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中成长的中国软科学

科 技 信息 

在建构 巾成 长硇 巾国软科学 

天津 市科 学 学研 究所  陈 丽君 

[ 摘 要] 中国的软科 学研 究 自上世 纪8 O 年代末期 到如 今 , 呈现 出了从 红极一时到逐渐 降温的趋势。其根本原 因在 于, 在 本体论上 ,   软科学研 究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这些不足提 示我们 应当对真理抱有谦 虚谨慎的 态度 。但是 , 中国软科 学通过不断的建构和 完善 , 必  定能够 实现 自己在知识 大爆炸 背景之 下肩 负的历 史使命 。   [ 关键词] 软科学  科学 学   缺陷   完善 

引 言 

软科学 ( s o t f   s c i e n c e ) 是与硬 科学 ( h a r d   s c i e n c e ) 相 对 的概 念 。关 于  硬科学与软科 学的分立 , 最 早源于英 国哲学 家罗素在 1 9 1 4 年 的一 次报  告 中, 将人类 对外 部世界 的一切 知识创 造性地 分为二 类 : 一类 是 软知  识, 另一类是 硬知识  。软科 学一词起源于 2 0 世 纪的英 国, 当时一部著  名的科学 哲学著作 的名称 叫做 《 科学 的科学 》 , 这本 书是 公认 的软 科学  的最早起 源 , 之后 , 日本在科技 会议上第一 次使用 了“ 软科 学” 的用语 。   与 国际学术界 当中, 软科 学大行其道的趋势相呼应 , 在改革 开放后的中  国, 出于决 策科学 化和 民主化 的需要 , 经 过一些领导人 的提倡 和支持 ,   特别是 通过 1 9 8 6 年 召开的软科 学座谈会 及 1 9 9 4 年 召开 的全 国软 科学  工作会 议 , 软 科学事业 得到 了蓬勃的发展  。但 是 , 进入 2 l 世纪 , 处在 

蓬勃发展过程 中的中国软科 学学科 , 逐渐呈现 出了降温, 甚至衰退的趋  势 。本 文拟通过 对于 中国软 科学研究存 在的问题进行 分析 , 进 而提出 

促进软科学在进一步 的建构 当中不断成长 的建议 。   二、 中 国软 科 学 研 究 的局 限性 分 析   哲学 当中系统论 应该是软科 学 的主要 的思想根 源 , 即客观世 界 由   相互联 系 , 不 断发展 变化 的部 分组成 。因而 , 在2 1 世纪 知识大爆 炸的  背景之 下 , 寻找各 个知识体 系之间 的联 系 , 创造综合 性的研究 范式 , 探  究方法论 的突破 口, 就成为 了人类获得更 多知识 , 打破学 科分界枷锁 的  关键 。软科学作 为建立 自 然 科学 内部各 学科之 间的联系 , 甚 至是建立  自然科 学与人 文科学之 间联 系的重要桥 梁 , 对于做 出合理 的决 策具有  不可忽 视 的价值 。中 国软科 学同绕决策 科学化 、 民主化和制度 化的 中   心 宗 旨, 紧密 团结和 吸引 了支 撑科学 化 、 民

主化决 策的整 个知识 体系  然而, 正是 由于决策 的工具理性 的要 求 , 中国软科学 的研究 缺乏对  于“ 软科学 的科 学性” 问题 本体论意 义上的研究 。概 括 的说 , 中国软科  学研究 当中存在 的问题 , 可以分 为以下几 个方 面 :   ( 一) 软科学被界定 为科学 群而非 学科  我 国学者 在对软科学进行研究 的过程 中, 过分重视其对于科学 、 合  理决策 的生成作用 , 而忽视 了对 于软科学研 究范畴 、 研究范式和理论方  法等 基本方面 的探讨 。软科 学被视 为联 接一系列学 科 的上位 学科群 。   这一 点是 中国软科学研究所 有疑 问的根源所在 , 也 是不少学 者对于软  科学作 为学科进 行批判 的关 键论点 。事实上 , 由于软科学 本身就具有  研究对 象 的复 杂性 、 研究 方法 的综合 性和研究成果 的决策 支持作用等  特征 , 对于其 内涵和外延 的确定 , 才 是软科学研究 的关键所在 , 即为 了   克服软科 学学 科模糊的不足 , 必须加强对 于软科 学本体的研究 , 让软科  学“ 硬起来 ” 。   ( 二) 研究 比重失调 、 研 究结 构不甚 合理  由于软科学 是综合人类 既存 的一切 智力成果 的方法性质 的学科 ,   其 内容必 定既包含 自然科学 , 又涵 盖社会 科学。然而 , 我 国软科学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自然科学 领域 , 在社 会科学领域 , 软科学 的研 究往往浅  尝辄 止 , 即便 是在经济学 、 社会学 、 法学等为数不 多 的参 与到软科学研  究热潮 当中的社会科学学科 , 其参 与的深度和广度也非常有 限, 软科学  往往 沦为社会 科学学 者笔下 的创新 点和噱头 。事实上 , 社 会科学与 自   然科学 是人类 认识世界 的不 同角度 , 就形成科学 、 合理的决策 的 目的理  性 而言 , 二 者发挥着相 同的作用 。如果能建立机 制鼓励更 多的社会科  学 家深入 的参 与到软科学 的研究 当中 , 那么不仅 可 以在 内容上改变 我  国软科 学学科结构失衡 的现状 , 还能够拓宽思维 , 在更高 的维度上实 现  学科 交叉与综合 , 这也是 与软科 学的本质追求相一致 的。概括 的讲 , 软  科 学应 当是科 学通向哲学的黄金桥 。   ( 三) 对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适用有所偏倚  与上述学 科 比例失调 相对应 , 我 国的软科 学研究在研 究方法上 也 

存在一定 的失衡状 态。根据西方 学者对 于研 究方法论 的分类和界 定 ,   研究方法 可 以分 为定量分析 法与定性分 析法 , 纵 向对比法与横 向对 比   法, 宏 观研究分析 法与微观分 析法 , 专利 检索法与文献 分析法 , 研 究

