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在临床疾病的运用。方法对全血粘度给予自动清洗式的全血粘度计进行测定;血浆粘度采用普利生公司生产的血浆粘度测定仪(型号为PLS-F200B)进行测定。结果临床领域中血液流变检验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不同的疾病诊断、发展及控制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临床应用;判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8-01   1前言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是血液的凝固性与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以及血管壁的流变性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对血液及血管之间的作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较全面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现将报道如下。   2血液流变学的检验   2.1血液流变学仪器使用及维护对样本检测时尽量少减少使用相同的仪器,并且选用可自动对样品进行加样、混匀、测试、预温以及冲洗的自动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操作时应该根据规范进行,减少阳光的直射且避免靠近热源;进行标本的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清洗,定期进行维护及保养。   2.2检查全血黏度选择仪器环节中,全血黏度作为非牛顿的液体,是由其的剪切情况决定的,因此采用旋转式的黏度计对全血黏度进行监测;进行全血黏度的测量时应使用不同的切变率进行。   进行样品的制备时,清晨病患处于空腹状态进行静脉采血,同时将肝素抗凝涂抹于容器中并进行标本的密封待检。   选择切变率应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的建议进行选择,切变率在1/s至200/s内时,进行全血黏度的测定状态较佳。可按照仪器继续拧相应的设置,通常设置约200/s的高切、40/s到50/s内的中切与低于10/s的低切这3个切变绿率。   2.3血浆黏度的检查选择仪器中血浆作为牛顿液体,黏度未受到切变率的影响,可仅选择其中的固定切变率,采用自动化的毛细管式黏度计进行指标的检查。   制备样品应采用EP离心管进行血样的存放,对于抗凝条件与全血粘度的测定时;进行血浆的分离需要满足799克即3000转/min的离心,并且保证时间在10分钟以上。将细胞的成分去除时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密封保存好并室温待检[1]。   3血浆及全血粘度的测定报告方式与参考值   3.1检测报告的书写检测报告当中血浆与全血黏度需各自报告处于高、中、低切变率条件下的黏度制;血浆黏度无切变率的要求,为此测量值是唯一的,其的单位是毫帕/秒。此外报告当中应对红细胞比积值对于全血黏度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HCT值以及高切变率条件下全血的黏度值,进行血液还原黏度的计算;还应将血小板的聚集率、血浆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红细胞的变形率反映出来,较好地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及评价[2]。   3.2参考值血液黏度作为血液中的各成分以及物理特性的特征反映,能够全面地对病情进行判断。检测报告中的检测仪器及方法、环境的不同,加上各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参考直将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因此医院难以制定统一的参考标准。   4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运用   4.1检测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病患总红细胞的变形指数下降,全血还原黏度与红细胞的刚性上升。与此同时血脂属于促凝的物质,可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起到遮蔽并减少其表面的电荷作用;细胞间的排斥力降低且聚集力增加,进而加快低切率的上升,使得全血的还原黏度上升,较好地用于高脂血症病患病情的检测。   4.2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病患的脂代谢出现紊乱且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多,导致血流变的指标出现改变;此外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与病患红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多、使其黏度上升从而引起变形性。为此应给予糖尿患者定期血流变学检查,较早地发现病患发病的原因,便于采取及时的预防对策,控制疾病的恶化,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与依据。   4.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其的血液流变学出现障碍,病患的血液处于“三高”状态(高黏、高稠与高凝的状态);同时血液黏度出现的改变与血浆的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变形性及聚集性均密切相关。血液流变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可当做脑血管疾病病患是否会出现脑卒中的判断依据,同时还可用于疾病疗效的评价,起到预防、延缓并抑制脑卒中疾病的发展。   4.4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受到损伤,血管壁增厚,导致纤维蛋白原出现沉积、血细胞出现聚集增加现象。病患血管中的皮细胞因缺氧而受损,血液出现浓缩,引起血液黏度的增高,进行治疗时需避免出现高血压及高血黏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此外高血压病病患的血细胞出现压积、血浆黏度增高现象,为此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度并且增强细胞的变形能力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3]。   4.5检验肺心病肺心病病患由于缺氧或者酸中毒造成红细胞的代谢上升,当代偿性的红细胞出现增多时,病患的血细胞出现压积且其的黏度也将会增高。给予肺心病病患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发现病患的微循环是否出现障碍,便于进一步改善病患血液黏的滞度,进一步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较好地预防并发症现象。   综上所述,对血液流变学检测较好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控制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与价值,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使病患较早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8):129-129.   [2]蒋灵霓.血液流变学检验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05):633-635.   [3]林汉锋.