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现代化浪潮迅猛袭来的今天,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定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人才,其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共同构筑成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端庄的外在形象仪容、表情、举止、着装、谈吐给学生以精神感染,而高雅的内在知识修养、人格魅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审美愉悦的同时,给学生个体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仪表;德性;形象;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18-02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重任。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定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人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教师就是一室好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素养、综合知识、人格魅力等方方面面都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形象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外观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印象、看法、认识的综合体现。”[1]教师形象是对一个人内在知识涵养的外在呈现,良好的教师个人形象既是对个人涵养素质的体现,又会给学生个体的成长带来深远持久的效益。   一、教师端庄的外在形象给学生以精神感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在人际交往中,“教师仪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最直接的表现”[2]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包括仪容、表情、举止、着装、谈吐。   (一)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   1.仪容着装。仪容,即一个人的外观与外貌。一个人的仪容是对外交往的窗口,包括仪容本身,即人的面容、仪容的修饰、仪容下的气质。教师首先应按照自己本行业的要求,对自己的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虽然外貌无法做大的改变,但良好整洁的发型可使人仪表端庄,给人精神气儿。作为女性教师,得体的妆容不仅能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让学生更加喜欢,还可以增加自信,身心愉快。就服装而言,教师的服饰应简洁庄重,明快得体,要兼顾审美性和育人性,应时应季,注重服饰饰品、色彩的搭配,既要体现出“职业美”,也要体现出“现代美”。   2.表情。“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流露出一个人内在的情感与思想,因而“教师掌握好自己的目光礼仪,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获得学生的好感、强化教育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教师给学生投送一个充满关怀的眼神,便会给孩子无穷的动力,目光的转变也可适时的掌控课堂氛围。微笑,作为一种积极的肢体语言,让教育充满魅力,它传达出了师生间的友善和谐、爱与宽容,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如沐春风。   3.举止。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学识、品质、性格、教养等往往能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加里宁普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作为学生瞩目的教师,坐姿、走路的步态、手势动作都会被成倍的放大映入学生的眼帘,教师端庄、稳重的坐姿,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的站姿都能给学生以自然大方的美感。在讲课时,手势是必要的辅助性语言,适度的手势可强化教学内容,故而教师的手势应简洁适度、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做到得体、自然、恰如其分。   4.谈吐。教师是教育行业的领头人,语言规范、谈吐文雅、声音优美动听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应讲普通话,语速适中,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只有讲得清楚明白了,学生才能从心里接收、消化知识。同时,切忌讲粗话、脏话,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吸引力,能给人以审美享受,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给学生以精神感染。   1.学习上。为人师表,教师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起,便是一道风景,成为学生注目的中心,并会以审美的眼光加以评判,教师整洁得体的服饰衣着,端庄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的语言,会无形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言一行所散发出的魅力都对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形成良好的首因效应。进而,当学生从内心对教师有了欣赏之情,可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投注在教师及其传递的信息上,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2.育人上。“教师形象的美都会给学生以美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树立真即美、善即美、劳动即美、探索即美的观念。”[5]同时,提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又因学生具有向师性,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有了美的意识,开始关注到自己的形象,形成良好的意识、行为、习惯,进一步增长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自信心。   二、教师高雅的内在修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俗话说得好,“只有在深水里才能摸到好鱼”。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有着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必须要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素养、教育学条件知识和综合性常识知识为融合的内在知识修养以及高雅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良好的内在修养   1.知识修养。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其自身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有涓涓不断的溪流、广阔的知识视野、渊博深厚的知识底蕴。当代教师,首先应精通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做到精、透、深的理解,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对教学和科研有所建树。其次要通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等条件性知识,如今再也不是一个“授之以鱼”的时代了,庞杂的信息科学技术让学生的发展只受好奇心的限制,一切想要了解的知识都可在互联网上寻得,面对现代技术的挑战,教师应兼顾学科特性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更新自己的教授方式,提升技能与教学效果。   2.人格魅力。《周礼・地方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德者之称也”。而师德又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6]礼教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德性与修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在育人的过程中“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继善成性”,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以关爱学生为灵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同事团结合作,真正的将师之道内化为自己最终的行为准则,担负起教师应有的职责。另外,教师应有良好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宽容的胸怀、足够的耐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开朗、热情又不失理性与智慧的制约、感染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   (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内在的德性与涵养在人际交往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因崇拜教师的渊博学识而产生向师性,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积极向上的性格,也会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给以人格感召力,产生深远影响。   1.学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外在的淡雅的气质根源于其内在的德性修养,历久弥新,在日常交际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教师身上的专业素养、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欣之、往之,也开始注重自己内在修养的提升,增长他们学习的动力。   2.育人上。檀传宝在《德育美学观》一书中提到“充分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和改善道德教育的效能。”[7]教师美好的形象、高雅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榜样作用,形成一种人格感召力,时刻激励着学生的发展,是一杆德育的旗帜,让学生在无形中参照教师的品德而发展。教师有着比海洋更宽广的胸怀,何须担忧学生的品行浅薄。   教育实践是“由在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8]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离不开内在的德性修养的熏陶和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对教师职业的深入了解与热爱,以坚定的信念引导,共筑良好的形象,才能在人类的这项崇高的事业――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自由驰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的教育力量所在,这种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仲驰.浅谈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J].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09,(5).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宋运来.影响教师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0.   [4]李黎,吕鸿.师德与教师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80.   [5]常文芳.教师――美的使者[J].师范教育,2002,(Z1):82-83.   [6]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7.   [7]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1-153.   [8]J.C.Walker,An Assay Review of Vivine,Problem based Methodology:Research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e,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1996,28(2).

