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答案

众望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第8课《短文两篇》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2.03 主备人:李成华 审核:

【学习目标】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了解想象的表现手法。

3.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总第 — 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相关背景:《日》和《月》这两篇短文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作者写《日》《月》,就是为此而发。

二、基础知识

1.生难字(注音并解释)

旸( ) 瞬( )

2.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撮

3.形似字(注音组词)

倘皓汤  

旸淌浩

三、合作学习:《日》

1.主旨感悟

《日》这篇优美的小短文,通过写 、 两个典型事例,赞美了他们 的精神,表达了自己 战斗决心。

明确:《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2.质疑交流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明确: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明确: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明确: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明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第二课时

四、合作学习:《月》

1.主旨感悟:

本文通过对 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 ,赞颂了 精神。

2.质疑交流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明确: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本文结尾一句:“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特色?你认为,“她”看到了什么人的影子?

明确:她是看到了自已的影子。追求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她,是以月亮为明镜,要用这明镜照出自已的倩影。

五.巩固拓展

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明确: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

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2.收集有关“日”“月”的诗文佳句。

众望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第8课《短文两篇》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2.03 主备人:李成华 审核:

【学习目标】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了解想象的表现手法。

3.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总第 — 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相关背景:《日》和《月》这两篇短文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作者写《日》《月》,就是为此而发。

二、基础知识

1.生难字(注音并解释)

旸( ) 瞬( )

2.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撮

3.形似字(注音组词)

倘皓汤  

旸淌浩

三、合作学习:《日》

1.主旨感悟

《日》这篇优美的小短文,通过写 、 两个典型事例,赞美了他们 的精神,表达了自己 战斗决心。

明确:《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2.质疑交流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明确: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明确: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明确: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日》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明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第二课时

四、合作学习:《月》

1.主旨感悟:

本文通过对 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 ,赞颂了 精神。

2.质疑交流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明确: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本文结尾一句:“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特色?你认为,“她”看到了什么人的影子?

明确:她是看到了自已的影子。追求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她,是以月亮为明镜,要用这明镜照出自已的倩影。

五.巩固拓展

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明确: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

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2.收集有关“日”“月”的诗文佳句。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阅读是学生搜集课外知识.储存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短文阅读分析题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随着短文阅读题目在试卷中比重的增大,主观题的测试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看到许多学生拿着试卷一筹莫展,我很想再唠叨几句关于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的答题技 ...

  • 2014成都中考英语题型变化
  • 2013成都中考英语题型变化趋势 及新题型应对策略 题型变化趋势 A 卷 A卷(100分)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共25小题,计25分) 一. 听句子,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语.每题念两遍.(共6小题,每小题1分:计6分) 二. 听句子,选择与你听到的句子意思相符合的图片, 并在答题卡上将代表图片 ...

  •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反映了学生直接应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试题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主要通过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种题型.阅读理解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4)根据短文内容, ...

  • 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英 语) 听力测试与笔试题型 听力部分(30分) Ⅰ. 听句子(5分) 听5个单句,从所给图片中选出与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相近)的图片.共5小题.每个单句读两遍. Ⅱ. 听对话(15分) 共两节.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

  • 听力长对话技巧
  • 二.长对话 长对话虽然也采用两人日常对话的形式,但是与短对话有很大的区别.长对话不仅字数大幅增多,约200~300单词,而且在难度上也大大提高.短对话涉及的只是一个"点",而长对话涉及的则是一个"面".短对话的答案一般是"显而易见"的,而长 ...

  • 我爱漓江阅读答案
  • 篇一:我爱漓江阅读答案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 ...

  • 中考英语做题方法
  • [解题指导] 2016年深圳英语中考试题的词汇选择题与去年相同,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理 解与运用能力. 词汇选择题还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依然是对划线部分进行替换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也仍旧包括两种类型(单词释义和词汇运用).该题型考查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及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做好词汇选择题,首先 ...

  • 中考英语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 初中英语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英语听力题解题技巧 一.听力技巧之--听辨单词类的答题技巧 此类题的出题形式多是听句子,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所听句子里含有的那个单词.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是这样的: 1.先浏览一遍题干,注意比较它们在发音上的不同之处, 这样在听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这个不同之处,从而迅速作答. ...

  • 三年级听力阅读训练(含听力短文和答案)
  • 练习一: 一.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短文主要写了喜鹊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喜鹊的双肩和尾部是乌黑的. ( ) ⑵.紫白两色,把喜 ...

  • 狮子守门短文阅读答案
  • 篇一:狮子守门短文阅读答案 篇二:狮子守门短文阅读答案 篇三:狮子守门短文阅读答案 短文<狮子守门>中的石狮子看上去长一个样,其实 守在不 同大门的石狮 是有差别的,有什么差别?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短文<狮子守门>中的石狮子看上去长一个样,其实 守在不 同大门的石狮 是有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