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

二战风云人物

校 区:

班内学号:

学 号:

姓 名:

院系专业:

第一题:........................................................................................................................................... 3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 ....................................................................................................... 3

根源一:传统 ................................................................................................................... 3

根源二: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 ....................................................................................... 4

根源三:现实政治的需要 ............................................................................................... 5

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过程 ....................................................................................................... 5

第一阶段:1933.1——1938.11 ....................................................................................... 6

第二阶段:1938.11——1942.1 ....................................................................................... 6

第三阶段:1942.1——1945.5 ......................................................................................... 7

第二题:........................................................................................................................................... 8

罗斯福总统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 ................................................................................... 8

具体设想 ........................................................................................................................... 8

希望联合国达到的效果 ................................................................................................... 9

对罗斯福总统的总体评价 ..................................................................................................... 10

第三题:......................................................................................................................................... 11 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为什么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侵略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

政策......................................................................................................................................... 11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 11

对日本绥靖政策的原因 ................................................................................................. 11

对欧洲绥靖政策的原因 ................................................................................................. 13

第四题:......................................................................................................................................... 13

简述开罗会议的内容 ............................................................................................................. 13

开罗会议的简要内容 ..................................................................................................... 13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 14

开罗宣言对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 ............................................................................. 15

第一题: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

犹太人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德国主导的系统化种族灭绝行动,共有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总遇难人数约有1,100万至1,700万人,此亦为二战中最为人熟悉的暴行之一。当时,在欧洲居住的犹太人约为900万,其中的2/3被害,当中包括100万犹太儿童,200万犹太妇女,以及300万犹太男子。在德国和德控制区,有超过40,000个设施被用于关押,控制和屠杀。而纳粹德国的首领就是希特勒。

根源一:传统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之一就是传统,在欧洲,或者说在古代基督教世界,迫害犹太人,其实早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共识”。它是由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绵延不绝互不相融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对犹太人的驱逐令。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无疑具有更为深厚的反犹历史背景。它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历史上的反犹文化理所当然地全被它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十九世纪下半叶,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和保罗·迪·拉加尔德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推动了民族主义运动。这

个运动使用了一种伪科学,即使用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将犹太人视为

与雅利安民族征服世界的对头。民族主义运动袭承了基督教反犹观

点,但不同的是,后者将犹太教视为一种宗教,而民族主义运动则将

犹太人视为一个民族。而在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民族主义及其种族主

义的伪科学十分普遍,被受到良好教育的专业阶层广泛接受,特别是

在民族不平等的意识形态上得到认可。1920年,作为民族主义运动

的衍生派系——纳粹党成立了,并将他们的反犹主义传承了下来。

根源二: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第二个根源就是他的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思

维,希特勒把欧洲传统的反犹思想,不断地极端化,将犹太人视为雅

利安人征服世界的对头,推向种族之间你死我活互不两立的一种“理

念”,直至变为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主义“理论”;这种“理论”

又变成德国人的理念,从而让整个德国疯狂起来。同时,将种族主义

科学化和理论化,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除来源于社会达尔文

主义之外,还有尼采的“权力的意志”。“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

存的“强力的意志”。他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

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

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

希特勒则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权力的意志”进一步推向极致,认

为“犹太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堕落的形象”;认为人类文明的衰亡,

不是因为经济或物质原因,而是统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结果,是

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渐丧失统治地位。为

了改变这种衰退,当代的雅利安人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血液。“屠

犹”成了通过恢复种族纯洁、复兴雅利安人文明的手段。

根源三:现实政治的需要

第三个根源就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了,一战以后,在整个的20世纪

20、30年代,德一直以“战败国”身份遭受以英、法为代表协约国

的制裁。《凡尔赛和约》使它丧失了大片国土和海外殖民地,军备受

控,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内有德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涨,外受

法、英等国的制约。在上述情况下,德国想要重新再起,唯一的策略

就是推行反共政策。反共不仅能镇压工人运动,稳定国内统治;更能

迎合英、法等协约国的反苏需要。希特勒正是看准了这一国内外矛盾

的结集点,就一箭双雕,把反犹与反共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法西

斯统治的建立与巩固,且能更容易受英、法等协约国的支持。在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后。纳粹就宣传“犹太

