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地发展规划

博野县2006年-2007年四大基地建设

发展规划

博野县农林局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夯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迈大步”的要求,为加快我县农业发展,搞好“四大基地”建设,特制定“四大基地”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和高效农业,引导农民改变经营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向科技要效益,以调整谋发展,通过抓“四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村早日实现小康。

二、四大基地发展现状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现有龙头企业4个,其中粮食加工龙头企业1个,花生加工龙头企业1个,蔬菜龙头企业2个,龙头企业2005年销售额达到4万元,利税2800元,产业化经营率50%。

2、蔬菜、苗木花卉基地。一是蔬菜面积9.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7万亩,年产蔬菜23吨,为龙头企业提供蔬菜加工原料18吨;二是优质果品花卉苗木基地。果品面积

3.2万亩,优质果品基地面积1.5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1550

万元,花卉苗木基地面积2.2万亩,年产值1800万元。三是优质小麦基地面积6.5万亩,产量2.6万吨。

3、畜牧养殖加工基地。

4、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现有东王各庄花生交易市场、八里庄瓜菜、苗木综合市场,南小王黄瓜辣椒市场,各类协会、中介组织35个,从业人员2600人,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达1.6亿元。

三、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单位:万亩、万吨、万元、个

(二)重点工作

1、抓品种更新,扩大蔬菜基地面积

我县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到9.5万亩,主要分布在博野镇、南小王乡和程委镇,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23万吨,龙头企业消化18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今后三年,要按照龙头企业和市场要求,更换适销对路品种,黄瓜主要发展津春5号、幸丰等,白萝卜发展日本大根,胡萝卜发展日本改良黑田5寸、7寸等品种。到2007年,全县蔬菜基地发展到10万亩,其中棚室蔬菜发展到1.5万亩,蔬菜品种包括脱水菜和腌渍菜,产值达到1.8亿元。

2、注册品牌、更新品种、稳固果品苗木花卉基地。 果品基地以博野镇的沙沃、王营、杜各庄和南小王的大北河优质梨,程委镇的凤凰堡优质桃等示范园区为重点,通过大搞储运增值,注册品牌商标,发挥品牌效益。到2007年,全县果树面积发展到3.5万亩,其中优质果品面积达3万亩,年果品产量3万吨,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

苗木花卉基地以城东乡万亩示范区为重点,压缩柳树、杨树面积,大力发展紫叶李、矮樱、香花槐、法桐等适销对路品种,全县苗木面积稳定在2.2万亩,2005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到2007年销售收入2200万元。

3、调优品种,稳固关系,做强优质小麦基地。

优质小麦以小店、东墟、北杨村乡示范区为重点,发展优质饼干专用麦,2005年发展到10万亩,到2007年全县优质麦和优质饼干专用麦,发展到15万亩,产量6.2万吨。

4、抓完善提高,加强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通过对东王各庄花生米市场、南小王黄瓜辣椒市场、八里庄瓜菜花木综合市场进行扩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秩序,增强了辐射能力。二是在县城附近建一个大型蔬菜果品等农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发展壮大农产品销售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苗木专业运销公司、西瓜协会、蔬菜营销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民间流通组织,到2007年发展到60个,从业人员达5000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组织果品、西瓜、蔬菜等农产品交易量14万吨,交易额达7000万元。花生米交易量6万吨,交易额达1.8亿元。

5、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现实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的方法,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在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是严管源头,狠抓基地。对南小王乡、博野镇的花生,小店镇、东墟乡、北杨村乡的优质专用小麦,博野镇、南小王乡、程委镇的蔬菜、瓜果等4个无公害生产区域,统一树立标牌、标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明确管理和技术责任,推动标准化生产健康发展。

6、以锻造出口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 引导龙头企业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延长农业产业链,发