设  计方法与决策应 用方 法等等  。在软科学研究 当中 , 定 性与定量的方法  的区别 具有较 大的意义 。其 中 , 自然科学 重数据 、 讲 证明 , 因而更偏重  于 定量的研究方 法 , 而社 会科学重理论 、 讲分析 , 强调通过案 例检验理  论, 因而偏重 于定性 的研 究方法 。由于我 国软科 学轻视社会 科学的传  统, 在方法论 上 , 定性 的研 究方法 在软科学领域 也非常罕见 。实际上 ,   定性与定量 是人类认识 事物方式 的两个侧面 , 只有将两 者结 合起来 才  能真正实 现在哲学层 面整合 自 然 科学与人文科 学的努力 , 轻视定性 的  方法 , 忽略案例研究 的重 要性 , 就可能陷入“ 唯方法论 ” 的深 渊当中。因  而, 尽管表面上看 , 定量的方法可 以获得可证 明的知识 , 而且 非常可靠 ,   但是仍 旧有一个传 统上包括 在哲学 内的广阔领域 , 在 那里科学 方法是 

不够的。这个领域包括关于价值 的种种根本 问题 ; 例如 , 单凭科学不能  证明 以对人 残忍为乐是 坏事 。凡是 能够知道 的事 , 通过科学都 能够知  道; 但 是那些 理 当算 是感情 问题 的事情却 是在科 学的范 围以外  。这  时, 便需要 定量 的分 析方法登场 。与需要扩展 软科 学领域 的社 会科学  向度相应 , 也应当增加在软科学领域的定性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 四) 忽视对于决策规律性的研究  由于我 国的软科学具有鲜 明的工具理性 , 因而 , 其更多面 向的是应  急型的突发事件 , 在对于社会 、 经济 、 科 学发展的趋势上 , 缺乏前瞻性 的   研究。不可否认 , 从建立软科学学 科开始 , 该学科对于我 国一系列合于  规律 的 , 科 学 的, 民主的重大决策 的形成发挥 了巨大 的推动作 用 , 例如  著名的三峡工程 。但是 , 作 为连 接哲学与生活的桥梁 , 仅仅能够滞后 的   论证 , 解 决 已经 出现 的社会现象 是不够 的, “ 哲 学之应 当学 习并不在 于  它能对 于所提 出的问题提供任何 确定的答案 , 因为通常不 可能知道有  什么确定 的答案是正 确的 , 而是 在于这些 问题 本身 ; 原 因是 , 这些 问题  可 以扩充我们对 于一切 可能事物的概念 , 丰富我们心灵方面 的想象力 ,   并且减低 教条式 的 自信 , 这些都 可能禁锢心灵 的思考作用m - . ’ 。软科学  的 主要 作用在于 在知识大爆炸 的背景下 , 最 大程度 的激 发人类 的想象  力, 抛弃既往 的学科 划分 的界限带来的束缚 , 其本质上是 面向未来 的学  科 。脚 踏实地 的解 决现实 的社会 问题 固然 是重要的 , 但 是从软科学 的 

本质上来看 , 分析规律 , 形成前瞻 性、 超前性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要 。   ( 五) 研究力量分散 、 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  我 国软科学领域存 在一个共识 , 即我 国的软科学研究 在人员 数量  和质量上确实存 在问题 。一方面 , 在研究单位 的问题上 , 我 国大部分的  科研机 构规模小 、 待遇低 、 服 务质量差 , 很 多是临时组成 的单位 。高质  量、 规 范化 、 向国际水平看齐 的大型科研机 构 , 可谓凤 毛麟角 。大 多数  小型 的研究机构 由于缺乏经费 , 甚至缺乏独立 的科研场所 , 因而欠缺科  研 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 在研究人员的问题上 , 我 国研 究软科学 的科研  人员总体来说水 平参 差不齐 , 多数是 由单位l 临 时抽调 的“ 临时3 - . ” , 且年  龄老龄化趋势 明显 , 部分研究人员 同于评教体 系的压力 , 在形成成果时  急躁 、 轻率 , 缺乏对于学术的信仰和热情 。这两点也 是软科 学研 究迅速  降温 的重要原 因。   三、 对 于中国软科学建构性 改善 的建议  如上 所述 , 软科 学作为 中国科学研究 家庭当 中的新 贵存在着 不少  的缺点 , 但是 , 中国的软科学还很年轻 , 为 了继续推进决 策科 学化 、 民主  化, 我们必须 把软科学研究 推向一个崭新 的发展 阶段 。这是时代 的召  唤, 也 是中国软科 学二 r : 作者无 比光荣的社会责任  。为了实现这样的社  会责任 , 本文提 出以下对 于软科学研究现状 的改进建议 。   ( 一) 提高软科学 的社会认可度 , 为软科学创造供需市场  作 为制定合 理决策的重要 武器 , 软科 学具有创造 社会价值 的巨大  潜 力。然而 , 2 0 年来, 软科学 的研 究却呈现 出降温的趋势 , 这 与软科学  尚未获得 各阶层决 策者 的广泛认 可有关 。 自 1 9 8 6 年全 国软科学 研究  1 二 作座谈 会议 召开以来 , 尽管软科学获得 了蓬勃 的发展 , 但是 由于决策  过 程中软科学的普及程度不高 , 民主化制度 尚不健全 , 软科学研究又缺  乏 相应 的约束 力 , 官僚 主义的“ 拍脑 门” 做决定 的方式还广泛 的存 在于  各 级决策者 当中。 “ 着 眼于未来软科学领 域潜在 的巨大市场 , 坚 持科技  和经济紧密结 合 , 提高软科 学的创新 能力 , 加快研 究成果转化 , 加速科  技 咨询业 的发 展 , 是推动 软科学产业化 的重要一环  1 , ’ 。古典经 济学 当   中“ 看不见的手” 对于促进软科学学科 的发 展具有 难以估量的作用 。将  软科学的成果市场化 、 商业化 、 制度化 , 形 成决 策咨询产业的链性结构 ,   是繁

