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不足之处

试论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不足之处

论文摘要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设立是刑法谦抑性精神的体现,具有保障人权,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司法效益,稳定社会秩序等诸多价值。我国《刑法》关于诉讼时效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司法实践适用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分析并探讨解决之对策,以期对我国刑事立法完善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 不足之处 立案侦查 追诉权

一、时效制度的意义

刑法追诉时效制度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事追诉权有效期限的制度。在规定追诉期限内,如果国家没有行使刑事追诉权,p犯罪案件发生后,经过一定期限没有审理和追诉,时过境迁,证据失散,侦查、起诉、审判进行更加困难。而设立时效制度,可以节约刑事司法资源,既符合刑罚经济原则,又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以最少的刑法资源,收获最大的刑法效益。同时,犯罪后经过一定时期,因犯罪行为破坏的某一社会秩序以及失衡的公众心理已经得到恢复,若再重新追诉旧案,重提旧怨,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实行刑事时效制度,既有利于保障人权,又有利于节约刑事司法资源和稳定社会秩序。但是,诉讼时效的设立却容易给心存侥幸心理的少数犯罪分子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提供可能。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追究,各国《刑法》在规定时效时,都同时规定时效的中断、延长。我国《刑法》也规定了追诉时效期限、时效中断、时效延长制度。

二、我国关于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规定

我国现行《刑法》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规定了追诉时效。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二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八十九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三、我国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我国刑事追诉时效规定可以看出,《刑法》对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行为的犯

罪采用无限延长追诉时效,即在逃避以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对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追诉期无限延长,保障了对逃避行为追诉权有利于震慑罪犯,促使其尽快认罪伏法,打击逃避行为,对防止犯罪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利用诉讼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起到重要作用。但《刑法》第八十七条、八十八条、八十九条却没有保障未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合理的追诉期限。依据第八十八条第一款可知,只要犯罪嫌疑人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无论何时都要受诉讼时效限制即正在侦查中、起诉中、审判中的案件都可能要过诉讼时效,也可能因此而做撤案、不起诉、无罪的决定。显然这样的诉讼时效规定会没有合理的追诉期限,容易导致司法实践适用困难,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追诉机关自我矛盾

根据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一起案件可能在公安机关立案时没有过刑事追诉时效,在立案之后侦查期限内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做撤案决定,立案是正确的,则不立案是错的,撤案是正确的,不撤案是错的,对于这样案件又要立案,立案之后又要撤案。同理,一起案件在人民检察院受理时没有过追诉时效,在审查起诉期限内可能过了诉讼时效,而做不起诉决定。在法院受理时没有过诉讼时效,在判决作出之前过了诉讼时效,而要做无罪判决。显然,这样的时效制度,造成严重司法资源浪费,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一定困扰。

(二)追诉机关间矛盾

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没有过诉讼时效,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过程中可能过了追诉时效,在法院审判阶段可能过了时效,依据诉讼时效规定公安机关的移送审查起诉是正确的,人民检察院做不起诉决定也是正确的,人民法院判无罪也是正确的。追诉机关对同一案件的处理结果互相矛盾,不利于打击犯罪,严重影响司法追诉机关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刑法》权威性。

(三)违背人人平等原则

依据现行《刑法》时效追诉规定,时效起算时间是犯罪之日,止算时间是判决作出之日,立案、起诉、法院受理都计算在诉讼时效内,截至判决作出之日,容易导致案件可判可不判的情况。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起案件,按照正常收集证据所需时间,在诉讼时效内可以到法院阶段依法作出判决。但可能在侦查期限、审查起诉期限、审判期限内因为某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证据收集、审查案卷花费时间长短不同,导致案件被判无罪或有罪,或者在起诉阶段做不起诉决定等。这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阶段。这样的时效制度违背了《刑法》的确定性原则,同时对相同案件可能不同处理,造成的不公平,违背了《刑法》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四、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作为时效无限延长事由

针对现行诉讼时效规定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把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中的“逃避侦查或审判”去除,改为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即只要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诉讼时效无限延长,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这样规定确实有效解决了我国现行《刑法》时效规定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司法机关充足刑事追诉时间,有利于打击和惩治犯罪。但笔者认为如此规定也存在不妥之处,表现如下:

