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天志到三大超法律原则:非攻,兼爱,交利

墨家认为,人类社会只要顺天意而行,以兼为道,以义为正。就大大的有好处,会兴起天下的大利,除去天下的大害。

那么什么是天意呢?墨家说天意,道家说天道,儒家说天理,皆有所不同。道家所说的天道代表的是至真;而墨家所说的天意代表的是至善,儒家所说的天理则有时指至善有时指至真。不管是天道、天志、还是天理,对于人来说,其实都是可知又不可全知的。由于天意不可全知,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来列出一个天意的清单并且固定化。那么也就是说:谁也没有权力来代言天意,天意只能被部分发现,而不能被创制。与此同时,天意也有可知的部分,人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发现天意。

道家的优点是认识到了天道不可知的那部分,但他的弱点是太出世,总想全知又觉得不可能全知,结果什么也不干。儒家就反过来了,在董仲舒眼里,朱熹眼里,他自己就是天理,甚至讲出来都是天人合一,太狂妄,总是将部分已知无限推而广之,结果出大问题。道家和儒家,最大的缺点都是太不注重方法论。墨家的长处,是既明白人的局限性不敢狂妄,又积极寻找发现天道与天志的方法。墨家求真有求真的方法论,求善有求善的方法论。墨家求真的方法论主要是要重逻辑重实验(这个涉及墨家的认识论,以后再讲),而墨家求善的方法论则主要是走宗教信仰的路子,仰望天空,敬畏天志。(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墨家的三表法,其实也是墨家非常具体的求善的方法。)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上天与内心的指引来发现天意。我的意思是说,天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却有待仰望天空的人来发现和总结。这里所说的接受上天的指引,就必须要心存敬畏地仰望天空,正心诚意小心翼翼地观察人情与事故。科学是求真的方法,信仰是求善的道路。我们必须再一次提到,墨家没有宗教情结怎么行呢,没有发自内心的对上天的敬虔,是不可能有这个使命感和智慧的。墨家其实也不是宗教信仰的创造者,他们只是上古诗书传统中上帝信仰的继承者与总结者,但是墨子的这个继承与总结是卓有成效的,这个成效之一,就是墨子发现并总结了一部分天意,这个总结虽然简单却非常有穿透力,成为了墨家学派信仰与行动的基本信条,并且深入贯彻到了墨家学术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墨家思想中超越法律的基本信条(“超法律原则”)。

墨家的三大超法律原则是什么?那就是:非攻,兼爱,交利。这个超法律原则是怎么来的?——墨子说:天是兼爱天下的,天必定会希望人与人之间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与人之间相攻相恶相贼。——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每一个人看了之后都会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这三大超法律原则,选取是十分准确的。他们也许没有使用现代的词语:自由、平等、博爱之类。但实质是一样的。”这一点我们新墨家学者先生已经论述的非常深入,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直接看他的文章。下面是链接:

http://hi.baidu.com/gzkuru/blog/item/b6b57348ee52.html

-------------------------------------------------

所以《墨家千字文》有言大义,曰:

道行义正 兴利除弊

天下非攻 兼爱交利

此非南方在野突发奇想,有经可据:

《天志下》: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天志下》: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兼爱中》: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法仪》:然则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兼爱中》: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兼爱中》: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家认为,人类社会只要顺天意而行,以兼为道,以义为正。就大大的有好处,会兴起天下的大利,除去天下的大害。

那么什么是天意呢?墨家说天意,道家说天道,儒家说天理,皆有所不同。道家所说的天道代表的是至真;而墨家所说的天意代表的是至善,儒家所说的天理则有时指至善有时指至真。不管是天道、天志、还是天理,对于人来说,其实都是可知又不可全知的。由于天意不可全知,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来列出一个天意的清单并且固定化。那么也就是说:谁也没有权力来代言天意,天意只能被部分发现,而不能被创制。与此同时,天意也有可知的部分,人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发现天意。

