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的标语,疯狂的高考

雷人的标语,疯狂的高考

去年的一项民调显示:38.2%的受访者还记得自己的高考标语,58.0%的受访者认为高考标语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高考励志标语成了社会议题,因为在今天,高考依然承载着实现代际转换、阶层流动、改变个体及家庭命运的重任。

标语口号的前世今生

用一句话来概括标语口号的历史,大概是‚本为政治生 思维遗毒当剔除‛。

高考口号标语并非高考特有的‚风景‛,说到底,它是中国特色。从历史上来看,标语口号是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遗产;半个世纪前,这一遗产在‚继续革命‛的中国作为实用的传播工具,持续得到运用,成为新中国的‚新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作中心转移了。中国大地上红色标语口号不像以往那样铺天盖地了。可是,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标语口号却依旧持续不断地被广泛运用着。

在今日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这些先进文化精英的汇合地,本应会比其他领域早些放弃标语口号这种‚旧传统‛,事实却不然。标语口号这‚玩意儿‛缘何能在中国获得变色龙般的强大‚时代适应力‛?

从标语口号的‚革命‛起源来看,它天生就带有‚政治运动‛的痕迹,许多事实表明,标语口号在我们这个国度中仍然广泛存在。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社会生活还有许多方面等待着改良。 中国高考的疯狂标语

每一年高考前夕,我们都会通过媒体看到很多疯狂甚至雷人的高考标语,拼命型、暴力型、励志型、文艺型……看着网上流传的各地学校高三张贴的风格各异的雷人高考口号,直觉是高考疯了。

当然,还有不同类型的。

1. 拼命型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宁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个。

我拼命,我怕谁。

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2. 励志型

现在多流汗,考后少流泪。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破釜沉舟搏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

3. 文艺型

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每一个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努力的曾经。

我的眼里只有你,大学。

4. 调侃型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5. 现实型

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拼十载寒窗,赢一生荣光。

此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

高考标语这么疯狂真的好吗

疯狂标语会‚带坏孩子‛吗?另类的高考标语到底是激励,还是适得其反,这样的标语对高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标语对学生确有影响,也有积极作用。‚首先是心理‘暗示’,有减轻焦虑、鼓励的作用。其次是一种‘警醒’,就像是跑步最后的几百米,听到周边呐喊就会开始冲刺。‛

但是,一些标语却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类似‚穿皮鞋还是草鞋只看今朝‛、‚奋斗六十天,幸福一辈子‛之类的高考标语,具有明显的赌博意味,不但没有警醒的作用,还会让考生更加紧张,容易在考场上走神。比如‚计划生育时的‘宁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个‛,缺乏人性,也不合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赤裸裸地将‚高富帅‛放在墙上作为标语,把高富帅作为奋斗目标,明显太过功利,折射的是畸形的价值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暴力的标语时候,会让人产生校园已成战场的错觉。简直是校园把当成临战前的军营,把高考当成敌人来对待,处处弥漫着火药味。莘莘学子所在之处,一片刀光剑影。

制定标语的人不应有功利主义,应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背景。 上世纪至今高考标语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传统而含蓄。不过短短十余年,高考标语愈发展现出白热化的意味。‚发狠‛与‚拼命‛型的高考标语虽然还是在励志,不过显然,它表达出的更是一种围观者正在洞见的现实:‚拼爹‛横行、社会板结程度加剧的当下,尽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但高考仍然是‚最不坏的选择‛。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不‚发狠‛,不能不‚拼命‛。

即便高考为‚最不坏的选择‛,它改变命运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换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学生也可能越来越拼不过‚高帅富‛。譬如,重点大学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再譬如,在一些省份或城市,超级中学往往垄断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当地录取名额的绝大多数。

如果连上大学都在变得机会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以上的种种事实,让激昂的高考标语略显苍白。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它指向的,无疑还是高考本身的话题。时至今日,高考虽然整体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但其自身的弊端也开始遮不住。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胜防的高考移民,种种乱象频出,让来自权势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上好大学。尤为重要的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断拉大。当然,这不是能用几个段落就能说清楚的问题。 如何让高考可以持续实现社会的流动,不至于窒息社会发展的活力呢?在高考标语激起的舆论涟漪后,我们不能不省思这一点。无论

如何,高考标语依旧是莘莘学子最后的励志想象,我们不妨呵护年轻人的这份想象吧。

雷人的标语,疯狂的高考

去年的一项民调显示:38.2%的受访者还记得自己的高考标语,58.0%的受访者认为高考标语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高考励志标语成了社会议题,因为在今天,高考依然承载着实现代际转换、阶层流动、改变个体及家庭命运的重任。

标语口号的前世今生

用一句话来概括标语口号的历史,大概是‚本为政治生 思维遗毒当剔除‛。

高考口号标语并非高考特有的‚风景‛,说到底,它是中国特色。从历史上来看,标语口号是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遗产;半个世纪前,这一遗产在‚继续革命‛的中国作为实用的传播工具,持续得到运用,成为新中国的‚新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作中心转移了。中国大地上红色标语口号不像以往那样铺天盖地了。可是,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标语口号却依旧持续不断地被广泛运用着。

在今日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这些先进文化精英的汇合地,本应会比其他领域早些放弃标语口号这种‚旧传统‛,事实却不然。标语口号这‚玩意儿‛缘何能在中国获得变色龙般的强大‚时代适应力‛?