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农产品出口。一是“出口关”。即引导出口创汇企业开发自己特色产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鼓励博江公司、麦可公司、外贸花生米加工厂等出口创汇企业与国际市场加快对接,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通过以会招商,以会促商,以会促销,扩大国外业务往来,加快我县农产品国际化进程。二是“进口关”。即严把出口企业加工原材料的质量关。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一体化思路,引导龙头企业与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对接。农户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企业加工要求的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标准化生产。企业为农户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产品贮运、种子优惠等服务,并以适当的保护价格进行收购。一是加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竞争能力。重点抓好麦可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脱水菜扩建项目和1.5亿元的二期真空冷冻干燥食品项目;抓好博通公司四期改造后期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3条生产线建设和年产6万吨的面粉厂建设,逐步形成我县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将博通公司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企业和效益企业。抓好博江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小包装成品菜生产线建设。二是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依靠招商引资新建龙头企业。引导外商、企业和私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加大对南小王乡、博野镇47家小型腌制厂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增加腌制数量,转化农产品初

级形态,逐步提升档次,扩大出口创汇数量,使其中5家发展成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四、主要措施:

(一)、积极探索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合同、服务和产权为纽带,把三者之间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博江公司、县外贸花生米加工厂为主的“外商+公司+农户”型,以博通公司、麦可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型,以苗木购销公司、西瓜专业协会等为龙头的“市场+中介+农户”型,以刘陀店果品协会为主的“支部+协会”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打造博野品牌,创出名牌产品。

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是否创出了名牌产品,是否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经营。结合博野实际,通过提高质量、开拓市场、创新管理等有效措施,在叫响“博通”牌饼干、“世博”牌蔬菜、“盛旺”牌酱菜、“菜缘”牌腌制菜、“农得实”牌果品,积极谋划优质梨、特色菜等优势产品的品牌申报,以品牌集中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抓班子,带队伍,大力实施教兴农战略。

一是按照“夯基础、创业绩、进位次、争一流”的要求,抓好班子建设,带出一流队伍,为“三农”搞好优质服务。二是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搞第二职业,可以领办农业企业,可以与农业企业签订合同,实行有偿服务。继续加强和拓宽与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县成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设农业课堂,加强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专业户、农民群众的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粮食、蔬菜、苗木花卉、果品等各个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形成生产新优势。四是大力推广各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等,做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四)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抓好土地承包的续包工作;二是推动土地经营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合理、有序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民营企业流转、实行规模经营。

(五)增加农民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凡属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如水利、农村电网、农村公路、高科技、农村经

济发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参与投入,凡属合乎国家政策规定的农业农产品加工项目,以经营者投资为主,财政、信贷扶持为辅;凡属一般的经营性项目应由经营者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建立投资激励机制,信贷利率、收费、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个人、企业经营者、外商、引资开发农业项目。三是健全投资责任和风险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使经营者自担风险、依法经营,真正成为投融资主体。四是建立投资中介机构,健全多渠道投资,引资机制,强化对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约束。五是引进市场机制,改革金融信贷体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项目经营者共同投资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银行等农业相结合的资金融通新机制。

(六)切实加强对四大基地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县四大基地的发展,设立四大基地发展规划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认真研究和解决四大基地建设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四大基地规划落到实处。

2005年8月15日

博野县2006年-2007年四大基地建设

发展规划

博野县农林局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夯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迈大步”的要求,为加快我县农业发展,搞好“四大基地”建设,特制定“四大基地”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和高效农业,引导农民改变经营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向科技要效益,以调整谋发展,通过抓“四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村早日实现小康。

二、四大基地发展现状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现有龙头企业4个,其中粮食加工龙头企业1个,花生加工龙头企业1个,蔬菜龙头企业2个,龙头企业2005年销售额达到4万元,利税2800元,产业化经营率50%。

2、蔬菜、苗木花卉基地。一是蔬菜面积9.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7万亩,年产蔬菜23吨,为龙头企业提供蔬菜加工原料18吨;二是优质果品花卉苗木基地。果品面积

3.2万亩,优质果品基地面积1.5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1550

万元,花卉苗木基地面积2.2万亩,年产值1800万元。三是优质小麦基地面积6.5万亩,产量2.6万吨。

3、畜牧养殖加工基地。

4、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现有东王各庄花生交易市场、八里庄瓜菜、苗木综合市场,南小王黄瓜辣椒市场,各类协会、中介组织35个,从业人员2600人,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达1.6亿元。

