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挫折综合症的表现及应对

题目: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表现及应对

内容摘要: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挫折,挫折对年幼且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尤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面对挫折,我们焦虑、愤怒、烦躁、愁苦、冷漠、退化等。它能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能破坏青少年的心理平衡,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扰工作,学习。为了让青少年走出困境,将挫折看成人生的一次成长,更好的发挥其正面作用。就此,让我们来正确的对待挫折。认清挫折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深入的了解青少年对挫折的一种心理状态,用耐挫折教育帮助青少年重新振作,通过各种认识进行耐挫折教育。正确的去面对青少年遭遇挫折征的引导和教育,让挫折变为青少年成长的一次切身经历,成为其成功的垫脚石,文中,我们将对此上种种问题给予一一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挫折综合征、挫折情况、耐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挫折,挫折对年幼且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尤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那么什么是挫折?简单的说,挫折就是失败,失利。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在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和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体验。

经不住生活和学习中失败的打击,青少年就会在精神上产生消极退缩情绪,后果严重的就会使青少年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其再也不敢前进一步,解除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会青少年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让他们勇于面对失败,让挫折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因此我们更应该从青少年自身一些特点出发,认清挫折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及对青少年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伤害,给予客观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和客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帮助他们更扎实、更稳妥、更迅速的前进。

一、认清青少年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

挫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自我评价倾向性的推动下,根据社会期望,自我抱负水平对自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产生的,造成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有动机和明确的行为目标。

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没有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挫折的产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尤其突出,为了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不择手段,在其过程中无法顺利达到既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受挫心理,因为青少年还正处于发展期,各项思维和能力也都不够健全,易冲动。例如:有些学生在刚进入中学就制定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目标,而过程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又如:有些青少年为得到老师的赞扬,而积极主动争取参加义务打扫卫生的活动。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为。

个体所感受的现实的挫折是在他采取一定手段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预期目标的实际行为行动中产生的,没有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动,即使目标再高远,动机在强烈,也不会产生挫折感或只能产生想象中的挫折感,也就是说,青少年为了自身的一些需要和达到既定的目标,在采取行动或手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挫折心理,如果没有了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挫折就无法产生或构不成挫折。

3、有挫折情境的发生

如果动机和目标能顺利获得满足或实现,就无所谓挫折,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但通过改变行为,绕过阻碍达到目标或阻碍不能克服但能及时改变目标和行动方向,也不会产生挫折,只有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受阻但又不能逾越时,才构成挫折情境。只是尝试而没有达到则不构成挫折情境,如有的青少年一上初中就定下目标,要考重点高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取,这样就形成了他的挫折情境,如果他仅仅把考取重

点高中当作一种尝试,即使没有考取,也构不成挫折情境。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

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和认识,如果客观阻碍存在,但人们主观上并无知觉,就不会构成挫折,即所谓的青少年在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即使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或不便,但青少年从客观上并没有对此有所知觉,也就是没有意识到挫折情境的发生和存在,我想这样将不会构成青少年的受挫心理。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对挫折而言,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具体来说行为主体受挫后,往往有焦虑、紧张、愤懑等反应,青少年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健全,对待事情也不够稳重,顾虑周全,因此,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来表达对自身和对挫折产生的不满。 其实,挫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因挫折而产生一时的沮丧是正常的反应,但

如果老是对失败的阴影挥之不去,老是为此唉声叹气。并失去进一步拼搏的勇气和信心,那就是陷进了挫折综合征的泥潭,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为了让青少年更好的走出或认清挫折综合征,其反应如下:

⑴、常常焦虑不安,焦虑是个体受挫折时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躁动不安,并伴有心悸、出汗、呼吸不均、血压上升等生理反应,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对激发潜能提高活动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焦虑则会给心身带来危害,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⑵、喜欢攻击人,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攻击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击,即个体在遭受挫折后,将愤怒直接指向造成其挫折的人和事,另一种是转向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其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与挫折无关的其他对象,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其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与挫折无关的其他对象,攻击虽然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不仅消除不了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并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⑶、对人冷淡,冷漠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表现出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而隐蔽的心理反应,常在个体不堪忍受挫折和失败,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施且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时发生,冷漠并不含愤怒,而且将愤怒压抑在内心深处,通常比攻击对心身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⑷、固执己见,固执是个体受挫后一意孤行的重复某种行为或坚持某种想法,尽管这种重复或坚持并无什么成效,但仍要继续下去,其结果往往使个体错过改变困境的机会,在挫折中越陷越深。

