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南门中学 余龙翔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余龙飞【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方法,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关键词】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提高自信、优化模式、作文高效课堂。【正文】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方法,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一、转变师生思想观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都是“脚踩西瓜皮”“现场直播”,作文像记流水账,作文内容假、大、空,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较少,总是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学生思想理念陈旧,思维局限于单调的生活经历和狭窄的阅读积累,限制了他们作文的选材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难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 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心理?教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作文思想理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1、要作文,先构思。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写作文就像盖楼房,必须先要拿出楼房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纲就像楼房的图纸,作文题目、主旨、文体、脉络结构、各部分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达手法等等都应在提纲里一一列出来,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起码不跑题,不偏题,能够做到立意正确,层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确,稍加修改润色就能达到二类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构思,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丢头忘尾,漏洞百出。而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对作文提纲写作的要求,学生也怕麻烦图省事,干脆不构思提笔就写,殊不知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四类五类作文还不如不写作文,把时间省下来学点别的知识。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快速写出作文提纲的习惯和能力,45分钟的作文课,要训练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简要作文提纲,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2、变写“我”为写“他”。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在教学生作文时,一再强调一定要写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而学生大多都是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经历、情感体验都十分有限,要求学生写出各种题材的作文,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学生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窠臼。我们在教学“我能”的话题作文时,学生迟迟不能动笔。的确,“我能干些什么呢?”写小事觉得不值一提,写大事吧又有些浮夸,所以学生在选材上觉得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借鉴范文《坚信我能》的提纲“……司马迁因为坚信‘我能’,而继续着梦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后人为之称道的《史记》……;……哥白尼因为坚信‘我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霍金因为坚信‘我能’,坚持与病魔作斗争,创下了‘黑洞’理论……”①,教学生变写“我”为写“他”。 更新了学生的写作理念,这样很快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匣子,拓展了学生思维角度,学生们很快就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3、学以致用。怎样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的的现状?学生作文素材来源于亲身生活经历,更主要来源于课外阅读和课本。如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一位学生这样写“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传递了感恩的忠耿……;越王勾践,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如一盏明灯……”②巧妙地选择了三位古代名人李白、孔明、勾践作为写作素材,通过对三个课本学过的古代名人故事进行赏析,写出名人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在学生生活经历相对单调,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量较少的情况下,挖掘课本素材资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地理课本、生物课本,甚至数学课本里的人物简介,安全教育读本里的知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选材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更何况写作时运用课本知识,也是对课本的加深理解和记忆,二者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我们要更新学生写作的思想理念,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里所写的那样,把作文分解成构思、拟提纲、打草稿、修改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逐个落实完成,就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畏难的情绪,鼓起学生写作的信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教师要不拘泥于每周2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行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小报设计等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然后写游记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从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们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布置“今天我当家”的作文,让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换一天岗,然后把经历感受写进作文里。学生一个个兴趣高涨,接过父母给的钱,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劳累,既是一次作文训练,又是一次思想教育。每星期我们都要开展一两次形式丰富的写作活动,或演讲必赛,或小报设计比赛,或参观游记,或广播稿写作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率和作文能力水平。三、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无话可说;有的是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知识混在一起杂乱无章,要用时“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的是不善于语言的组织表达,好材料做不出“好菜”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并将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的知识归类记忆,以方便写作时取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素材的积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素材的积累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名人名言的积累,古诗文千古佳句的积累,名人故事的积累,论点论据的积累等等。