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元规范解读

  [摘要]默顿认为,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规范结构。如果转换研究视角,从“追求真理”之认知规范与“造福人类”之社会规范的科学规范结构的元规范角度重新审视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就会发现,其普遍主义和无私利性因为都存在认知规范与社会规范的双重属性而与元规范的规定相矛盾。虽然默顿将创新性与谦逊作为新规范增添到科学规范结构中,但创新性可与公有性并列于认知性规范,谦逊属于心理学层次而不具有合理性。巴伯以理性精神和情感中立来补充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只不过是原规范的一种不具有创新意义的变体;米特洛夫不加分析地依据默顿和巴伯的科学规范结构提出的一套规范与反规范也不具有合理性。依据普遍主义原则、倡导怀疑精神和科学公正的时代状况,将默顿科学规范结构修正为科学入口处的普遍主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评价中的公有性(或无私利性)和创新性,也许更为合理。  [关键词]默顿;元规范;科学规范结构;反规范  [中图分类号]B712.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4.005  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K.Merton,1910—2003)科学规范结构的提出,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国外学者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其的批判。如巴里和多比(Barnes.Barry,R.C.A.Dolby)[1]认为默顿规范是一种违背常规的观点,在现实中缺乏存在的根基;赫林哥(DavidA.Hollinger)[2]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以科学与民主的关系为视角,过分关注普遍主义;陶林(Nina.Toren)[3]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默顿规范必须扩展,新规范应涵盖科学社会道德,应包括规范科学、科学家以及与社会环境间关系的一系列道德原则。国内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广泛评述始于1990年代,阎莉[4]、孟建伟[5]等探讨了对默顿规范的理解及其扩展问题;冯鹏志[6]分析了默顿、库恩的研究模式,认为两种模式的提出为其后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前提和框架,促进了科学社会学的繁荣与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科技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对默顿科学规范的思考再次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孙启贵、苏湛[7-8]指出,默顿科学规范因与大科学时代的社会实际相背离、与现代社会的大科学观相冲突而陷于困境,需要重建或合理修正;张彦[9]从科学规范的层次性出发,将规范分为普适的禁止性功能和普适的倡导性功能,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需要充实“诚实性”和“普遍主义”两类规范;盛华根[10]从科学元规范角度对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进行了解读,并以科学元规范为基础,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体系。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徐梦秋和欧阳锋[11-16]的见解,他们分别对默顿科学规范的内涵、类别、功能、结构和形式进行了阐释,认为默顿规范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交叉重叠之处,需要进行澄清,认为科学规范应是一个有条有理、逻辑一贯的演绎系统;他们还阐述了默顿学派从公有主义规范出发提出的科学中的“礼品交换”理论以及科学家遵循科学规范的内在动因和科学中社会控制的方式,认为科学规范系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和实现科学价值的手段。可以说,国内学者对默顿科学规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其局限性在于,虽有学者从科学的元规范角度审视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但并未指出默顿所提出的规范本身及诸规范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这两个元规范的基本理念。鉴于此,本文拟从元规范视角出发,对默顿及其追随者提出的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分析,并对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理论体系进行修正。  一、科学规范元研究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进行解读,有必要厘清科学规范元研究的概念以及科学规范的内涵、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元研究”一词源于元理论的概念。“元”的西文为“meta”,意即“……之后”、“超越”,它一般与某一学科名相连,比如元逻辑学、元哲学、元历史学、元伦理学、元数学等,意味着一种更高级的逻辑形式,具有超验、思辨的性质,同时又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原来学科的性质、结构以及其他种种表现。[17]规范以某一现象领域为研究对象,对现象进行陈述,是有关经验事实的语言,而元研究以规范为研究对象,元理论则是对规范进行陈述、反思的理论。元研究从理念层面上体现出来,对规范的形成而言具有方法论意义。[10]具体到科学规范的元研究,则是以科学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规范进行陈述、反思的理论,它旨在反思科学规范理论及其共同体的行为,它通过科学规范与科学实践的关联考察,最终在科学实践中找到回应,其根本目的是使科学规范理论更具合理性。科学规范的逻辑起点是“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前者是指导科学认知的元规范,后者是指导科学应用的元规范。[11]科学规范系统中的具体规范都可以在实际场景中推导出来。科学规范的元规范与其派生出来的规范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对科学规范进行分类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如可以根据科学活动的周期、科学规范对科学工作者各种行为的态度以及规范所提要求的强弱程度等来分类。[11]本文拟从调整对象这一角度把科学规范分成社会性规范和认知性规范。社会性规范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到科学领域,则主要是协调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及非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认知性规范调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对科学领域而言,就是调整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研究者与仪器设备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协调新知识与既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从宗旨来看,认知性规范的元规范在于“追求真理”,社会性规范的元规范则在于如何用科学家的成就更好地“造福人类”。在对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分析时,就要从“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这两个元规范出发,看具体的科学规范条款是属于认知性规范还是属于社会性规范——如果某项条款既可归入认知性规范,又可归入社会性规范,则该条款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该条款不能归属于其中之一,则它属于心理层面上的动机机制,不能作为科学规范被遵守。对条款之间关系的分析,要看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终极目的是“追求真理”还是“造福人类”,是认知性规范还是社会性规范,并结合具体情景分析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悖论。对科学规范的元研究进行界定有助于我们分辨关于科学规范结构争议的真伪。