三、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单位:万亩、万吨、万元、个

(二)重点工作

1、抓品种更新,扩大蔬菜基地面积

我县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到9.5万亩,主要分布在博野镇、南小王乡和程委镇,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23万吨,龙头企业消化18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今后三年,要按照龙头企业和市场要求,更换适销对路品种,黄瓜主要发展津春5号、幸丰等,白萝卜发展日本大根,胡萝卜发展日本改良黑田5寸、7寸等品种。到2007年,全县蔬菜基地发展到10万亩,其中棚室蔬菜发展到1.5万亩,蔬菜品种包括脱水菜和腌渍菜,产值达到1.8亿元。

2、注册品牌、更新品种、稳固果品苗木花卉基地。 果品基地以博野镇的沙沃、王营、杜各庄和南小王的大北河优质梨,程委镇的凤凰堡优质桃等示范园区为重点,通过大搞储运增值,注册品牌商标,发挥品牌效益。到2007年,全县果树面积发展到3.5万亩,其中优质果品面积达3万亩,年果品产量3万吨,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

苗木花卉基地以城东乡万亩示范区为重点,压缩柳树、杨树面积,大力发展紫叶李、矮樱、香花槐、法桐等适销对路品种,全县苗木面积稳定在2.2万亩,2005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到2007年销售收入2200万元。

3、调优品种,稳固关系,做强优质小麦基地。

优质小麦以小店、东墟、北杨村乡示范区为重点,发展优质饼干专用麦,2005年发展到10万亩,到2007年全县优质麦和优质饼干专用麦,发展到15万亩,产量6.2万吨。

4、抓完善提高,加强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通过对东王各庄花生米市场、南小王黄瓜辣椒市场、八里庄瓜菜花木综合市场进行扩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秩序,增强了辐射能力。二是在县城附近建一个大型蔬菜果品等农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发展壮大农产品销售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苗木专业运销公司、西瓜协会、蔬菜营销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民间流通组织,到2007年发展到60个,从业人员达5000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组织果品、西瓜、蔬菜等农产品交易量14万吨,交易额达7000万元。花生米交易量6万吨,交易额达1.8亿元。

5、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现实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的方法,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在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是严管源头,狠抓基地。对南小王乡、博野镇的花生,小店镇、东墟乡、北杨村乡的优质专用小麦,博野镇、南小王乡、程委镇的蔬菜、瓜果等4个无公害生产区域,统一树立标牌、标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明确管理和技术责任,推动标准化生产健康发展。

6、以锻造出口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 引导龙头企业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延长农业产业链,发

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农产品出口。一是“出口关”。即引导出口创汇企业开发自己特色产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鼓励博江公司、麦可公司、外贸花生米加工厂等出口创汇企业与国际市场加快对接,积极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通过以会招商,以会促商,以会促销,扩大国外业务往来,加快我县农产品国际化进程。二是“进口关”。即严把出口企业加工原材料的质量关。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一体化思路,引导龙头企业与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对接。农户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企业加工要求的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标准化生产。企业为农户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产品贮运、种子优惠等服务,并以适当的保护价格进行收购。一是加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竞争能力。重点抓好麦可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脱水菜扩建项目和1.5亿元的二期真空冷冻干燥食品项目;抓好博通公司四期改造后期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3条生产线建设和年产6万吨的面粉厂建设,逐步形成我县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将博通公司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企业和效益企业。抓好博江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小包装成品菜生产线建设。二是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依靠招商引资新建龙头企业。引导外商、企业和私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加大对南小王乡、博野镇47家小型腌制厂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增加腌制数量,转化农产品初

级形态,逐步提升档次,扩大出口创汇数量,使其中5家发展成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四、主要措施:

(一)、积极探索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合同、服务和产权为纽带,把三者之间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博江公司、县外贸花生米加工厂为主的“外商+公司+农户”型,以博通公司、麦可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型,以苗木购销公司、西瓜专业协会等为龙头的“市场+中介+农户”型,以刘陀店果品协会为主的“支部+协会”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打造博野品牌,创出名牌产品。