从标语口号的‚革命‛起源来看,它天生就带有‚政治运动‛的痕迹,许多事实表明,标语口号在我们这个国度中仍然广泛存在。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社会生活还有许多方面等待着改良。 中国高考的疯狂标语

每一年高考前夕,我们都会通过媒体看到很多疯狂甚至雷人的高考标语,拼命型、暴力型、励志型、文艺型……看着网上流传的各地学校高三张贴的风格各异的雷人高考口号,直觉是高考疯了。

当然,还有不同类型的。

1. 拼命型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宁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个。

我拼命,我怕谁。

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2. 励志型

现在多流汗,考后少流泪。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破釜沉舟搏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

3. 文艺型

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每一个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努力的曾经。

我的眼里只有你,大学。

4. 调侃型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5. 现实型

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拼十载寒窗,赢一生荣光。

此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

高考标语这么疯狂真的好吗

疯狂标语会‚带坏孩子‛吗?另类的高考标语到底是激励,还是适得其反,这样的标语对高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标语对学生确有影响,也有积极作用。‚首先是心理‘暗示’,有减轻焦虑、鼓励的作用。其次是一种‘警醒’,就像是跑步最后的几百米,听到周边呐喊就会开始冲刺。‛

但是,一些标语却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类似‚穿皮鞋还是草鞋只看今朝‛、‚奋斗六十天,幸福一辈子‛之类的高考标语,具有明显的赌博意味,不但没有警醒的作用,还会让考生更加紧张,容易在考场上走神。比如‚计划生育时的‘宁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个‛,缺乏人性,也不合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赤裸裸地将‚高富帅‛放在墙上作为标语,把高富帅作为奋斗目标,明显太过功利,折射的是畸形的价值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暴力的标语时候,会让人产生校园已成战场的错觉。简直是校园把当成临战前的军营,把高考当成敌人来对待,处处弥漫着火药味。莘莘学子所在之处,一片刀光剑影。

制定标语的人不应有功利主义,应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背景。 上世纪至今高考标语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传统而含蓄。不过短短十余年,高考标语愈发展现出白热化的意味。‚发狠‛与‚拼命‛型的高考标语虽然还是在励志,不过显然,它表达出的更是一种围观者正在洞见的现实:‚拼爹‛横行、社会板结程度加剧的当下,尽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但高考仍然是‚最不坏的选择‛。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不‚发狠‛,不能不‚拼命‛。

即便高考为‚最不坏的选择‛,它改变命运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换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学生也可能越来越拼不过‚高帅富‛。譬如,重点大学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再譬如,在一些省份或城市,超级中学往往垄断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当地录取名额的绝大多数。

如果连上大学都在变得机会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以上的种种事实,让激昂的高考标语略显苍白。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它指向的,无疑还是高考本身的话题。时至今日,高考虽然整体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但其自身的弊端也开始遮不住。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胜防的高考移民,种种乱象频出,让来自权势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上好大学。尤为重要的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断拉大。当然,这不是能用几个段落就能说清楚的问题。 如何让高考可以持续实现社会的流动,不至于窒息社会发展的活力呢?在高考标语激起的舆论涟漪后,我们不能不省思这一点。无论

如何,高考标语依旧是莘莘学子最后的励志想象,我们不妨呵护年轻人的这份想象吧。


相关内容

  • 河北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1)
  • 河北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9日02:39 新京报 衡水中学,贴满清华北大学生 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宋识径 摄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这句口号写在衡水中学高三教室里. 作为"衡水模式& ...

  • 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
  • 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 衡水中学,贴满清华(微博)北大学生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宋识径 摄衡水中学的学生在跑操,这被称为"天下第一操".资料图片衡水中学教学楼里的2010年高考(微博)倒计时牌和标语.标语每年不同. 资料图片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q ...

  • 致夏令营学员家长的感谢信
  • 尊敬的家长: 您好! xx年李阳疯狂英语云南第十一届国际夏令营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个时刻,我们谨代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孩子交给我们,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更要感谢您对孩子教育的不断付出! xx年7月,我们成功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封闭强化集训营(夏令营) ...

  • 高考励志口语
  • 1.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2.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拼搏比理想更现实 满怀信心,志在必得 3.愿你的未来奏响一路凯歌":"为40岁做准备":"再一次,为你喝彩! 4.第二条可能是要我们通过努力考取好的大学,为将来40岁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5 ...

  • 中考激励语
  • 中考激励语 中考励志标语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唐辉忠 1. 心无旁鹜 志在必得 24.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2. 十年一博六月梦,赢得寒窗锦绣程. 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3. 不思,故无惑:不求,故无得:不问,25.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 故无知. 4. 既然选择了 ...

  • 高三备考措施
  • 2012届高三普通班高考备考措施 (2012年11月 日) 曹军杰 为搞好普通班复习备考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低起点,低重心.小步子.抓管理.重落实"的教学及管理理念.开学之初,我们认真分析了本届学生现状(这就是,圣光班学生成绩好.接受能力强,'喂得 ...

  • 班级高考励志标语的"三化"目标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级高考励志标语的"三化"目标 作者:李晓莉 朱彦体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03期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要素,往往以其富有个性的承载形式,异彩纷呈.班级高考励志标语作为毕业班文化特有的元 ...

  • 高三班级口号集锦
  • 高三教室标语走红: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此生只为高考狂 冲进重点孝爹娘 高考前这些天,各种冲刺标语集体大爆发,拼命型.励志型.文艺型层出不穷 这些标语你认同吗?你当年高考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标语? 如果你还见过更好玩的高考标语,欢迎你随手拍下来,@河南商报晒晒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役,高考标 ...

  • 自我暗示创优法
  • 作者:卢克谦 河池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8年10期 "自我暗示创优法"是一种学习辅助方法.它通过主体简便易行的操作,调动起主体本身潜在的能量,转化为学习的力量源泉,进而促成主体学习的主动和成绩的提高.经笔者的可行性论证,并多次组织实验,证明该方法立论正确,科学性强,效果显著,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