(一)不利于保障人权

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追诉时效制度设立的意义在于犯

罪人犯罪后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受到国家刑事责任追究,悔罪自新、没有再犯罪,重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以经过事实之力证明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给犯罪人自新机会,不再追诉。诉讼时效制度之设立体现《刑法》谦抑性精神,给犯罪人悔罪自新机会,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是刑事立法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表现。如果立案侦查之后就不受追诉时效限制,就会把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且有悔罪自新的犯罪人置于无限期被追诉地位,意味追诉权的无限扩大与延展,与我国刑事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目的相背离,不利于人权保障。

(二)不利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

如果案件已经立案就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即不论何时抓获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对于过往的陈年旧案经过较长的时间后,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时间久远,证据灭失,给追诉造成困难,司法机关花费过多的精力打击过往的这些陈年旧案,将浪费了大量的刑事司法资源,不利于刑法效益。

五、对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建议

我国现行《刑法》时效制度的问题在于立案侦查之后未能保证充足合理的追诉期限,不利于打击犯罪。而按照部分学者提出一刀切的无限延长诉讼时效则无限放大追诉权的观点,又不利于犯罪人人权保障。笔者认为可以将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都作为诉讼时效延长的一个条款,列入《刑法》第八十八条。延长时间为八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一倍。理由有:

(一)有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将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都作为诉讼时效延长的一个条款,列入《刑法》第八十八条,既保障了充足合理追诉期限又不至于使国家刑事追诉权无限放大,解决了现行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有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体现我国《刑法》谦抑性和人道性,是刑事立法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表现。

(二)严格区分了侦查期内能破与不能破案件

用刑罚打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公民合法权力是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保障充足合理的侦查、起诉、审判时间,是行使追诉权的基本条件。将立案、审查起诉、审判作为追诉时效延长的条件保障充足合理追诉时间,有利于追诉权的行使。同时,区分了合理追诉期限内能破与不能破案件,防止浪费过多司法资源打击陈年旧案,有利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实现刑法最高效益。

(三)严格区分了逃避与未逃避侦查的行为

我国现行《刑法》对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利用追诉时效期限逃避法律制裁并进而继续犯罪,有利于打击和预防逃避行为。对于未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应区别于有逃避行为的犯罪,应受到诉讼时效限制。在法定期限内,犯罪人没有受到国家刑事责任追究,且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超过法定期限,以经过事实之力说明有悔罪自新表现,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六、结语

笔者试图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时效规定存在之不足,并寻求解决之途径。旨在抛砖引玉,引先贤前辈之真知灼见,以期更加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试论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不足之处

论文摘要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设立是刑法谦抑性精神的体现,具有保障人权,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司法效益,稳定社会秩序等诸多价值。我国《刑法》关于诉讼时效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司法实践适用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分析并探讨解决之对策,以期对我国刑事立法完善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 不足之处 立案侦查 追诉权

一、时效制度的意义

刑法追诉时效制度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事追诉权有效期限的制度。在规定追诉期限内,如果国家没有行使刑事追诉权,p犯罪案件发生后,经过一定期限没有审理和追诉,时过境迁,证据失散,侦查、起诉、审判进行更加困难。而设立时效制度,可以节约刑事司法资源,既符合刑罚经济原则,又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以最少的刑法资源,收获最大的刑法效益。同时,犯罪后经过一定时期,因犯罪行为破坏的某一社会秩序以及失衡的公众心理已经得到恢复,若再重新追诉旧案,重提旧怨,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实行刑事时效制度,既有利于保障人权,又有利于节约刑事司法资源和稳定社会秩序。但是,诉讼时效的设立却容易给心存侥幸心理的少数犯罪分子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提供可能。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追究,各国《刑法》在规定时效时,都同时规定时效的中断、延长。我国《刑法》也规定了追诉时效期限、时效中断、时效延长制度。

二、我国关于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规定

我国现行《刑法》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规定了追诉时效。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二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八十九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三、我国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我国刑事追诉时效规定可以看出,《刑法》对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行为的犯