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9-4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在临床疾病的运用。方法对全血粘度给予自动清洗式的全血粘度计进行测定;血浆粘度采用普利生公司生产的血浆粘度测定仪(型号为PLS-F200B)进行测定。结果临床领域中血液流变检验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不同的疾病诊断、发展及控制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临床应用;判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8-01   1前言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是血液的凝固性与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以及血管壁的流变性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对血液及血管之间的作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较全面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现将报道如下。   2血液流变学的检验   2.1血液流变学仪器使用及维护对样本检测时尽量少减少使用相同的仪器,并且选用可自动对样品进行加样、混匀、测试、预温以及冲洗的自动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对测试仪进行操作时应该根据规范进行,减少阳光的直射且避免靠近热源;进行标本的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清洗,定期进行维护及保养。   2.2检查全血黏度选择仪器环节中,全血黏度作为非牛顿的液体,是由其的剪切情况决定的,因此采用旋转式的黏度计对全血黏度进行监测;进行全血黏度的测量时应使用不同的切变率进行。   进行样品的制备时,清晨病患处于空腹状态进行静脉采血,同时将肝素抗凝涂抹于容器中并进行标本的密封待检。   选择切变率应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的建议进行选择,切变率在1/s至200/s内时,进行全血黏度的测定状态较佳。可按照仪器继续拧相应的设置,通常设置约200/s的高切、40/s到50/s内的中切与低于10/s的低切这3个切变绿率。   2.3血浆黏度的检查选择仪器中血浆作为牛顿液体,黏度未受到切变率的影响,可仅选择其中的固定切变率,采用自动化的毛细管式黏度计进行指标的检查。   制备样品应采用EP离心管进行血样的存放,对于抗凝条件与全血粘度的测定时;进行血浆的分离需要满足799克即3000转/min的离心,并且保证时间在10分钟以上。将细胞的成分去除时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密封保存好并室温待检[1]。   3血浆及全血粘度的测定报告方式与参考值   3.1检测报告的书写检测报告当中血浆与全血黏度需各自报告处于高、中、低切变率条件下的黏度制;血浆黏度无切变率的要求,为此测量值是唯一的,其的单位是毫帕/秒。此外报告当中应对红细胞比积值对于全血黏度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HCT值以及高切变率条件下全血的黏度值,进行血液还原黏度的计算;还应将血小板的聚集率、血浆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红细胞的变形率反映出来,较好地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及评价[2]。   3.2参考值血液黏度作为血液中的各成分以及物理特性的特征反映,能够全面地对病情进行判断。检测报告中的检测仪器及方法、环境的不同,加上各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参考直将出现一定范围的波动,因此医院难以制定统一的参考标准。   4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运用   4.1检测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病患总红细胞的变形指数下降,全血还原黏度与红细胞的刚性上升。与此同时血脂属于促凝的物质,可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起到遮蔽并减少其表面的电荷作用;细胞间的排斥力降低且聚集力增加,进而加快低切率的上升,使得全血的还原黏度上升,较好地用于高脂血症病患病情的检测。   4.2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病患的脂代谢出现紊乱且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多,导致血流变的指标出现改变;此外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与病患红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多、使其黏度上升从而引起变形性。为此应给予糖尿患者定期血流变学检查,较早地发现病患发病的原因,便于采取及时的预防对策,控制疾病的恶化,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与依据。   4.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其的血液流变学出现障碍,病患的血液处于“三高”状态(高黏、高稠与高凝的状态);同时血液黏度出现的改变与血浆的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变形性及聚集性均密切相关。血液流变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可当做脑血管疾病病患是否会出现脑卒中的判断依据,同时还可用于疾病疗效的评价,起到预防、延缓并抑制脑卒中疾病的发展。   4.4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受到损伤,血管壁增厚,导致纤维蛋白原出现沉积、血细胞出现聚集增加现象。病患血管中的皮细胞因缺氧而受损,血液出现浓缩,引起血液黏度的增高,进行治疗时需避免出现高血压及高血黏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此外高血压病病患的血细胞出现压积、血浆黏度增高现象,为此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度并且增强细胞的变形能力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3]。   4.5检验肺心病肺心病病患由于缺氧或者酸中毒造成红细胞的代谢上升,当代偿性的红细胞出现增多时,病患的血细胞出现压积且其的黏度也将会增高。给予肺心病病患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发现病患的微循环是否出现障碍,便于进一步改善病患血液黏的滞度,进一步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较好地预防并发症现象。   综上所述,对血液流变学检测较好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控制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与价值,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使病患较早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8):129-129.   [2]蒋灵霓.血液流变学检验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05):633-635.   [3]林汉锋.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9-40.


