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烧伤病人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病人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82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测试,两组病人入院1个月后抑郁和焦虑程度均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患者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程度,促进心理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烧伤病人;心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47-01
近年来,烧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烧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是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则显得日益突出。严重烧伤可以导致容貌毁损、瘢痕增生、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使患者综合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担心失去原有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地位及作用,从而产生焦虑和忧郁心理。为了解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集8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82例,烧伤面积均大于30%,深度为深Ⅱ度以上,烧伤部位:四肢烧伤33例、头面颈烧伤19例、躯干会阴烧伤3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6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2岁,自入院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组患者在烧伤面积、深度、烧伤部位、性别、年龄、婚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进行筛查和评定,筛选时,以8分为阳性起始点,即8分以上为可疑及肯定有症状者。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采用Excel、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用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烧伤病人入院时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干预对策
3.1 入院首次干预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瞬间丧失心理应对能力,产生害怕、恐惧、紧张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入院积极救治病人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获得其高度信任。这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打好基础。评估内容除病情外还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角色、家庭成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
3.2 烧伤相关知识掌握的干预研究显示近100%患者及亲属都希望获得与其疾病诊疗和护理相关的健康知识。护士应针对患者伤情及时讲解烧伤后伤情的演变过程、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烧伤后创面护理及瘢痕预防等知识,满足患者和亲属的信息需求,消除疑虑,使其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进展,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医学知识的获得,从另一方面使患者更加尊重护理人员,更好地促进了沟通和交流工作。
3.3 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成正相关。烧伤后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障碍,护士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的支持,以激发其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1)积极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告知家属情绪会影响患者疾病恢复,指导家属调整心态,做患者强有力的支持者,使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教会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善解患者内心的感受,使患者获得有利于身心康复的适宜情绪。(2)寻求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
3.4 经济压力的护理干预烧伤患者焦虑症状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烧伤治疗费用高,疗程长,手术多,大多要植皮、整形美容等,对患者而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获得最佳治疗及康复的保障,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后期的治疗及康复,对其综合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入院后要及时告知本人大致费用,提供每日清单,做好费用的解释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各种医疗保险,对经济困难者尽量节约费用,免除不必要的费用,减去不必要的治疗。
4 讨论
烧伤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会出现焦虑、抑郁、淡漠等负性情绪,活动减少,对康复锻炼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造成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尤其是重度烧伤病人在生理、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心理护理则日益成为促使病人配合治疗、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故要加强对烧伤病人的护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包括躯体功能康复及社会心理康复,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实现救治与心理康复一体化。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烧伤病人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病人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82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测试,两组病人入院1个月后抑郁和焦虑程度均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患者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程度,促进心理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烧伤病人;心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47-01
近年来,烧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烧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是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则显得日益突出。严重烧伤可以导致容貌毁损、瘢痕增生、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使患者综合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担心失去原有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地位及作用,从而产生焦虑和忧郁心理。为了解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集8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82例,烧伤面积均大于30%,深度为深Ⅱ度以上,烧伤部位:四肢烧伤33例、头面颈烧伤19例、躯干会阴烧伤3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6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2岁,自入院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组患者在烧伤面积、深度、烧伤部位、性别、年龄、婚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进行筛查和评定,筛选时,以8分为阳性起始点,即8分以上为可疑及肯定有症状者。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采用Excel、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用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烧伤病人入院时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干预对策
3.1 入院首次干预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瞬间丧失心理应对能力,产生害怕、恐惧、紧张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入院积极救治病人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获得其高度信任。这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打好基础。评估内容除病情外还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角色、家庭成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
3.2 烧伤相关知识掌握的干预研究显示近100%患者及亲属都希望获得与其疾病诊疗和护理相关的健康知识。护士应针对患者伤情及时讲解烧伤后伤情的演变过程、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烧伤后创面护理及瘢痕预防等知识,满足患者和亲属的信息需求,消除疑虑,使其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进展,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医学知识的获得,从另一方面使患者更加尊重护理人员,更好地促进了沟通和交流工作。
3.3 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成正相关。烧伤后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障碍,护士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的支持,以激发其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1)积极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告知家属情绪会影响患者疾病恢复,指导家属调整心态,做患者强有力的支持者,使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教会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善解患者内心的感受,使患者获得有利于身心康复的适宜情绪。(2)寻求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
3.4 经济压力的护理干预烧伤患者焦虑症状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烧伤治疗费用高,疗程长,手术多,大多要植皮、整形美容等,对患者而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获得最佳治疗及康复的保障,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后期的治疗及康复,对其综合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入院后要及时告知本人大致费用,提供每日清单,做好费用的解释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各种医疗保险,对经济困难者尽量节约费用,免除不必要的费用,减去不必要的治疗。
4 讨论
烧伤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会出现焦虑、抑郁、淡漠等负性情绪,活动减少,对康复锻炼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造成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尤其是重度烧伤病人在生理、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心理护理则日益成为促使病人配合治疗、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故要加强对烧伤病人的护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包括躯体功能康复及社会心理康复,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实现救治与心理康复一体化。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