罪采用无限延长追诉时效,即在逃避以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对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追诉期无限延长,保障了对逃避行为追诉权有利于震慑罪犯,促使其尽快认罪伏法,打击逃避行为,对防止犯罪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利用诉讼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起到重要作用。但《刑法》第八十七条、八十八条、八十九条却没有保障未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合理的追诉期限。依据第八十八条第一款可知,只要犯罪嫌疑人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无论何时都要受诉讼时效限制即正在侦查中、起诉中、审判中的案件都可能要过诉讼时效,也可能因此而做撤案、不起诉、无罪的决定。显然这样的诉讼时效规定会没有合理的追诉期限,容易导致司法实践适用困难,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追诉机关自我矛盾

根据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一起案件可能在公安机关立案时没有过刑事追诉时效,在立案之后侦查期限内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做撤案决定,立案是正确的,则不立案是错的,撤案是正确的,不撤案是错的,对于这样案件又要立案,立案之后又要撤案。同理,一起案件在人民检察院受理时没有过追诉时效,在审查起诉期限内可能过了诉讼时效,而做不起诉决定。在法院受理时没有过诉讼时效,在判决作出之前过了诉讼时效,而要做无罪判决。显然,这样的时效制度,造成严重司法资源浪费,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一定困扰。

(二)追诉机关间矛盾

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没有过诉讼时效,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过程中可能过了追诉时效,在法院审判阶段可能过了时效,依据诉讼时效规定公安机关的移送审查起诉是正确的,人民检察院做不起诉决定也是正确的,人民法院判无罪也是正确的。追诉机关对同一案件的处理结果互相矛盾,不利于打击犯罪,严重影响司法追诉机关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刑法》权威性。

(三)违背人人平等原则

依据现行《刑法》时效追诉规定,时效起算时间是犯罪之日,止算时间是判决作出之日,立案、起诉、法院受理都计算在诉讼时效内,截至判决作出之日,容易导致案件可判可不判的情况。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起案件,按照正常收集证据所需时间,在诉讼时效内可以到法院阶段依法作出判决。但可能在侦查期限、审查起诉期限、审判期限内因为某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证据收集、审查案卷花费时间长短不同,导致案件被判无罪或有罪,或者在起诉阶段做不起诉决定等。这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阶段。这样的时效制度违背了《刑法》的确定性原则,同时对相同案件可能不同处理,造成的不公平,违背了《刑法》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四、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作为时效无限延长事由

针对现行诉讼时效规定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把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中的“逃避侦查或审判”去除,改为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即只要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诉讼时效无限延长,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这样规定确实有效解决了我国现行《刑法》时效规定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司法机关充足刑事追诉时间,有利于打击和惩治犯罪。但笔者认为如此规定也存在不妥之处,表现如下:

(一)不利于保障人权

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追诉时效制度设立的意义在于犯

罪人犯罪后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受到国家刑事责任追究,悔罪自新、没有再犯罪,重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以经过事实之力证明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给犯罪人自新机会,不再追诉。诉讼时效制度之设立体现《刑法》谦抑性精神,给犯罪人悔罪自新机会,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是刑事立法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表现。如果立案侦查之后就不受追诉时效限制,就会把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且有悔罪自新的犯罪人置于无限期被追诉地位,意味追诉权的无限扩大与延展,与我国刑事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目的相背离,不利于人权保障。

(二)不利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

如果案件已经立案就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即不论何时抓获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对于过往的陈年旧案经过较长的时间后,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时间久远,证据灭失,给追诉造成困难,司法机关花费过多的精力打击过往的这些陈年旧案,将浪费了大量的刑事司法资源,不利于刑法效益。

五、对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建议

我国现行《刑法》时效制度的问题在于立案侦查之后未能保证充足合理的追诉期限,不利于打击犯罪。而按照部分学者提出一刀切的无限延长诉讼时效则无限放大追诉权的观点,又不利于犯罪人人权保障。笔者认为可以将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都作为诉讼时效延长的一个条款,列入《刑法》第八十八条。延长时间为八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一倍。理由有:

(一)有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将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都作为诉讼时效延长的一个条款,列入《刑法》第八十八条,既保障了充足合理追诉期限又不至于使国家刑事追诉权无限放大,解决了现行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集中精力打击现行犯罪,有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体现我国《刑法》谦抑性和人道性,是刑事立法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表现。