荣软科学 研究 , 扩 大经费来源 , 规范科研单 位的形式 , 提高研究人  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   ( 二) 为软科学创造 良好的学术声誉  门学科在 学术界 , 甚 至社会 当中 的 口碑 , 决 定着 该学科 的影 响   力, 具有 良好声誉 的学科 会在 良性的发展当 中实现 自给 自足 , 而缺乏公  众认可 的学科则可 能会陷入发展 困难 的沼泽 , 或者学者 们敝帚 自 珍 的  理论玩 偶。要促进 软科学 的快 速发展 , 必 须为软科学 营造 良好 的学 术  声誉 。其 中, 有两 个重要 的方 面。首先 , 是 明确软科学 的学科性质 , 建  立 属于软科学 自身的研究范 式与研究方法 。从学科性 质上讲 , 软科 学  属 于交叉 学科 , 只有确立 了软科学的这种学科性质 , 才 能使它真正成为  与 自然科学 、 社 会科学并 行的三大学科一   。其次 , 是提高软科学研 究成  果的学术 品味与学术档 次。避免急功 近利 、 浮躁 的研究气氛在 软科学  领域的扩散 , 建立机制鼓励学风踏实 、 稳健 的软科学T作者的成果能够  有所产 出。要尽力避 免 , 软科学成 为学术流行话 语或者学者 们强调 自   己成果创新之处的噱头。   ( 下转第 8 3 页)  

技 

浅谈新咽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胄 

清远职 业技 术 学 院 贺卫卫 谢 夏 

[ 摘 要] 大 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 质关 系到党 、 国家和民族 的命 运 , 关 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 事业的兴衰成败 , 面对新形势 下多元化的文  化广 大思 想政 治教 育工作者可 以从 大学生思想、 学校 、 家庭和社会各 个方面的因素着手 , 探 索具有针对性 、 实效性 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途径、 新方法 。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观念  方法 

被 人 接 受 的特 点 。  

思 想政治工 作始终 是一项极其 重要 的工 作 , 也是 我们党长期 保持  生 机与活力 的根本原 因 ,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工作有助 于大学生树立 正确  的人 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  , 在新时期面对多元化 的文化 , 多元化的思  想, 如何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要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  思 想政治工 作和人 文教育存在 着非常 紧密的关系 , 二者都是 针对  人 的头脑展 开工作 的, 都具有思想 性 、 实践性 、 渐进性 、 主观性 、 广 泛性  和开 放性等 特征 。如果 能够把二者 很好地结 合起来 , 不但 可 以拓 宽教  育思 维和教 育渠道 , 还 可以使二者 相互促进 , 相得益彰 , 确保学生 更加  全面、 更加协 调的发展 和进步 。事 实上 , 在人 与社会 的关 系 中

, 人 不是  被动 的, 而是能动的 。教育 的社会 价值 , 在于培养 出社会需要 的人。脱  离一个个 鲜活的个体 , 脱离每个具体 的人对 自身发展 的追求 , 教育的社  会价值 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 , 在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融人人 文关怀 ,   有利 于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另外 ,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融人 人文关怀 , 既是适应 新时期形  势发展 的需 要 , 也是促进大学 生 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 , 还是彰 显社 会文  明进步 的主要标志 。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 争的 日益  加剧 , 大学生在 思想 、 学习、 生活 和心理上遇 到的问题 和随之产生 的困  惑也越来越 多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 融人人文关怀 , 给大 学生 以正  确的引导 和及 时的疏导 , 培养学生广博 的人文情怀 , 使思想政 治教 育要  求 自然地 内化为学生的人格 , 转化 为学 生的人生信念 , 从而实 现思 想政  治教育育人功效 的高度释放。   二、 思想政治 工作创 新的关键  1 、 思想观念创新 是思想 政治工作创 新的基础  高校辅导 员是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主要 实施者 , 高素质 、 高水平 和  高质量 的辅导员 队伍对 大学生 的健康 成长有着 重大的意 义  。思想 观  念能否 创新 , 直 接决定着思 想政治工作 能否创新 , 从这个 意义上说 , 思  想观念创新是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的基础 和前 提。在今后 的思想政 治教  育_ T作 中, 我们 一定要冷静观察 , 理性思 考 , 分清层次 , 对症下药 。遵 循  这样 的思路 , 需 要学校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要求 全体教职 l 丁 以管理者 的  身份把学生管 理好 , 使学校保持正常 的学 习和生活秩序 , 做他们 的朋 友  或知心 人 , 并在 心与心 的交 流 、 情与情 的交融 中 , 通过 自己的言传 身教  启迪他们 , 帮助他 们去体验和感悟 , 让他们很 自然地树立起健康 的人 生  态度 , 认可 和接 受我们的社会所倡导 的主流的道德观念 、 思想意识 和政  治观点 。   2 、 方式方法创新是实现思想政 治工作 创新 的有效途径  有 了理论 或思想 观念 的创新 , 不等 于实 现了思 想政 治工作 创新 。   在创新 性思想观念 和创新性 思想政治 T作之 间, 还需要有相 应的环 节  起到桥 梁和纽带 的作用 , 把 二者联 系起来 , 并把前 者转化成后 者 , 这个  环节就是创新性 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创新 是指适 应人们 的接受能力  而运用 现代化工具 和其他灵 活多样 的手段 做思想 政治工作 的新方式 、   新方法 。这些新

方 式 、 新方 法不管有多少 , 也不管 怎样运作 , 都必须具  备循序渐进 、 因势 利导 、 循循善诱 、 生动活泼 、 入耳人心 、 可亲可信 , 易 于 

在现实生活 中 , 各 行各业 特别是各种类型 、 各个地 方的教育部门在  长期 的思 想政治工 作实践 中, 创 造 出了许 多行之有效 的思想政 治工作  的新方式 、 新方法 。但 我们 不能满足于既有成绩 , 必须 以对 国家和 民族  未来 负责 、 对学 生未来负责 的态 度 , 在继承 原有方式方 法的基础 上 , 努  力去探索实践新 的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   三、 构建新 的学 校、 社 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合 

力 机 制  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 教育主要是 在学校 中进行 的, 但 社会大环 境和  家庭小环境 , 正越来越 强地 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 , 大学 生思 想政治教育 

