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7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


相关内容

  • 神州七号读后感
  • 神舟七号胜利征战太空,翟志刚将成为第一个完成出舱活动飞行任务的中国人,将阶段性地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为中国人下一步登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年,神八.神九.神十,(将齐齐发射,也就是外媒预测的未来中国国际空间站. 中国自此坐稳航天大国第三把交椅! 雄关漫道真如铁! 自苏联解体后,其衣钵传人俄罗斯遇内忧 ...

  • 神七观后感
  • 神七观后感 杭州钢苑小学六(3)班 翁赵恺 "三二一发射,点火!"虽然神舟七号已成功发射并着陆,但是这口号声仍回荡在我的耳边.在2008年9月25日晚上9点10分12秒,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射了,这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人类探索宇宙脚步再一次跨越. ...

  • [飞天]观后感
  • <飞天>观后感 -中国梦,普迅梦,我的梦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11日发射成功,在轨飞行15天后,顺利返回地面.在此之际,公司组织党员观看励志电影<飞天>,体味一种为梦想永不言弃的坚韧,与中国的航天员一起共赴一场红色的精神之旅,共同庆祝党的92岁生日. 电影<飞 ...

  • 天宫授课观后感
  • 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观后感 天宫授课 在2013年6月20日早上10点04分,我们来到了一楼报告厅观看天宫授课. 一开始,是各地的小朋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太空中,宇航员如何喝水呢?""在太空能不能看见ufo啊?""星星是怎样的?"--一 ...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 课 题 1.废墟上崛起汽车城 活动目标 1.了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3.能采用多种形式探究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4.感受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国产汽车的图片的文字资料以及新中国建设 ...

  •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_10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08年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每当这件事从我的脑海中掠过时,我就会想起那位被誉为"航天之父","科学泰斗"--钱学森. 今天,我又读起了<钱学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 ...

  • 闪光的足迹读后感
  •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 ...

  • 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全程
  • 首页 新浪视频 精选 网站导航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22:26 3s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进入新浪新闻客户端 打开新浪新闻看视频 提升3倍流畅度! 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全程 2016-10-17 08:25:25 新浪新闻客户端 55,087次播放 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全程 推荐 0 ...

  • 中国航天发展大事记
  •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2月 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 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