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

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

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

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

“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

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高兴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

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

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

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

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

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

“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

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这里是说,这次能在宴会上拜见阎公,就好象登龙门一般令人高兴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里含有对阎公的奉承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

是说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么羞愧呢?这两句的重点在后一句,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次自己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所以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文中这两句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

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相关内容

  •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个特征--对偶与用典.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第二.三段.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难点 文字理解. 教学过程 ...

  •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赏析
  •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 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 ...

  • [滕王阁序]教案(2)
  •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 ...

  • 滕王阁序教案
  • 23.<滕王阁序>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 ...

  • 滕王阁序情景默写
  • <滕王阁序>情景默写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 滕王阁序导学案 附带原文和注释
  •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导学案9
  •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新课标解读]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 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 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能围绕 ...

  • [滕王阁序]ppt
  • 作者简介文体特点<滕王阁序>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多用典故,讲求藻饰.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运用得当,内容丰富,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 ...

  • 滕王阁序用典
  • <滕王阁序>中所用典故汇总 语文组 程丽红 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骈体文用典是一个特殊的传统.其主 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倒装.节缩.对仗.借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