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述题答法与训练

答题要求:

(1)“紧扣评论对象”(2)“观点明确” (3)“合理引用史实”

(4)“多角度评论” (5)“论证充分、逻辑紧密,表述清楚”

评述题答题方法:

(1)精审题,不出现方向性错误 (2)先表态,得观点分;(3)想论点,得分论点分;

(4)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5)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6)排好版,注意逻辑联系。

1、(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某一种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传统社会理论,欠发达是由于本土社会本性、文化和个性等,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传统社会僵化的社会结构或有权势腐败的官员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中,虽然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培养

了类似于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这种社会也不存在或不能迅速出现一种刺激工业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

中心外围理论则认为,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世界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体系。发达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处于边缘,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被迫接受了不利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发达国家向西方提供大量廉价的农矿产品,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呈现长期下降趋势限制了国内生活水平的改进并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强化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外国资本对几种初级产品的投资而产生的飞地经济,限制了其他部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使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之下,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威胁。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评析材料中关于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2011年新课标卷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 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2012新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1、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2、

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因素造成的。

(1)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 如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市场狭小或市场不统一等导致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2)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治体制。 如统治腐朽、制度保守、体制落后、政局动荡、对外依赖等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文化观念。 如传统农耕思想,安土重迁、恪守祖制、内敛中庸的民族性格和义大于利等观念对工业化的抵制。

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1)发达国家长期的殖民掠夺。 如黑奴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等。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如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对商品价格的控制等。 (3)经济全球化主导和实质。 如,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观点:在民族危机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进化的内在动力。(2分)

论证:①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3分)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提出“求强”“求富”的口号,主张“中体西用”;(3分)

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分)

④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人掀起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4分)

4、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

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关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5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的经济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兴起了戊戌变法,尝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变化。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出现以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思想解放潮流。如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思想的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提倡以及五四运动对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缺乏内在动力,在西方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题要求:

(1)“紧扣评论对象”(2)“观点明确” (3)“合理引用史实”

(4)“多角度评论” (5)“论证充分、逻辑紧密,表述清楚”

评述题答题方法:

(1)精审题,不出现方向性错误 (2)先表态,得观点分;(3)想论点,得分论点分;

(4)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5)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6)排好版,注意逻辑联系。

1、(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某一种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传统社会理论,欠发达是由于本土社会本性、文化和个性等,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传统社会僵化的社会结构或有权势腐败的官员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中,虽然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培养

了类似于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这种社会也不存在或不能迅速出现一种刺激工业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

中心外围理论则认为,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世界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体系。发达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处于边缘,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被迫接受了不利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发达国家向西方提供大量廉价的农矿产品,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呈现长期下降趋势限制了国内生活水平的改进并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强化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外国资本对几种初级产品的投资而产生的飞地经济,限制了其他部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使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之下,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威胁。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评析材料中关于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2011年新课标卷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 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2012新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1、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2、

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因素造成的。

(1)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 如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市场狭小或市场不统一等导致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2)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治体制。 如统治腐朽、制度保守、体制落后、政局动荡、对外依赖等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文化观念。 如传统农耕思想,安土重迁、恪守祖制、内敛中庸的民族性格和义大于利等观念对工业化的抵制。

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1)发达国家长期的殖民掠夺。 如黑奴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等。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如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对商品价格的控制等。 (3)经济全球化主导和实质。 如,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观点:在民族危机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进化的内在动力。(2分)

论证:①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3分)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提出“求强”“求富”的口号,主张“中体西用”;(3分)

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分)

④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人掀起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4分)

4、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

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关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5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的经济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兴起了戊戌变法,尝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变化。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出现以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思想解放潮流。如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思想的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提倡以及五四运动对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缺乏内在动力,在西方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相关内容

  • 520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 培智学校 <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送审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研制组 2015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2 一.课程性质 --------------------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 ...

  • 美术材质的美教案
  • 英德市实验小学 2011 年暑期新教师基本功训练之学科授课教案 英德市实验小学 课题 材质的美 美术 时间 学科授课教案 2011.8.20 备课人 备课人 徐雄辉 1.通过本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材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美. .通过本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材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 ...

  • 2013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县"高效课堂"和我校"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所在科组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 ...

  • 评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
  • 对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的评述 摘要: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期间,作为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直占据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本文在总结此流派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贡献后,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它做了简单的评述,从而对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有一个基本 ...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看作卖国贼,这个观 ...

  • 2015年历史优质课评比总结
  • 2015年历史优质课评比总结 优质课评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考查的是在同一课题之下,各位老师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建构的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考查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也是对教研组的教研氛围和集体智慧的考查.各位老师最终呈现给我们的课堂,通常都不是一 ...

  • 初中年级美术重难点
  •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欣赏, 评述)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 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 ...

  • 如何写心理学文献综述
  • 如何写心理学文献综述 第一:什么是文献综述:第二: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第三:文献综述怎样写:(怎样才能写好文献综述)第四:写文献综述要注意哪些事项.一 什么是文献综述:具体地说,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 ...

  • 三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 西台民族小学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三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3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