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华"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平中心校六(1)班主题班会

班会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班主任:覃小华

主持人:韦芯怡

记录员:韦黄思思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六(1)班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开始。

一、 谈话认知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主持人: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我们一块来欣赏欣赏一些民族的图片。

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2、播放民族歌曲联唱:《新疆好》(维吾尔族)

3、最后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领悟道理

主持人: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解释图片内容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听故事,加深认识

1、主持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

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主持人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李国安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课后同学们可以找《孔繁森》这部电影看一看。

2、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四、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主持人:1.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主题班会,你懂得了什么? 主持人: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课。

附:刘伯承和小叶丹的故事

1935年5月21日,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区。许多彝胞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但还是半信半疑。看到这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军队进入自己的控制区,有不少彝民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呐喊着汉人听不懂的口号,占据了山口要隘并拦住去路。

刘伯承、聂荣臻等下令,遇到彝民阻拦和抢劫不得开枪,只能说服解释。当先遣部队经过额瓦垭口时,突然有一股彝族武装冲下来,袭击了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把他们的衣服扒光。这个连的指战员严格遵守命令未加抵抗,结果光着身子流着泪跑了回来。

红军只得缩短行军距离,严格军纪,对侵袭采取不予理睬和不还

击的态度。刚从冕宁监狱中被解放的彝民,走在红军队伍的前面当翻译,说明红军此次只是借路北上,绝不会与彝族人为敌。此时,沽鸡家支的头人小叶丹派了他的四叔和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到喇嘛房姜家店子探听情况,得知红军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的国民党军队。在双方形成对峙时,小叶丹骑马赶到前沿。红军发现这人装束不一般,便经翻译向他喊话,得到的回答是同意会谈。

小叶丹首先同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萧华席地而坐,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红军只是想借道通过。他看到红军解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彝民,纪律又很严明,便本着“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传统理念,表示同意交朋友。此时,红军前进路上的两个彝族部落―――“沽鸡”和“罗洪”正在不断械斗,小叶丹作为“沽鸡”家的领袖提出愿与红军结盟,也是想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部落。红军愿意结盟是为减少北上途中的阻力,并不想介入彝族内部冲突。当小叶丹提出愿与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结拜为兄弟时,萧华马上回去报告。刘伯承为了团结彝族同胞,确保主力顺利通过,毅然决定去担当这一结盟的主角。

5月22日,在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红军先遣队队员和众多彝胞参加仪式,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小叶丹还拿来一只公鸡在湖边宰杀,两人喝了鸡血酒并对天盟誓。仪式完成后,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坐骑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

当晚,刘伯承在宿营地大桥设宴款待了小叶丹叔侄一行。针对小

叶丹希望得到外援打冤家的想法,刘伯承建议,彝族内部要团结,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族彝族是一家,不要隔阂,要共同对付军阀刘文辉。随后,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他为支队长。

“彝海结盟”后,小叶丹考虑到其他家支仍有可能袭击红军,于是亲自陪送到喇嘛房,然后派手下的果基尼迫、果基子达、沙玛尔各等人护送到岔罗。由于红军通过彝区时秋毫无犯,加上刚刚解救了被押的各部落民众,其他家支也很感动,均未攻击红军。为了抢时间和防止意外,红军强行军,在三天时间内全部通过彝区。指战员们快步行军时,路边彝胞一片欢呼,出现了歌中所唱的“兄弟民族夹道迎”的动人场面。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中平中心校六(1)班主题班会

班会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班主任:覃小华

主持人:韦芯怡

记录员:韦黄思思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六(1)班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开始。

一、 谈话认知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主持人: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我们一块来欣赏欣赏一些民族的图片。

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2、播放民族歌曲联唱:《新疆好》(维吾尔族)

3、最后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领悟道理

主持人: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解释图片内容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听故事,加深认识

1、主持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

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主持人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李国安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课后同学们可以找《孔繁森》这部电影看一看。

2、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四、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主持人:1.举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主题班会,你懂得了什么? 主持人: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课。

附:刘伯承和小叶丹的故事

1935年5月21日,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区。许多彝胞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但还是半信半疑。看到这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军队进入自己的控制区,有不少彝民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呐喊着汉人听不懂的口号,占据了山口要隘并拦住去路。