  [摘要]默顿认为,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规范结构。如果转换研究视角,从“追求真理”之认知规范与“造福人类”之社会规范的科学规范结构的元规范角度重新审视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就会发现,其普遍主义和无私利性因为都存在认知规范与社会规范的双重属性而与元规范的规定相矛盾。虽然默顿将创新性与谦逊作为新规范增添到科学规范结构中,但创新性可与公有性并列于认知性规范,谦逊属于心理学层次而不具有合理性。巴伯以理性精神和情感中立来补充默顿科学规范结构,只不过是原规范的一种不具有创新意义的变体;米特洛夫不加分析地依据默顿和巴伯的科学规范结构提出的一套规范与反规范也不具有合理性。依据普遍主义原则、倡导怀疑精神和科学公正的时代状况,将默顿科学规范结构修正为科学入口处的普遍主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评价中的公有性(或无私利性)和创新性,也许更为合理。  [关键词]默顿;元规范;科学规范结构;反规范  [中图分类号]B712.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4.005  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K.Merton,1910—2003)科学规范结构的提出,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国外学者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其的批判。如巴里和多比(Barnes.Barry,R.C.A.Dolby)[1]认为默顿规范是一种违背常规的观点,在现实中缺乏存在的根基;赫林哥(DavidA.Hollinger)[2]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以科学与民主的关系为视角,过分关注普遍主义;陶林(Nina.Toren)[3]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默顿规范必须扩展,新规范应涵盖科学社会道德,应包括规范科学、科学家以及与社会环境间关系的一系列道德原则。国内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的广泛评述始于1990年代,阎莉[4]、孟建伟[5]等探讨了对默顿规范的理解及其扩展问题;冯鹏志[6]分析了默顿、库恩的研究模式,认为两种模式的提出为其后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前提和框架,促进了科学社会学的繁荣与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科技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对默顿科学规范的思考再次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孙启贵、苏湛[7-8]指出,默顿科学规范因与大科学时代的社会实际相背离、与现代社会的大科学观相冲突而陷于困境,需要重建或合理修正;张彦[9]从科学规范的层次性出发,将规范分为普适的禁止性功能和普适的倡导性功能,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需要充实“诚实性”和“普遍主义”两类规范;盛华根[10]从科学元规范角度对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进行了解读,并以科学元规范为基础,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体系。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徐梦秋和欧阳锋[11-16]的见解,他们分别对默顿科学规范的内涵、类别、功能、结构和形式进行了阐释,认为默顿规范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交叉重叠之处,需要进行澄清,认为科学规范应是一个有条有理、逻辑一贯的演绎系统;他们还阐述了默顿学派从公有主义规范出发提出的科学中的“礼品交换”理论以及科学家遵循科学规范的内在动因和科学中社会控制的方式,认为科学规范系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和实现科学价值的手段。可以说,国内学者对默顿科学规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其局限性在于,虽有学者从科学的元规范角度审视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但并未指出默顿所提出的规范本身及诸规范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这两个元规范的基本理念。鉴于此,本文拟从元规范视角出发,对默顿及其追随者提出的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分析,并对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理论体系进行修正。  一、科学规范元研究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对默顿科学规范结构进行解读,有必要厘清科学规范元研究的概念以及科学规范的内涵、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元研究”一词源于元理论的概念。“元”的西文为“meta”,意即“……之后”、“超越”,它一般与某一学科名相连,比如元逻辑学、元哲学、元历史学、元伦理学、元数学等,意味着一种更高级的逻辑形式,具有超验、思辨的性质,同时又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原来学科的性质、结构以及其他种种表现。[17]规范以某一现象领域为研究对象,对现象进行陈述,是有关经验事实的语言,而元研究以规范为研究对象,元理论则是对规范进行陈述、反思的理论。元研究从理念层面上体现出来,对规范的形成而言具有方法论意义。[10]具体到科学规范的元研究,则是以科学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规范进行陈述、反思的理论,它旨在反思科学规范理论及其共同体的行为,它通过科学规范与科学实践的关联考察,最终在科学实践中找到回应,其根本目的是使科学规范理论更具合理性。科学规范的逻辑起点是“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前者是指导科学认知的元规范,后者是指导科学应用的元规范。[11]科学规范系统中的具体规范都可以在实际场景中推导出来。科学规范的元规范与其派生出来的规范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对科学规范进行分类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如可以根据科学活动的周期、科学规范对科学工作者各种行为的态度以及规范所提要求的强弱程度等来分类。[11]本文拟从调整对象这一角度把科学规范分成社会性规范和认知性规范。社会性规范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到科学领域,则主要是协调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及非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认知性规范调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对科学领域而言,就是调整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研究者与仪器设备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协调新知识与既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从宗旨来看,认知性规范的元规范在于“追求真理”,社会性规范的元规范则在于如何用科学家的成就更好地“造福人类”。在对科学规范结构进行分析时,就要从“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这两个元规范出发,看具体的科学规范条款是属于认知性规范还是属于社会性规范——如果某项条款既可归入认知性规范,又可归入社会性规范,则该条款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该条款不能归属于其中之一,则它属于心理层面上的动机机制,不能作为科学规范被遵守。对条款之间关系的分析,要看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终极目的是“追求真理”还是“造福人类”,是认知性规范还是社会性规范,并结合具体情景分析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悖论。对科学规范的元研究进行界定有助于我们分辨关于科学规范结构争议的真伪。