人将所有的钱都赚走了”,竭力挑起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不满。为了解

决财政困难,特别是后来为了发动、支持法西斯侵略战争,纳粹政权

需要剥夺犹太人的财富,这就需要以“屠犹”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

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过程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把他的种族主义付诸实施。总体

上通过“限制、剥夺犹太人的人权”,“迫害、驱赶和屠杀”,以及

“种族灭绝”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1938.11

第一阶段(1933.1——1938.11.):限制、剥夺犹太人的人权阶

段。

纳粹德国颁布诸多法令,限制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如禁止犹太人当公

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犹太人不得在新闻界、广播业、农业、

教育界、戏剧界、电影界工作;不准犹太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不得

向犹太人商店购买商品。这些反犹措施,极大地限制了犹太人在经济、

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使德籍犹太人成为“次等公民”。

可悲的是,在纳粹推行反犹运动过程中,竟然得到日耳曼社会的普遍

认可。广大普通德国人,纷纷自觉地与犹太人“划清界限”,甚至自

发地在一些面包店、肉铺、牛奶站、食店门口,挂上“犹太人不得入

内”的牌子。

第二阶段:1938.11——1942.1

第二阶段(1938.11——1942.1.):迫害、驱赶与屠杀阶段。

1938年11月9日夜,纳粹借口7日发生的驻法国大使馆三等秘

书冯•拉特,因德国驱赶犹太人引发的愤怒,被一犹太少年枪杀案件,

经过精心策划,公然炮制大规模排犹暴力事件,史称“水晶之夜”。

这天晚上,德国、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头,挥舞棍棒,对犹太

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抓。据统计有

36名犹太人当场被杀害,36名重伤,267座教堂被焚毁,7500余

家犹太人商店被捣,3万余名犹太男子在家中被抓捕,押往达豪、布

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经济损失仅

砸玻璃一项就高达600万马克!此后,纳粹的反犹暴力事件不断。

第三阶段:1942.1——1945.5

第三阶段(1942.1.——1945.5.)种族灭绝阶段。

1939年9月,希特勒开始对波兰的“闪击战”,1941年6月,

纳粹德国又发动了苏德战争。随着战线的推进,由纳粹党卫军最高头

目希姆莱亲自组建的“党卫队特别行动队”,随军专门执行“屠犹”

任务。

1942年1月2日,纳粹安全警察总监,主持秘密警察(盖世太保)

和刑事警察的海德里希,召集纳粹的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在柏林

附近的万湖开会,制订了大规模系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对犹太人实

施 “最终解决”方案。确定把能抓到的1100万欧洲犹太人全部消

灭,对一半是犹太血统的人,也要他们在“死亡和绝育”之间选择。

灭绝行动主要在波兰的特莱勃林卡、卢布林、奥斯威辛等集中营进行。

“旺湖会议”是纳粹德国全面实施灭绝犹太人的总屠杀令,据“党卫

队特别行动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证实,期间死于灭绝营的犹太人

多达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数有200万

第二题:

罗斯福总统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

通过对联合国历史的了解,我们得知联合国一词最初便来自于罗斯福,在1939年的美国国务院,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先使用了“联合国”一词,用于描述同盟国家,1942年1月1日,26国政府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一词得到首次正式使用。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召开,50国政府及诸多非政府机构参与并起草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当时的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及多数其他签署国共同批准了宪章,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在联合国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斯福总统对于联合国未来蓝图的构想 具体设想

罗斯福一直是热心于联合国成立的政治家和倡导者,虽然提出建立联合国是丘吉尔提出的,但是在美国参战之后,罗斯福成为组建联合国这样一个国际组织最热心的倡导者,他多次和斯大林、丘吉尔商讨讨论过这个问题,不仅如此,他还为个国际组织起了一个名字,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联合国,并设计了联合国的基本框架。当时,美、英、苏都同意建立联合国,这个地方没有分歧,但是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有着不同的看法。英国主张联合国应该设立欧洲、美洲和