不能 回避 社会发展 进程 中带来 的各 种影响 , 需 要社会 各界与家庭 的通  力协作 。我们要形 成以学校教 育为主导 , 通 过大学生 成长所依托 的学  校、 社会 、 家庭在教育理念 、 方式方法等方面达成和谐统一 和最 优结合 ,   发挥三者的叠加效应。   方面 , 构建学校 教育 、 家庭教 育 、 社会 教育各子 系统 内部 的和谐  互动机制 。首先 , 要充 分整合 和优 化校内资源 , 树立德育首位 意识 和全  员育 人观 念 , 建立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工 作 的学校 内部 和谐 互动 机  制 。其 次 , 要 充分 发挥和有 效利用 社会 教育资源 , 建 立 比较 健全 的行  政、 法律 、 经济配套 的措施与政 策 , 形成全社会 共同关 心支持并参 与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的和谐互 动局面 。再 次 , 构建包括 家庭人员 交  流谈心机制 、 定期联 络机制 、 德 育榜 样机制 、 家训伦理机制 等 内在 的家  庭教育机制。   另一方面 , 构建学校与社会 、 学校 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 间协  同运作 的和谐互 动机制 , 达到1 + 1 + 1 >3 的 目的, 以取得最 佳的教育 效  果。首先 , 要 实现学校 内部教育管 理与周边环 境的和谐增 强学校 与社  会的互动 , 使 学校教育 的思想 、 内容 等与社会 和谐统一起 来。其 次, 要  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 、 方法 和谐统一 的支撑点 , 以及 家庭  参与学校教 育的有效途 径 , 切实发 挥家庭教育 在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  中的作用 , 使之与学校教育 和谐统一起来 。再次 , 在社会与家庭教 育方  面, 构建以家庭教育为 主, 社会教 育极 力配合的协同运作机制 以巩 固思  想政 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

, 在社会新形势下 ,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领域面l 临 着越来越 多的  新情 况 、 新问题 ,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 和责任感 , 将其作为一项崇高而神 圣的事业不断追求 , 作为一 门博 大  而精 深的科学不断探索 , 把握规律 , 与时俱进 , 积极创新 , 切实提高思 想  政治 教育的科 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 1 ] 梁金霞, 包金玲. 关于当前 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队伍状 况的调  查及 思考与建- i S . [ J ] . 国家教 育行政 学院学报, 2 0 0 5 , ( 8 ) .   [ 2 ] 冯刚. 论辅 导 员的 专业化培养和 职业化发展 [ J ] . 思想教育研 究,  

2 0 0 7 , ( 1 1 )  

( 上接第 8 2 页)   ( 三) 加大专 门人才 的培养力度 , 为软科 学的快 速发展积蓄力量 

软科学在 中国曾经大红大紫 了一段 时间 , 但是 , 这种学术流行风式  的大红大紫从本质 上来说是不利于软科学学科 自身的发展的 。 “ 厚积薄  发” 是任 何一 门学科 快速发 展的必经之 路 。软科 学研究应该 进一步加  快 自身 的体制化进 程 , 吸纳 一批专业性 的软科学研 究机构 和专业人员  作为会员 , 形成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人才协同研究 。   软科学 的学科性质 决定 了其研 究人员必须 来 自不 同的领域 , 但是与软  科学泾 渭分明的学 科的研究 者应当被拒之 门外 , 只有建立属 于软科学  自己 的人 才培养机 制 , 鼓励更 多不 同知识 背景 的研究 者进入 软科学 的   专门领域从事研究工 作 , 才能使软科学的研究蓄势 待发 , 摆脱 目前强弩 

之末 的尴尬处境。   四、 结 语 

参考文献  [ 1 ] 宫淑燕 , 夏 维力. 中国情景下“ 软科 学” 及发展路径探讨 [ T ] 管理  科学研 究 , 2 0 1 1 ( 3 ) : 1 0 4 .   [ 2 ] 成思危. 世 纪之 交的沉思——论 2 1 世 纪软科 学的发展 [ T ] 测 绘  软 科 学研 究 , 2 0 0 0 ( 2 ) : 1 1 .   [ 3 ] 赵刚, 孙相 东, 王志清. 发展 中的 中国软科 学—— 中国软科 学发  展 的回顾 和展 望… 中国软科 学, 2 0 0 5 ( 2 ) : 9 8 .  

[ 4 ] 杜红亮, 赵志耘. 国内外软科学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 . 中国  

软科 学, 2 0 1 0 ( 2 ) : 1 8 0 .   [ 5 ] ( 英)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下卷) [ M] . 何兆武 , 李约瑟译.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1 9 6 3 : 4 3 2 .   [ 6 ] ( 英) 罗素. 哲 学问题 [ M] . 何 兆

武译.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 0 0 7 : 1 3 3   . [ 7 ] 冯之浚. 生机勃勃的软科 学[ I ] . 中国软 科学 , 2 0 0 7 ( 1 ) : 9 .   [ 8 ] 徐 晓林 , 刘勇 , 赵 刚. 软科 学研 究机 构在政府 决策 中的功 效、 困   境及对策研 究[ I ] 冲 国软科 学 , 2 0 0 6 ( 5 ) : 2 7 .   [ 9 ] 张 纯成. 软科 学作 为一个 学科 门类何 以可能 [ I ] . 河南大 学学报  ( 自 然科学版 ) , 2 0 0 6 ( 1 2 ) : 2 7 .   [ 1 O ] 谭 萍. 国 内软科 学 由热 转 冷之 原 因探 析 [ I ] 科 学管理 研 究 ,  

2 0 0 5 ( 8 ) : 6 3 .  

中国软科学应 8 O 年代 中国改革 开放的社会需求 而生 , 承 载了社会  需要 、 自身建设的双重压力 , 过去的全民运动式 的普及 和如今 的逐渐降  温, 表明 了不同历史 时期错综 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于软科 学研究 的不同  要求 。在正视 中国软科 学取得 的巨大成绩 的同时 , 应 当看到其作 为一  门学科 还处在 萌芽状态 , 还存在不 足。这些不 足提示我 们应 当对真 理  怀着谦虚谨 慎的态度 。但是 , 我们应 当相信 , 中 国软科学通过不断 的建  构和完善 , 必定 能够实 现 自己在知识 大爆炸背景之下肩负的历史使命 。  

科 技 信息 

在建构 巾成 长硇 巾国软科学 

天津 市科 学 学研 究所  陈 丽君 

[ 摘 要] 中国的软科 学研 究 自上世 纪8 O 年代末期 到如 今 , 呈现 出了从 红极一时到逐渐 降温的趋势。其根本原 因在 于, 在 本体论上 ,   软科学研 究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这些不足提 示我们 应当对真理抱有谦 虚谨慎的 态度 。但是 , 中国软科 学通过不断的建构和 完善 , 必  定能够 实现 自己在知识 大爆炸 背景之 下肩 负的历 史使命 。   [ 关键词] 软科学  科学 学   缺陷   完善 