相关内容

  •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论文
  •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在临床疾病的运用.方法对全血粘度给予自动清洗式的全血粘度计进行测定:血浆粘度采用普利生公司生产的血浆粘度测定仪(型号为pls-f200b)进行测定.结果临床领域中血液流变检验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 ...

  • 急性砷化氢中毒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急性砷化氢中毒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2012级临床医学检验专科升本科 张倩) 摘要: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收治的23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人入院时与 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入院时与治愈出院前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纵向对比,均发现:入院时病人全血粘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差异有 ...

  • 从乳糜血透视高血脂对血流变结果的影响
  • 276 ChinJ H锄orh.2008:l8(2) . 从乳糜血透视高血脂对血流变结果的影响 李向真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迁安064400) 摘要:目的分析乳糜血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日立10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 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赛科希德sA.6000 ...

  • 血流变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
  • 血流变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 实事追踪: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当血液流变学指标由正常转化为多项和极度异常时,不久即发生脑血管病或心肌梗塞.可见血流变学异常是脑血管病的发病先兆之一,是健康体检中心不可缺少的项目,尤其中老年人群更有诊断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检查项目包括: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 ...

  • 临床生化检测线性范围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 79 ・经验交流・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疗效观察 苗振华 杨香平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 ) 由S jaastad 等[1]在 1983年首次提出, 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 失,14例在治疗5次后治愈,5例治疗6次,3例治疗7次 ...

  • 中医"脉痹"症之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四肢中.小血管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闭塞性疾病,引起肢体慢性进行性缺血,最后发生溃疡和坏疽,亦可简称脉管炎.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脉痹"的"脱疽". 其诊断也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为探讨"脉痹"患者血液流变改变的主 ...

  • 检验科方案设计要求
  • 检验科方案设计要求 我院住院医技楼第三层为检验科.血库.病理科三部分,本次方案设只针对本层的检验科及输血中心,病理科不在本次方案设计内.检验科的方案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一.检验科 清洁区 1.办公室:办公桌椅1套.电脑桌椅1套.资料柜3个.接待椅2张.饮水机.洗手池.长沙发.茶几 2.资料.阅览室: ...

  • 心血管病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通过选取心血管组.脑血管组与健康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通过空腹静脉血采集对其血脂水平以及血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RBC变形性明显比心血管组.脑血管组高,而RBC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则明显低于心血管组.脑血管组:心血管组.脑血 ...

  • 第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 第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2014.10.16 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编号 分类名称 名称 品名举例 管理分类 6801-1 680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 医用缝合针(不带线) 医用缝合针(不带线) II 6803-1 6803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神经外科脑内用刀 脑神经刀.可拆卸式脑膜刀.脑神经刀.脑膜刀 ...