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 四、标本处理

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 。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五、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 ,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 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五、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1、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试剂

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3、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 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 :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 :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 :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 :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 :白色凝块。 5、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六、细胞计数 (一)、细胞总数 1、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

2、操作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μl 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μl 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μl ,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m1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μl 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二) 、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μl 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μl 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

每μl 脑脊液内内红细胞数×每μl 血液内白细胞 - ──────────────────────

3、参考值

正常人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 成人:(0—8)×10ˇ6/L 儿童:(0一15)×10ˇ6/L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为7:3,偶见内皮细胞。

4、附注

(1)计数应及时进行,以免脑脊液凝固,使结果不准确。

每μl 血液内红细胞

6

(2)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前者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不着色的荚膜。

(3)计数池用后,应用75%乙醇消毒60min 。忌用苯酚消毒,因有损计数池的刻度。 (三) 、细胞分类 1、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和多核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若白细胞少于100个,应直接写出单核、多核细胞的具体数字。 2、染色分类法:

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l 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镜分类。 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如脑膜白血病或肿瘤时。 (四) 、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

3、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 ,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5、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 七、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一)、革兰氏染色

临床怀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时,应作细菌学涂片检查。操作如下:

1、将脑脊液立即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2张。

2、涂片应在室温中,或置37℃温箱中干燥,切勿以火焰烘烤。

3、经火焰固定后,一张涂片用亚甲蓝染色30s ,另一张作革兰氏染色,操作如下: (1)加结晶紫染1min ,清水冲去染液,倒去玻片上水。

(2)加碘液染1min ,水冲。

(3)加脱色液(75%乙醇),不时摇动10~30s ,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4)加复染液,染30s ,水洗。干后镜检。

4、注意细胞内外的细菌形态,报告时应予以描述。报告检查到革兰氏阴(阳) 性细菌,或未见革兰氏细菌。 (二)、抗酸染色

临床上怀疑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时,应作抗酸染色。单张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但如果检查涂片增至4张,阳性率可达80%以上。操作如下: 石炭酸复红染色法:

1、涂片经火焰固定后,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切不可沸腾。染色5min ,冷却后水洗。

2、加脱色剂,不时摇动玻片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水洗。 3、加复染液,染0.5~1min ,水洗。

4、干后镜检。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金永染色法:

1、涂片固定后加第1液5~10min ,不必加热。

2、弃去第1液后水洗,加第2液(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水洗。 3、加第3液(复染液)复染30s ,水洗,待干,油镜镜检。抗酸菌染成红色,非抗酸菌及细胞染成谈蓝色。 八、真菌检查-新形隐球菌检查 1、操作

(1)取脑脊液,以2000r /min 离心10min ,以沉淀物作涂片,加优质经过滤的细墨汁l 滴,混合,加盖玻片检查。

(2)先用低倍镜检查,如发现在黑色背景中有圆形透光小点,中间有一细胞大小的圆形物质,即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结构,新形隐球菌直径5—20μm ,可见明显的厚膜,并有出芽的球形孢子。每次镜检用空白墨水滴作为对照,以防墨汁污染。 2、报告方式

涂片找到“隐球菌属”。

一、目的

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 四、标本处理

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 。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五、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 ,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 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五、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1、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试剂

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3、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 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 :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 :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 :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 :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 :白色凝块。 5、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六、细胞计数 (一)、细胞总数 1、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

2、操作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μl 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μl 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μl ,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m1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μl 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二) 、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μl 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μl 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

每μl 脑脊液内内红细胞数×每μl 血液内白细胞 - ──────────────────────

3、参考值

正常人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 成人:(0—8)×10ˇ6/L 儿童:(0一15)×10ˇ6/L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为7:3,偶见内皮细胞。

4、附注

(1)计数应及时进行,以免脑脊液凝固,使结果不准确。

每μl 血液内红细胞

6

(2)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前者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不着色的荚膜。

(3)计数池用后,应用75%乙醇消毒60min 。忌用苯酚消毒,因有损计数池的刻度。 (三) 、细胞分类 1、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和多核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若白细胞少于100个,应直接写出单核、多核细胞的具体数字。 2、染色分类法:

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l 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镜分类。 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如脑膜白血病或肿瘤时。 (四) 、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

3、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 ,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5、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 七、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一)、革兰氏染色

临床怀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时,应作细菌学涂片检查。操作如下:

1、将脑脊液立即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2张。

2、涂片应在室温中,或置37℃温箱中干燥,切勿以火焰烘烤。

3、经火焰固定后,一张涂片用亚甲蓝染色30s ,另一张作革兰氏染色,操作如下: (1)加结晶紫染1min ,清水冲去染液,倒去玻片上水。

(2)加碘液染1min ,水冲。

(3)加脱色液(75%乙醇),不时摇动10~30s ,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4)加复染液,染30s ,水洗。干后镜检。

4、注意细胞内外的细菌形态,报告时应予以描述。报告检查到革兰氏阴(阳) 性细菌,或未见革兰氏细菌。 (二)、抗酸染色

临床上怀疑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时,应作抗酸染色。单张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但如果检查涂片增至4张,阳性率可达80%以上。操作如下: 石炭酸复红染色法:

1、涂片经火焰固定后,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切不可沸腾。染色5min ,冷却后水洗。

2、加脱色剂,不时摇动玻片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水洗。 3、加复染液,染0.5~1min ,水洗。

4、干后镜检。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金永染色法:

1、涂片固定后加第1液5~10min ,不必加热。

2、弃去第1液后水洗,加第2液(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水洗。 3、加第3液(复染液)复染30s ,水洗,待干,油镜镜检。抗酸菌染成红色,非抗酸菌及细胞染成谈蓝色。 八、真菌检查-新形隐球菌检查 1、操作

(1)取脑脊液,以2000r /min 离心10min ,以沉淀物作涂片,加优质经过滤的细墨汁l 滴,混合,加盖玻片检查。

(2)先用低倍镜检查,如发现在黑色背景中有圆形透光小点,中间有一细胞大小的圆形物质,即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结构,新形隐球菌直径5—20μm ,可见明显的厚膜,并有出芽的球形孢子。每次镜检用空白墨水滴作为对照,以防墨汁污染。 2、报告方式

涂片找到“隐球菌属”。


相关内容

  • 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 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卫疾控发[1998]第50号 1998年11月23日) 一九九八年六月 目 录 第一章 疫苗及其使用管理 1 疫苗及其免疫程序 2 疫苗需用计划的制订 3 疫苗的管理 第二章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 1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 2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与管理 第三 ...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参考
  • 标本采集手册目录 1申请单(医嘱单) --------------------------------------------------------------------------------------------------------------------- 1 2标本容器的标识 -- ...

  • 美国CLIA'88临床检验各专业室内质量控制文件(6)
  • Ⅱ.检验程序 细菌:所选择的涂片.染色技术.培养基应能从标本中分离.识别相应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应符合要求(如:通过血清学.革兰染色.茵落形态.生长条件.代谢反应.生化和酶活    性.抗茵药物耐药性谱等特性鉴定):应能处理组织标本.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 ...

  • 常见标本采集指南
  • 常见标本采集指南 起草日期:2013 年7月5 日 Ⅰ.目的: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前质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制定本采集指南是为了规范标本的正确采集,减少采集误差,有效提高检验质量. Ⅱ.适用范围:适用于全检验科. Ⅲ. 实施办法.程序: 一.静脉血采集 1.带上手套,并注意 ...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肿瘤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 ...

  • 孟莉附件7[1].2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
  • 附件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 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二.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护士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 ...

  • 医学检验技术实习大纲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实习教学制度 各临床科室是学生实习,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具体单位,所有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业务学习和轮转学生的学习质量要全面负责,承担并开展实习生教学工作时,不但可为国家培养人才,还可以促进科室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接受实习教学的临床科室应努力使本科具备临床实习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学梯 ...

  • 检验科规章制度
  • 规章制度 (一)工作制度 1. 标本的采集.运送制度 (1)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中心抽血室工作人员抽取. (2)急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急诊值班人员抽取 (3)住院病人的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抽取. (4)抽血全部使用负压真空管,一人一带一垫一针,无菌操作. (5)脑脊液.关节液.体腔液.脓液.前列腺液.阴 ...

  • 麻醉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全部
  • 胶州市人民医院医院 麻醉科紧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 1.发生停电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2.火灾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及消防流程 3.麻醉科消防紧急疏散患者预案 4.出血性休克手术患者的应急预案 5.发生输血反应或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6.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及突发锐器伤的应急流程 7.麻醉科发生意外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