太平洋理事会,形成一个三级的权利组织价构。而罗斯福强调未来的联合国必须是全球范围内的,必须是全球范围组织起来的,可以设立区域理事会,但是联合国最高机构必须是强有力的组织,由几个强国组成,否则将会出现没有效力的尴尬境地。任何一个强国任何一个大国家、都拥有否决权,这就是现在我们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雏形出来了。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详细地向丘吉尔和斯大林交换了自己对联合国未来的蓝图设想,就是未来的联合国由三部分组成,最低一级是全体代表大会,所有成员国组成。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安理会,安理会参加国有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参加,再加上几大洲的国家的代表,这个国家只处理殖民、教育、卫生、农业,但是它无权处理军事问题。最高一级是由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组成的四国警察委员会,这个四国警察就是他起的。这是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四国警察委员会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的威胁以及任何突发事件,四国警察委员会就是今天的常任理事国的原型

希望联合国达到的效果

罗斯福通过雅尔塔会议,为美国战后登上世界的霸主设计出一幅蓝图,希望美国通过大国合作政策,建立一个大国俱乐部,而由美国充当俱乐部的老板,然后去营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组织既可以防止苏英等国家利用区域组织建立势力范围,又可通过操纵多数票,对苏联和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使联合国成为大国合作对付

小国的工具,又可使美国充当苏英之间的仲裁者。从而确定美国的领导地位。

对罗斯福总统的总体评价

罗斯福总统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他通过践行其在1943年4月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构想的战后世界格局(强调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合作、建立联合国、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来扎实地确立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作用,在战时及战后为美国所扮演积极角色奠立了基础。罗斯福总统是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美国政治家,他对联合国的设计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理念,比如在联合国全体代表大会上,人人都有发言权,平等的,无论是几亿人口的大国还是几万人口的小国,发言一律平等,这他反映他的理想主义,而他所说的最高委员会,就是表现出对权利政治的追逐,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和对美国国家利益的维护,罗斯福总统尽管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去世了,但是他却给身后的继任者留下这笔丰富的政治遗产,为美国战后霸权结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伟大政治家实至名归

第三题:

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为什么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侵略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美国的绥靖政策,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美式的绥靖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同时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1917年参加协约国阵营,由于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政府在1920年代开始重新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

对日本绥靖政策的原因

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为了国内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和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这是抗战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源。

首先是要继续维持美日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摆脱灾难性的经济危机,193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方面在国内推行所谓罗斯福“新政”,另一方面想在对外贸易中寻求转嫁危机的良方。但3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并不利于美国,由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已形成了一道不

可逾越的经济壁垒,美国不得不把主要视线集中于拉美和远东地区。日本在美国对亚洲总输出中所占比例超过49%。在美国总进出口中日本占7.8%,而中国只占2%一3%。日本在美国对外投资中占2%一3%,而中国只占1%一2%。为了权衡经济利益的利弊,美国不得不考虑如何维持同日本的贸易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来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其次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在帝国主义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还是军事实力的对比。日本公然以武力入侵中国,一方面是对美国夺取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欲望的公开挑战,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军力尚不足以对抗日本采取的行动,

鉴于美国军事实力的不足,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期望在中国问题上对日暂时让步,以便等待有利的出击时间和地点。其实质正如毛泽东分析的“纵容战争,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为了收取渔人之利,美国在中国大

陆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同时,也相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扩建海军。 此外就“孤立”的孤立而言,也并非仅指美国自身的“孤立”,更大程度上是要把美洲变成一个以美国为首的、稳固的防御和进而对外扩张的基地。1937年间,尽管美国的世界战略还不清晰,但在对远东和欧洲的战争采取“中立”政策的同时,全力对拉美采取频繁的外交攻势则是显而易见的,从而防止德意日对拉丁美洲的全方位渗透

对欧洲绥靖政策的原因

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陆外交政策。

第四题:

简述开罗会议的内容

开罗会议的简要内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

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关于对日作战计划。罗斯福为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与控制,主张从印度经缅甸向中国方向进攻,将日军逐出缅甸,恢复与中国的陆上交通;蒋介石也希望在缅北发动战役,以促使美英增加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巩固其实力地位。但是,丘吉尔不愿美国在东南亚和远东的地位得到加强,不愿美中军队参与解放英国前殖民地缅甸的作战,因而予以反对。三方最后作出在滇缅路对日作战的决定。关于远东战后安排。三方对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在太平洋地区夺取或占领的所有岛屿并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在战后如何处置原为欧洲国家和日本属地或势力范围的某些殖民地附属国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意见。罗斯福主张给这些国家以形式上的独立权,以便日后美国扩大自由贸易市场;丘吉尔则拒绝讨论任何有关远东英国殖民地的前途问题,拒绝交还中国的香港与九龙。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