引 言 

软科学 ( s o t f   s c i e n c e ) 是与硬 科学 ( h a r d   s c i e n c e ) 相 对 的概 念 。关 于  硬科学与软科 学的分立 , 最 早源于英 国哲学 家罗素在 1 9 1 4 年 的一 次报  告 中, 将人类 对外 部世界 的一切 知识创 造性地 分为二 类 : 一类 是 软知  识, 另一类是 硬知识  。软科 学一词起源于 2 0 世 纪的英 国, 当时一部著  名的科学 哲学著作 的名称 叫做 《 科学 的科学 》 , 这本 书是 公认 的软 科学  的最早起 源 , 之后 , 日本在科技 会议上第一 次使用 了“ 软科 学” 的用语 。   与 国际学术界 当中, 软科 学大行其道的趋势相呼应 , 在改革 开放后的中  国, 出于决 策科学 化和 民主化 的需要 , 经 过一些领导人 的提倡 和支持 ,   特别是 通过 1 9 8 6 年 召开的软科 学座谈会 及 1 9 9 4 年 召开 的全 国软 科学  工作会 议 , 软 科学事业 得到 了蓬勃的发展  。但 是 , 进入 2 l 世纪 , 处在 

蓬勃发展过程 中的中国软科 学学科 , 逐渐呈现 出了降温, 甚至衰退的趋  势 。本 文拟通过 对于 中国软 科学研究存 在的问题进行 分析 , 进 而提出 

促进软科学在进一步 的建构 当中不断成长 的建议 。   二、 中 国软 科 学 研 究 的局 限性 分 析   哲学 当中系统论 应该是软科 学 的主要 的思想根 源 , 即客观世 界 由   相互联 系 , 不 断发展 变化 的部 分组成 。因而 , 在2 1 世纪 知识大爆 炸的  背景之 下 , 寻找各 个知识体 系之间 的联 系 , 创造综合 性的研究 范式 , 探  究方法论 的突破 口, 就成为 了人类获得更 多知识 , 打破学 科分界枷锁 的  关键 。软科学作 为建立 自 然 科学 内部各 学科之 间的联系 , 甚 至是建立  自然科 学与人 文科学之 间联 系的重要桥 梁 , 对于做 出合理 的决 策具有  不可忽 视 的价值 。中 国软科 学同绕决策 科学化 、 民主化和制度 化的 中   心 宗 旨, 紧密 团结和 吸引 了支 撑科学 化 、 民

主化决 策的整 个知识 体系  然而, 正是 由于决策 的工具理性 的要 求 , 中国软科学 的研究 缺乏对  于“ 软科学 的科 学性” 问题 本体论意 义上的研究 。概 括 的说 , 中国软科  学研究 当中存在 的问题 , 可以分 为以下几 个方 面 :   ( 一) 软科学被界定 为科学 群而非 学科  我 国学者 在对软科学进行研究 的过程 中, 过分重视其对于科学 、 合  理决策 的生成作用 , 而忽视 了对 于软科学研 究范畴 、 研究范式和理论方  法等 基本方面 的探讨 。软科 学被视 为联 接一系列学 科 的上位 学科群 。   这一 点是 中国软科学研究所 有疑 问的根源所在 , 也 是不少学 者对于软  科学作 为学科进 行批判 的关 键论点 。事实上 , 由于软科学 本身就具有  研究对 象 的复 杂性 、 研究 方法 的综合 性和研究成果 的决策 支持作用等  特征 , 对于其 内涵和外延 的确定 , 才 是软科学研究 的关键所在 , 即为 了   克服软科 学学 科模糊的不足 , 必须加强对 于软科 学本体的研究 , 让软科  学“ 硬起来 ” 。   ( 二) 研究 比重失调 、 研 究结 构不甚 合理  由于软科学 是综合人类 既存 的一切 智力成果 的方法性质 的学科 ,   其 内容必 定既包含 自然科学 , 又涵 盖社会 科学。然而 , 我 国软科学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自然科学 领域 , 在社 会科学领域 , 软科学 的研 究往往浅  尝辄 止 , 即便 是在经济学 、 社会学 、 法学等为数不 多 的参 与到软科学研  究热潮 当中的社会科学学科 , 其参 与的深度和广度也非常有 限, 软科学  往往 沦为社会 科学学 者笔下 的创新 点和噱头 。事实上 , 社 会科学与 自   然科学 是人类 认识世界 的不 同角度 , 就形成科学 、 合理的决策 的 目的理  性 而言 , 二 者发挥着相 同的作用 。如果能建立机 制鼓励更 多的社会科  学 家深入 的参 与到软科学 的研究 当中 , 那么不仅 可 以在 内容上改变 我  国软科 学学科结构失衡 的现状 , 还能够拓宽思维 , 在更高 的维度上实 现  学科 交叉与综合 , 这也是 与软科 学的本质追求相一致 的。概括 的讲 , 软  科 学应 当是科 学通向哲学的黄金桥 。   ( 三) 对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适用有所偏倚  与上述学 科 比例失调 相对应 , 我 国的软科 学研究在研 究方法上 也 

存在一定 的失衡状 态。根据西方 学者对 于研 究方法论 的分类和界 定 ,   研究方法 可 以分 为定量分析 法与定性分 析法 , 纵 向对比法与横 向对 比   法, 宏 观研究分析 法与微观分 析法 , 专利 检索法与文献 分析法 , 研 究

设  计方法与决策应 用方 法等等  。在软科学研究 当中 , 定 性与定量的方法  的区别 具有较 大的意义 。其 中 , 自然科学 重数据 、 讲 证明 , 因而更偏重  于 定量的研究方 法 , 而社 会科学重理论 、 讲分析 , 强调通过案 例检验理  论, 因而偏重 于定性 的研 究方法 。由于我 国软科 学轻视社会 科学的传  统, 在方法论 上 , 定性 的研 究方法 在软科学领域 也非常罕见 。实际上 ,   定性与定量 是人类认识 事物方式 的两个侧面 , 只有将两 者结 合起来 才  能真正实 现在哲学层 面整合 自 然 科学与人文科 学的努力 , 轻视定性 的  方法 , 忽略案例研究 的重 要性 , 就可能陷入“ 唯方法论 ” 的深 渊当中。因  而, 尽管表面上看 , 定量的方法可 以获得可证 明的知识 , 而且 非常可靠 ,   但是仍 旧有一个传 统上包括 在哲学 内的广阔领域 , 在 那里科学 方法是 

