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灵的平静

保持心灵的平静

心灵的安静很重要,至于怎么让自己的心里变得安静,这只有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才可以解决。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不管他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保持着一种俯视和自嘲的目光,同时又具有谦卑和敬畏的品质。每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都应当明白:让心在浮世里静下来,比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人在得到生存保障之后,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安放灵魂的家园。

◆保持心灵的平静◆

“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泪”,这是梭罗说的话,可见在他的眼睛里,这个湖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他奉献给人类的不朽杰作《瓦尔登湖》,正是这样的一滴泪水。

一个人的内心要完全沉静下来,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出家为僧、空对佛门;二是涉足山水,远离喧嚣。梭罗的眼力真是不错,一眼就看好了这个去处,他在那里建起木屋,除了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就是散步和思考。他常常坐在湖边的月光里,像一棵树一样安静,出神地看湖中的枯木和落叶、云朵和飞鸟、星星和月亮。他所看到的东西注定与永恒有关。

梭罗的自制能力确实是惊人的,他在那个名叫康克德乡下的瓦尔登湖畔,独自一人住了两年多时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都与他无关,他与那里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都很有情感。对他来说,只要有米下锅,有柴生火就足够了,别的都不重要。他的亲近自然不是故作姿态,比陶渊明还要来得彻底,陶渊明的归隐自然,至少还带有一点与皇权、与世俗分庭抗礼的色彩,梭罗却是什么负担和企图也没有。他也不是要写这样一部不朽之作才去体验生活的,而是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倾听了许多天籁之声,感到有记下来的必要,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本不论在什么时候去读,都会让人很快安静下来的不朽之作。他说:“……那是一切事物不用比喻地直说出来的文字,惟有它最丰富,也最标准。那么这个文字是什么呢?就是大自然的声音,你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对真理的理解力,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要超越任何文字。”梭罗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理解力的天才是常人无法相比的,所以才有了这本让人们心灵安静的书。读这样的书最好是到森林里、湖水边,到安静的能听见阳光走过的声音的地方去。在酒店、在咖啡厅,在所有金钱喧嚣的地方去读,不但读不进去,而且越读越浮躁。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繁华和富有,我们却感到心灵越来越孤独和一无所有。

我想说的是,要获得与坚硬的物质世界抗衡的精神力量,必须使心静下来,这样才能看到有形之外的无形世界,它只属于一个人的内心。用文字和画面表现出的都十分有限,为了尽可能地多表现一点,而且表现的比较准确,才有了思想的攀登者和探险者,他们一生都在思索、积累和发现,一生都在痛苦、孤独和无助的沙漠里淘金,但同时也很自慰,那些金子般闪亮的思想的沙粒,毕竟会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发出光亮,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是一位作家,他会把这些思想的沙粒,在情感的湖水里淘洗,晾晒在一片富有审美意义的阳光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个没有独立思想体系的作家,是断然写不出经得起时间洗磨的作品,也不可能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作品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能否自我突破,创造新成就,最关键的就是思想,而不是艺术表现手法。

事实上,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不管他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保持着一种俯视和自嘲的目光,同时又具有谦卑和敬畏的品质,他知道在永恒面前人的渺小和局限,知道人和哪些事物往来才更有意义。许多人活了一辈子也不明白,甚至是不相信在物质之外还会有什么,他们当然也活得很滋润,感觉很自豪,有宝车、豪宅和美色,幸福的人生不就如此吗?可是,也仅仅只是活着,忙碌了一辈子,谋算了一辈子,风光了一辈子,当挥手与这些作别时,才发现苦心经营一辈子的“事业”,原来是一堆速朽的垃圾。

有人会说,你把“思想”、“精神”这些空洞的东西说得如此重要,那么你能离开物质吗?我只能反问一句:如果活着只是为了物质,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人家又问:既然如此,你说这些东西又在哪里?我无言以对,但我想用一句自己喜欢的诗句作答,好像是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翅膀的影子,但鸟儿已经飞过。”

我非常怀念少年时在秦岭腹地生活的那两年时光,崇山峻岭之中,是马蹄状的一块平地,一条小河从山脚流过,有木船帆影,有鸡鸣狗叫,有点像沈从文《边城》中的情景。我的作家梦就是从那时萌生的,寂寞时就读那些山水,并试着把那种感觉写出来,文学的精灵就是那样走进心里,再也不肯离开我。那地方现在已通了公路,但还是很闭塞,我很想故地重游,却没有勇气,我怕“见多识广”的我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去过之后会在心里留下更大的虚空感。我只是在作品里无数次接近它,或者说我的文字里总是带着那里的山风野露。这也使我自以为比别人更容易走进梭罗的《瓦尔登湖》,也更能理解梭罗——人完全可以凭着信念去生活。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出来的一切本身已经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作家只需要忠实地把这些记录下来,事实是这种记录不论如何高明都显得笨拙。这种记录的前提是“真实”,这恰恰是个很高的门槛,许多人以为这种“真实”太过简单,要作点装饰才好,结果就面目全非了。有的人感到要接近这个“真实”其实很难,所以又变得缺少自信,反到成了约束,才华不能正常发挥,也被限制在门槛之外。一旦跨入这道门槛,就进入了自由状态,也就会捧出非常之作,但也不能说可以驾驭“真实”了。但凡带着几分“清醒”去接近“真实”,本身就失之纯粹,只有带着天然气息,偶然与“真实”碰面,就真正收获了“真实”。远处的《老人与海》,近处的《边城》就是典范。