和有效性无庸置疑

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但是,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定含糊不清;对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等。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对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积力从事对外侵略扩张,觊觎别国领土,多次把战争矛头指向邻国特别是中国。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

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在《马关条约》

第二条中强迫中国将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开罗宣言》,庄严地宣告,“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诸方面加诸敌人”,“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据此,中国不但名正言顺地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大陆领土,而且收回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从中国窃取的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从而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为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提供了铁一般的依据

二战风云人物

校 区:

班内学号:

学 号:

姓 名:

院系专业:

第一题:........................................................................................................................................... 3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 ....................................................................................................... 3

根源一:传统 ................................................................................................................... 3

根源二: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 ....................................................................................... 4

根源三:现实政治的需要 ............................................................................................... 5

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过程 ....................................................................................................... 5

第一阶段:1933.1——1938.11 ....................................................................................... 6

第二阶段:1938.11——1942.1 ....................................................................................... 6

第三阶段:1942.1——1945.5 ......................................................................................... 7

第二题:........................................................................................................................................... 8

罗斯福总统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 ................................................................................... 8

具体设想 ........................................................................................................................... 8

希望联合国达到的效果 ................................................................................................... 9

对罗斯福总统的总体评价 ..................................................................................................... 10

第三题:......................................................................................................................................... 11 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为什么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侵略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

政策......................................................................................................................................... 11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 11

对日本绥靖政策的原因 ................................................................................................. 11

对欧洲绥靖政策的原因 ................................................................................................. 13

第四题:......................................................................................................................................... 13

简述开罗会议的内容 ............................................................................................................. 13

开罗会议的简要内容 ..................................................................................................... 13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 14

开罗宣言对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 ............................................................................. 15

第一题: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

犹太人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德国主导的系统化种族灭绝行动,共有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总遇难人数约有1,100万至1,700万人,此亦为二战中最为人熟悉的暴行之一。当时,在欧洲居住的犹太人约为900万,其中的2/3被害,当中包括100万犹太儿童,200万犹太妇女,以及300万犹太男子。在德国和德控制区,有超过40,000个设施被用于关押,控制和屠杀。而纳粹德国的首领就是希特勒。

根源一:传统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之一就是传统,在欧洲,或者说在古代基督教世界,迫害犹太人,其实早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共识”。它是由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绵延不绝互不相融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对犹太人的驱逐令。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无疑具有更为深厚的反犹历史背景。它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历史上的反犹文化理所当然地全被它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十九世纪下半叶,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和保罗·迪·拉加尔德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推动了民族主义运动。这

个运动使用了一种伪科学,即使用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将犹太人视为

与雅利安民族征服世界的对头。民族主义运动袭承了基督教反犹观

点,但不同的是,后者将犹太教视为一种宗教,而民族主义运动则将

犹太人视为一个民族。而在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民族主义及其种族主

义的伪科学十分普遍,被受到良好教育的专业阶层广泛接受,特别是

在民族不平等的意识形态上得到认可。1920年,作为民族主义运动

的衍生派系——纳粹党成立了,并将他们的反犹主义传承了下来。

根源二: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第二个根源就是他的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思

维,希特勒把欧洲传统的反犹思想,不断地极端化,将犹太人视为雅

利安人征服世界的对头,推向种族之间你死我活互不两立的一种“理

念”,直至变为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主义“理论”;这种“理论”

又变成德国人的理念,从而让整个德国疯狂起来。同时,将种族主义

科学化和理论化,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除来源于社会达尔文

主义之外,还有尼采的“权力的意志”。“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

存的“强力的意志”。他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

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

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

希特勒则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权力的意志”进一步推向极致,认

为“犹太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堕落的形象”;认为人类文明的衰亡,

不是因为经济或物质原因,而是统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结果,是

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渐丧失统治地位。为

了改变这种衰退,当代的雅利安人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血液。“屠

犹”成了通过恢复种族纯洁、复兴雅利安人文明的手段。

根源三:现实政治的需要

第三个根源就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了,一战以后,在整个的20世纪

20、30年代,德一直以“战败国”身份遭受以英、法为代表协约国

的制裁。《凡尔赛和约》使它丧失了大片国土和海外殖民地,军备受

控,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内有德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涨,外受