  摘要:现代化浪潮迅猛袭来的今天,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定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人才,其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共同构筑成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端庄的外在形象仪容、表情、举止、着装、谈吐给学生以精神感染,而高雅的内在知识修养、人格魅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审美愉悦的同时,给学生个体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仪表;德性;形象;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18-02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重任。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定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人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教师就是一室好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素养、综合知识、人格魅力等方方面面都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形象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外观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印象、看法、认识的综合体现。”[1]教师形象是对一个人内在知识涵养的外在呈现,良好的教师个人形象既是对个人涵养素质的体现,又会给学生个体的成长带来深远持久的效益。   一、教师端庄的外在形象给学生以精神感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在人际交往中,“教师仪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最直接的表现”[2]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包括仪容、表情、举止、着装、谈吐。   (一)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   1.仪容着装。仪容,即一个人的外观与外貌。一个人的仪容是对外交往的窗口,包括仪容本身,即人的面容、仪容的修饰、仪容下的气质。教师首先应按照自己本行业的要求,对自己的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虽然外貌无法做大的改变,但良好整洁的发型可使人仪表端庄,给人精神气儿。作为女性教师,得体的妆容不仅能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让学生更加喜欢,还可以增加自信,身心愉快。就服装而言,教师的服饰应简洁庄重,明快得体,要兼顾审美性和育人性,应时应季,注重服饰饰品、色彩的搭配,既要体现出“职业美”,也要体现出“现代美”。   2.表情。“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流露出一个人内在的情感与思想,因而“教师掌握好自己的目光礼仪,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获得学生的好感、强化教育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教师给学生投送一个充满关怀的眼神,便会给孩子无穷的动力,目光的转变也可适时的掌控课堂氛围。微笑,作为一种积极的肢体语言,让教育充满魅力,它传达出了师生间的友善和谐、爱与宽容,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如沐春风。   3.举止。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学识、品质、性格、教养等往往能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加里宁普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作为学生瞩目的教师,坐姿、走路的步态、手势动作都会被成倍的放大映入学生的眼帘,教师端庄、稳重的坐姿,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的站姿都能给学生以自然大方的美感。在讲课时,手势是必要的辅助性语言,适度的手势可强化教学内容,故而教师的手势应简洁适度、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做到得体、自然、恰如其分。   4.谈吐。教师是教育行业的领头人,语言规范、谈吐文雅、声音优美动听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应讲普通话,语速适中,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只有讲得清楚明白了,学生才能从心里接收、消化知识。同时,切忌讲粗话、脏话,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吸引力,能给人以审美享受,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给学生以精神感染。   1.学习上。为人师表,教师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起,便是一道风景,成为学生注目的中心,并会以审美的眼光加以评判,教师整洁得体的服饰衣着,端庄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的语言,会无形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言一行所散发出的魅力都对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形成良好的首因效应。进而,当学生从内心对教师有了欣赏之情,可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投注在教师及其传递的信息上,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2.育人上。“教师形象的美都会给学生以美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树立真即美、善即美、劳动即美、探索即美的观念。”[5]同时,提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又因学生具有向师性,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有了美的意识,开始关注到自己的形象,形成良好的意识、行为、习惯,进一步增长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自信心。   二、教师高雅的内在修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俗话说得好,“只有在深水里才能摸到好鱼”。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有着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必须要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素养、教育学条件知识和综合性常识知识为融合的内在知识修养以及高雅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良好的内在修养   1.知识修养。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其自身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有涓涓不断的溪流、广阔的知识视野、渊博深厚的知识底蕴。当代教师,首先应精通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做到精、透、深的理解,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对教学和科研有所建树。其次要通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等条件性知识,如今再也不是一个“授之以鱼”的时代了,庞杂的信息科学技术让学生的发展只受好奇心的限制,一切想要了解的知识都可在互联网上寻得,面对现代技术的挑战,教师应兼顾学科特性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更新自己的教授方式,提升技能与教学效果。   2.人格魅力。《周礼・地方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德者之称也”。而师德又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6]礼教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德性与修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在育人的过程中“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继善成性”,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以关爱学生为灵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同事团结合作,真正的将师之道内化为自己最终的行为准则,担负起教师应有的职责。另外,教师应有良好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宽容的胸怀、足够的耐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开朗、热情又不失理性与智慧的制约、感染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   (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内在的德性与涵养在人际交往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因崇拜教师的渊博学识而产生向师性,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积极向上的性格,也会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给以人格感召力,产生深远影响。   1.学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外在的淡雅的气质根源于其内在的德性修养,历久弥新,在日常交际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教师身上的专业素养、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欣之、往之,也开始注重自己内在修养的提升,增长他们学习的动力。   2.育人上。檀传宝在《德育美学观》一书中提到“充分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和改善道德教育的效能。”[7]教师美好的形象、高雅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榜样作用,形成一种人格感召力,时刻激励着学生的发展,是一杆德育的旗帜,让学生在无形中参照教师的品德而发展。教师有着比海洋更宽广的胸怀,何须担忧学生的品行浅薄。   教育实践是“由在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8]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离不开内在的德性修养的熏陶和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对教师职业的深入了解与热爱,以坚定的信念引导,共筑良好的形象,才能在人类的这项崇高的事业――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自由驰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的教育力量所在,这种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仲驰.浅谈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J].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09,(5).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宋运来.影响教师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0.   [4]李黎,吕鸿.师德与教师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80.   [5]常文芳.教师――美的使者[J].师范教育,2002,(Z1):82-83.   [6]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7.   [7]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1-153.   [8]J.C.Walker,An Assay Review of Vivine,Problem based Methodology:Research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e,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1996,28(2).


