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结构 - MBA智库百科

财务治理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财务治理结构

2 财务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

3 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4 财务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1] 4.1 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4.2 财务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财务治理结构

所谓财务治理结构,是指为了解决财务治理问题而建立起来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工之间有关财务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理论上讲,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手段,合理地安排公司财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制衡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

财务治理结构是通过对财务监督权、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管理目标。监事会享有财务监督权,财务战略决策权由出资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享有,总经理则享有财务经营权以及董事会授权下的进行日常财务决策权。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

财务治理行为主体是指拥有特定财权并参与财务治理的自然人与法人,包括直接行为主体和间接行为主体。

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重大财务战略具有决定权。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的执行机构。

经理: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监事会:监视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各司其职、互相制约。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1]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

[编辑]

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资本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从广义上说,资本结构包含有两层含义:

(1)指股权资本或债权资本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之为股权结构或债权结构;

(2)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习惯上被称为融资结构或财务结构。研究资本结构的财务契约属性,其实也就是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方面来认识公司治理问题。资本结构的确定不单是一个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

1、股权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与财权配置。所谓股权结构,一是指公司股份由哪些股东所持有;二是各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有多大。前者说明股份持有者的特性,是股权结构质的体现,而后者体现了股权集散程度。股权结构作为公司股份数量上的一种比例,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容:①价值层次,即股权结构是公司投资者的出资比例;②财权层次,即股权结构同时也是与财产价值相关的权利的一种比例。因此,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仅仅揭示了投资者的出资比例,而且也反映了不同股东对剩余财务索取权进而对剩余控制权的配置。

“剩余的”财权作为公司财务契约中没有规定的财务权利,并没有天生的占有者,但是财权中剩余财务控制权和剩余财务索取权的对应或者说财务效率最大化的要求,使得股东成为了财权在一般情况下的拥有者。在这种规定下,财权被平均分配在每一股份之中,各个股东按其出资的多少,享有财权。从此意义上来说,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财权在“股东”之间分配比例,是一定制度下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一。

(2)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决定了财务控制权的实现方式。财务控制权与财务索取权的对称原理决定了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其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监控的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大股东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小股东的收益。小股东的理性选择便是放弃对企业的监控权而“搭便车”。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是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通过投票选择公司董事会,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日常财务决策委托给经营管理者来实现的。如果经营管理者未有效履行股东的委托责任,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营管理者,这实际上是一种股东“用手投票”的控制方式。当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股东没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主要借助资本市场上的退出机制和接管来约束经营者,这实际上是一种“用脚投票”的控制方式。

(3)不同的股份持有者有不同的财务治理效应。按股东是否享有经营管理决策的投票权,可将股份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股东,另一类是外部股东。而公司的价值则取决于内部股东所占有的股份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公司的价值也越高。在一定程度内提高内部股东(尤其是经营者)的股权比例,能激励经营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更加努力工作,使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减少两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拥有与剩余财务索取权相匹配的剩余财务控制权的股东才能真正行使财务治理权。拥有剩余财务索取权的股东必须也是公司风险的相应承担者,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也应是风险的制造者。谁创造风险谁承担的原理,对股东形成了很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剩余控制权,没有或有很少的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就没有激励去选择和监督公司的经营者,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由此可见,股权结构的选择与财务治理主体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它决定了谁在财务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企业财务控制权。

2、债权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1)债权结构和财权配置。债权结构是指债权人之间债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根据债务契约安排,债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破产除外)不会参与公司的财务运营,不享有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剩余索取权。但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作为公司资本的主要提供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务利益不遭受大股东和经营者的侵害,逐渐要求加大对公司的财务监控,即分享一部分公司的剩余财务控制权,这主要包括财务监督权。

(2)债权结构的激励效应。负债具有税收节约价值,在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债利率的情况下,随着企业债务融资量的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率也相应增加,负债对股东权益的这种扩张效应必然较大的增加经营者的收益,从而激励经营者更加努力的工作。这在当前企业普遍采取公司股票期权方法激励经营者的情况下,负债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债务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也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其理由是经营者的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失去任职的一切好处,对经理来说,要在较高的私人收益与较高的因破产而丧失所有任职好处的风险之间权衡。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与负债比例正相关。所以,负债融资可被当作一种缓和股东与经理冲突的激励机制。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关于公司财权配置的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安排,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资本结构为基础,在以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财权在企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体是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而财权的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财务治理客体应定位在财权的合理配置,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

1、财务治理结构与企业股权融资

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得外部长期资金来源的最重要渠道,而股票市场上的外部股东提供了企业通过股权融入资金的主要部分。因此,外部股东的投资行为关系到企业能否以合理的成本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一个拥有良好财务治理结构的企业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也会获得较快发展。而差的财务治理结构会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打击新股东的投资意愿。LLSV(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财务治理较好,股东权利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外部股东(中小股东)的持股比重一般较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可以从更多的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2、财务治理结构与企业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也是如此。一个能对债权人提供良好保护的财务治理结构能吸引到债权人以优惠的价格向其提供债务资本。否则,债权人就不愿提供资金或索取高昂的利息。在一个财务治理结构普遍效率不高的环境下,企业融资对于财务治理结构事实上有更高程度的依赖,作用也更加明显。因为它能使企业说服投资者将其与其他企业区分看待。麦肯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如委内瑞拉、意大利),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财务治理支付的溢价降低风险方面有特别积极的作用。戴米诺公司(Deminor)运用其建立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发现,良好的财务治理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它有助于建立企业成功的环境。良好的财务治理结构也能在阻止企业出现玩忽职守和腐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一个企业可能会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陷入困境,但财务治理良好的企业则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