法、英等国的制约。在上述情况下,德国想要重新再起,唯一的策略

就是推行反共政策。反共不仅能镇压工人运动,稳定国内统治;更能

迎合英、法等协约国的反苏需要。希特勒正是看准了这一国内外矛盾

的结集点,就一箭双雕,把反犹与反共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法西

斯统治的建立与巩固,且能更容易受英、法等协约国的支持。在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后。纳粹就宣传“犹太

人将所有的钱都赚走了”,竭力挑起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不满。为了解

决财政困难,特别是后来为了发动、支持法西斯侵略战争,纳粹政权

需要剥夺犹太人的财富,这就需要以“屠犹”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

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过程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把他的种族主义付诸实施。总体

上通过“限制、剥夺犹太人的人权”,“迫害、驱赶和屠杀”,以及

“种族灭绝”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1938.11

第一阶段(1933.1——1938.11.):限制、剥夺犹太人的人权阶

段。

纳粹德国颁布诸多法令,限制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如禁止犹太人当公

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犹太人不得在新闻界、广播业、农业、

教育界、戏剧界、电影界工作;不准犹太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不得

向犹太人商店购买商品。这些反犹措施,极大地限制了犹太人在经济、

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使德籍犹太人成为“次等公民”。

可悲的是,在纳粹推行反犹运动过程中,竟然得到日耳曼社会的普遍

认可。广大普通德国人,纷纷自觉地与犹太人“划清界限”,甚至自

发地在一些面包店、肉铺、牛奶站、食店门口,挂上“犹太人不得入

内”的牌子。

第二阶段:1938.11——1942.1

第二阶段(1938.11——1942.1.):迫害、驱赶与屠杀阶段。

1938年11月9日夜,纳粹借口7日发生的驻法国大使馆三等秘

书冯•拉特,因德国驱赶犹太人引发的愤怒,被一犹太少年枪杀案件,

经过精心策划,公然炮制大规模排犹暴力事件,史称“水晶之夜”。

这天晚上,德国、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头,挥舞棍棒,对犹太

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抓。据统计有

36名犹太人当场被杀害,36名重伤,267座教堂被焚毁,7500余

家犹太人商店被捣,3万余名犹太男子在家中被抓捕,押往达豪、布

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经济损失仅

砸玻璃一项就高达600万马克!此后,纳粹的反犹暴力事件不断。

第三阶段:1942.1——1945.5

第三阶段(1942.1.——1945.5.)种族灭绝阶段。

1939年9月,希特勒开始对波兰的“闪击战”,1941年6月,

纳粹德国又发动了苏德战争。随着战线的推进,由纳粹党卫军最高头

目希姆莱亲自组建的“党卫队特别行动队”,随军专门执行“屠犹”

任务。

1942年1月2日,纳粹安全警察总监,主持秘密警察(盖世太保)

和刑事警察的海德里希,召集纳粹的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在柏林

附近的万湖开会,制订了大规模系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对犹太人实

施 “最终解决”方案。确定把能抓到的1100万欧洲犹太人全部消

灭,对一半是犹太血统的人,也要他们在“死亡和绝育”之间选择。

灭绝行动主要在波兰的特莱勃林卡、卢布林、奥斯威辛等集中营进行。

“旺湖会议”是纳粹德国全面实施灭绝犹太人的总屠杀令,据“党卫

队特别行动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证实,期间死于灭绝营的犹太人

多达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数有200万

第二题:

罗斯福总统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

通过对联合国历史的了解,我们得知联合国一词最初便来自于罗斯福,在1939年的美国国务院,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首先使用了“联合国”一词,用于描述同盟国家,1942年1月1日,26国政府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一词得到首次正式使用。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召开,50国政府及诸多非政府机构参与并起草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当时的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及多数其他签署国共同批准了宪章,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在联合国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斯福总统对于联合国未来蓝图的构想 具体设想

