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的利用
【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课外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动画和短片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
①知道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②知道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 体验性目标:
①让每一位学生懂得燃料在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道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②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①化石燃料的应用与环境污染
②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 【学情分析】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部分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但对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知识认识比较肤浅,需要在讲课时综合讲解。 一.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短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1
3
4
5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课本P108:1、2、3、4、5
2.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这三种化石燃料的开采,以及一些新发现的化石燃料,并
且对本地的燃料结构做一个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6
一、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资源)
煤
— 工业的粮食 石油 — 工业的血液
二、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温室效应 2、热污染 3、大气污染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流程图】
【教学效果】
对于什么是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分布情况和用途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有所加强。以及对新能源的认识不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交代一下重点内容,简单给学生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就结束了。但自从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教材以来,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所以,在处理这节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影像和动画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能够形象生动的了解煤的干馏过程,石油的分馏过程,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等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等到上课时由他们亲自说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
8
高。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我还是在课上没有让学生的资料全部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自已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说一点!
我觉得这节课这样处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积极查阅资料的同时,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课堂汇报时,有一名同学在汇报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我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词“波能”,我感到很新奇。从这一点看来,这种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不但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知识,从同学身上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知识。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虽然布置了课后实践作业,但由于各门功课比较紧张学生并没有能够真正到工厂、煤矿进行实地调查。另外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对伊拉克战争和中东局势的分析,更能突出化石燃料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9
化石燃料的利用
【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课外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动画和短片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
①知道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②知道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 体验性目标:
①让每一位学生懂得燃料在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道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②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①化石燃料的应用与环境污染
②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 【学情分析】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部分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但对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知识认识比较肤浅,需要在讲课时综合讲解。 一.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短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1
3
4
5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课本P108:1、2、3、4、5
2.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这三种化石燃料的开采,以及一些新发现的化石燃料,并
且对本地的燃料结构做一个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6
一、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资源)
煤
— 工业的粮食 石油 — 工业的血液
二、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温室效应 2、热污染 3、大气污染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流程图】
【教学效果】
对于什么是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分布情况和用途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有所加强。以及对新能源的认识不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交代一下重点内容,简单给学生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就结束了。但自从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教材以来,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所以,在处理这节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影像和动画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能够形象生动的了解煤的干馏过程,石油的分馏过程,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等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等到上课时由他们亲自说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
8
高。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我还是在课上没有让学生的资料全部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自已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说一点!
我觉得这节课这样处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积极查阅资料的同时,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课堂汇报时,有一名同学在汇报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我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词“波能”,我感到很新奇。从这一点看来,这种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不但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知识,从同学身上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知识。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虽然布置了课后实践作业,但由于各门功课比较紧张学生并没有能够真正到工厂、煤矿进行实地调查。另外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对伊拉克战争和中东局势的分析,更能突出化石燃料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