这些都要靠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积累任务,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时不烧香”,等到作文时“临时抱佛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把积累的词语、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古诗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来,在班上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对于制作的卡片上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长期坚持这样做,卡片越集越多,脑子里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积累兴趣。广开素材积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分门别类地一点一点的积累记忆,才能在写作时快捷地从脑子里调出来,从而方便应用提高课堂效率。2、构思的积累。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③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理想作文训练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大脑作文比笔下作文速度要快许多倍。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构思。二是可以一题多构,方便优化。通过比较、修改,从而选择较好的构思进行行文,而纸上修改无法收到大脑修改方便、系统、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适应性强。脑中作文便捷灵活,稍有空闲,即可迅速成篇,偶遇灵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纸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占去大块时间,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所;有时还受到兴趣、心境的影响、干扰,常常搜肠刮肚而难以句成篇立。经常训练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思维速度加快,思维角度变得开阔,思想也变得敏锐而全面细致起来,只有平时长期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成构思,拿出作文提纲来。 3、语言运用的积累。我们结合课文教学,设计了“拓展文本,学以致用”的连词组句、连句组段的练习和续写结局、改写课文、写读后感等练习,并举行活动来加强语言积累。从课文选词、连词、组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词和富有哲理的词,分门别类做成词语积累卡片,然后确定一条思想主线,分类选择词语连缀扩展成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好,写美,写出情境,写出哲理,写成格言警句。 连缀课文词语成片段。依据确定的中心思想线,在课文词语积累卡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组合,连缀成一个片段。要求有创意、有思想,要尽量多地调动自己原有的词语储备和材料,加以思考创新成分:或对课文的美词、妙句进行品味;或对某句哲言睿语进行评介;或是受课文内容、情境的启发、感染,进行倾情的描写,由衷的抒发,理性的思考。我们经常布置学生将课文中较长的童话改编成较短的故事(或短剧),并在班会课上演出;续写戛然而止的课文的结局,写读后感,然后举行作文交流评比活动等等,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4、归类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平时积累完成得较好,但是一到写作时就什么也不知道用了。仔细思索造成这种有积累却无法运用的原因,那就是只知道机械记忆,对所记忆的作文材料没有整理分类,积累记忆的东西在脑子里像一团乱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时候,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所以我们平时积累和记忆时,就要教学生分类积累分类记忆,待到写作要用时才能迅速拿出来,从而达到省时高效。四、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充实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1、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④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⑤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书本发生兴趣,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源泉是培养情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鲁迅说得好:“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叶老历来强调“阅读是写作的某础”,通过阅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前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好基础。2、赏析记忆名作优点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深远的,可如今的中学生课业太重,难得有空闲时间去浩如烟海的课外书中去选择,这就需要给他们推荐一些名篇佳作,让他们入迷。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对作文“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中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接触社会生活少的不足,了解到更广阔的生活,对作文所需要的外延有了一定的拓展。阅读多了,材料也就丰富了,写作时也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阅读多了,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的培养实在是大有益处的。接触了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长期的浸染,不断的比较鉴赏,就会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呢,或豪放或婉约或灵气或深刻或淋漓尽致或含而不露,甚至兼而有之。这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那句话:“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有这样,他们才才会飞跃。”⑥要写出优美的作文,必须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名篇佳作,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不断的自我感悟和比较鉴别,汲取名篇佳作的优点,慢慢地学生就会培养和提高对汉语言的整体的领会、感悟和表达能力,然后记忆、临摹名篇佳作的优点,最后厚积薄发,进而创新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优秀作文。3、写读书笔记记录感悟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如果不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感悟和不同见解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积累就成为一句空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一句老话,指的是读书是要圈点批注作笔记,积累好词佳句,记录阅读感悟,以加深记忆,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确实需要教师的规范、约束与指导。五、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有些学生平时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语言平淡枯燥,没有一个亮点,不能打动人,学生越写越泄气。这就要教师传授学生一些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快速增加作文亮点的技巧主要有:1、确立主旨符合“情、志、理”。确立主旨要符合“情、志、理”中的一个字,这样能确保立意正确。2、“身材匀称”层次清晰。作文要避免“老三段”,给人一种不会写作文的总体印象。