不够的。这个领域包括关于价值 的种种根本 问题 ; 例如 , 单凭科学不能  证明 以对人 残忍为乐是 坏事 。凡是 能够知道 的事 , 通过科学都 能够知  道; 但 是那些 理 当算 是感情 问题 的事情却 是在科 学的范 围以外  。这  时, 便需要 定量 的分 析方法登场 。与需要扩展 软科 学领域 的社 会科学  向度相应 , 也应当增加在软科学领域的定性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 四) 忽视对于决策规律性的研究  由于我 国的软科学具有鲜 明的工具理性 , 因而 , 其更多面 向的是应  急型的突发事件 , 在对于社会 、 经济 、 科 学发展的趋势上 , 缺乏前瞻性 的   研究。不可否认 , 从建立软科学学 科开始 , 该学科对于我 国一系列合于  规律 的 , 科 学 的, 民主的重大决策 的形成发挥 了巨大 的推动作 用 , 例如  著名的三峡工程 。但是 , 作 为连 接哲学与生活的桥梁 , 仅仅能够滞后 的   论证 , 解 决 已经 出现 的社会现象 是不够 的, “ 哲 学之应 当学 习并不在 于  它能对 于所提 出的问题提供任何 确定的答案 , 因为通常不 可能知道有  什么确定 的答案是正 确的 , 而是 在于这些 问题 本身 ; 原 因是 , 这些 问题  可 以扩充我们对 于一切 可能事物的概念 , 丰富我们心灵方面 的想象力 ,   并且减低 教条式 的 自信 , 这些都 可能禁锢心灵 的思考作用m - . ’ 。软科学  的 主要 作用在于 在知识大爆炸 的背景下 , 最 大程度 的激 发人类 的想象  力, 抛弃既往 的学科 划分 的界限带来的束缚 , 其本质上是 面向未来 的学  科 。脚 踏实地 的解 决现实 的社会 问题 固然 是重要的 , 但 是从软科学 的 

本质上来看 , 分析规律 , 形成前瞻 性、 超前性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要 。   ( 五) 研究力量分散 、 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  我 国软科学领域存 在一个共识 , 即我 国的软科学研究 在人员 数量  和质量上确实存 在问题 。一方面 , 在研究单位 的问题上 , 我 国大部分的  科研机 构规模小 、 待遇低 、 服 务质量差 , 很 多是临时组成 的单位 。高质  量、 规 范化 、 向国际水平看齐 的大型科研机 构 , 可谓凤 毛麟角 。大 多数  小型 的研究机构 由于缺乏经费 , 甚至缺乏独立 的科研场所 , 因而欠缺科  研 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 在研究人员的问题上 , 我 国研 究软科学 的科研  人员总体来说水 平参 差不齐 , 多数是 由单位l 临 时抽调 的“ 临时3 - . ” , 且年  龄老龄化趋势 明显 , 部分研究人员 同于评教体 系的压力 , 在形成成果时  急躁 、 轻率 , 缺乏对于学术的信仰和热情 。这两点也 是软科 学研 究迅速  降温 的重要原 因。   三、 对 于中国软科学建构性 改善 的建议  如上 所述 , 软科 学作为 中国科学研究 家庭当 中的新 贵存在着 不少  的缺点 , 但是 , 中国的软科学还很年轻 , 为 了继续推进决 策科 学化 、 民主  化, 我们必须 把软科学研究 推向一个崭新 的发展 阶段 。这是时代 的召  唤, 也 是中国软科 学二 r : 作者无 比光荣的社会责任  。为了实现这样的社  会责任 , 本文提 出以下对 于软科学研究现状 的改进建议 。   ( 一) 提高软科学 的社会认可度 , 为软科学创造供需市场  作 为制定合 理决策的重要 武器 , 软科 学具有创造 社会价值 的巨大  潜 力。然而 , 2 0 年来, 软科学 的研 究却呈现 出降温的趋势 , 这 与软科学  尚未获得 各阶层决 策者 的广泛认 可有关 。 自 1 9 8 6 年全 国软科学 研究  1 二 作座谈 会议 召开以来 , 尽管软科学获得 了蓬勃 的发展 , 但是 由于决策  过 程中软科学的普及程度不高 , 民主化制度 尚不健全 , 软科学研究又缺  乏 相应 的约束 力 , 官僚 主义的“ 拍脑 门” 做决定 的方式还广泛 的存 在于  各 级决策者 当中。 “ 着 眼于未来软科学领 域潜在 的巨大市场 , 坚 持科技  和经济紧密结 合 , 提高软科 学的创新 能力 , 加快研 究成果转化 , 加速科  技 咨询业 的发 展 , 是推动 软科学产业化 的重要一环  1 , ’ 。古典经 济学 当   中“ 看不见的手” 对于促进软科学学科 的发 展具有 难以估量的作用 。将  软科学的成果市场化 、 商业化 、 制度化 , 形 成决 策咨询产业的链性结构 ,   是繁

荣软科学 研究 , 扩 大经费来源 , 规范科研单 位的形式 , 提高研究人  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   ( 二) 为软科学创造 良好的学术声誉  门学科在 学术界 , 甚 至社会 当中 的 口碑 , 决 定着 该学科 的影 响   力, 具有 良好声誉 的学科 会在 良性的发展当 中实现 自给 自足 , 而缺乏公  众认可 的学科则可 能会陷入发展 困难 的沼泽 , 或者学者 们敝帚 自 珍 的  理论玩 偶。要促进 软科学 的快 速发展 , 必 须为软科学 营造 良好 的学 术  声誉 。其 中, 有两 个重要 的方 面。首先 , 是 明确软科学 的学科性质 , 建  立 属于软科学 自身的研究范 式与研究方法 。从学科性 质上讲 , 软科 学  属 于交叉 学科 , 只有确立 了软科学的这种学科性质 , 才 能使它真正成为  与 自然科学 、 社 会科学并 行的三大学科一   。其次 , 是提高软科学研 究成  果的学术 品味与学术档 次。避免急功 近利 、 浮躁 的研究气氛在 软科学  领域的扩散 , 建立机制鼓励学风踏实 、 稳健 的软科学T作者的成果能够  有所产 出。要尽力避 免 , 软科学成 为学术流行话 语或者学者 们强调 自   己成果创新之处的噱头。   ( 下转第 8 3 页)  