相关内容

  • 传播的过程和功能
  •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和功能 人们每天的社会活动都与信息的传播息息相关,信息的无所不在使传播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从传播研究的不同取向看,传播研究领域中存在两个主要派别:过程学派和符号学派. 过程学派视传播为讯息的传递,关注传播者和接受者如何进行译码和解码,以及传播者如何使用传播媒介.这个派别将传播视为某人 ...

  • 功能主义理论
  • 第六章 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 theory)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功能主义的源起.特征与基本观点 2.掌握帕森斯功能主义的观点与思想脉络 3.掌握默顿的中层理论及为发展功能分析而提出的功能分析范式 4.亚历山大和卢曼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节 功能主义及其特征 功能主义在社会 ...

  • 真实 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与传播学的方向与交点
  • "真实"的社会建构 --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与传播学的方向与交点 一 叶梦妹 [内容摘要] 在社会学的框架内,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同 为"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从概念范围入手,探讨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传播学在研究的领域上相交的可能 ...

  • 科学传播中"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 [摘 要]本文从科学传播的角度分析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在科学传播领域中的科学是有层次性的,其划分标准就是科学权威控制力的强弱,从而总结出科学社会建制的"圈层结构"模型,提出科学权威控制力递减律,即科学权威控制力从核心科学到中间层科学.大众科学是逐渐递减的.加强科学权威控制力,有 ...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 侯钧生 2
  • 现代社会学应知应会 基本常识 1.结构功能主义 1937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开创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标志着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形成在40~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功能主义. 帕森斯是第一次尝试综合的探索者,他从韦伯的"社会行动"入手,用模式变量 ...

  • 张杨波:被遗忘的参考群体行为理论
  • 提起参考群体行为理论,是否会想起艾尔·巴比在<社会研究方法>中美国宪兵和空军做比较的例子?二战期间,美国宪兵晋升的速度要比空军慢一些,按常理来看,宪兵在评价晋升制度的公平程度时,可能要低于空军,结果却正好相反.与空军相比,晋升速度慢的宪兵却认为晋升制度更加公平.这个悖论就是美国定量研究学 ...

  •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 1.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了一种最稀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A.职业 B.权力 C.收入 D.声望 2.社会学家首先关注的是( )对于越轨行为的影响. A.生物因素 B.个体的内心因素 C.社会结构 D.自然环境 3.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教育 C.收入 D.权力 4.在所有的 ...

  • 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
  • 第 卷第 年 月 期 通 化 师 范 学院 学报 抽刃 犯 帕森斯与默顿 的结构功能主义 比较分析 曲 贵卿 通 化师范学 院 机 关 吉林 , ' , 夕 张 海涛 法 政与公共管 理 学 院 浙 江 , 通化 乡抓 浙 江 师 范大学 金华 抖 摘 要 该 丈 立 足 于 结 构 功 能 主 义 ...

  • 科学家角色.分层与互动
  • 科学家角色.分层与互动 角色 科学家角色概念.形成的意义: 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角色是与一定的社会位置和地位相联系的行为.角色理论可作为解释科学家行为的基础.科学家在扮演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即是科学家本身.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的科学活动的标志.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则是科学这个子系统在社会中长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