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虎视眈眈

  滞胀还是通胀,良性还是恶性,关键在于实体经济能否企稳恢复。   “蒜你狠”再现江湖。截至10月底,蒜头批发价已经突破13.5元/公斤,大蒜的批发价也已涨至12.5元/公斤。蒜头今年涨幅已达60%,大蒜今年涨幅更是达到了69%。两者价格均已创出历史新高。   除大蒜以外,多种农产品价格也表现出强劲涨势。Wind资讯统计发现,截至10月底,北京新发地生姜批发价已达到6.8元/公斤,创出近18个月新高,与年内1.7元/公斤低点相比,涨幅高达300%。即使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也高达112.5%。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价格涨幅已达到32.68%,同期白砂糖期货价格也有24.76%的涨幅。   这已经可以视为通胀逼近的佐证。华创证券债券团队表示,通货膨胀预期或全面升温,“蒜你狠”的趋势可能预示着2017年通胀水平出现超预期反弹。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通胀预期也愈演愈烈。代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在连跌五年后迎来上扬,年初至今上涨已超过28%,而工业品指数今年上涨幅度已接近45%。   是经济见底还是“滞胀”来袭?   最新发布的10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数据双双回暖,分别创下27个月和10个月高点,显示生产和需求明显回升。然而与房地产最为相关的建筑业PMI依然在高位运行,仍处历史最高区间,这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   10月份制造业PMI(51.2%)比上月跳涨0.8个百分点,一举创下27个月来新高,五大分项指数全线飘红。在去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背景下,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在价格带动下,三季度煤炭与钢铁行业效益明显好转。   煤炭号称“工业的粮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煤炭价格下跌已久。然而近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低位企稳、政府对煤炭产能的严厉控制以及基建投资猛增,焦煤、焦炭和动力煤的市场价格均已在年内翻倍。为了控制过热的煤炭商品期货投机,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频频发出提高交易手续费的通知。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更是会同国家能源局等召集全国22家重点煤企高层举行座谈会,要求已经批准了的先进产能矿井要尽快释放产量。   有分析指出,当前情况下,对去产能与限产量急需做出新的界定,在严限煤炭生产天数、寒冬提前来临等因素叠加下,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煤炭供应紧张,尽管发改委等部门频催煤企尽快释放产量,但仍面临着煤炭运力不济、煤企增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此之前,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数字看着很微小,却着实来之不易――PPI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外表示,今年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但PPI此次转正的重要“功臣”仍当属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10月份PMI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营预期的大幅好转。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另一方面9月份PPI已经转正,说明工业领域的通缩正在改善,企业的信心因而会上升。   然而,业界反馈的信息另有一番局面:煤炭行业“267工作日”下,随着中下游环节库存快速消耗,部分煤炭企业开始捂煤惜售,以大秦铁路为代表的铁路运煤干线由于运输需求下降延长了检修时间,甚至减少运输计划安排。交通部严打超载的新规,则使得部分公路运力退出了煤炭运输市场。   目前来看,钢厂利润并没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下游需求并无太大改善,煤钢价格波动依然属于“啤酒游戏”中供需链条逆转之果。如果实业需求依然偏冷,则滞胀阴影还笼罩在我们头顶。   货币政策拐点何时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10月21日起,国债回购利率出现显著攀升,国债期货价格已连续下跌近两周。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债市对利息上行的担忧。而在外汇市场上,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行提速,已经突破6.7关口,11月2日报6.7562。   海通证券姜超团队认为,短期来看三方面因素制约着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第一,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防风险成为政策主基调;第二,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近,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增大,稳定汇率动机增强;第三,低基数叠加PPI回升,导致4季度通胀存在反弹风险。综合来看,降准或继续延后,而逆回购期限的拉长意味着短期资金成本的上升,年底前资金或持续偏紧。但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则撰文指出,通胀回归将带来三大影响:   首先,央行的初步反应可能将是暂停进一步宽松。整体而言,亚洲政策利率可能已经触底,部分国家或许还有减息的空间,但多见于如印尼、印度等发展中市场。石油价格走高将会带动通胀预期。同时,亦有讨论称部分央行进一步宽松的效果也开始递减。   第二,投资者对股票的偏好提高。理论上,低实际利率意味着无风险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低。固定收益市场的长期牛市已将近尾声,通胀上升将是债市风险。随着通胀走高,投资者通常会把资金由债市撤出,转向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以作为避险。但这种资金流动迄今尚不明显。   第三,实际利率下跌意味着借贷活动增加。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央行大幅度宽松,银行借贷活动有所改善,但总体需求依然不高,银行这几年以来也因此专注于创造股东权益,以及修复资产负债表,放款增长缓慢。企业盈利能力已在2016年见到转机,有改善迹象。企业现金流量升高和利率低企,将会带动企业借贷活动升温,以寻找新的资本投资机会。   然而,中信建投研究团队却存在不同看法:目前国内货币超发似乎并未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货币超发程度可能并不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其次,由于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降低以及企业投资意愿的下降,货币流通速度趋于下降。再次,从全球来看,货币超发的情况普遍存在。至于被广泛视为货币超发引起通胀的典型案例――拉美,其高通胀成因较为复杂,很难将货币超发视为拉美通胀的唯一成因。在产能过剩没有明显好转之前,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都将较为有限。   不同于拉美等经济体国内供应不足状况,中国目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状态类似于供给曲线的平坦阶段,即便是未来需求上涨,也首先是引起产出扩大,物价上涨程度较为有限。从1960年至今的国别数据来看,货币超发“迟早引发通胀”的观点也缺乏证据。