人与人的心灵本来就不可能完全沟通,再加上人为的戒备,就更难接近了。渴望把内心的真实说出去;渴望听到另一个人的内心声音,在时下已成奢望。那么,只要愿意,总还有一个大自然在等着我们,这是上帝的美意,谁信谁得福。《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是最好的榜样。

每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都应当明白:让心在浮世里静下来,比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说的再实在一点,也就是:人在得到生存保障之后,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安放灵魂的家园。因为“沧桑的浮世,终究会像一滴水一样平静下来”。

(来源/上海译文)

保持心灵的平静

心灵的安静很重要,至于怎么让自己的心里变得安静,这只有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才可以解决。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不管他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保持着一种俯视和自嘲的目光,同时又具有谦卑和敬畏的品质。每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都应当明白:让心在浮世里静下来,比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人在得到生存保障之后,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安放灵魂的家园。

◆保持心灵的平静◆

“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泪”,这是梭罗说的话,可见在他的眼睛里,这个湖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他奉献给人类的不朽杰作《瓦尔登湖》,正是这样的一滴泪水。

一个人的内心要完全沉静下来,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出家为僧、空对佛门;二是涉足山水,远离喧嚣。梭罗的眼力真是不错,一眼就看好了这个去处,他在那里建起木屋,除了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就是散步和思考。他常常坐在湖边的月光里,像一棵树一样安静,出神地看湖中的枯木和落叶、云朵和飞鸟、星星和月亮。他所看到的东西注定与永恒有关。

梭罗的自制能力确实是惊人的,他在那个名叫康克德乡下的瓦尔登湖畔,独自一人住了两年多时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都与他无关,他与那里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都很有情感。对他来说,只要有米下锅,有柴生火就足够了,别的都不重要。他的亲近自然不是故作姿态,比陶渊明还要来得彻底,陶渊明的归隐自然,至少还带有一点与皇权、与世俗分庭抗礼的色彩,梭罗却是什么负担和企图也没有。他也不是要写这样一部不朽之作才去体验生活的,而是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倾听了许多天籁之声,感到有记下来的必要,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本不论在什么时候去读,都会让人很快安静下来的不朽之作。他说:“……那是一切事物不用比喻地直说出来的文字,惟有它最丰富,也最标准。那么这个文字是什么呢?就是大自然的声音,你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对真理的理解力,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要超越任何文字。”梭罗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理解力的天才是常人无法相比的,所以才有了这本让人们心灵安静的书。读这样的书最好是到森林里、湖水边,到安静的能听见阳光走过的声音的地方去。在酒店、在咖啡厅,在所有金钱喧嚣的地方去读,不但读不进去,而且越读越浮躁。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繁华和富有,我们却感到心灵越来越孤独和一无所有。

我想说的是,要获得与坚硬的物质世界抗衡的精神力量,必须使心静下来,这样才能看到有形之外的无形世界,它只属于一个人的内心。用文字和画面表现出的都十分有限,为了尽可能地多表现一点,而且表现的比较准确,才有了思想的攀登者和探险者,他们一生都在思索、积累和发现,一生都在痛苦、孤独和无助的沙漠里淘金,但同时也很自慰,那些金子般闪亮的思想的沙粒,毕竟会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发出光亮,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是一位作家,他会把这些思想的沙粒,在情感的湖水里淘洗,晾晒在一片富有审美意义的阳光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个没有独立思想体系的作家,是断然写不出经得起时间洗磨的作品,也不可能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作品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能否自我突破,创造新成就,最关键的就是思想,而不是艺术表现手法。

事实上,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不管他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保持着一种俯视和自嘲的目光,同时又具有谦卑和敬畏的品质,他知道在永恒面前人的渺小和局限,知道人和哪些事物往来才更有意义。许多人活了一辈子也不明白,甚至是不相信在物质之外还会有什么,他们当然也活得很滋润,感觉很自豪,有宝车、豪宅和美色,幸福的人生不就如此吗?可是,也仅仅只是活着,忙碌了一辈子,谋算了一辈子,风光了一辈子,当挥手与这些作别时,才发现苦心经营一辈子的“事业”,原来是一堆速朽的垃圾。

有人会说,你把“思想”、“精神”这些空洞的东西说得如此重要,那么你能离开物质吗?我只能反问一句:如果活着只是为了物质,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人家又问:既然如此,你说这些东西又在哪里?我无言以对,但我想用一句自己喜欢的诗句作答,好像是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翅膀的影子,但鸟儿已经飞过。”