相关内容

  • 如何塑造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 如何塑造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中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校联接社会.家长等其他教育力量的重要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和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

  • 论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
  • 论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 作者:吴龙飞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4期 摘要:教育是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的事业.教师这一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 ...

  • 教师成长论文音乐
  • 浅析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成长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解析其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探求其职业成长的路径,对于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和优化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结构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职业成长应试教育综合音乐教育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科传统的单一 ...

  •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 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 ...

  • 2014年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 篇一:2014年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 ...

  • 师德师风反思剖析材料
  • 师德师风反思剖析材料 定南五小 李伍玉 定南县教育局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经过去年的组织发动.学习宣传阶段,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取得了显著成效.定南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体教职工通过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坚持"教书先为表,育人先立德"的职业道德建设原则,做一个 ...

  • 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 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15-01-19 分类:心得体会 来源:书通网 共计5篇 目录 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一: 做"四有"好老师 育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讲话中指出: 牢固树立 ...

  • 党员教师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心得体会.
  • 党员教师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心得体会. 党员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心得体会1 从周公的"一沐三抓发,一饭三吐哺"到召公的"甘棠听讼"; 从孔子的"君子以恐惧修省"到曾国藩的"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心存敬畏& ...

  • 师德师风反思材料
  • 师德师风反思材料 博白县教育局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经过去年的组织发动.学习宣传阶段,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3月5日-3月18日是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反思评议阶段.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体教职工通过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坚持"教书先为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