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年中考古诗文真题汇总

历年中考默写、文言文

默写:15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

(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两章)(1分)

(2)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1分)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13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口口口口。(《诗经·雎鸠》)(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3)口口口口口口,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口口口口口口,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2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子曰:“口口口口口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2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2分)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口口口口口口口。(苏轼《烷溪沙》)(1分)

(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子曰:“口口口口口,可以为师矣。”(《论语》)(1分)

(2) 了却君王天下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2分)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周敦颐《爱莲说》)(1分)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文言文

15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 ...

【每个1分。(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2)(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14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

【(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13年

满井游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 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 .

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 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 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 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 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12年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口口口口”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生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11年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涉罚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伟、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稗补阔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都,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婿妻有遗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枚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俊,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历年中考默写、文言文

默写:15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

(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两章)(1分)

(2)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1分)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13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口口口口。(《诗经·雎鸠》)(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3)口口口口口口,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口口口口口口,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2分)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子曰:“口口口口口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2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2分)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口口口口口口口。(苏轼《烷溪沙》)(1分)

(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年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子曰:“口口口口口,可以为师矣。”(《论语》)(1分)

(2) 了却君王天下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2分)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周敦颐《爱莲说》)(1分)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文言文

15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 ...

【每个1分。(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2)(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14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

【(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13年

满井游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 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 .

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 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 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 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 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12年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口口口口”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生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11年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涉罚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伟、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稗补阔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都,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婿妻有遗男 ..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枚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俊,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相关内容

  • 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收集整理
  • 奥斯特教育 一.简介 成都澳斯特教育集团(成都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培训学校.小桔灯作文)是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机构. 履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习 ...

  • 历年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总 http://www.chinagwy.org 2010-03-02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6月7日上午广东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乐于助人是值得提倡的社会美德,但现在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人们乐于助人的特点,干不法勾当,对此谈谈你的看 ...

  • [一模汇总]2014上海中考一模各区试题汇总
  • 上海各区2014学年中考一模(即期末)试题汇总 浦东区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黄浦区 上海市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命题预测
  •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命题预测 雨童先生/文 [坊主有话]距离一年一度的中考只剩下十来天了,杭州学子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不论体能还是脑力,几近超负荷状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考虽不是最后决胜负的"战场",但也事关高中教育平台的"选择"和"被选择&qu ...

  • 历年历史高考试题
  • 历年历史高考试题文章列表 标题形式 2014-06-182014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2014-06-182014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06-162014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06-162014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2014-06-122014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贯通基本 ...

  • 最新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逝者如斯夫, .(<论语>) (3)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

  • 人教版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 人教版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北京市 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好奇 >>天津市 201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捡拾幸福 >>江苏省 2013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懂得分享 201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书里有个我 2013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目:遥远的眼神 20 ...

  • 语文古诗词赏析突破:意境赏析(学生)
  • 语文古诗词赏析突破:意境鉴赏 题型列举 古诗词意境鉴赏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个考点的题目一般文字浅易,考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