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写事作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
的是傍晚,等等。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围绕中心取材,抓住重点叙述,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
刻的印象。
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想对文章有个全盘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就要学会列作文提纲。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
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我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
作文的提纲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开头、重点部分、结尾、详细安排等。 有了提纲,写起文章就顺理成章,我们学会书面提纲之后,要逐步学会思考提纲,尽量用脑子想好,不用把提纲写出来,这样不断提高自已写作能力。
【卓越思维】——写作技巧拔高
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最常见的写“事”作文。写“事”作文重在写“事”神在言“情”,也就是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材料,是将故事写得曲折和生动的必要前提。在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要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脱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悬念法
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如课文《驿路梨花》:深山月夜,梨树林边,“我”和老余急于投宿却找不到人家,好不容易发现小茅屋却不见主人,于是“我们”猜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就是一个悬念;紧接着来了“我们”以为是主人的瑶族老人,他却说“我不是主人”,那么,主人到底是谁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最后,瑶族老人打听到的主人哈尼族小姑娘终于出现,“我们”要谢她时她却说:“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这样一波三折、
层层设悬的巧妙构思,使得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抑扬法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这种写法的典范。文章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再到赞叹,甚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线索:讨厌蜜蜂→喜欢蜜蜂→赞叹蜜蜂。这样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并且由物及人,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这种作文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学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犹豫万千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了具体而生动地阐释:好书令人心仪,友情更应珍视;真诚的付出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4.背景法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张婴儿熟睡的照片和一张母亲微笑以及母亲伤心欲绝的照片分别叠放在一起,前者人们依然认为是婴儿熟睡,后者人们却认为婴儿已经死亡。可见,同样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给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师家访,本不是件稀罕事儿,但一名学生将老师家访的时间设定在“因为家里穷,我不得已辍学”的“ 正月初十”,而且是一个“好阴暗,好阴沉,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伤心天气,写成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让阴沉的天、连绵的雨、泥泞的路映衬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责任。作文以景衬人,人物形象鲜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题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组合法
所谓组合,其实就是将几个类似材料选取一个为主,综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这样三个材料:A、有一个住宿生病了,两天没有吃饭,老师就买了饺子送到宿舍,学生深受感动;B、另一位老师给几位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学生分发月饼,劝他们不要想家;C、还有一位老师对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决心改过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主题,但单独成文又都嫌表达不足。如果把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写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违纪而闹情绪且已两天没有吃饭的学生躺在宿舍床上,想着每年这一天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错误又孤单一个,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头。这时宿舍门开了,老师提着月饼走了进来,学生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承认了错误并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再看一看,情节是不是生动多了?
6.联想法
写“事”作文并不是单纯地讲讲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不是给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了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蚁球外沿的蚂蚁不断被烧死,但蚁群最终得救了。作家接着由蚁联想
到人,文章结尾说,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个联想,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让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们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见技巧。要知道,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注意积累,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范文举例:
上中学后我遇到了一件事,它刺伤了我的心,也使我学会了承受挫折
与忍耐。
上初中已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可班里的大、中、小队干部都尚未确认。
袁老师说,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做一次评比,把它定下来。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演讲。
星期一的下午,阳光明媚。刚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不太寻常,三五个人
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也不知在议论些什么,热心肠的同学还在问我,想当什么?演讲稿写好了吗„„我总是笑容可掬地答应着,可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反复地自问着:“我行吗?我行吗„„”随着铃声的响起,评比开始了。上台演讲是自愿,同学们一个个精彩地说着,一个个都比我准备得要好。我胆怯了,迟迟拔不动腿,在座位上越坐越稳当。正当我铁了心想要放弃时,袁老师问:“有谁还想再说一说?”话音刚落,有些曾询问过我情况的同学就不断喊着我的名字,我“被迫”上了阵。台词早就背好的,可总有一种“自卑感”在作祟,声音越说越小,脸却越说越红。到了最后,也不知是怎的,站在那里摇摇晃晃,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好歹说完了,我一溜烟儿“奔”回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要唱票了,我紧张得不得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但事实证明,我落选了。
第二天,袁老师宣布,要另选两个班委,因为昨天选的人数不够。而
我却再次落选。怎么会呢?我的票数明明在前七名的。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与不解去找袁老师,而她却笑笑说:“你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当班干部„„”“我真的很不成熟吗?”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己。“是啊,我平日在学校里不是蹦就是跳,老师交代的任务总是完不成,不是忘带这个,就是少拿那个,哪还像个中学生?”我哭了。我很伤心,于是更加努力学习,我要争取在下一次的评比中取得成功。
范文点评:这篇文章记录了小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它最大的成功在
于心理活动的描写。班级内的竞选,小作者作为参选者,在选举之前,一方面“笑容可掬地应答着”同学,一方面“心里不免有些担心”;选举之中,我“胆怯”、“被迫上阵”、“声音越说越小”、“不知所措”;选举之后的紧张、彷徨、奋起,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描写得如此逼真的。小作者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写文章切忌凭空捏造,只有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章。
“小小加油站”
A、学会审题
1.《这件事给了我教育》
2.《我学会了____》
3.《我做了一件傻事》
4.《我从中得到了快乐》、《我为此而自豪》 5.《一次成功//失败得到的启示》 6.《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7.《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 8.《老师夸奖了我》 9.《当我被误解的时候》
10.《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B练笔:
一、在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1.提示:
a.可以写在上学或回家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b.内容可以是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应该揭露和批评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
c.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要求:
(2)文章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语句通顺连贯,选词用语恰当,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文应写400字以上。
二、那一次,我真后悔//快乐//难过
要求:1.围绕中心写具体,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2.以500字左右为宜。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如何写好写事作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