写作文尽量多分几段(一般分8——11段),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3、巧妙运用主旨句分层、点题。写作时学会根据题目和立意写出主旨句,利用主旨句进行分层和点题,是增加文章亮点的一种好方法。4、引用、仿写使语言优美。对于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以及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运用到作文里,对照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以增加作文的亮点。5、写后自读作文,修改润色使语句通顺出彩。平时要教育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快速默读自己的文章,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对平淡无味的句子进行修改润色,提高作文质量。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训练有素实现高效。作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高耗低效”的低谷徘徊,原因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常常是学生刚刚开始动笔写作,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学模式僵化呆板,训练效率低下。我们要实现作文课堂的高效,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具有较高质量的作文,除了需要做到前面所说的几点外,还需要改革和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从容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出最佳的作文。长期的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1、提前分发作文指导资料,让学生积极准备精心构思。“功夫在课外”既讲的是作文的积累,又讲的是作文课要提前精心准备。要在一节45分钟的作文课内,让学生完成一篇有着较高质量的作文,若是范文精读赏析和教师讲得多一点,学生就没有多少时间写作文了;若是教师不指导让学生自己写又难以写出好作文来。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设计出作文指导材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外自主找一篇范文阅读,在心中酝酿构思(但不要动笔写作),为作文课堂的高效打好坚实的基础。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练——评——练”。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变传统的“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四步模式为“练——评——练”三步模式。经过师生的提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再运用“练——评——练”三步模式上课。“练”,学生先根据课外酝酿的构思迅速写出作文提纲;“评”,教师对学生写出的提纲进行精短评析和指导;“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拟提纲迅速行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文。3、长期训练,综合实践,打造高效作文课堂。作文本身就是一个慢功夫,先不说素材积累需要作者对生活经历的有意观察记录,也不说作文者思维训练的耗时,还不说作文者思想认识深度的漫长沉淀,等等。就单说一节作文课,你让学生做文章,光书写600字,速度慢的学生就要耗掉45分钟的一节课,何况还要求作文有一定的质量。所以,作文课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必须针对以上几点坚持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有了,作文的高效课堂自然就水到渠成打造成功了。【参考文献】①②《15年高考满分作文》 程帆主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月第一版 ③《作文知识讲话》 刘厚明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78年1月④⑤⑥《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2011年4月6日
余龙翔
作者: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南门中学 余龙翔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余龙飞【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方法,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关键词】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提高自信、优化模式、作文高效课堂。【正文】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方法,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一、转变师生思想观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都是“脚踩西瓜皮”“现场直播”,作文像记流水账,作文内容假、大、空,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较少,总是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学生思想理念陈旧,思维局限于单调的生活经历和狭窄的阅读积累,限制了他们作文的选材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难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 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心理?教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作文思想理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1、要作文,先构思。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写作文就像盖楼房,必须先要拿出楼房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纲就像楼房的图纸,作文题目、主旨、文体、脉络结构、各部分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达手法等等都应在提纲里一一列出来,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起码不跑题,不偏题,能够做到立意正确,层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确,稍加修改润色就能达到二类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构思,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丢头忘尾,漏洞百出。而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对作文提纲写作的要求,学生也怕麻烦图省事,干脆不构思提笔就写,殊不知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四类五类作文还不如不写作文,把时间省下来学点别的知识。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快速写出作文提纲的习惯和能力,45分钟的作文课,要训练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简要作文提纲,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2、变写“我”为写“他”。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在教学生作文时,一再强调一定要写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而学生大多都是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经历、情感体验都十分有限,要求学生写出各种题材的作文,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学生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窠臼。我们在教学“我能”的话题作文时,学生迟迟不能动笔。的确,“我能干些什么呢?”写小事觉得不值一提,写大事吧又有些浮夸,所以学生在选材上觉得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借鉴范文《坚信我能》的提纲“……司马迁因为坚信‘我能’,而继续着梦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后人为之称道的《史记》……;……哥白尼因为坚信‘我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霍金因为坚信‘我能’,坚持与病魔作斗争,创下了‘黑洞’理论……”①,教学生变写“我”为写“他”。 