我非常怀念少年时在秦岭腹地生活的那两年时光,崇山峻岭之中,是马蹄状的一块平地,一条小河从山脚流过,有木船帆影,有鸡鸣狗叫,有点像沈从文《边城》中的情景。我的作家梦就是从那时萌生的,寂寞时就读那些山水,并试着把那种感觉写出来,文学的精灵就是那样走进心里,再也不肯离开我。那地方现在已通了公路,但还是很闭塞,我很想故地重游,却没有勇气,我怕“见多识广”的我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去过之后会在心里留下更大的虚空感。我只是在作品里无数次接近它,或者说我的文字里总是带着那里的山风野露。这也使我自以为比别人更容易走进梭罗的《瓦尔登湖》,也更能理解梭罗——人完全可以凭着信念去生活。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出来的一切本身已经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作家只需要忠实地把这些记录下来,事实是这种记录不论如何高明都显得笨拙。这种记录的前提是“真实”,这恰恰是个很高的门槛,许多人以为这种“真实”太过简单,要作点装饰才好,结果就面目全非了。有的人感到要接近这个“真实”其实很难,所以又变得缺少自信,反到成了约束,才华不能正常发挥,也被限制在门槛之外。一旦跨入这道门槛,就进入了自由状态,也就会捧出非常之作,但也不能说可以驾驭“真实”了。但凡带着几分“清醒”去接近“真实”,本身就失之纯粹,只有带着天然气息,偶然与“真实”碰面,就真正收获了“真实”。远处的《老人与海》,近处的《边城》就是典范。

人与人的心灵本来就不可能完全沟通,再加上人为的戒备,就更难接近了。渴望把内心的真实说出去;渴望听到另一个人的内心声音,在时下已成奢望。那么,只要愿意,总还有一个大自然在等着我们,这是上帝的美意,谁信谁得福。《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是最好的榜样。

每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都应当明白:让心在浮世里静下来,比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说的再实在一点,也就是:人在得到生存保障之后,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安放灵魂的家园。因为“沧桑的浮世,终究会像一滴水一样平静下来”。

(来源/上海译文)


相关内容

  • 高考新材料作文"钓鱼·心态"写作导引
  • 高考新材料作文"钓鱼·心态"写作导引 写作佳苑 2013-02-05 2106 5d56b7b40102e32q 高考新材料作文"钓鱼·心态"写作导引 [原题呈现]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鱼竿. 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 ...

  •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 练习 1:贝壳的启示 想象有一片很长的沙滩,散布着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贝壳.我们沿着沙滩漫步,遇到第一种贝壳时,这种贝壳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因为它象征着全新?机会,是命运的赠礼.继续往前行,你会发现第二种贝壳,这种贝壳会为你带来其他意外的惊喜.当我们捡起更多贝壳,会发现有些贝壳很常见,有些却很特 ...

  • 守望心灵净土
  • 守望心灵"净土" 我最渴望的不是迷人的鲜花,不是撼动人心的掌声,不是虚无缥缈的吹捧,不是自以为是的国税"白骨精",而是生命的平静和祥和,以及从平静中生出的从容--心灵的"净土". 生活就像万花筒,生命中太多的劳苦追逐使原本丰盈的自我日渐憔悴 ...

  • 蒙田随笔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静静的经典 袁跃兴 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论者认为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这实在是一个准确而诗意的赞誉.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 ...

  • 2015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 岳阳楼内的读书笔记1000字 范忠彦今天对他的理解,不仅是因为是北宋的政客,作家,军事战略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对参议院的政治事务(副总理),很多人对他的理解和赞赏源自永恒不朽的着名岳阳塔.也许岳阳楼和李白的野性英雄,但是为什么永恒的杰作的原因,是它自己展示的人心的拳击拳头和平静的镇静感觉的心.精细阅 ...

  •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
  •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 一直都很喜欢"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其实这句话是<幽窗小记>中的一幅对联,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如果人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 ...

  • 作文警句与一些例子
  • 例1 直面失败 人的一生,谁也逃避不了挫折和失败.因为失败,有的人或许会一蹶不振,成天长吁短叹愁眉苦脸茶饭无味,最终颓唐沉沦被失败击垮:有的人或许会怨天尤人.把失败归咎于命运或社会:也有人会冷静下来,扪心自问追根求源,找出自己失败的关键所在,然后坦然地接受了失败,并把失败化为前进的动力. 有句格言, ...

  • 放松引导词
  • 仰卧,两手放于体侧,手心朝上,两脚按自己舒适的方式稍分开,有条件的话,用一块黑色布段或其他软布类(毛巾也可)轻轻遮盖住双眼,以便能得到更好更彻底的放松,一旦做好了这一切,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你身体各个部位上来. 现在从右脚开始:放松右脚脚趾.脚心.脚背.脚后跟.脚踝.右小腿后侧.右小 ...

  • 根除烦恼的秘诀1
  • 根除烦恼的秘诀1 霞霞 根除烦恼的秘诀-- 修心的人就是变命的人 1.修心的人就是变命的人 到底命运是怎么回事?人有没有轮回生死?我相信有,为什么有人生在贫困人家?有人生在富贵人家?都是有因果的. 归根结底,因果是源于心地!一切命运随心而转,命是由心生的.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反参--改变命运,同时治疗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