道家的优点是认识到了天道不可知的那部分,但他的弱点是太出世,总想全知又觉得不可能全知,结果什么也不干。儒家就反过来了,在董仲舒眼里,朱熹眼里,他自己就是天理,甚至讲出来都是天人合一,太狂妄,总是将部分已知无限推而广之,结果出大问题。道家和儒家,最大的缺点都是太不注重方法论。墨家的长处,是既明白人的局限性不敢狂妄,又积极寻找发现天道与天志的方法。墨家求真有求真的方法论,求善有求善的方法论。墨家求真的方法论主要是要重逻辑重实验(这个涉及墨家的认识论,以后再讲),而墨家求善的方法论则主要是走宗教信仰的路子,仰望天空,敬畏天志。(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墨家的三表法,其实也是墨家非常具体的求善的方法。)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上天与内心的指引来发现天意。我的意思是说,天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却有待仰望天空的人来发现和总结。这里所说的接受上天的指引,就必须要心存敬畏地仰望天空,正心诚意小心翼翼地观察人情与事故。科学是求真的方法,信仰是求善的道路。我们必须再一次提到,墨家没有宗教情结怎么行呢,没有发自内心的对上天的敬虔,是不可能有这个使命感和智慧的。墨家其实也不是宗教信仰的创造者,他们只是上古诗书传统中上帝信仰的继承者与总结者,但是墨子的这个继承与总结是卓有成效的,这个成效之一,就是墨子发现并总结了一部分天意,这个总结虽然简单却非常有穿透力,成为了墨家学派信仰与行动的基本信条,并且深入贯彻到了墨家学术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墨家思想中超越法律的基本信条(“超法律原则”)。

墨家的三大超法律原则是什么?那就是:非攻,兼爱,交利。这个超法律原则是怎么来的?——墨子说:天是兼爱天下的,天必定会希望人与人之间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与人之间相攻相恶相贼。——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每一个人看了之后都会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这三大超法律原则,选取是十分准确的。他们也许没有使用现代的词语:自由、平等、博爱之类。但实质是一样的。”这一点我们新墨家学者先生已经论述的非常深入,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直接看他的文章。下面是链接:

http://hi.baidu.com/gzkuru/blog/item/b6b57348ee52.html

-------------------------------------------------

所以《墨家千字文》有言大义,曰:

道行义正 兴利除弊

天下非攻 兼爱交利

此非南方在野突发奇想,有经可据:

《天志下》: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天志下》:天之志者,义之经也。

《兼爱中》: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法仪》:然则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兼爱中》: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兼爱中》: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相关内容

  • 墨家的法律思想
  • 墨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 一.学派简介 墨家是战国初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一个学派,当时唯一一个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学派,也是先秦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墨翟. 墨家的著作,现仅存<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家思想的直接材料. 二.墨 ...

  • 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 第1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 夏.商奴隶主贵族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神权罚思想,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 天命.天罚: 所谓"天命",即认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由上天所安排的,人们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其实质是 ...

  • 法学好用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周公制礼"记载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礼不下蔗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礼不下蔗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 ...

  •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译句评析 1.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粮仓充实了,人民才懂的做人的礼节:衣食丰足了,人们才知道荣誉和耻辱.管仲这段有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用现代眼光来看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 ...

  • 付玉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文化解读
  • [摘要]文化的世界是抽象的人类世界,是符号的世界,站在不同的立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的刑法文化存在着复杂多样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多重性格,既存在着"慎刑"主义与"重刑"主义的对立,也存在着泛刑主义和泛道德主义的文化争鸣,儒家思想和法家学说分别是这两种法制现 ...

  •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
  •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 夏代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 "天命"."天罚"思想夏朝统治者把国家的建立看成是遵"天命",政治生活中敬重鬼神,征战讨伐也说成是代天行罚.其次,夏朝特别是夏初继承了原始社会的审判传统 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 ...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1.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2.明德慎罚: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3.神权法: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 ...

  • 法家与墨家赏罚理路的差异
  • 2007年8月第23卷第4期 皖西学院学报 Jo urnal o f West Anhui U niv er sity Aug. , 2007Vo l. 23 NO. 4 法家与墨家赏罚理路的差异 李凤鸣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210009) 摘 要:法家与墨家由于立足的哲理基础不同, 反 ...

  • 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 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 作者:马作武<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7日 16版) 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不输儒者,故有"孔席不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