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土壤

第七节 土 壤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理解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 2.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壤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万物土中生

一、土壤及其肥力特性 (对“土”字有形象的解释。请大家读3.46图。)

1.土壤与土地的区别

土地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类型,还包括沙漠、石山、荒地等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有多大,土地面积就有多大。

而土壤的范围比土地要小。它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可见,土壤包含在土地中。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处于四大圈层相互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二,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第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肥力。

3.土壤的肥力特性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什么是土壤肥力呢?

4.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矿物质——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矿物养分: 来源。“骨骼” 土壤有机质——集中在地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氮素

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流动性大。两者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理想土壤?图3.48给出了一个标准。

5.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方面,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即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另一方面,土壤是一种可更新资源,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须合理使用和保护。否则,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变成荒漠。

二、土壤的形成 生物因素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这其中包括三个过程或三个阶段:

(1)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3)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形成腐殖质。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土壤肥力的形成

(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在地壳中的岩石风化后,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一

部分分解被淋失到地壳深处,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到体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枯枝落叶落到地表,合成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形成土壤肥力,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改良,肥力不

断提高。

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课后作业]

1.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是由土和肥等物质组成的

B.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C.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D.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D

2.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其中构成土壤骨骼或框架的是( )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答案:B

3.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

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生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

C.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

D.人类活动的参与

答案:B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降水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C

5.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B.土层的疏松程度

C.土壤颗粒的大小 D.水分的多少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属于耕作土壤的是( )

A.红壤 B.黑钙土 C.水稻土 D.棕壤

答案:C

7.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分布于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B.所谓土壤肥力,就是指能够调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

热量的能力

C.矿物质经风化分解能够把原来固结在矿物中的养分元素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因此

矿物质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D.肥沃的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比较疏松,孔隙度小,便于通气、透水

答案:C

8.有关土壤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风化作用是主导作用

B.土壤中每种成分都有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

C.气候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对母质起着改造作用

答案:D

9.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

(2)土壤水分和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 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

(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 和 ,既能 ,又能 。

答案:(1)矿物质 有机质 (2)空气 气候条件

(3)水分 空气 热量 通气透水 蓄水保温

第七节 土 壤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理解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 2.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壤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万物土中生

一、土壤及其肥力特性 (对“土”字有形象的解释。请大家读3.46图。)

1.土壤与土地的区别

土地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类型,还包括沙漠、石山、荒地等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有多大,土地面积就有多大。

而土壤的范围比土地要小。它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可见,土壤包含在土地中。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处于四大圈层相互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二,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第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肥力。

3.土壤的肥力特性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什么是土壤肥力呢?

4.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矿物质——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矿物养分: 来源。“骨骼” 土壤有机质——集中在地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氮素

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流动性大。两者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理想土壤?图3.48给出了一个标准。

5.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方面,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即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另一方面,土壤是一种可更新资源,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须合理使用和保护。否则,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变成荒漠。

二、土壤的形成 生物因素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这其中包括三个过程或三个阶段:

(1)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3)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形成腐殖质。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土壤肥力的形成

(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在地壳中的岩石风化后,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一

部分分解被淋失到地壳深处,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到体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枯枝落叶落到地表,合成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形成土壤肥力,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改良,肥力不

断提高。

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课后作业]

1.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是由土和肥等物质组成的

B.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C.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D.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D

2.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其中构成土壤骨骼或框架的是( )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答案:B

3.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

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生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

C.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

D.人类活动的参与

答案:B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降水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C

5.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B.土层的疏松程度

C.土壤颗粒的大小 D.水分的多少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属于耕作土壤的是( )

A.红壤 B.黑钙土 C.水稻土 D.棕壤

答案:C

7.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是分布于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B.所谓土壤肥力,就是指能够调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

热量的能力

C.矿物质经风化分解能够把原来固结在矿物中的养分元素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因此

矿物质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D.肥沃的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比较疏松,孔隙度小,便于通气、透水

答案:C

8.有关土壤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风化作用是主导作用

B.土壤中每种成分都有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

C.气候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对母质起着改造作用

答案:D

9.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

(2)土壤水分和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 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

(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 和 ,既能 ,又能 。

答案:(1)矿物质 有机质 (2)空气 气候条件

(3)水分 空气 热量 通气透水 蓄水保温


相关内容

  •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
  • 1 高一地理必修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 140亿 光年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地球 和月球 木星. 恒星世界 ...

  •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2
  • 第四单元 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 ...

  • 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
  • 淄博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一地理组 第Ⅰ卷(选择题70分,每小题2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关专家指出,今后我国人口发展仍将面临着"三大高峰"和"五大难题& ...

  •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 阳光家教网 http://bj.ygjj.com 高一生物学 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 ...

  • 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22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1. 目前,我国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 A .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 .第三级阶梯 D .沿海地区 解析: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全国三大平原,水热配合较好,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分布在那里. 答案:C 2.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 A .河流的中下游平 ...

  • 高一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2
  •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 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以实例对上一节所揭示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进 ...

  • 河田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测试题(三)(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河田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测试题(三)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B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 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

  •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1. 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 A .矿物 B.矿产 C.矿石 D.岩石 2.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 A .石油 B.天然气 C.汞 D.石英 3. 下列有关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矿物就是岩石 ②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③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 ...

  •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一地理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