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按照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透视检查项目进行透视,遇到可疑病例应建议摄片检查。

2、根据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摄片检查部位决定摄片规格,并登记编号,认真、及时做好摄片和报告工作。

3、各种造影必须预约登记,发放,写好摄片检查报告。

4、精神病人检查时,必须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不合作病人应经临床医生初步治疗,安静合作下检查。

5、建立各种位置投照条件,保证片子质量。

6、在科主任领导下读片,报告描述客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结合临床定期检查影像与诊断报告质量。

7、遇到疑难病例请临床医生参与讨论,或送外院会诊。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8、图像资料统一保管,专人负责。借片需办理借片手续。

9、暗室保持整洁干燥不漏光。

10、装卸片子与冲洗均按暗室操作顺序进行。

11、保持片子不过期,不受潮,暗盒不污染,不发霉,及时更换药液。

12、发现差错事故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并作好登记,提出改正措施。认真开展室间与室内质控工作。

13、下班前关闭所有机器,搞好机房、办公室卫生及环境卫生等。

14、未经科主任或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为外来人员免费进行各种检查。

二、放射科借片制度

1、住院病人借片时,由临床医生填写借片单,片子及时归还。

2、外借摄片,有关人员须填写借片单,并经医务科批准,要求期限内归还。每张照片付押金。

3、职工借片须填写好借片单,阅毕须及时归还。

三、放射科安全制度

1、下班前要检查关闭机房所有电器。

2、暗室工作时除恒温器外,关闭窗和红灯。

3、下班前办公室门窗和水电需关闭。

4、工作人员和检查病人严禁在机房和暗室吸烟。

5、指定专人作好安全记录。

四、放射科接诊登记及资料保管制度

1、详细了解申请检查病人病情和检查目的,根据不同要求准确预约。

2、复诊病人,须查找其初诊检查资料,与复诊资料对照诊断。

3、为便于查询,登记时需注意资料准确、完整,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同姓或同音者错号、重号。

4、按日期分类保管好各类检查申请单。

5、影像资料刻录入光盘后,将光盘按时间排列保管,注意避免光盘损伤。

6、病人取片时注意核对、签字,避免发错片。

7、院内借片需经病人经治医生签字,病人借片需本院医务科加章同意,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及时归还。

8、对各种查询需尽力做好解释工作,热情对待病人。

9、每月初将上月工作量统计后上交科主任,以便科主任及时了解科室工作动态。

五、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导管室,进入人员必须戴口罩、戴帽子、换鞋、更衣。

2、坚持清洁卫生制度,每天紫外线消毒一小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3、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术中应注意自己及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并及时纠正,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4、浸泡消毒的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更换时间,并定期更换,每日监测浓度。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6、加强不界定器械的消毒,应按照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7、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用消毒液消毒,并作空气消毒。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按照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透视检查项目进行透视,遇到可疑病例应建议摄片检查。

2、根据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摄片检查部位决定摄片规格,并登记编号,认真、及时做好摄片和报告工作。

3、各种造影必须预约登记,发放,写好摄片检查报告。

4、精神病人检查时,必须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不合作病人应经临床医生初步治疗,安静合作下检查。

5、建立各种位置投照条件,保证片子质量。

6、在科主任领导下读片,报告描述客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结合临床定期检查影像与诊断报告质量。

7、遇到疑难病例请临床医生参与讨论,或送外院会诊。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8、图像资料统一保管,专人负责。借片需办理借片手续。

9、暗室保持整洁干燥不漏光。

10、装卸片子与冲洗均按暗室操作顺序进行。

11、保持片子不过期,不受潮,暗盒不污染,不发霉,及时更换药液。

12、发现差错事故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并作好登记,提出改正措施。认真开展室间与室内质控工作。

13、下班前关闭所有机器,搞好机房、办公室卫生及环境卫生等。

14、未经科主任或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为外来人员免费进行各种检查。

二、放射科借片制度

1、住院病人借片时,由临床医生填写借片单,片子及时归还。

2、外借摄片,有关人员须填写借片单,并经医务科批准,要求期限内归还。每张照片付押金。

3、职工借片须填写好借片单,阅毕须及时归还。

三、放射科安全制度

1、下班前要检查关闭机房所有电器。

2、暗室工作时除恒温器外,关闭窗和红灯。

3、下班前办公室门窗和水电需关闭。

4、工作人员和检查病人严禁在机房和暗室吸烟。

5、指定专人作好安全记录。

四、放射科接诊登记及资料保管制度

1、详细了解申请检查病人病情和检查目的,根据不同要求准确预约。

2、复诊病人,须查找其初诊检查资料,与复诊资料对照诊断。

3、为便于查询,登记时需注意资料准确、完整,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同姓或同音者错号、重号。

4、按日期分类保管好各类检查申请单。

5、影像资料刻录入光盘后,将光盘按时间排列保管,注意避免光盘损伤。

6、病人取片时注意核对、签字,避免发错片。

7、院内借片需经病人经治医生签字,病人借片需本院医务科加章同意,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及时归还。

8、对各种查询需尽力做好解释工作,热情对待病人。

9、每月初将上月工作量统计后上交科主任,以便科主任及时了解科室工作动态。

五、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导管室,进入人员必须戴口罩、戴帽子、换鞋、更衣。

2、坚持清洁卫生制度,每天紫外线消毒一小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3、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术中应注意自己及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并及时纠正,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4、浸泡消毒的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更换时间,并定期更换,每日监测浓度。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6、加强不界定器械的消毒,应按照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7、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用消毒液消毒,并作空气消毒。


相关内容

  • 放射科相关制度规范等
  • 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 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射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摄影胶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 ...

  •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高强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 ...

  • 10-放射科管理制度
  • 放射科管理制度 总 则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健管中心的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健康体检医学影像检查的工作质量,防范医疗风险,特制定本制 ...

  • 放射源使用管理制度
  • 目录 一.关于成立辐射防护与安全领导组的通知 二.放射源防护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辐射工作事故应急预案 四.密度仪操作规程 五.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六.密度仪维护.维修制度 七.放射源管理台帐 八.放射性工作人员交接班制度 九.从事放射性人员培训计划 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十一.放射性废源处理方案 ...

  • 医院放射科职责
  • 放射科主任职位名称:放射科主任 工作代号:JYX05 工作部门:放射科学历要求:医学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任 职 条 件 年龄要求:45 岁以下 工作要求:具有 6 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具有行政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 言文字表达能 ...

  • 放射科管理制度汇编
  • 放射科管理制度汇编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 X 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投照技术,特殊摄片和重要摄片 待观察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X 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诊断报告应经上级 医师签名. 4 ...

  • 放射防护状况评估自查报告
  • *********医院二O一O年度放射防护状况评估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部门要求,严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等法律法规要求,我院认真组织全院相关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主要是医院放射防护小组及应急机构,设备科,肿瘤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开 ...

  • 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预案 (1)
  • 附件3:医院针对放射诊疗项目制定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关于成立辐射安全防护小组的决定 各科室.各部门暨相关人员: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执行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有关辐射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加强对本院辐射安全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特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由医 ...

  • 放射科人员
  • 放射科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规范 一.人员准入规范 1.从事诊断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住院医师职称及执业医师资格方可从事放射科诊断工作. 2.从事介人治疗的放射科医师须在三级甲类医院经过介入放射学专业学习,正规操作培训半年以上,独立从事介入治疗操作需具有主 ...

  • 实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保障核事业的健康发展
  • 作者:孙佑海 环境保护 2003年11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总结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