技 

浅谈新咽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胄 

清远职 业技 术 学 院 贺卫卫 谢 夏 

[ 摘 要] 大 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 质关 系到党 、 国家和民族 的命 运 , 关 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 事业的兴衰成败 , 面对新形势 下多元化的文  化广 大思 想政 治教 育工作者可 以从 大学生思想、 学校 、 家庭和社会各 个方面的因素着手 , 探 索具有针对性 、 实效性 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途径、 新方法 。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观念  方法 

被 人 接 受 的特 点 。  

思 想政治工 作始终 是一项极其 重要 的工 作 , 也是 我们党长期 保持  生 机与活力 的根本原 因 ,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工作有助 于大学生树立 正确  的人 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  , 在新时期面对多元化 的文化 , 多元化的思  想, 如何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要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  思 想政治工 作和人 文教育存在 着非常 紧密的关系 , 二者都是 针对  人 的头脑展 开工作 的, 都具有思想 性 、 实践性 、 渐进性 、 主观性 、 广 泛性  和开 放性等 特征 。如果 能够把二者 很好地结 合起来 , 不但 可 以拓 宽教  育思 维和教 育渠道 , 还 可以使二者 相互促进 , 相得益彰 , 确保学生 更加  全面、 更加协 调的发展 和进步 。事 实上 , 在人 与社会 的关 系 中

, 人 不是  被动 的, 而是能动的 。教育 的社会 价值 , 在于培养 出社会需要 的人。脱  离一个个 鲜活的个体 , 脱离每个具体 的人对 自身发展 的追求 , 教育的社  会价值 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 , 在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融人人 文关怀 ,   有利 于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另外 ,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融人 人文关怀 , 既是适应 新时期形  势发展 的需 要 , 也是促进大学 生 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 , 还是彰 显社 会文  明进步 的主要标志 。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 争的 日益  加剧 , 大学生在 思想 、 学习、 生活 和心理上遇 到的问题 和随之产生 的困  惑也越来越 多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 融人人文关怀 , 给大 学生 以正  确的引导 和及 时的疏导 , 培养学生广博 的人文情怀 , 使思想政 治教 育要  求 自然地 内化为学生的人格 , 转化 为学 生的人生信念 , 从而实 现思 想政  治教育育人功效 的高度释放。   二、 思想政治 工作创 新的关键  1 、 思想观念创新 是思想 政治工作创 新的基础  高校辅导 员是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主要 实施者 , 高素质 、 高水平 和  高质量 的辅导员 队伍对 大学生 的健康 成长有着 重大的意 义  。思想 观  念能否 创新 , 直 接决定着思 想政治工作 能否创新 , 从这个 意义上说 , 思  想观念创新是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的基础 和前 提。在今后 的思想政 治教  育_ T作 中, 我们 一定要冷静观察 , 理性思 考 , 分清层次 , 对症下药 。遵 循  这样 的思路 , 需 要学校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要求 全体教职 l 丁 以管理者 的  身份把学生管 理好 , 使学校保持正常 的学 习和生活秩序 , 做他们 的朋 友  或知心 人 , 并在 心与心 的交 流 、 情与情 的交融 中 , 通过 自己的言传 身教  启迪他们 , 帮助他 们去体验和感悟 , 让他们很 自然地树立起健康 的人 生  态度 , 认可 和接 受我们的社会所倡导 的主流的道德观念 、 思想意识 和政  治观点 。   2 、 方式方法创新是实现思想政 治工作 创新 的有效途径  有 了理论 或思想 观念 的创新 , 不等 于实 现了思 想政 治工作 创新 。   在创新 性思想观念 和创新性 思想政治 T作之 间, 还需要有相 应的环 节  起到桥 梁和纽带 的作用 , 把 二者联 系起来 , 并把前 者转化成后 者 , 这个  环节就是创新性 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创新 是指适 应人们 的接受能力  而运用 现代化工具 和其他灵 活多样 的手段 做思想 政治工作 的新方式 、   新方法 。这些新

方 式 、 新方 法不管有多少 , 也不管 怎样运作 , 都必须具  备循序渐进 、 因势 利导 、 循循善诱 、 生动活泼 、 入耳人心 、 可亲可信 , 易 于 

在现实生活 中 , 各 行各业 特别是各种类型 、 各个地 方的教育部门在  长期 的思 想政治工 作实践 中, 创 造 出了许 多行之有效 的思想政 治工作  的新方式 、 新方法 。但 我们 不能满足于既有成绩 , 必须 以对 国家和 民族  未来 负责 、 对学 生未来负责 的态 度 , 在继承 原有方式方 法的基础 上 , 努  力去探索实践新 的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   三、 构建新 的学 校、 社 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合 

力 机 制  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 教育主要是 在学校 中进行 的, 但 社会大环 境和  家庭小环境 , 正越来越 强地 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 , 大学 生思 想政治教育 

不能 回避 社会发展 进程 中带来 的各 种影响 , 需 要社会 各界与家庭 的通  力协作 。我们要形 成以学校教 育为主导 , 通 过大学生 成长所依托 的学  校、 社会 、 家庭在教育理念 、 方式方法等方面达成和谐统一 和最 优结合 ,   发挥三者的叠加效应。   方面 , 构建学校 教育 、 家庭教 育 、 社会 教育各子 系统 内部 的和谐  互动机制 。首先 , 要充 分整合 和优 化校内资源 , 树立德育首位 意识 和全  员育 人观 念 , 建立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工 作 的学校 内部 和谐 互动 机  制 。其 次 , 要 充分 发挥和有 效利用 社会 教育资源 , 建 立 比较 健全 的行  政、 法律 、 经济配套 的措施与政 策 , 形成全社会 共同关 心支持并参 与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的和谐互 动局面 。再 次 , 构建包括 家庭人员 交  流谈心机制 、 定期联 络机制 、 德 育榜 样机制 、 家训伦理机制 等 内在 的家  庭教育机制。   另一方面 , 构建学校与社会 、 学校 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 间协  同运作 的和谐互 动机制 , 达到1 + 1 + 1 >3 的 目的, 以取得最 佳的教育 效  果。首先 , 要 实现学校 内部教育管 理与周边环 境的和谐增 强学校 与社  会的互动 , 使 学校教育 的思想 、 内容 等与社会 和谐统一起 来。其 次, 要  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 、 方法 和谐统一 的支撑点 , 以及 家庭  参与学校教 育的有效途 径 , 切实发 挥家庭教育 在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  中的作用 , 使之与学校教育 和谐统一起来 。再次 , 在社会与家庭教 育方  面, 构建以家庭教育为 主, 社会教 育极 力配合的协同运作机制 以巩 固思  想政 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