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是否创出了名牌产品,是否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经营。结合博野实际,通过提高质量、开拓市场、创新管理等有效措施,在叫响“博通”牌饼干、“世博”牌蔬菜、“盛旺”牌酱菜、“菜缘”牌腌制菜、“农得实”牌果品,积极谋划优质梨、特色菜等优势产品的品牌申报,以品牌集中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抓班子,带队伍,大力实施教兴农战略。

一是按照“夯基础、创业绩、进位次、争一流”的要求,抓好班子建设,带出一流队伍,为“三农”搞好优质服务。二是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搞第二职业,可以领办农业企业,可以与农业企业签订合同,实行有偿服务。继续加强和拓宽与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县成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设农业课堂,加强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专业户、农民群众的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粮食、蔬菜、苗木花卉、果品等各个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形成生产新优势。四是大力推广各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等,做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四)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抓好土地承包的续包工作;二是推动土地经营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合理、有序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民营企业流转、实行规模经营。

(五)增加农民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凡属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如水利、农村电网、农村公路、高科技、农村经

济发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参与投入,凡属合乎国家政策规定的农业农产品加工项目,以经营者投资为主,财政、信贷扶持为辅;凡属一般的经营性项目应由经营者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建立投资激励机制,信贷利率、收费、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个人、企业经营者、外商、引资开发农业项目。三是健全投资责任和风险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使经营者自担风险、依法经营,真正成为投融资主体。四是建立投资中介机构,健全多渠道投资,引资机制,强化对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约束。五是引进市场机制,改革金融信贷体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项目经营者共同投资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银行等农业相结合的资金融通新机制。

(六)切实加强对四大基地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县四大基地的发展,设立四大基地发展规划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认真研究和解决四大基地建设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四大基地规划落到实处。

2005年8月15日


相关内容

  • 四大工业基地练习题
  • 四大工业基地练习题 1.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基地: 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 (2)A.C两工业区都分布有钢铁工业,但建立的基础不同. A工业区建立钢铁工业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 ...

  •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2009年10月17日 17:15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物华天宝的中原大地.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成为悠久中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蜚声中外的历史名医在河南长期生活行医.同时,河南也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种类和储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药 ...

  • 中国四大家纺产业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 中国四大家纺产业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我国的家纺行业发展很快,不管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江苏南通和山东文登,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浙江余杭和海宁,家纺行业在这四个地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四大家纺产业基地,并且每个地区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浙江余杭 发展时间:20世纪80年开始起步发展至今 规模以上企业 ...

  • 中国四大工业区
  •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 特点: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 发展条件:①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②便利的 ...

  • 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我们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回顾了阳泉市结构调整三年的不平凡历程,总结了以调整结构为主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到xx年全市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见效的盘子,表彰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阳泉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起步于"九五"末全市经济 ...

  • 大众宁波新基地已开始招人华为给出优秀员工四大标准·都市快报
  • 汽车.IT行业招聘人数不断增加,薪酬诱人 大众宁波新基地已开始招人华为给出优秀员工四大标准 2012-10-12 上海通用的宣讲会一结束,人事经理马上被同学们围住,手上塞满了简历. 记者 胡信昌 摄 ■大公司校园招聘季④ 记者 徐斌 胡信昌 这段时间,国内外很多大公司在浙大开设校园招聘宣讲会,每天都 ...

  •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txt "我羡慕内些老人 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 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幕:2003年底,呼和浩特市举行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交流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一番讲话赢得与会的浙江各级领导一片掌声.他说,内蒙古近几年将新 ...

  • 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测评验收工作汇报
  • 现在,就平凉市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市情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辖崆峒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102个乡镇,1529个村.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2.7万亩,总人口226万.主要市情特点 ...

  • 中国宝武成立大会在沪召开,四大钢铁生产基地不含防城港
  • 12月1日,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重组后的中国宝武成立大会在上海宝钢大厦召开. 中国钢铁航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迎来了历史性时刻.12月1日上午10时,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重组后的中国宝武成立大会在上海宝钢大厦召开.这是继今年9月份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文批准两家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