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结果解释.报告工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HIV 抗体检测的结果解释、报告、追踪和处理的工作。

2 适用范围

HIV 抗体筛查、复检、确认检测工作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记录,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检测样品的登记等工作。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3 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

4 工作规程

4.1结果解释:

4.1.1 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

报告“HIV 抗体阴性”,表示受检者未受HIV 病毒感染。但由于HIV 感染到能在血液中查到HIV 抗体有一个“窗口期”,因此建议3个月后复查以排除感染“窗口期”。

4.1.2“窗口期”:

是指从被感染到身体产生足够多的特定抗体的这段时间,“足够多”是指能被我们当前的测试手段检测出来。人被感染后身体会制造抗体来对抗病毒,当身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后,抗体测试将呈阳性。

4.1.3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

不能出具阳性报告,需进行HIV 抗体确证试验。如HIV 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确证试验结果判定参见《HIV 抗体确证检测操作规程》),则报告“HIV 抗体阳性”,表示受检者已受到HIV 病毒感染。

4.1.4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不能肯定则报告“HIV 抗体不确定”。不确定结果是指在进行HIV 抗体检测的确认试验时,试验条带上出现了蛋白带型,但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这些带型不足以诊断为HIV 抗体阳性。出现不确定结果应随访复检,每3个月随访复检1次,连续2次,共6个月。如果检测时暴露时间已超过3个月,则在3个月后随访1次即可。将前后2份样品同时检测,仍呈不确定或阴性则报告HIV 抗体阴性,表明受检者没有感染;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生带型进展,符合HIV 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HIV-1或HIV-2抗体阳性。表明受检者已经感染HIV 。

4.1.5产生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原因大致有:

(1) 感染还处于窗口期:从HIV 进入体内到检测这段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血清还没有形成典型的抗体反应;

(2) 艾滋病进展到终末期,抗体水平下降;

(3) 存在HIV2型或其他亚型(例如O 亚型),而所使用的检测试剂无法检测;

(4) 其他非病毒蛋白抗体的交叉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恶性疾病、怀孕、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情况下,身体可以产生一些抗体,其反应与HIVP24核心蛋白抗体引起的反应很相似;

(5) 以前接种过HIV (试验性)疫苗。

4.2 结果报告

4.2.1门诊的HIV 检测阴性报告为检验报告单,检测人员根据检测原始记录将检测结果直接填写在体检单相应项目栏上,在检测人员栏加盖印章,校(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校(审)后在校(审)栏加盖印章。并在HIV 筛查检测登记本记录检测结果。体检单送相关门诊科室。

4.3.2复检、确认样品的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执行《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4.2.3 为保证受检者个人隐私安全不提供电话查询检测结果。

4.3追踪和处理程序

对确证试验阳性的受检者由性艾科对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作相应的处理。

5 相关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6 相关记录

6.1 HIV抗体筛查报告

6.2 HIV抗体复检检测单

6.3 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

1 目的

规范HIV 抗体检测的结果解释、报告、追踪和处理的工作。

2 适用范围

HIV 抗体筛查、复检、确认检测工作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记录,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检测样品的登记等工作。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3 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

4 工作规程

4.1结果解释:

4.1.1 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

报告“HIV 抗体阴性”,表示受检者未受HIV 病毒感染。但由于HIV 感染到能在血液中查到HIV 抗体有一个“窗口期”,因此建议3个月后复查以排除感染“窗口期”。

4.1.2“窗口期”:

是指从被感染到身体产生足够多的特定抗体的这段时间,“足够多”是指能被我们当前的测试手段检测出来。人被感染后身体会制造抗体来对抗病毒,当身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后,抗体测试将呈阳性。

4.1.3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

不能出具阳性报告,需进行HIV 抗体确证试验。如HIV 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确证试验结果判定参见《HIV 抗体确证检测操作规程》),则报告“HIV 抗体阳性”,表示受检者已受到HIV 病毒感染。

4.1.4 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不能肯定则报告“HIV 抗体不确定”。不确定结果是指在进行HIV 抗体检测的确认试验时,试验条带上出现了蛋白带型,但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这些带型不足以诊断为HIV 抗体阳性。出现不确定结果应随访复检,每3个月随访复检1次,连续2次,共6个月。如果检测时暴露时间已超过3个月,则在3个月后随访1次即可。将前后2份样品同时检测,仍呈不确定或阴性则报告HIV 抗体阴性,表明受检者没有感染;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生带型进展,符合HIV 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HIV-1或HIV-2抗体阳性。表明受检者已经感染HIV 。

4.1.5产生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原因大致有:

(1) 感染还处于窗口期:从HIV 进入体内到检测这段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血清还没有形成典型的抗体反应;

(2) 艾滋病进展到终末期,抗体水平下降;

(3) 存在HIV2型或其他亚型(例如O 亚型),而所使用的检测试剂无法检测;

(4) 其他非病毒蛋白抗体的交叉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恶性疾病、怀孕、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情况下,身体可以产生一些抗体,其反应与HIVP24核心蛋白抗体引起的反应很相似;

(5) 以前接种过HIV (试验性)疫苗。

4.2 结果报告

4.2.1门诊的HIV 检测阴性报告为检验报告单,检测人员根据检测原始记录将检测结果直接填写在体检单相应项目栏上,在检测人员栏加盖印章,校(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校(审)后在校(审)栏加盖印章。并在HIV 筛查检测登记本记录检测结果。体检单送相关门诊科室。

4.3.2复检、确认样品的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执行《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4.2.3 为保证受检者个人隐私安全不提供电话查询检测结果。

4.3追踪和处理程序

对确证试验阳性的受检者由性艾科对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作相应的处理。

5 相关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6 相关记录

6.1 HIV抗体筛查报告

6.2 HIV抗体复检检测单

6.3 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


相关内容

  •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关键词]HIV: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5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127-02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建立规范化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对发现 ...

  • 艾滋病检测点作业指导书
  • 样品采集和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做到安全.规范地进行样品采集和处理,保证合格的样品质量.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和CD 4+T 淋巴细胞的检测工作. 4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操作程序: 艾滋病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 ...

  • 血库相关工作制度
  • 血库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1. 输血科(血库)主任(副主任)职责 ①在医院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输血科(血库)的行政管理及业务技术工作. ②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检查,有总结, 定期向上 级主管部门汇报输血工作情况. ③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管 ...

  • HIV-抗体检测方法
  • B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目前作为诊断手段使用的检测主要包括抗HIV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其中对病毒抗体的检测是最常规使用的方法,这不但是由于这类检测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方法相对简便.成熟,更重要的原因是HIV抗体在病毒感染后除早期短暂的"窗口期"外的整个 ...

  •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考试HIV部分试题
  •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考试HIV部分试题(1)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09-09-24 13:26:08 浏览次数:3649次  1.WHO在1993年的血站的质量保证纲要指南中所用的质量的定义是:符合特定标准的连续的和可靠的服务以及产品. 2.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3.标准操作规程(SO ...

  • 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 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 职业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公利医院突发公共事 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结 ...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 预防保健科 目录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二.职业暴露预防 1.标准预防 2.防护措施 三.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四.血液性传播疾病 1. 乙型肝炎(HBV) 2. 丙型肝炎(HCV) 3. 艾滋病(AIDS) 五.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 1.暴露部位的局部处理 2.暴露后危险 ...

  •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0
  • 输血管理制度 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 1.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 委员会.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主任.相关职能科 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管理办公室 ...

  •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