刘伯承、聂荣臻等下令,遇到彝民阻拦和抢劫不得开枪,只能说服解释。当先遣部队经过额瓦垭口时,突然有一股彝族武装冲下来,袭击了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把他们的衣服扒光。这个连的指战员严格遵守命令未加抵抗,结果光着身子流着泪跑了回来。

红军只得缩短行军距离,严格军纪,对侵袭采取不予理睬和不还

击的态度。刚从冕宁监狱中被解放的彝民,走在红军队伍的前面当翻译,说明红军此次只是借路北上,绝不会与彝族人为敌。此时,沽鸡家支的头人小叶丹派了他的四叔和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到喇嘛房姜家店子探听情况,得知红军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的国民党军队。在双方形成对峙时,小叶丹骑马赶到前沿。红军发现这人装束不一般,便经翻译向他喊话,得到的回答是同意会谈。

小叶丹首先同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萧华席地而坐,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红军只是想借道通过。他看到红军解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彝民,纪律又很严明,便本着“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传统理念,表示同意交朋友。此时,红军前进路上的两个彝族部落―――“沽鸡”和“罗洪”正在不断械斗,小叶丹作为“沽鸡”家的领袖提出愿与红军结盟,也是想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部落。红军愿意结盟是为减少北上途中的阻力,并不想介入彝族内部冲突。当小叶丹提出愿与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结拜为兄弟时,萧华马上回去报告。刘伯承为了团结彝族同胞,确保主力顺利通过,毅然决定去担当这一结盟的主角。

5月22日,在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红军先遣队队员和众多彝胞参加仪式,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小叶丹还拿来一只公鸡在湖边宰杀,两人喝了鸡血酒并对天盟誓。仪式完成后,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坐骑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

当晚,刘伯承在宿营地大桥设宴款待了小叶丹叔侄一行。针对小

叶丹希望得到外援打冤家的想法,刘伯承建议,彝族内部要团结,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族彝族是一家,不要隔阂,要共同对付军阀刘文辉。随后,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他为支队长。

“彝海结盟”后,小叶丹考虑到其他家支仍有可能袭击红军,于是亲自陪送到喇嘛房,然后派手下的果基尼迫、果基子达、沙玛尔各等人护送到岔罗。由于红军通过彝区时秋毫无犯,加上刚刚解救了被押的各部落民众,其他家支也很感动,均未攻击红军。为了抢时间和防止意外,红军强行军,在三天时间内全部通过彝区。指战员们快步行军时,路边彝胞一片欢呼,出现了歌中所唱的“兄弟民族夹道迎”的动人场面。


相关内容

  • "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班会活动设计
  • "绿色生态校园"主题班会 问题的提出: 环境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校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环境意识淡泊,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随身带零食到教室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踩乱 ...

  • 高二(5)班会课教案设计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主题班会教案 高二(5)班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一.班会课设计理念: 孝敬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 ...

  • 作文祖国的建设成就
  • 迎国庆 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_百度知道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迎国庆 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 ...

  •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
  •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族团结的故事,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 活动准备:演奏少数民族歌曲.舞蹈.讲故事.合唱等.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尊敬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好!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 ...

  • 你来我家吃馓子 主题班会教案
  • 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去你家吃月饼 主题班会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少数名族的重大节日的习俗.让学生懂得古尔邦节是少数名族的传统节日大家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2.各名族都要友好交往.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 ...

  • 四年级班会教案
  • 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 国"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靠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更使他们初步了解我们的祖国 ...

  • 吉仁台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计划
  • 吉仁台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牢固树立" ...

  • 爱国主义教育
  • 一.说背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着灿烂的文化,悠长的历史和绚丽的故事.但是作为中学生,我们却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新疆的7.15事件与藏独事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了解民族的差异,亲近各个民族,体会民族的文化,同事了解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 ...

  • 民族团结班会活动详案
  • 博乐市第一中学"民族团结,我们共同的信念"主题班会设计 宫丽 2014年5月 一.活动目的: 通过<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开展,引导各民族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为民族团结增光添彩的好人好事,大力宣传各民族教职工.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