更新了学生的写作理念,这样很快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匣子,拓展了学生思维角度,学生们很快就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3、学以致用。怎样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的的现状?学生作文素材来源于亲身生活经历,更主要来源于课外阅读和课本。如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一位学生这样写“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传递了感恩的忠耿……;越王勾践,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如一盏明灯……”②巧妙地选择了三位古代名人李白、孔明、勾践作为写作素材,通过对三个课本学过的古代名人故事进行赏析,写出名人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在学生生活经历相对单调,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量较少的情况下,挖掘课本素材资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地理课本、生物课本,甚至数学课本里的人物简介,安全教育读本里的知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选材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更何况写作时运用课本知识,也是对课本的加深理解和记忆,二者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我们要更新学生写作的思想理念,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里所写的那样,把作文分解成构思、拟提纲、打草稿、修改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逐个落实完成,就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畏难的情绪,鼓起学生写作的信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教师要不拘泥于每周2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行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小报设计等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然后写游记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从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们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布置“今天我当家”的作文,让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换一天岗,然后把经历感受写进作文里。学生一个个兴趣高涨,接过父母给的钱,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劳累,既是一次作文训练,又是一次思想教育。每星期我们都要开展一两次形式丰富的写作活动,或演讲必赛,或小报设计比赛,或参观游记,或广播稿写作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率和作文能力水平。三、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无话可说;有的是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知识混在一起杂乱无章,要用时“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的是不善于语言的组织表达,好材料做不出“好菜”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并将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的知识归类记忆,以方便写作时取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素材的积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素材的积累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名人名言的积累,古诗文千古佳句的积累,名人故事的积累,论点论据的积累等等。这些都要靠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积累任务,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时不烧香”,等到作文时“临时抱佛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把积累的词语、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古诗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来,在班上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对于制作的卡片上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长期坚持这样做,卡片越集越多,脑子里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积累兴趣。广开素材积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分门别类地一点一点的积累记忆,才能在写作时快捷地从脑子里调出来,从而方便应用提高课堂效率。2、构思的积累。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③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理想作文训练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大脑作文比笔下作文速度要快许多倍。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构思。二是可以一题多构,方便优化。通过比较、修改,从而选择较好的构思进行行文,而纸上修改无法收到大脑修改方便、系统、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适应性强。脑中作文便捷灵活,稍有空闲,即可迅速成篇,偶遇灵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纸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占去大块时间,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所;有时还受到兴趣、心境的影响、干扰,常常搜肠刮肚而难以句成篇立。经常训练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思维速度加快,思维角度变得开阔,思想也变得敏锐而全面细致起来,只有平时长期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成构思,拿出作文提纲来。 3、语言运用的积累。我们结合课文教学,设计了“拓展文本,学以致用”的连词组句、连句组段的练习和续写结局、改写课文、写读后感等练习,并举行活动来加强语言积累。从课文选词、连词、组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词和富有哲理的词,分门别类做成词语积累卡片,然后确定一条思想主线,分类选择词语连缀扩展成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好,写美,写出情境,写出哲理,写成格言警句。 连缀课文词语成片段。依据确定的中心思想线,在课文词语积累卡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组合,连缀成一个片段。要求有创意、有思想,要尽量多地调动自己原有的词语储备和材料,加以思考创新成分:或对课文的美词、妙句进行品味;或对某句哲言睿语进行评介;或是受课文内容、情境的启发、感染,进行倾情的描写,由衷的抒发,理性的思考。我们经常布置学生将课文中较长的童话改编成较短的故事(或短剧),并在班会课上演出;续写戛然而止的课文的结局,写读后感,然后举行作文交流评比活动等等,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4、归类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平时积累完成得较好,但是一到写作时就什么也不知道用了。仔细思索造成这种有积累却无法运用的原因,那就是只知道机械记忆,对所记忆的作文材料没有整理分类,积累记忆的东西在脑子里像一团乱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时候,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所以我们平时积累和记忆时,就要教学生分类积累分类记忆,待到写作要用时才能迅速拿出来,从而达到省时高效。