罗斯福一直是热心于联合国成立的政治家和倡导者,虽然提出建立联合国是丘吉尔提出的,但是在美国参战之后,罗斯福成为组建联合国这样一个国际组织最热心的倡导者,他多次和斯大林、丘吉尔商讨讨论过这个问题,不仅如此,他还为个国际组织起了一个名字,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联合国,并设计了联合国的基本框架。当时,美、英、苏都同意建立联合国,这个地方没有分歧,但是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有着不同的看法。英国主张联合国应该设立欧洲、美洲和

太平洋理事会,形成一个三级的权利组织价构。而罗斯福强调未来的联合国必须是全球范围内的,必须是全球范围组织起来的,可以设立区域理事会,但是联合国最高机构必须是强有力的组织,由几个强国组成,否则将会出现没有效力的尴尬境地。任何一个强国任何一个大国家、都拥有否决权,这就是现在我们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雏形出来了。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详细地向丘吉尔和斯大林交换了自己对联合国未来的蓝图设想,就是未来的联合国由三部分组成,最低一级是全体代表大会,所有成员国组成。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安理会,安理会参加国有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参加,再加上几大洲的国家的代表,这个国家只处理殖民、教育、卫生、农业,但是它无权处理军事问题。最高一级是由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组成的四国警察委员会,这个四国警察就是他起的。这是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四国警察委员会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的威胁以及任何突发事件,四国警察委员会就是今天的常任理事国的原型

希望联合国达到的效果

罗斯福通过雅尔塔会议,为美国战后登上世界的霸主设计出一幅蓝图,希望美国通过大国合作政策,建立一个大国俱乐部,而由美国充当俱乐部的老板,然后去营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组织既可以防止苏英等国家利用区域组织建立势力范围,又可通过操纵多数票,对苏联和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使联合国成为大国合作对付

小国的工具,又可使美国充当苏英之间的仲裁者。从而确定美国的领导地位。

对罗斯福总统的总体评价

罗斯福总统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他通过践行其在1943年4月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构想的战后世界格局(强调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合作、建立联合国、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来扎实地确立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作用,在战时及战后为美国所扮演积极角色奠立了基础。罗斯福总统是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美国政治家,他对联合国的设计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理念,比如在联合国全体代表大会上,人人都有发言权,平等的,无论是几亿人口的大国还是几万人口的小国,发言一律平等,这他反映他的理想主义,而他所说的最高委员会,就是表现出对权利政治的追逐,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和对美国国家利益的维护,罗斯福总统尽管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去世了,但是他却给身后的继任者留下这笔丰富的政治遗产,为美国战后霸权结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伟大政治家实至名归

第三题:

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为什么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侵略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美国的绥靖政策,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美式的绥靖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同时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1917年参加协约国阵营,由于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政府在1920年代开始重新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

对日本绥靖政策的原因

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为了国内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和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这是抗战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源。

首先是要继续维持美日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摆脱灾难性的经济危机,193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方面在国内推行所谓罗斯福“新政”,另一方面想在对外贸易中寻求转嫁危机的良方。但3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并不利于美国,由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已形成了一道不

可逾越的经济壁垒,美国不得不把主要视线集中于拉美和远东地区。日本在美国对亚洲总输出中所占比例超过49%。在美国总进出口中日本占7.8%,而中国只占2%一3%。日本在美国对外投资中占2%一3%,而中国只占1%一2%。为了权衡经济利益的利弊,美国不得不考虑如何维持同日本的贸易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来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其次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在帝国主义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还是军事实力的对比。日本公然以武力入侵中国,一方面是对美国夺取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欲望的公开挑战,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军力尚不足以对抗日本采取的行动,

鉴于美国军事实力的不足,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期望在中国问题上对日暂时让步,以便等待有利的出击时间和地点。其实质正如毛泽东分析的“纵容战争,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为了收取渔人之利,美国在中国大

陆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同时,也相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扩建海军。 此外就“孤立”的孤立而言,也并非仅指美国自身的“孤立”,更大程度上是要把美洲变成一个以美国为首的、稳固的防御和进而对外扩张的基地。1937年间,尽管美国的世界战略还不清晰,但在对远东和欧洲的战争采取“中立”政策的同时,全力对拉美采取频繁的外交攻势则是显而易见的,从而防止德意日对拉丁美洲的全方位渗透