财务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财务治理权的合理配置使得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实现最大的对应,从而使企业财务决策(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反过来,企业财务决策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又有助于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种关系:资本结构初步确定了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各自内部)财务权利配置与利益分配关系,其具体构成奠定了财务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进而决定了公司财务治理基本特性和目标取向,因此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同时,财务治理结构通过财权的安排,来影响公司的筹资决策,从而影响资本结构的构成。

[编辑]

参考文献

↑ 肖俊.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M]

来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8%B4%A2%E5%8A%A1%E6%B2%BB%E7%90%86%E7%BB%93%E6%9E%8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Yixi.

页面分类: 财务治理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财务治理结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导航

首页

监测

培训

百科

资讯

文档

网址

个人工具

用户登录

创建新帐号

财务治理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财务治理结构

2 财务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

3 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4 财务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1] 4.1 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4.2 财务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财务治理结构

所谓财务治理结构,是指为了解决财务治理问题而建立起来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工之间有关财务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理论上讲,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手段,合理地安排公司财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制衡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

财务治理结构是通过对财务监督权、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管理目标。监事会享有财务监督权,财务战略决策权由出资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享有,总经理则享有财务经营权以及董事会授权下的进行日常财务决策权。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

财务治理行为主体是指拥有特定财权并参与财务治理的自然人与法人,包括直接行为主体和间接行为主体。

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重大财务战略具有决定权。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的执行机构。

经理: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监事会:监视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各司其职、互相制约。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1]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

[编辑]

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资本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从广义上说,资本结构包含有两层含义:

(1)指股权资本或债权资本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之为股权结构或债权结构;

(2)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习惯上被称为融资结构或财务结构。研究资本结构的财务契约属性,其实也就是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方面来认识公司治理问题。资本结构的确定不单是一个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

1、股权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与财权配置。所谓股权结构,一是指公司股份由哪些股东所持有;二是各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有多大。前者说明股份持有者的特性,是股权结构质的体现,而后者体现了股权集散程度。股权结构作为公司股份数量上的一种比例,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容:①价值层次,即股权结构是公司投资者的出资比例;②财权层次,即股权结构同时也是与财产价值相关的权利的一种比例。因此,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仅仅揭示了投资者的出资比例,而且也反映了不同股东对剩余财务索取权进而对剩余控制权的配置。

“剩余的”财权作为公司财务契约中没有规定的财务权利,并没有天生的占有者,但是财权中剩余财务控制权和剩余财务索取权的对应或者说财务效率最大化的要求,使得股东成为了财权在一般情况下的拥有者。在这种规定下,财权被平均分配在每一股份之中,各个股东按其出资的多少,享有财权。从此意义上来说,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财权在“股东”之间分配比例,是一定制度下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一。

(2)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决定了财务控制权的实现方式。财务控制权与财务索取权的对称原理决定了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其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监控的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大股东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小股东的收益。小股东的理性选择便是放弃对企业的监控权而“搭便车”。当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是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通过投票选择公司董事会,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日常财务决策委托给经营管理者来实现的。如果经营管理者未有效履行股东的委托责任,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营管理者,这实际上是一种股东“用手投票”的控制方式。当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股东没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主要借助资本市场上的退出机制和接管来约束经营者,这实际上是一种“用脚投票”的控制方式。

(3)不同的股份持有者有不同的财务治理效应。按股东是否享有经营管理决策的投票权,可将股份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股东,另一类是外部股东。而公司的价值则取决于内部股东所占有的股份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公司的价值也越高。在一定程度内提高内部股东(尤其是经营者)的股权比例,能激励经营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更加努力工作,使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减少两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拥有与剩余财务索取权相匹配的剩余财务控制权的股东才能真正行使财务治理权。拥有剩余财务索取权的股东必须也是公司风险的相应承担者,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也应是风险的制造者。谁创造风险谁承担的原理,对股东形成了很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剩余控制权,没有或有很少的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就没有激励去选择和监督公司的经营者,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由此可见,股权结构的选择与财务治理主体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它决定了谁在财务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企业财务控制权。

2、债权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

(1)债权结构和财权配置。债权结构是指债权人之间债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根据债务契约安排,债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破产除外)不会参与公司的财务运营,不享有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剩余索取权。但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作为公司资本的主要提供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务利益不遭受大股东和经营者的侵害,逐渐要求加大对公司的财务监控,即分享一部分公司的剩余财务控制权,这主要包括财务监督权。

