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

1979年, 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 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为Good 、Fair 和Poor 3级;

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评估系统将证据分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5级;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证据水平:

*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推荐评价标准:

推荐级别:

* 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1996年美国卫生与政策研究机构(AHCPR)将证据分7级, 推荐强度分3级;

1998年英国约克大学“北英格兰循证指南制定计划”将证据分6级, 推荐强度分4级。

他们均将随即对照的临床研究(RCT )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定为最高级别的证据, 将专家意见定为最低级别的证据。

1999年,CTFPHC 重新将证据分为5级。

CTFPHC 证据分级(1999)

Ⅰ 大样本双盲RCT 或中样本RCT 的Meta 分析得出的与临床相关的结果

Ⅱ 小样本RCT; 未使用盲法的RCT, 采用有效替代标志物(surrogate markers)的RCT

Ⅲ 非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性(队列) 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Ⅳ 专家委员会或相关权威的意见

Ⅴ 专家意见

1979年, 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 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为Good 、Fair 和Poor 3级;

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评估系统将证据分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5级;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证据水平:

*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推荐评价标准:

推荐级别:

* 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1996年美国卫生与政策研究机构(AHCPR)将证据分7级, 推荐强度分3级;

1998年英国约克大学“北英格兰循证指南制定计划”将证据分6级, 推荐强度分4级。

他们均将随即对照的临床研究(RCT )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定为最高级别的证据, 将专家意见定为最低级别的证据。

1999年,CTFPHC 重新将证据分为5级。

CTFPHC 证据分级(1999)

Ⅰ 大样本双盲RCT 或中样本RCT 的Meta 分析得出的与临床相关的结果

Ⅱ 小样本RCT; 未使用盲法的RCT, 采用有效替代标志物(surrogate markers)的RCT

Ⅲ 非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性(队列) 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Ⅳ 专家委员会或相关权威的意见

Ⅴ 专家意见


相关内容

  •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2): 127-133 论 著 • 二次研究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 陈耀龙1 李幼平1 * 杜 亮2 王 莉1 文 进1 杨晓妍1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

  •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
  • 临床试验为临床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提供了依据,虽同为临床证据,其可靠性是不同的. 1979年,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推荐强度分为Good.Fair和Poor 3级. 之后,又有多个组织制定了证据的分级,如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 ...

  • [干货]一文读懂:医学证据分级与推荐等级
  • 飞速发展的医学科研催生了海量科研成果的诞生,全球23,00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每年可发表百万篇文献.然而教科书与专著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科研成果的产生. 每个医生,需365天每天阅读19篇文献,才能跟上本领域的学术进展.如何慎重地将研究中最新.最佳的证据运用于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与评价系统应运 ...

  • 2013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
  • 2013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 一.概况 2013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更新内容涵盖流行病学.诊断.评估.治疗和疾病管理 5 个方面, 18 项内容. (一)流行病学 对欧洲高血压和血压控制的流行病数据进行了更新. (二)诊断方面 强化了家庭血压监测预后价值:更新夜间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高血压预后意 ...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
  • ·标准与规范·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制订) 冯晓纯,段晓征,孙丽平,林双竹,王 锐,刘 健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吉林 长春 摘要: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三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 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 ...

  • ACCP-7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 解读ACCP-7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简称ACCP)从1986年发布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以来,大约每3年更新一次,该指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权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它涵盖了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及所有与血栓栓塞相关的学科,如心血管内科和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 ...

  • 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2007ESC)
  • 2007年ESC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 作者:周滔  发表时间:2010-07-29 1984年ACC/AHA/NASPE组织的工作组最早制定了起搏器应用指南,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重新修定.2002年10月该组织对指南进行了部分改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起搏学组亦于19 ...

  • 血液科抗真菌治疗
  • 2008年7月第28卷第7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607 重症感染专栏 血液科抗真菌治疗---国外指南解读 邵宗鸿 文章编号:1005-2194(2008)07-0607-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抗真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Keywords:anti2epiphytetherap ...

  • 非随机证据分级
  • 作者:郑于臻博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微信号:zhengyuzhendyl)来源:微信公众号"郑正有词" 臻知 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其中就低级别临床证据的分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郑医生就此进行简要的翻译说明如下. 循证医学的发展,使得仅仅凭借个人判断来决策临床治疗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