⑸、爱找合理化借口,合理化借口是指个体通过选择一些合理的理由或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心理困扰,以减轻精神痛苦的方式,人们常说:“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葡萄是酸的”,就是这种反应的写照,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困扰,但多数时候只是起到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妨碍个体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6)过分压抑,压抑是指个体将不愉快的经历或引发焦虑的念头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当中,不在想起,不再回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过分压抑往往会以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用耐挫折教育帮助青少年重新振作起来

“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挫折和失败在青少年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作为家长,首先自身要认识到对青少年耐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要同时告诫青少年让他们懂得那些经不起挫折考验的人必然被淘汰。

一般来说,青少年面临的挫折多属于眼前的失败,指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失败和挫折,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耐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往往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他们基本上是独生青少年,平日是家长呵护的对象,缺乏应对挫折情境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家长应该让青少年具备以下观点:

● 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更为普遍,任何一个小小的经历都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受挫心理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客观性的问题如:生长的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自己如何对待挫折的心理等来决定。 ● 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而往往对其伤害最大且难以走出挫折状况的主要还是外部原因,如:家庭变故,遭受某种自然灾害,虽然造成其挫折情境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无非是给青少年不成熟的精神或思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内部原因只是自身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只要自己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用正确的方法疏导或排解,从而也就可以成功的战胜其挫折。

● 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其转化情况却是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在对待挫折时没有正确的去看待,只是一味的抱怨挫折所带来的不快任由其发展,没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挫折,而应该让挫折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那样挫折也就无关乎挫折了。

通过上面三种青少年对待挫折和应具备的观点来看,家长应该从小便培养青少年在头脑中储存挫折的信息和做好接受挫折的准备。

2、通过认识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家长对他们进行的耐挫折教育不能空洞,抽象,可以利用报纸、杂志刊载的、现实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这些挫折主要包括三类:

⑴自然环境挫折,大自然一旦发生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无力,但如果此时人的耐 挫折力强,最终仍能实现“人定胜天”可以讨论组织“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等。

⑵社会环境挫折,由于社会条件的种种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但如果对此心理准备不足,也可能导致挫折,如可以在青少年参加学生会干部差额选举投票前开展“假如我落选”的讨论,以防患于未然。

⑶个体需要挫折,当青少年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可开展相应的耐挫折教育的主题活动,让青少年懂得动机和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坦然。

3、利用挫折体验进行耐挫折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有助于成年有效地适应环境,正所谓“逆境成才”,因此,家长可联合学校老师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为青少年创设受挫情境,这类活动形式颇多,如:远足、野营、登山、支农、学工、军训等。家长还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

4、注意利用榜样教育进行耐挫折教育

社会学习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以模仿为天性的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华罗庚,战胜疾病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发聋振聩的鼓舞力量。

5、青少年遭遇挫折后的引导和教育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家长应给予受挫青少年以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⑴、要青少年敢于正视现实,承认现实,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是家长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青少年认识现实,承认现实,应要求青少年多考虑主观因素,不要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要注意纠正青少年“自我感觉良好”的不承认主义态度。

⑵、帮助青少年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家长应帮助青少年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让青少年把眼前的不幸或挫折当成考验自己,磨练自己的大好机会,家长应教育青少年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要做一个强者。

⑶、用补偿的方法战胜挫折,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与阻碍,使青少年的目标无法实现时,父母可以教育青少年采取补偿法来达到目的,如: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的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⑷、用升华法来战胜挫折,青少年遇到挫折后,父母教育他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行为转变为符合社会期望的动机或行为,或者将低层次的目标追求引导到更高的目标追求之上,升华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由有的情感,使心理获得平衡,另一方面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因此,正确对待挫折是每一个青少年走向成才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被挫折所打倒,让挫折变为你成才路上的一个垫脚石,早日认清自我,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题目: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表现及应对

内容摘要: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挫折,挫折对年幼且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尤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面对挫折,我们焦虑、愤怒、烦躁、愁苦、冷漠、退化等。它能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能破坏青少年的心理平衡,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扰工作,学习。为了让青少年走出困境,将挫折看成人生的一次成长,更好的发挥其正面作用。就此,让我们来正确的对待挫折。认清挫折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深入的了解青少年对挫折的一种心理状态,用耐挫折教育帮助青少年重新振作,通过各种认识进行耐挫折教育。正确的去面对青少年遭遇挫折征的引导和教育,让挫折变为青少年成长的一次切身经历,成为其成功的垫脚石,文中,我们将对此上种种问题给予一一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挫折综合征、挫折情况、耐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挫折,挫折对年幼且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尤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那么什么是挫折?简单的说,挫折就是失败,失利。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在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和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体验。

