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说课稿新的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信义中心小学 周飞雁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 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让学生想象的地方比较多,如教学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德归。”这一句时我让学生想象这位从战多年的退伍老兵以一个怎样的形象浮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还有教学后边让学生回到家乡后这位老兵都看到了什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老兵看后心情如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多种形式的朗读法: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重在朗读,于是我在课堂上还是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如个人读、集体读、边想象边读、在练习说句中个人读、集体读。总之以各种各样的读来丰富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引申。

(3)、多媒体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跟课文有关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

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语文课堂要扎实有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特点,听说读写这一过程要落实,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上课伊始,我就听写学生对本课四个一类生字的掌握情况。为了了解学生对诗意的掌握情况,我抓住本课几个最为难理解的、最为重点的字、词来复习提问。

第二环节:研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在进入对课堂的学习引导时,首先是配乐进行示范朗读,以便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感受简单的平仄规律,配乐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想把学生带入那种悲凉的返乡情境中。

这个环节是课堂的主要环节,首先师生共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对主人公的一生经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将学生带入老兵回家的情境中,再提出学习要求,让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来借助插图、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老兵回乡后所看到的一切及当时的心情。这时可让学生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读诗句。当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感悟时,老师在出示四组排比的句式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用文章中的诗句来回答,既让学生又回到了对文本的再一次巩固升华中,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那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运用的一个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站在老人的角度揣度他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三环节:升华感情,回到主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些同样表现战争残酷百姓苦难的视频图片让学生想象场景内心发出一种对战争的痛恨,折射映衬出战争和封建兵役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百姓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让学生继续训练语言谈出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呼唤。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战争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环节:课内外积累

根据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要重视学生的课内外积累,所以我又引导学生搜集说出有关描写战争的古诗来说一说,读一读。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以老人或旁人的视角,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为记叙文

四、说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回乡所见战争残酷

回乡心情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内容方面的清晰脉络,又体现了诗歌的情感世界,简单明了,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信义中心小学 周飞雁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 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让学生想象的地方比较多,如教学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德归。”这一句时我让学生想象这位从战多年的退伍老兵以一个怎样的形象浮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还有教学后边让学生回到家乡后这位老兵都看到了什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老兵看后心情如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多种形式的朗读法: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重在朗读,于是我在课堂上还是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如个人读、集体读、边想象边读、在练习说句中个人读、集体读。总之以各种各样的读来丰富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引申。

(3)、多媒体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跟课文有关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

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语文课堂要扎实有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特点,听说读写这一过程要落实,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上课伊始,我就听写学生对本课四个一类生字的掌握情况。为了了解学生对诗意的掌握情况,我抓住本课几个最为难理解的、最为重点的字、词来复习提问。

第二环节:研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在进入对课堂的学习引导时,首先是配乐进行示范朗读,以便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感受简单的平仄规律,配乐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想把学生带入那种悲凉的返乡情境中。

这个环节是课堂的主要环节,首先师生共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对主人公的一生经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将学生带入老兵回家的情境中,再提出学习要求,让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来借助插图、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老兵回乡后所看到的一切及当时的心情。这时可让学生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读诗句。当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感悟时,老师在出示四组排比的句式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用文章中的诗句来回答,既让学生又回到了对文本的再一次巩固升华中,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那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运用的一个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站在老人的角度揣度他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三环节:升华感情,回到主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些同样表现战争残酷百姓苦难的视频图片让学生想象场景内心发出一种对战争的痛恨,折射映衬出战争和封建兵役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百姓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让学生继续训练语言谈出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呼唤。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战争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环节:课内外积累

根据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要重视学生的课内外积累,所以我又引导学生搜集说出有关描写战争的古诗来说一说,读一读。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以老人或旁人的视角,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为记叙文

四、说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回乡所见战争残酷

回乡心情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内容方面的清晰脉络,又体现了诗歌的情感世界,简单明了,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内容

  • 从军行阅读答案_从军行翻译赏析_作者杨炯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杨炯.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军行阅读答案_从军行翻译赏析_作者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前言] 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从军的辛苦. [注释] 1 ...

  • 木兰从军1
  • 木 兰 从 军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演一演说服家人的情景. 4.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 ...

  • 一次登顶般的艰难跋涉
  • 编者按 "永恒的召唤,共同的命题".3月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刊发学习雷锋.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相关报道,图文并重.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些报道对新时期怎样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新形势下典型报道如何赢得青年读者及主题报道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 ...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关键词句,披情入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英勇善战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读中想象,深入感悟花木兰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体会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 ...

  •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 反思一: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第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花木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21个生字,会写其中12个.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感悟花木兰为国家担忧,为家人着想的爱国爱家情怀以及在告别父母.奔赴前线.战场拼杀.凯旋归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

  • [十五从军征]赏析
  •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 ...

  • 张兴红教学设计[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回民学校张兴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 ...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案
  •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谁还记得"从" 的意思? (参加) 那么木 ...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展开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