  滞胀还是通胀,良性还是恶性,关键在于实体经济能否企稳恢复。   “蒜你狠”再现江湖。截至10月底,蒜头批发价已经突破13.5元/公斤,大蒜的批发价也已涨至12.5元/公斤。蒜头今年涨幅已达60%,大蒜今年涨幅更是达到了69%。两者价格均已创出历史新高。   除大蒜以外,多种农产品价格也表现出强劲涨势。Wind资讯统计发现,截至10月底,北京新发地生姜批发价已达到6.8元/公斤,创出近18个月新高,与年内1.7元/公斤低点相比,涨幅高达300%。即使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也高达112.5%。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价格涨幅已达到32.68%,同期白砂糖期货价格也有24.76%的涨幅。   这已经可以视为通胀逼近的佐证。华创证券债券团队表示,通货膨胀预期或全面升温,“蒜你狠”的趋势可能预示着2017年通胀水平出现超预期反弹。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通胀预期也愈演愈烈。代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在连跌五年后迎来上扬,年初至今上涨已超过28%,而工业品指数今年上涨幅度已接近45%。   是经济见底还是“滞胀”来袭?   最新发布的10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数据双双回暖,分别创下27个月和10个月高点,显示生产和需求明显回升。然而与房地产最为相关的建筑业PMI依然在高位运行,仍处历史最高区间,这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   10月份制造业PMI(51.2%)比上月跳涨0.8个百分点,一举创下27个月来新高,五大分项指数全线飘红。在去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背景下,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在价格带动下,三季度煤炭与钢铁行业效益明显好转。   煤炭号称“工业的粮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煤炭价格下跌已久。然而近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低位企稳、政府对煤炭产能的严厉控制以及基建投资猛增,焦煤、焦炭和动力煤的市场价格均已在年内翻倍。为了控制过热的煤炭商品期货投机,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频频发出提高交易手续费的通知。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更是会同国家能源局等召集全国22家重点煤企高层举行座谈会,要求已经批准了的先进产能矿井要尽快释放产量。   有分析指出,当前情况下,对去产能与限产量急需做出新的界定,在严限煤炭生产天数、寒冬提前来临等因素叠加下,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煤炭供应紧张,尽管发改委等部门频催煤企尽快释放产量,但仍面临着煤炭运力不济、煤企增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此之前,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数字看着很微小,却着实来之不易――PPI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外表示,今年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但PPI此次转正的重要“功臣”仍当属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10月份PMI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营预期的大幅好转。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另一方面9月份PPI已经转正,说明工业领域的通缩正在改善,企业的信心因而会上升。   然而,业界反馈的信息另有一番局面:煤炭行业“267工作日”下,随着中下游环节库存快速消耗,部分煤炭企业开始捂煤惜售,以大秦铁路为代表的铁路运煤干线由于运输需求下降延长了检修时间,甚至减少运输计划安排。交通部严打超载的新规,则使得部分公路运力退出了煤炭运输市场。   目前来看,钢厂利润并没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下游需求并无太大改善,煤钢价格波动依然属于“啤酒游戏”中供需链条逆转之果。如果实业需求依然偏冷,则滞胀阴影还笼罩在我们头顶。   货币政策拐点何时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10月21日起,国债回购利率出现显著攀升,国债期货价格已连续下跌近两周。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债市对利息上行的担忧。而在外汇市场上,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行提速,已经突破6.7关口,11月2日报6.7562。   海通证券姜超团队认为,短期来看三方面因素制约着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第一,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防风险成为政策主基调;第二,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近,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增大,稳定汇率动机增强;第三,低基数叠加PPI回升,导致4季度通胀存在反弹风险。综合来看,降准或继续延后,而逆回购期限的拉长意味着短期资金成本的上升,年底前资金或持续偏紧。但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则撰文指出,通胀回归将带来三大影响:   首先,央行的初步反应可能将是暂停进一步宽松。整体而言,亚洲政策利率可能已经触底,部分国家或许还有减息的空间,但多见于如印尼、印度等发展中市场。石油价格走高将会带动通胀预期。同时,亦有讨论称部分央行进一步宽松的效果也开始递减。   第二,投资者对股票的偏好提高。理论上,低实际利率意味着无风险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低。固定收益市场的长期牛市已将近尾声,通胀上升将是债市风险。随着通胀走高,投资者通常会把资金由债市撤出,转向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以作为避险。但这种资金流动迄今尚不明显。   第三,实际利率下跌意味着借贷活动增加。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央行大幅度宽松,银行借贷活动有所改善,但总体需求依然不高,银行这几年以来也因此专注于创造股东权益,以及修复资产负债表,放款增长缓慢。企业盈利能力已在2016年见到转机,有改善迹象。企业现金流量升高和利率低企,将会带动企业借贷活动升温,以寻找新的资本投资机会。   然而,中信建投研究团队却存在不同看法:目前国内货币超发似乎并未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货币超发程度可能并不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其次,由于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降低以及企业投资意愿的下降,货币流通速度趋于下降。再次,从全球来看,货币超发的情况普遍存在。至于被广泛视为货币超发引起通胀的典型案例――拉美,其高通胀成因较为复杂,很难将货币超发视为拉美通胀的唯一成因。在产能过剩没有明显好转之前,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都将较为有限。   不同于拉美等经济体国内供应不足状况,中国目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状态类似于供给曲线的平坦阶段,即便是未来需求上涨,也首先是引起产出扩大,物价上涨程度较为有限。从1960年至今的国别数据来看,货币超发“迟早引发通胀”的观点也缺乏证据。