(二)严格区分了侦查期内能破与不能破案件

用刑罚打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公民合法权力是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保障充足合理的侦查、起诉、审判时间,是行使追诉权的基本条件。将立案、审查起诉、审判作为追诉时效延长的条件保障充足合理追诉时间,有利于追诉权的行使。同时,区分了合理追诉期限内能破与不能破案件,防止浪费过多司法资源打击陈年旧案,有利于司法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实现刑法最高效益。

(三)严格区分了逃避与未逃避侦查的行为

我国现行《刑法》对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利用追诉时效期限逃避法律制裁并进而继续犯罪,有利于打击和预防逃避行为。对于未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应区别于有逃避行为的犯罪,应受到诉讼时效限制。在法定期限内,犯罪人没有受到国家刑事责任追究,且没有逃避侦查或审判,超过法定期限,以经过事实之力说明有悔罪自新表现,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六、结语

笔者试图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时效规定存在之不足,并寻求解决之途径。旨在抛砖引玉,引先贤前辈之真知灼见,以期更加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相关内容

  • [中国]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期限缩短与司法应对
  • 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期限缩短与司法应对* --以适用<刑法修正案(九)>和<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视角 杨继文* 摘  要:在<刑法修正案(九)>和<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用过程中,存在贪 ...

  • 试议追诉时效的理解与运用(5)
  • 试议追诉时效的理解与运用 [内容摘要]追诉时效的设立,对于国家集中现在司法力量,集中打击现行犯罪,体现现行从严,历史从宽,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行政和民事领域,追究时效和诉讼时效和设立,对于督促国家机关和公民及时履行诉讼请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现实生活的千差万别,追诉时效已应 ...

  • 案件终身质量负责制与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 摘 要 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两高接连出台了关于案件终身质量负责制的相关规定.然而,终身责任制的规定就效力来说,要比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低,依据法理,当终身责任制规定与其他法律的规定相冲突时,应遵从法律的规定.如果一名司法工作人员涉嫌徇私枉法罪 ...

  • 侵权诉讼时效五论(下)
  • 侵权诉讼时效五论(下) [出处]<政法论丛>2011年02期 [摘要]侵权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只限丁•财产性质的侵权责任请求权,其时效 期间应根据法律所保护的法益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侵权 诉讼时效可直接适用刑法追诉时效.侵害人身权益的诉讼时效可以酌情排除, 在责任竞合下侵 ...

  • 刑法关于追诉时效延长制度的思考
  • 摘要:新旧刑法均有关于刑法上追诉时效的规定,但在追诉时效延长方面规定却有不同.本文认为追诉时效延长制度应当有三种情况:同时对这一制度的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进行了理论上的辨析. 关键词:追诉时效延长 期限 限制 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特点是犯罪人犯罪后,经过一时效期限,追诉机关不得对其行使 ...

  • 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分析
  • 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分析 作者:朱雯婷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摘要]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对于限制行政处罚机关的作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完善行政程序法体系,实现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行政处罚时效制度概述.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现状以及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完善 ...

  • 对[刑事诉讼法]酌定不起诉规定的理解
  • 摘 要: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两种不起诉情形,特别是酌定不起诉的概念及具体规定做了介绍,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在司法实践中酌定不起诉运用的很少,因此分析了较少使用酌定不起诉存在的问题和造成了危害.鉴于文中分析, 因此,有必要对酌定不起诉的规定具体化,真正发挥该规定的作用,避免此规定 ...

  • 刑事不追诉案件探讨
  • 摘要:探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而犯罪嫌疑人在逃被抓获的刑事不追诉案件.案件发生在1993年,公安机关对该案立案后,仅对犯罪嫌疑人通缉,未采取强制措施.抓获犯罪嫌疑人后,该案从犯罪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请示后,作出不核准追诉决定.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超过诉讼时效,不追究其刑事责 ...

  • 法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 浅析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摘要:不起诉是检察机关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而终止诉讼的处理,是检察机关公诉权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绝对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之分.检察机关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没有法定的事由和程序,一般不得再行起诉.我国刑诉法规定了三种不起诉类型,但在实践运作中呈现出诸多问题,有必要修改刑诉法,对不起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