语: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习目标:1.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重难点:重点: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