相关内容

  • 资产配置方案(期现套利信托)
  • 温馨提示: 请您认真的阅读完这篇资产配置专案,它将对您未来一年的资产配置十分有益. 客户进行证券投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简单说就是赚钱.而要想做好投资赚钱这件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通道问题.操作问题等.通道问题好解决,任何一家证券公司都可以开立帐户,这些帐户包括A股.B股.港股.国债回购.融资融券. ...

  • 国际经济形势
  •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中的三个对比 世界各国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调控经济的政策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这些努力如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济开始回暖,但时不时还会传来一些坏消息,使得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判断,看似有些复杂和混沌.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各国不仅采取了形式多样的 ...

  • 当今中国局势的分析
  • 今天读到有些兄弟有关当今我国周边局势的分析,虽然有些道理,但明显眼光不够长远,还不够透彻.余不才,窃以自己的观点与各位军迷分享,欢迎批评指正,唯请诸位喷壶退散. 自蓝党当政以来,两岸局势骤然趋于缓和,所以在对中国崛起保佑敌意的大国授意下,周边的局势突然的复杂化.越南,菲律宾等一系列国家纷纷突然而集中 ...

  • "机会主义"策略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运用
  • 作者:邓伟唐齐鸣 经济学 2013年06期 一.引言 近年来国外学者在"泰勒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机会主义"货币政策的概念.这一货币政策规则以通货膨胀(简称"通胀")作为首要目标,不仅允许通胀目标动态变化,而且推导出了货币政策规则的非线性阈 ...

  • 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 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2013年02月19日 11:07 来源:<世界经济>2012年3期 作者:陆军 刘威 李伊珍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内容提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通货膨胀预期和供给冲击在内的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混合模型,分析了国 ...

  • 货币政策规则非对称性及其在我国的检验
  • 南方经济2012年第1期 货币政策规则非对称性及其在我国的检验 郑挺国郭辉铭+ 摘要: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框架,本文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和中央银行非对称偏好的角度来阐述货币政策规则中非对称性的理论形成,并利用GMM方法估计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总供给曲线可以 ...

  • 深蓝:也谈中国通胀背后的真相
  • 作者:深蓝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4-27 翰啸先生在其<中国长期通胀背后的真相>一文中谈了不少他对中国通胀的观点,其中不少属于真知灼见.比如,他所说的地租性通胀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曾说过政府垄断土地资源推高房价是通胀主因.尽管如此,我还是提一个小建议, ...

  • 居民收入悬殊
  • 居民收入悬殊:全球头号风险 最近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基尼系数显示,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因远小于民间机构测算的0.61而遭人诟病.但无论是官方公布还是民间预测,两个数字都超越国际警戒线0.4,表明当前国内居民贫富差距问题严重.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悬殊. 国际劳工组织2 ...

  • 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主导货币政策该如何着力
  • 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主导货币政策该如何着力 来源: HY兴业投资 发布时间: 2011年02月23日 11:04 作者: 经过近几个月的持续紧缩,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回归至稳健,如果货币紧缩为避免伤及经济而力度趋缓,那么在供给冲击主导下,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升温同步的"类滞胀"状态会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