(2)债权结构的激励效应。负债具有税收节约价值,在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债利率的情况下,随着企业债务融资量的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率也相应增加,负债对股东权益的这种扩张效应必然较大的增加经营者的收益,从而激励经营者更加努力的工作。这在当前企业普遍采取公司股票期权方法激励经营者的情况下,负债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债务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也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其理由是经营者的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失去任职的一切好处,对经理来说,要在较高的私人收益与较高的因破产而丧失所有任职好处的风险之间权衡。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与负债比例正相关。所以,负债融资可被当作一种缓和股东与经理冲突的激励机制。

[编辑]

财务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关于公司财权配置的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安排,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资本结构为基础,在以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财权在企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体是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而财权的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财务治理客体应定位在财权的合理配置,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

1、财务治理结构与企业股权融资

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得外部长期资金来源的最重要渠道,而股票市场上的外部股东提供了企业通过股权融入资金的主要部分。因此,外部股东的投资行为关系到企业能否以合理的成本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一个拥有良好财务治理结构的企业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也会获得较快发展。而差的财务治理结构会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打击新股东的投资意愿。LLSV(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财务治理较好,股东权利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外部股东(中小股东)的持股比重一般较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可以从更多的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2、财务治理结构与企业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也是如此。一个能对债权人提供良好保护的财务治理结构能吸引到债权人以优惠的价格向其提供债务资本。否则,债权人就不愿提供资金或索取高昂的利息。在一个财务治理结构普遍效率不高的环境下,企业融资对于财务治理结构事实上有更高程度的依赖,作用也更加明显。因为它能使企业说服投资者将其与其他企业区分看待。麦肯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如委内瑞拉、意大利),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财务治理支付的溢价降低风险方面有特别积极的作用。戴米诺公司(Deminor)运用其建立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发现,良好的财务治理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它有助于建立企业成功的环境。良好的财务治理结构也能在阻止企业出现玩忽职守和腐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一个企业可能会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陷入困境,但财务治理良好的企业则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

财务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财务治理权的合理配置使得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实现最大的对应,从而使企业财务决策(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反过来,企业财务决策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又有助于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种关系:资本结构初步确定了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各自内部)财务权利配置与利益分配关系,其具体构成奠定了财务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进而决定了公司财务治理基本特性和目标取向,因此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同时,财务治理结构通过财权的安排,来影响公司的筹资决策,从而影响资本结构的构成。

[编辑]

参考文献

↑ 肖俊.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M]

来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8%B4%A2%E5%8A%A1%E6%B2%BB%E7%90%86%E7%BB%93%E6%9E%8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Yixi.

页面分类: 财务治理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财务治理结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导航

首页

监测

培训

百科

资讯

文档

网址

个人工具

用户登录

创建新帐号


相关内容

  • 长期投资决策 - MBA智库百科
  • 长期投资决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长期投资决策 2 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 3 长期投资决策的分类 4 长期投资决策的意义 5 长期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6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 7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运用原则 ...

  • 书籍分类有哪些
  • 书籍分类有哪些 书籍分类有哪些 2011-4-2 19:3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5435次 书籍分类有哪些 我来帮他解答 2011-4-2 19:41 满意回答 细分:(一) 经典著作 · 哲学类 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 军事科学 · 财经管理 历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学文教 · 初中 ...

  • 蓝斯登原则 - 梯子MBA智库百科
  • 蓝斯登原则 - MBA智库百科蓝斯登原则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目录[隐藏]1 蓝斯登原则 2 寓言:忘恩负义的狐狸 3 故亊:秦穆公的马 4 点评蓝斯登原则 5 案例 [编辑]蓝斯登原则 蓝斯登原则,由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提出.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 ...

  • 中国百科知识大全
  • 百科分类 ·百科词条 动物百科 植物百科 生物百科 地理百科 病理百科 百科知识 数学百科 体育百科 化工纺织 建筑百科 林业百科 IT百科 化学百科 旅游百科 摄影百科 保险百科 饮食百科 军事知识 宗教百科 教育百科 文学百科 草业百科 水产图谱 海洋知识 花木百科 物理百科 病理百科 经济百科 ...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MBA智库百科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编辑] 什么是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成本.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数据一样,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一方面用于确定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则用于与实 ...

  •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 MBA智库百科
  •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2 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或步骤 3 人职匹配的类型 4 特质因素理论的意义 [编辑] 什么是帕 ...

  • 热炉法则 - MBA智库百科
  • 热炉法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 目录 [隐藏] 1 热炉法则 2 认识热炉法则 3 "热炉法则"阐述罚款制度的四大惩处原则: 4 "热炉法则"例子 5 "热炉 ...

  • 公务员面试问题和答案
  • 公务员面试问题及答案 1.肖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1个 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看法. 这句话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思想的交换能产生乘数 效应,不同思想的交 ...

  • 工商管理硕士(MBA)核心课程简介
  • 工商管理硕士(MBA)核心课程简介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学科,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该课程主要从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角度阐述经营者在决策过程中所依据的经济学原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决策制定过程的经济思维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