, 在社会新形势下 ,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领域面l 临 着越来越 多的  新情 况 、 新问题 ,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 和责任感 , 将其作为一项崇高而神 圣的事业不断追求 , 作为一 门博 大  而精 深的科学不断探索 , 把握规律 , 与时俱进 , 积极创新 , 切实提高思 想  政治 教育的科 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 1 ] 梁金霞, 包金玲. 关于当前 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队伍状 况的调  查及 思考与建- i S . [ J ] . 国家教 育行政 学院学报, 2 0 0 5 , ( 8 ) .   [ 2 ] 冯刚. 论辅 导 员的 专业化培养和 职业化发展 [ J ] . 思想教育研 究,  

2 0 0 7 , ( 1 1 )  

( 上接第 8 2 页)   ( 三) 加大专 门人才 的培养力度 , 为软科 学的快 速发展积蓄力量 

软科学在 中国曾经大红大紫 了一段 时间 , 但是 , 这种学术流行风式  的大红大紫从本质 上来说是不利于软科学学科 自身的发展的 。 “ 厚积薄  发” 是任 何一 门学科 快速发 展的必经之 路 。软科 学研究应该 进一步加  快 自身 的体制化进 程 , 吸纳 一批专业性 的软科学研 究机构 和专业人员  作为会员 , 形成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人才协同研究 。   软科学 的学科性质 决定 了其研 究人员必须 来 自不 同的领域 , 但是与软  科学泾 渭分明的学 科的研究 者应当被拒之 门外 , 只有建立属 于软科学  自己 的人 才培养机 制 , 鼓励更 多不 同知识 背景 的研究 者进入 软科学 的   专门领域从事研究工 作 , 才能使软科学的研究蓄势 待发 , 摆脱 目前强弩 

之末 的尴尬处境。   四、 结 语 

参考文献  [ 1 ] 宫淑燕 , 夏 维力. 中国情景下“ 软科 学” 及发展路径探讨 [ T ] 管理  科学研 究 , 2 0 1 1 ( 3 ) : 1 0 4 .   [ 2 ] 成思危. 世 纪之 交的沉思——论 2 1 世 纪软科 学的发展 [ T ] 测 绘  软 科 学研 究 , 2 0 0 0 ( 2 ) : 1 1 .   [ 3 ] 赵刚, 孙相 东, 王志清. 发展 中的 中国软科 学—— 中国软科 学发  展 的回顾 和展 望… 中国软科 学, 2 0 0 5 ( 2 ) : 9 8 .  

[ 4 ] 杜红亮, 赵志耘. 国内外软科学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 . 中国  

软科 学, 2 0 1 0 ( 2 ) : 1 8 0 .   [ 5 ] ( 英)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下卷) [ M] . 何兆武 , 李约瑟译.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1 9 6 3 : 4 3 2 .   [ 6 ] ( 英) 罗素. 哲 学问题 [ M] . 何 兆

武译.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 0 0 7 : 1 3 3   . [ 7 ] 冯之浚. 生机勃勃的软科 学[ I ] . 中国软 科学 , 2 0 0 7 ( 1 ) : 9 .   [ 8 ] 徐 晓林 , 刘勇 , 赵 刚. 软科 学研 究机 构在政府 决策 中的功 效、 困   境及对策研 究[ I ] 冲 国软科 学 , 2 0 0 6 ( 5 ) : 2 7 .   [ 9 ] 张 纯成. 软科 学作 为一个 学科 门类何 以可能 [ I ] . 河南大 学学报  ( 自 然科学版 ) , 2 0 0 6 ( 1 2 ) : 2 7 .   [ 1 O ] 谭 萍. 国 内软科 学 由热 转 冷之 原 因探 析 [ I ] 科 学管理 研 究 ,  

2 0 0 5 ( 8 ) : 6 3 .  

中国软科学应 8 O 年代 中国改革 开放的社会需求 而生 , 承 载了社会  需要 、 自身建设的双重压力 , 过去的全民运动式 的普及 和如今 的逐渐降  温, 表明 了不同历史 时期错综 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于软科 学研究 的不同  要求 。在正视 中国软科 学取得 的巨大成绩 的同时 , 应 当看到其作 为一  门学科 还处在 萌芽状态 , 还存在不 足。这些不 足提示我 们应 当对真 理  怀着谦虚谨 慎的态度 。但是 , 我们应 当相信 , 中 国软科学通过不断 的建  构和完善 , 必定 能够实 现 自己在知识 大爆炸背景之下肩负的历史使命 。  


相关内容

  • 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写在建国第65周年
  • 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 -写在建国第65周年-- 本刊编辑部 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我与祖国同成长. 又是一个金秋的十月,又是一个载满收获的季节,我们在一同庆祝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六十九周年的同时,迎来了祖国的第六十五个生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q ...

  • 中国七大500米以上"在建"超高层幕墙工程展播
  • 开篇的话:无论你走过纽约.新加坡.法兰克富和东京的马路,还是漫步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街头,只要你抬头仰望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都会发现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采用建筑幕墙.这些幕墙可能全部是玻璃的,也可能透光部分是玻璃,其它部分会是铝板.石板,以至陶瓷板和其它板材.高楼大厦统统采用幕墙,而不是采用传统的 ...

  •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转)(2009-11-23 08:56:11)转载▼标签:教育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高举邓 ...

  • 镇党委书记李林同志在建党90周年"七一"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
  • 建党90周年"七一"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古井县副县长.樵槐镇党委书记 李林 (2011年6月28日) 同志们: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今天,全乡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党员.群众代表共1000余人在这里隆重举 ...

  • 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 第5卷第4期2004年1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hua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5No.4Dec.2004 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邹树梁,刘 兵,陈甲华,刘文君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 发展核电 ...

  • 2017年天津地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 ...

  • 在建党积极分子暨后备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 在建党积极分子暨后备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6月20日 同志们: 2008年建党积极分子暨后备干部培训班今天开学了.值此机会,我代表镇党委向参加本期培训班学习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镇党委对于这期培训班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认真做好了有关准备工作,为了使这次培训班达到预期目的, ...

  • 企业共青团工作制度
  • 企业共青团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 最新党校预备党员转正高级考试题集_
  • 党校预备党员转正高级考试题集 一:判断题 1."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对 2."三会一课"是健全党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措施."三会"即群众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