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风操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①,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②;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③。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④,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尔之后,命子拜伏  尔:如此

B.

必有志均义敌     敌:敌对

C.

儿生一期       期:周年

D.

门前然火       然:通“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验贪廉愚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若寻常坟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

乃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

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

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

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

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4)

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  ]

A.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B;2.A;3.A;4.B;解析:

(1)

敌(相当)

(2)

A.连词,来

B.连词 如果/ 像

C.动词,是/副词,才D助词,不译/兼词于之

(3)

“避讳”一般是指讳名。

(4)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翻译: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5)

  (1)译文: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正体”1分,“以”1分,“终”1分,“孙氏”1分)

  (2)译文:已经不读不用,那也不该(不能容忍)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来传给后代。(“既”1分,“散逸”1分,“缄”1分“留”1分)

  (3)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及”1分,“见”1分,“乃”1分,“重负”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孔子的弟子记事时,都称孔子为仲尼。江南地方至今对称字不避讳。黄河以北地区人士对名和字完全不加区别,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

  旁门左道的书里讲,人死后某一天要“回煞”,这一天子孙逃避在外,没有人肯留在家里;要画瓦书符,作种种巫术法术;出丧那天,要门前生火,户外铺灰,除灾去邪,送走家鬼,上章以求断绝死者所患疾病之传染连续。所有这类迷信恶俗做法,都不近情,是儒学雅道的罪人,应该加以弹劾检举。

  《礼经》上说;“父亲留下的书籍,母亲用过的杯圈,觉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阅读使用。”这正因为是父亲平常讲习,经校勘抄写,以及专门使用,有遗迹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书籍,各种日用品(公用的器物),怎能统统废弃不用呢?已不读不用,那也不该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传给后代。

  江南的风俗,在孩子出生一周年的时候,要给(他)缝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女孩就用刀尺针线,再加上饮食,还有珍宝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动念头想拿什么,用来测试他是贪还是廉,是愚还是智,这叫做试儿。聚集亲属姑舅姨等表亲,招待宴请。

  四海五湖之人,结义拜为兄弟,也不能随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终如一的,才能够和他谈论结拜之事。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儿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施扎。近来见到北方人对这一点很轻率,路上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只需看年纪老少,不讲是非,甚至有结父辈为兄,给子辈为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①,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②;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③。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④,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尔之后,命子拜伏  尔:如此

B.

必有志均义敌     敌:敌对

C.

儿生一期       期:周年

D.

门前然火       然:通“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验贪廉愚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若寻常坟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

乃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

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

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

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

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4)

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  ]

A.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B;2.A;3.A;4.B;解析:

(1)

敌(相当)

(2)

A.连词,来

B.连词 如果/ 像

C.动词,是/副词,才D助词,不译/兼词于之

(3)

“避讳”一般是指讳名。

(4)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翻译: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5)

  (1)译文: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正体”1分,“以”1分,“终”1分,“孙氏”1分)

  (2)译文:已经不读不用,那也不该(不能容忍)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来传给后代。(“既”1分,“散逸”1分,“缄”1分“留”1分)

  (3)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及”1分,“见”1分,“乃”1分,“重负”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孔子的弟子记事时,都称孔子为仲尼。江南地方至今对称字不避讳。黄河以北地区人士对名和字完全不加区别,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

  旁门左道的书里讲,人死后某一天要“回煞”,这一天子孙逃避在外,没有人肯留在家里;要画瓦书符,作种种巫术法术;出丧那天,要门前生火,户外铺灰,除灾去邪,送走家鬼,上章以求断绝死者所患疾病之传染连续。所有这类迷信恶俗做法,都不近情,是儒学雅道的罪人,应该加以弹劾检举。

  《礼经》上说;“父亲留下的书籍,母亲用过的杯圈,觉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阅读使用。”这正因为是父亲平常讲习,经校勘抄写,以及专门使用,有遗迹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书籍,各种日用品(公用的器物),怎能统统废弃不用呢?已不读不用,那也不该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传给后代。

  江南的风俗,在孩子出生一周年的时候,要给(他)缝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女孩就用刀尺针线,再加上饮食,还有珍宝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动念头想拿什么,用来测试他是贪还是廉,是愚还是智,这叫做试儿。聚集亲属姑舅姨等表亲,招待宴请。

  四海五湖之人,结义拜为兄弟,也不能随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终如一的,才能够和他谈论结拜之事。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儿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施扎。近来见到北方人对这一点很轻率,路上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只需看年纪老少,不讲是非,甚至有结父辈为兄,给子辈为弟的。


相关内容

  • 湖南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
  • 湖南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 湖南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太子头上的 湖南省2013届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庇护(p) 机械(ji) 折耗(sh) 伺机而动(s) B.悄然(qio) 忖度(cn) 乘势(c ...

  •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
  • <颜氏家训>简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231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编.七卷,共二十篇.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 ...

  • 古文教育方法
  • 古文教育方法 古文教育的读法与写法各异,学法与教法也不相同:家庭教育法有其特色:读书作文法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一)读法与写法 古文教育期讲读法的书,单说自宋以来就有<朱子读书法>(宋·朱熹).<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元·程端礼).<论读书>(明·陆世仪).&l ...

  • [洛神赋](原文译文)(完整收藏版)
  • <洛神赋>(原文+译文)(完整收藏版).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宋桃病!? 3.岳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 ...

  • 巧记古代作家的名和字20101206
  • 2010年12月6日 星期 一 巧记古代作家的名和字 张高炜 高考语文中,常有要求写出中国古代某作家名或字之类的题型,不少考生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未能熟练掌握而遗憾导致张冠李戴.郁闷丢分.分值虽小,意义重大:一来说明你文学常识中的姓氏文化的缺失,二则可能因此而与自己心仪的志愿失之交臂.那么,如何才 ...

  • 颜之推幼儿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 中国电力教育 论颜之推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李 剑 摘要:颜之推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教育家,其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如注重幼儿生存环境,爱教结合,合理利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期,充分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独立性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颜 ...

  •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文明的语言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礼貌"的体现.这在人们相互的称谓,即称呼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谦称自己,敬称对方,是中国古代语言文明的具体体现.使用谦称词汇来称呼自己,实际表现了说话者的谦逊和修养,也是对 ...

  • 文化一脉说家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文化一脉说家训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诰.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 ...

  • [宋代家训]阅读答案
  • 宋代家训 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