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模范事迹,从网络上学习了黄静华的事迹材料,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从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学生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xx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如书中提到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许许多多的老师的模范事迹,从网络上学习了黄静华的事迹材料,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从这些师德高尚的教师,无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师德修养重在修炼,重在实践。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黄静华,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学生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
xx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如书中提到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