四、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充实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1、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④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⑤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书本发生兴趣,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源泉是培养情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鲁迅说得好:“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叶老历来强调“阅读是写作的某础”,通过阅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前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好基础。2、赏析记忆名作优点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深远的,可如今的中学生课业太重,难得有空闲时间去浩如烟海的课外书中去选择,这就需要给他们推荐一些名篇佳作,让他们入迷。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对作文“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中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接触社会生活少的不足,了解到更广阔的生活,对作文所需要的外延有了一定的拓展。阅读多了,材料也就丰富了,写作时也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阅读多了,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的培养实在是大有益处的。接触了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长期的浸染,不断的比较鉴赏,就会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呢,或豪放或婉约或灵气或深刻或淋漓尽致或含而不露,甚至兼而有之。这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那句话:“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有这样,他们才才会飞跃。”⑥要写出优美的作文,必须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名篇佳作,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不断的自我感悟和比较鉴别,汲取名篇佳作的优点,慢慢地学生就会培养和提高对汉语言的整体的领会、感悟和表达能力,然后记忆、临摹名篇佳作的优点,最后厚积薄发,进而创新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优秀作文。3、写读书笔记记录感悟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如果不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感悟和不同见解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积累就成为一句空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一句老话,指的是读书是要圈点批注作笔记,积累好词佳句,记录阅读感悟,以加深记忆,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确实需要教师的规范、约束与指导。五、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有些学生平时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语言平淡枯燥,没有一个亮点,不能打动人,学生越写越泄气。这就要教师传授学生一些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快速增加作文亮点的技巧主要有:1、确立主旨符合“情、志、理”。确立主旨要符合“情、志、理”中的一个字,这样能确保立意正确。2、“身材匀称”层次清晰。作文要避免“老三段”,给人一种不会写作文的总体印象。写作文尽量多分几段(一般分8——11段),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3、巧妙运用主旨句分层、点题。写作时学会根据题目和立意写出主旨句,利用主旨句进行分层和点题,是增加文章亮点的一种好方法。4、引用、仿写使语言优美。对于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以及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运用到作文里,对照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以增加作文的亮点。5、写后自读作文,修改润色使语句通顺出彩。平时要教育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快速默读自己的文章,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对平淡无味的句子进行修改润色,提高作文质量。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训练有素实现高效。作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高耗低效”的低谷徘徊,原因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常常是学生刚刚开始动笔写作,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学模式僵化呆板,训练效率低下。我们要实现作文课堂的高效,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具有较高质量的作文,除了需要做到前面所说的几点外,还需要改革和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从容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出最佳的作文。长期的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1、提前分发作文指导资料,让学生积极准备精心构思。“功夫在课外”既讲的是作文的积累,又讲的是作文课要提前精心准备。要在一节45分钟的作文课内,让学生完成一篇有着较高质量的作文,若是范文精读赏析和教师讲得多一点,学生就没有多少时间写作文了;若是教师不指导让学生自己写又难以写出好作文来。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设计出作文指导材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外自主找一篇范文阅读,在心中酝酿构思(但不要动笔写作),为作文课堂的高效打好坚实的基础。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练——评——练”。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变传统的“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四步模式为“练——评——练”三步模式。经过师生的提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再运用“练——评——练”三步模式上课。“练”,学生先根据课外酝酿的构思迅速写出作文提纲;“评”,教师对学生写出的提纲进行精短评析和指导;“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拟提纲迅速行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文。3、长期训练,综合实践,打造高效作文课堂。作文本身就是一个慢功夫,先不说素材积累需要作者对生活经历的有意观察记录,也不说作文者思维训练的耗时,还不说作文者思想认识深度的漫长沉淀,等等。就单说一节作文课,你让学生做文章,光书写600字,速度慢的学生就要耗掉45分钟的一节课,何况还要求作文有一定的质量。所以,作文课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必须针对以上几点坚持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有了,作文的高效课堂自然就水到渠成打造成功了。【参考文献】①②《15年高考满分作文》 程帆主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月第一版 ③《作文知识讲话》 刘厚明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78年1月④⑤⑥《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2011年4月6日
余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