经不住生活和学习中失败的打击,青少年就会在精神上产生消极退缩情绪,后果严重的就会使青少年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其再也不敢前进一步,解除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会青少年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让他们勇于面对失败,让挫折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因此我们更应该从青少年自身一些特点出发,认清挫折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及对青少年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伤害,给予客观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和客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帮助他们更扎实、更稳妥、更迅速的前进。

一、认清青少年综合征的由来和表现。

挫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自我评价倾向性的推动下,根据社会期望,自我抱负水平对自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产生的,造成青少年挫折综合征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有动机和明确的行为目标。

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没有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挫折的产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尤其突出,为了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不择手段,在其过程中无法顺利达到既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受挫心理,因为青少年还正处于发展期,各项思维和能力也都不够健全,易冲动。例如:有些学生在刚进入中学就制定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目标,而过程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又如:有些青少年为得到老师的赞扬,而积极主动争取参加义务打扫卫生的活动。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为。

个体所感受的现实的挫折是在他采取一定手段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预期目标的实际行为行动中产生的,没有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动,即使目标再高远,动机在强烈,也不会产生挫折感或只能产生想象中的挫折感,也就是说,青少年为了自身的一些需要和达到既定的目标,在采取行动或手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挫折心理,如果没有了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挫折就无法产生或构不成挫折。

3、有挫折情境的发生

如果动机和目标能顺利获得满足或实现,就无所谓挫折,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但通过改变行为,绕过阻碍达到目标或阻碍不能克服但能及时改变目标和行动方向,也不会产生挫折,只有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受阻但又不能逾越时,才构成挫折情境。只是尝试而没有达到则不构成挫折情境,如有的青少年一上初中就定下目标,要考重点高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取,这样就形成了他的挫折情境,如果他仅仅把考取重

点高中当作一种尝试,即使没有考取,也构不成挫折情境。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

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和认识,如果客观阻碍存在,但人们主观上并无知觉,就不会构成挫折,即所谓的青少年在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即使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或不便,但青少年从客观上并没有对此有所知觉,也就是没有意识到挫折情境的发生和存在,我想这样将不会构成青少年的受挫心理。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对挫折而言,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具体来说行为主体受挫后,往往有焦虑、紧张、愤懑等反应,青少年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健全,对待事情也不够稳重,顾虑周全,因此,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来表达对自身和对挫折产生的不满。 其实,挫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因挫折而产生一时的沮丧是正常的反应,但

如果老是对失败的阴影挥之不去,老是为此唉声叹气。并失去进一步拼搏的勇气和信心,那就是陷进了挫折综合征的泥潭,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为了让青少年更好的走出或认清挫折综合征,其反应如下:

⑴、常常焦虑不安,焦虑是个体受挫折时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躁动不安,并伴有心悸、出汗、呼吸不均、血压上升等生理反应,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对激发潜能提高活动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焦虑则会给心身带来危害,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⑵、喜欢攻击人,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攻击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击,即个体在遭受挫折后,将愤怒直接指向造成其挫折的人和事,另一种是转向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其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与挫折无关的其他对象,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其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与挫折无关的其他对象,攻击虽然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不仅消除不了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并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⑶、对人冷淡,冷漠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表现出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而隐蔽的心理反应,常在个体不堪忍受挫折和失败,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施且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时发生,冷漠并不含愤怒,而且将愤怒压抑在内心深处,通常比攻击对心身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⑷、固执己见,固执是个体受挫后一意孤行的重复某种行为或坚持某种想法,尽管这种重复或坚持并无什么成效,但仍要继续下去,其结果往往使个体错过改变困境的机会,在挫折中越陷越深。

⑸、爱找合理化借口,合理化借口是指个体通过选择一些合理的理由或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心理困扰,以减轻精神痛苦的方式,人们常说:“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葡萄是酸的”,就是这种反应的写照,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困扰,但多数时候只是起到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妨碍个体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6)过分压抑,压抑是指个体将不愉快的经历或引发焦虑的念头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当中,不在想起,不再回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过分压抑往往会以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用耐挫折教育帮助青少年重新振作起来

“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挫折和失败在青少年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作为家长,首先自身要认识到对青少年耐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要同时告诫青少年让他们懂得那些经不起挫折考验的人必然被淘汰。

一般来说,青少年面临的挫折多属于眼前的失败,指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失败和挫折,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耐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往往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他们基本上是独生青少年,平日是家长呵护的对象,缺乏应对挫折情境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家长应该让青少年具备以下观点:

● 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更为普遍,任何一个小小的经历都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受挫心理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客观性的问题如:生长的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自己如何对待挫折的心理等来决定。 ● 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而往往对其伤害最大且难以走出挫折状况的主要还是外部原因,如:家庭变故,遭受某种自然灾害,虽然造成其挫折情境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无非是给青少年不成熟的精神或思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内部原因只是自身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只要自己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用正确的方法疏导或排解,从而也就可以成功的战胜其挫折。

● 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其转化情况却是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在对待挫折时没有正确的去看待,只是一味的抱怨挫折所带来的不快任由其发展,没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挫折,而应该让挫折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那样挫折也就无关乎挫折了。

通过上面三种青少年对待挫折和应具备的观点来看,家长应该从小便培养青少年在头脑中储存挫折的信息和做好接受挫折的准备。

2、通过认识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家长对他们进行的耐挫折教育不能空洞,抽象,可以利用报纸、杂志刊载的、现实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这些挫折主要包括三类:

⑴自然环境挫折,大自然一旦发生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无力,但如果此时人的耐 挫折力强,最终仍能实现“人定胜天”可以讨论组织“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等。

⑵社会环境挫折,由于社会条件的种种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但如果对此心理准备不足,也可能导致挫折,如可以在青少年参加学生会干部差额选举投票前开展“假如我落选”的讨论,以防患于未然。

⑶个体需要挫折,当青少年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可开展相应的耐挫折教育的主题活动,让青少年懂得动机和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坦然。

3、利用挫折体验进行耐挫折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有助于成年有效地适应环境,正所谓“逆境成才”,因此,家长可联合学校老师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为青少年创设受挫情境,这类活动形式颇多,如:远足、野营、登山、支农、学工、军训等。家长还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

4、注意利用榜样教育进行耐挫折教育

社会学习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以模仿为天性的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华罗庚,战胜疾病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发聋振聩的鼓舞力量。

5、青少年遭遇挫折后的引导和教育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家长应给予受挫青少年以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⑴、要青少年敢于正视现实,承认现实,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是家长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青少年认识现实,承认现实,应要求青少年多考虑主观因素,不要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要注意纠正青少年“自我感觉良好”的不承认主义态度。

⑵、帮助青少年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家长应帮助青少年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让青少年把眼前的不幸或挫折当成考验自己,磨练自己的大好机会,家长应教育青少年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要做一个强者。

⑶、用补偿的方法战胜挫折,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与阻碍,使青少年的目标无法实现时,父母可以教育青少年采取补偿法来达到目的,如: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的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⑷、用升华法来战胜挫折,青少年遇到挫折后,父母教育他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行为转变为符合社会期望的动机或行为,或者将低层次的目标追求引导到更高的目标追求之上,升华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由有的情感,使心理获得平衡,另一方面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因此,正确对待挫折是每一个青少年走向成才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被挫折所打倒,让挫折变为你成才路上的一个垫脚石,早日认清自我,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关内容

  •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培养
  • 教育论坛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培养 郑溪璐 [摘要]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不仅对其个人产生重要的作用,也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重要影 响.本文根据社会适应行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和情感智力理论,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培养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适应适应行为 适应与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 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填空 一. 心理健康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距)"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二.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自成体系的工具,首推我国著名心理测量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郑日昌)教授研究和开发.经中国心理卫生协 ...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 ...

  • 引导高中生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 高中生正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转型阶段,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在自我认知.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是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本文论述高中生面对挫折的常见现象.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以及应对挫折的一些方法. 一.高中生面对挫折的脆弱表现 高中生普遍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他们的心理 ...

  • 关于心理健康
  •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方中学 金荷妹 摘要:现今,我们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 ...

  •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需要多方共同帮助化解!
  •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需要多方共同帮助化解!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存在的,只是程度和原因不同,那么,想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这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帮忙化解才行! 被泛化和庸俗化的成功导向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

  • 七年级思品下册全教案
  •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导学案 第一单元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得 一.所在单元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一框 二.授课学时 1学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 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地 ...

  • 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陈锡敏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陈锡敏 摘要: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根本,法制教育是保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法制教育:健全人格塑造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 ...

  • 心理健康测试题2
  • 1.以下是一位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在个案辅导时的一段对话学生:我下了那么多功夫,但为什么学习总是不好?老师:这说明你功夫未到位,还要再刻苦一些.这位教师没有做到有效() 选项3:共情 2.有人将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学习层次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以下哪个学习层次的学习效果最好() 选项4:习惯自如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