对欧洲绥靖政策的原因

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陆外交政策。

第四题:

简述开罗会议的内容

开罗会议的简要内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

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关于对日作战计划。罗斯福为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与控制,主张从印度经缅甸向中国方向进攻,将日军逐出缅甸,恢复与中国的陆上交通;蒋介石也希望在缅北发动战役,以促使美英增加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巩固其实力地位。但是,丘吉尔不愿美国在东南亚和远东的地位得到加强,不愿美中军队参与解放英国前殖民地缅甸的作战,因而予以反对。三方最后作出在滇缅路对日作战的决定。关于远东战后安排。三方对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在太平洋地区夺取或占领的所有岛屿并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在战后如何处置原为欧洲国家和日本属地或势力范围的某些殖民地附属国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意见。罗斯福主张给这些国家以形式上的独立权,以便日后美国扩大自由贸易市场;丘吉尔则拒绝讨论任何有关远东英国殖民地的前途问题,拒绝交还中国的香港与九龙。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

和有效性无庸置疑

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但是,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定含糊不清;对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等。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对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积力从事对外侵略扩张,觊觎别国领土,多次把战争矛头指向邻国特别是中国。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

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在《马关条约》

第二条中强迫中国将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开罗宣言》,庄严地宣告,“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诸方面加诸敌人”,“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据此,中国不但名正言顺地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大陆领土,而且收回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从中国窃取的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从而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为战后解决钓鱼岛问题提供了铁一般的依据


相关内容

  •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17位
  • P.567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朱可夫 积分:100 P.570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山本五十六 积分:100 P.554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尼米兹 积分:100 P.557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蒙哥马利 积分:100 P.572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隆美尔 积分:100 P.571 [二战十大名 ...

  • 以色列人为何感谢中国
  • 2015年的尾声,以色列政府拍了一部短片<谢谢,上海>,感谢上海在二战期间接待了来自欧洲两万名被纳粹德国压迫的犹太难民.这部片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但背后却是一段东西方历史的感人故事. 2015年,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以色列政府特别拍了视频<谢谢,上海>,谢谢上 ...

  • 九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
  •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2.1922年,苏联农民伊凡在交完固定税之后,把剩余的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可能出现的 ...

  • 生死攸关的烛光
  • 生死攸关的烛光 备课人 刘博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 ...

  • [震惊世界的五天]:二战下的小故事
  • 转发到: 2012-03-26 12: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读书时间 核心提示: 一本新书透过二战高潮时期数十个人物的故事,从吸引人的角度让人们对这场冲突有了全新的了解. <震惊世界的五天>一书封面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上周出版的<震惊世界的五天>为英国-爱尔兰 ...

  • 二战经典电影集锦
  • 二战经典电影100部 <13朵玫瑰>(西) <633轰炸大队> <U429在敌之手> <一代人> <不惧风暴> <东京大空袭> <乌龙奇兵> <从海底出击>01 <从海底出击>02 <兄 ...

  • 世界名人传记资料集锦(一)
  • 世界名人传记 > [世界名人传记]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神偷大盗日期:2015-01-15 21:25:19 点击:180美国<时代周刊>盘点了世界上十大令警察头痛不已的强盗,包括西西里强盗之王. 1.美国赤脚神偷 美国赤脚神偷哈里斯穆尔在巴哈马被捕.他的传奇经历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神 ...

  • 经典人文地理
  • 纪实台 > 探索 > 经典人文地理 经典人文地理 推荐给其他网友 | 加入收藏 顶 踩 评分 分享 栏目名称:经典人文地理 首播频道:云南卫视 主持人:侯? <经典人文地理>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电视栏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观点,以更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 ...

  • 最有争议的卡通人物
  • 1.兔八哥 谁不爱兔八哥?每个人都爱!兔八哥被许多评论家认为自其创造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卡通人物. 但隐藏在善良.友好的外表下,兔八哥从字面上讲也有其黑暗的一面.从创造之初, 兔八哥与种族主义有一定的关联.日本人,土著黑人和爱斯基摩人都受到他的戏谑.最近,一条有趣的消息称,拥有全系列兔八哥版权的卡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