的是傍晚,等等。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围绕中心取材,抓住重点叙述,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
刻的印象。
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想对文章有个全盘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就要学会列作文提纲。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
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我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
作文的提纲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开头、重点部分、结尾、详细安排等。 有了提纲,写起文章就顺理成章,我们学会书面提纲之后,要逐步学会思考提纲,尽量用脑子想好,不用把提纲写出来,这样不断提高自已写作能力。
【卓越思维】——写作技巧拔高
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最常见的写“事”作文。写“事”作文重在写“事”神在言“情”,也就是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材料,是将故事写得曲折和生动的必要前提。在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要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脱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悬念法
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如课文《驿路梨花》:深山月夜,梨树林边,“我”和老余急于投宿却找不到人家,好不容易发现小茅屋却不见主人,于是“我们”猜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就是一个悬念;紧接着来了“我们”以为是主人的瑶族老人,他却说“我不是主人”,那么,主人到底是谁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最后,瑶族老人打听到的主人哈尼族小姑娘终于出现,“我们”要谢她时她却说:“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这样一波三折、
层层设悬的巧妙构思,使得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抑扬法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这种写法的典范。文章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再到赞叹,甚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线索:讨厌蜜蜂→喜欢蜜蜂→赞叹蜜蜂。这样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并且由物及人,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这种作文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学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犹豫万千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了具体而生动地阐释:好书令人心仪,友情更应珍视;真诚的付出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4.背景法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张婴儿熟睡的照片和一张母亲微笑以及母亲伤心欲绝的照片分别叠放在一起,前者人们依然认为是婴儿熟睡,后者人们却认为婴儿已经死亡。可见,同样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给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师家访,本不是件稀罕事儿,但一名学生将老师家访的时间设定在“因为家里穷,我不得已辍学”的“ 正月初十”,而且是一个“好阴暗,好阴沉,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伤心天气,写成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让阴沉的天、连绵的雨、泥泞的路映衬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责任。作文以景衬人,人物形象鲜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题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组合法
所谓组合,其实就是将几个类似材料选取一个为主,综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这样三个材料:A、有一个住宿生病了,两天没有吃饭,老师就买了饺子送到宿舍,学生深受感动;B、另一位老师给几位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学生分发月饼,劝他们不要想家;C、还有一位老师对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决心改过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主题,但单独成文又都嫌表达不足。如果把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写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违纪而闹情绪且已两天没有吃饭的学生躺在宿舍床上,想着每年这一天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错误又孤单一个,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头。这时宿舍门开了,老师提着月饼走了进来,学生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承认了错误并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再看一看,情节是不是生动多了?
6.联想法
写“事”作文并不是单纯地讲讲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不是给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了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蚁球外沿的蚂蚁不断被烧死,但蚁群最终得救了。作家接着由蚁联想
到人,文章结尾说,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个联想,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让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们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见技巧。要知道,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注意积累,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范文举例:
上中学后我遇到了一件事,它刺伤了我的心,也使我学会了承受挫折
与忍耐。
上初中已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可班里的大、中、小队干部都尚未确认。
袁老师说,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做一次评比,把它定下来。我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演讲。
星期一的下午,阳光明媚。刚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不太寻常,三五个人
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也不知在议论些什么,热心肠的同学还在问我,想当什么?演讲稿写好了吗„„我总是笑容可掬地答应着,可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反复地自问着:“我行吗?我行吗„„”随着铃声的响起,评比开始了。上台演讲是自愿,同学们一个个精彩地说着,一个个都比我准备得要好。我胆怯了,迟迟拔不动腿,在座位上越坐越稳当。正当我铁了心想要放弃时,袁老师问:“有谁还想再说一说?”话音刚落,有些曾询问过我情况的同学就不断喊着我的名字,我“被迫”上了阵。台词早就背好的,可总有一种“自卑感”在作祟,声音越说越小,脸却越说越红。到了最后,也不知是怎的,站在那里摇摇晃晃,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好歹说完了,我一溜烟儿“奔”回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要唱票了,我紧张得不得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但事实证明,我落选了。
第二天,袁老师宣布,要另选两个班委,因为昨天选的人数不够。而
我却再次落选。怎么会呢?我的票数明明在前七名的。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与不解去找袁老师,而她却笑笑说:“你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当班干部„„”“我真的很不成熟吗?”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己。“是啊,我平日在学校里不是蹦就是跳,老师交代的任务总是完不成,不是忘带这个,就是少拿那个,哪还像个中学生?”我哭了。我很伤心,于是更加努力学习,我要争取在下一次的评比中取得成功。
范文点评:这篇文章记录了小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它最大的成功在
于心理活动的描写。班级内的竞选,小作者作为参选者,在选举之前,一方面“笑容可掬地应答着”同学,一方面“心里不免有些担心”;选举之中,我“胆怯”、“被迫上阵”、“声音越说越小”、“不知所措”;选举之后的紧张、彷徨、奋起,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描写得如此逼真的。小作者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写文章切忌凭空捏造,只有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章。
“小小加油站”
A、学会审题
1.《这件事给了我教育》
2.《我学会了____》
3.《我做了一件傻事》
4.《我从中得到了快乐》、《我为此而自豪》 5.《一次成功//失败得到的启示》 6.《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7.《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 8.《老师夸奖了我》 9.《当我被误解的时候》
10.《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B练笔:
一、在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1.提示:
a.可以写在上学或回家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b.内容可以是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应该揭露和批评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
c.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要求:
(2)文章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语句通顺连贯,选词用语恰当,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文应写400字以上。
二、那一次,我真后悔//快乐//难过
要求:1.围绕中心写具体,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2.以500字左右为宜。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